贝壳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重振大唐 >

第135章

重振大唐-第135章

小说: 重振大唐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事谨慎,万不可再有遗疏之处,一定要沉稳处事!我的每一个决定,可是关系到千家万户的福祉啊!
    正文 第二百零八章 安贼之死(中)
     更新时间:2009…10…9 16:47:56 本章字数:2061
    原本,从青州到范阳军镇有三条快捷的道路可走。一条是沿着棣州、沧州一线而走;另一条则是经过棣州和冀州之间的杨家集,再通过瀛洲的地面,即可到达范阳军镇的治所——幽州!这两条是大路,要到达范阳军镇的势力范围,都得需要三天的时间。第三条路则是夹在两条大路之间的小道而已,经过黄河时也只是一条狭小的索道,所以不利于大队人马急速行进,但因为小路走的基本上是两地间的直线,路程由此就比大路节省近半天的时间。
    我想,安禄山经过青州一战,与之一起奔逃的,大概只有一万左右的轻骑兵,他不会在危急逃窜的情况下,再冒着容易被堵截的可能,而经过棣州城。一定是沿着州府之间的空隙,狼狈地尽快奔逃!而且一路之上,时不时有大批骑军奔行过的痕迹。所以我才径直地率骑由前往杨家集的大路追击安禄山。
    而今我静心之后,细细思量,心中陡然一动:安禄山虽是胡人,残暴而骄横,但却秉性阴刁,且多疑善变,当此危急时刻,为摆脱我的追击堵截,怎么会按常理而行?何况作为久经战场的他应该明了,他所剩余的万骑左右的人马,既是远途而来,又自战阵之中狼狈而窜,人困马乏士气低下,所具有的战斗力已经极是薄弱,绝抵挡不住我生力军的追击。而且安禄山能在青州城外,薄情寡义地抛弃忠于自己的二万雄兵,又怎么会在关键时刻再爱惜这一万轻骑?那么,他应该做怎样的选择呢?
    思索中。我渐渐地放慢了速度,我身后的这支骑军也随之减速。文若海更时不时地以目视我,他显然心有困惑,但却又不敢出言相询。深怕惊扰了我的思路。我思之再三,一勒坐骑,向文若海、李宾及刘弘等将吩咐道:“豹骑宜威将军李宾且率三百持有伏远弩的将士随本太孙另行一路;文卿则领同余众继续追击逃贼!”我之所以这么决定,是认为安禄山一定会只带着贴身的幕僚和护卫。选择相对僻静荒凉的小路捷径逃返范阳。是以,我才令文日若海继续追击大队的贼骑,而自己则只带三百轻骑折转小路,以求追赶上急急而逃的安禄山!这些将校早已经将我视若天神,虽心中有些迷惑,却仍然恭奉着我的命令。
    霞儿依旧随在我的左侧,两马的距离之后,李宾及三百轻骑紧紧地追随。马不停蹄地追赶中,天渐渐地黑了起来。然而,纵马于冬夜的荒野小路,虽然不似白日间般显得那么地纤毫毕见,但在朗朗静月的清辉下,依然可以使人完全看得清楚周围的景况。
    对于从青州到范阳军镇的三条路的情况,我早已经在青州攻袭战之前就知道了,并曾特意地了解了三路上的详细情况。如今,我默算着前面不过十里。就是这条小路的最险要地段——黄河索桥!心里一片焦急:如果安禄山渡过了黄河索桥,以他刁狡的脾性,一定会斩断索桥!那么,我将追无可追,以后还要面临一个比较艰难的局面。
    要知道范阳现在还有十余万的军马,并且大部分是安禄山叛唐的真正力量!这些被安禄山拢络、收服的人马,大部分是外族人马,平日只知有东平王,心间哪里存有唐明皇的位置?当然不比范阳、平卢军镇中的寻常将士,安禄山叛唐的真相绝不能使他们阵前归降!
