盗墓鬼笔记-第7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我告诉他们,像我这样的文物贩子,在当地有外地来的并不多,当然我这有自己的渠道,轻易也不会亲自去外地收获,因为我的资金还需要拆借别人的,所以没有十足的把握,我是不会动身的。
但那次还的确是失算了,原因是宝贝竟然提前被别人收走了,好在没什么损失,我有点丧气,但此时却有人突然来找我,说是朋友介绍来的。
我看来人只是一个山西当地的农民,并没有把他当回事,结果这家伙告诉我,他在自己地里面挖到了一个鼎,想要出手,但他怕受骗,多方打听之后,这才找到我。
我一听就笑:“……说你挖出来的鼎是圆的吧……圆盖圆肚子、下面三个腿……稍微往外撇一些。对吧?”
对方疑惑不解,搔着头皮说“你怎么知道?”
我说,你那个鼎不值钱,说是鼎……实际上是做饭的家伙,很小,是用来做饭的,人死了呢……就跟着埋下去,太多太多就不值钱了。而且,没有花纹的话就更不值钱了。
此人说:“有有花纹的,还有的有铭文呢。”
我一惊,说:花纹叫“工”,按花纹的有无、多少来说,有的没工,有的是“半工”、有的是“满工”,一般来讲“满工”的相对值钱。他说对,说有人收了没工的鼎以后再回去做上假工……卖钱。
然后,我装着漫不经心地问:“你见过有铭文的鼎?”
此人说:“见过呀!”
我说:“横不能吧!……写的是什么?……写在什么地方上、写在鼎的什么位置?”
他说:“字……不认识,都是曲里拐弯的……,写在肚子里面,有的是底上、还见过肚子壁上的。”
我问:“你是哪里人呀?……”
他说:“昔阳县。”
我说:“……山西嘛……那你是不是侯马一带的?”
他说:“我靠!你怎么知道?!你听得懂我们那里个口音?”
我说我听不懂,只能听懂你是山西话,但听不出来你具体是山西哪个地区的。
他说:“那你怎么知道我是侯马的?”
我说:“侯马盗墓的很多,出的铜器也很多,只不过现在基本上被盗光了。古代那时……侯马那一片应该是晋国的宗室之地,大墓多,出东西多也很正常。带铭文的青铜器那里就出了不少,所以我觉得你应该是那里的人。不过现在应该不会有什么大东西了吧?”
他说:“是啊,基本上没了。大墓不敢去,抓住就完了……非崩了不可。小墓们基本上搞得差不多了。没什么东西了。”
我说:“你听说过的……最大的东西是什么?”
他问:“你指鼎么?”
我说:“是啊,你看见过的、或听说过的……最大的鼎有多大?”
他就说出了令我怎么也想象不出来的话…………!
他说:“大的有啊,八几年的时候……有人出了一个大鼎,多大呢……两个人在鼎里打牌…………”
我一听就炸了…………!靠!这不明摆着是说瞎话么!河南的司母戊才多大…………就忍不住说:“你说瞎话!真要是那么大……比他妈国宝都国宝了!”
对方一脸无辜:“我可不说瞎话,真是那么大!买鼎的人来之前,这两个人就在鼎里盘