    若是安禄山一旦回返老巢,等待我的,将是大耗损的艰难之战!而我要是能截住安禄山这个大反叛,那么,少了凝结力的安氏集团内部,将面临权力和利益的重新分配。到时,即便他们不象历史所记载地那样自相残杀,能联合起来对抗我的征讨,但在貌合神离各安鬼胎的合作下,又能发挥多少作用?只要我因势导利地离间分化,并恰到好处地运用叛军内部的高秀岩等人,十余万叛军何愁不在我的谈笑中灰飞烟灭!这就是我心中焦急万分的原故!
    我不由再次打马催行,心中的焦急之情尽显无疑!兰心惠质的霞儿隐约也猜知到我的心意,也随即默然地打马催速。自从霞儿跟我出征以来,她不论什么时候,都一直紧随在我的左后侧,整个人都表现出异于往日的沉稳静默。我心里知道,她始终立于我的左后侧,是想在这瞬息万变的战争期间,护卫好我的身后空门,以防有敌施袭于我,并随时与我保持较佳的联手方位;而她的沉默稳静,是为了不打扰我的心神思路!对于霞儿这些暗含深意的做法,我暗觉温馨感动之余,但因需要我谋划思索的事务太多,我却一时无法顾及罢了。
    蓦地,在这荒原小路的前方,影绰绰地有群人马在走动。但大概是因为马匹不堪负载,或者是过于奔劳的原故,行进的速度显得不是多么地快速。我心头不禁狂喜:他们八成就是安禄山一行!目测着他们前进的速度,我略一缓骑速,沉声吩咐道:“三团将士控弦以待!”三百轻骑当然是三个团的编制了。李宾当即传达了我的命令,众将士遵令动作起来。
    渐迫渐近,刚刚目及对方的人数不过二百余数,俱都是军人的打扮,就听着一阵呼哨,前面的人群竟然整齐地翻身下马,井然有序地排成了一个小型的护卫圆阵,却不再前行了!看来错不了了,安禄山绝对就在其中!我心中暗赞安禄山知机明势:以他们的马力绝对不会摆脱我们的追击,更抵挡不住我们的冲锋!既然我们只有三百骑左右的模样,索性下马组阵,凭仗着久经战阵的彪悍及总体武力的强劲,来个死中求活、拼死一战,或可得以全命而去!
    正文 第二百零九章 安贼之死(下)
     更新时间:2009…10…9 16:50:20 本章字数:2127
    依眼前的情势来看,我所统带的将士所具有的近战能力,恐怕不是安禄山这群叛贼之敌!而伏远弩的有效射程是三百步,正适合远距离打击敌人!为了更有把握地擒获安禄山,为了减少我部将士的伤亡,我必须合理地运用这六千支弩矢,尽最大可能地远距离伤杀叛贼。(按照大唐的军队定制,箭矢的携带限额是每人二十支。为了更稳妥地配合我的行动,文若海和李宾特意让随我而行的三百轻骑,把所佩的箭壶由别部同僚补满,所以现在弩矢的总数是六千支。)
    眼见叛贼在据阵相拒的同时,却有一团人影脱离圆阵向西北的小路而行,显然安禄山等人已经暗暗逃跑,却让这二百名护卫来阻拦我军的追拿!我当即沉声下令道:“全军控弩急进!”三百轻骑当下急速近逼。然而,在我军堪堪将敌阵拉近到伏远弩的射程以内时,敌阵之中却猛地发出数声暴喝,敌阵随之而散。并且在呼喝声中,大概有二百名叛贼分散开来,飞步掠向我们。我明白,是主持此战事宜的将军看破了我的打算,为了避免没有价值的伤亡,便指挥这二百名护卫想尽快地缩短双方的距离,以使我们不能运用伏远弩,而进行近身相搏!
    我一目之下,暗暗心惊,单瞧这二百人的身法速度,就知道今天想要擒伏安禄山绝非易事——这些人个个都是一等一的武学高手!怪不得他们敢在不依倚弓弩及障碍物的情况下,打算以步制骑。这等经由战阵炼过的高手,绝不是五百名轻骑兵所能抵敌地,何况我的手下现在只有三百骑!可是如今安禄山已渐渐地远逸,我必须立即做出决断。
    心中忧虑之间,却见叛贼已进入伏远弩的射程以内,我急忙下令:“以团为单位,集束发射!”如今,我只有以最为密集的集束射击队法对付这二百名叛军中的武学高手,所谓集束射法,就是以一定的人数同时发射,共同打击某一方位的单位面积。
    令出立行,在寒月凌星之下,三片倏然而过的矢云,直罩向急疾而来的二百叛贼。在暗夜中的集束发射下,饶得这些叛贼武功高绝,却也防不胜防,时时难免有人身中弩矢。而中矢之人的身法只要稍稍一滞,即刻就会被随即而至的弩矢标毙当场!三百步的距离对于平时来说,当然是微不足道的闲庭漫步,如今却是举步即遇杀机,落足便获追魂,叛贼们每一个提纵起落,都有成为弩矢下亡魂的可能。
    我心中暗暗筹算,我这三百轻骑,只能集束标射六十个方位,每次标射的方位就算是伤贼二人。轮射完毕以后,这些叛贼大概还有八十个人左右。而这幸存下来的八十名军中高手,当真是精锐中的精锐,我这三百轻骑能否抵敌的呢?又会是怎样一个伤亡的程度呢?我心下不无忧虑的想。
    本来叛贼这八十个人,如有我和霞儿从旁联同部下搏战。应该可能从容而对。可是我的首要目标却是正在他们身后奔逃的安禄山,假如我和他们缠斗的话,安禄山就更可能借此延滞的时机,渡过黄河,斩断索道,逃之夭夭!
    思虑及此,其中的轻重缓急我心已明——舍小求大!为了大唐的早日安宁,为了使更多的臣民将士少受战乱的荼毒。我不得不将我所带这三百骑的伤亡抛之脑后!当下我吩咐李宾道:“本太孙要和玉霞郡主追赶安贼,李卿也毋须停弩止矢!如今我军所抵敌的来敌全是贼军的精锐,一俟弩矢用尽,李卿可度势而为,即便回撤青州,本太孙也不怪罪于卿,卿且好自为之!”
    而后我看向霞儿,低沉而简洁地说道:“与贼军一错而过,急追安贼为要!”霞儿感受到我的果决,当即轻嗯了一声表示明白,随我一起飞身离鞍,向着狂奔而来的叛贼直突向前!
    原本这些叛贼的武学造诣也算是不弱,但比之“神仙”之徒的我和碧云轩的嫡系传人,他们的修为却又显得太以稀松了。而这些贼军中的高手,又在全神贯注地应付伏远弩的攻击之下,并没有多少人发觉我和霞儿的出现和意图,是以,一路之上所遇的叛贼我俩均是一触即走,毫不停留,偶尔有自己方面的弩矢飞来,我和霞儿都能依着气机感受应或格或闪,尽可能不使自己的身形多一分滞留。不一会儿,我和霞儿已越过了贼军的人群,也没有做一丝停留,各自只竭力地施展轻功,以求追赶上安禄山。
    在我忧心如焚地追赶下,终于看见前面有一团黑影。我精神不禁一振,忍不住轻啸了一声,一式“风驰电掣”直扑了过去。这“风驰电掣”乃是逍遥神通之中最上乘的轻功,施展起来当真是名符其实的快速神妙,不过施此轻功消耗内力过巨,若非是为恐安禄山再施花样借机逃遁,我也不会施此轻功。(电脑  阅读 w w   w。1  6  k 。 c  n)
    即至近前,在星月的微光下,我才发现这团黑影是七个人。一位是须发皆白的全真道士,有两位年过花甲的老者,还有两位精壮的汉子。这两位精壮的汉子各自背着一个人,左边的汉子背的是面目阴沉的文士,另一个汉子背的则就是肥贼安禄山!我不禁松了口气。
    但为免夜长梦多,不待道士和老者向我发难,我率先一个箭步直突那道长的面前,“逐浪手”和“九玄脚”挟着“先天真罡”的至刚内劲,袭向这道士。这道士感受到我气机的刚猛,一时不敢硬接,我却趁他一挫身间,“指点江山”的无形内劲无声无息地射向安禄山的太阳穴。
    “嗤——”安禄山的太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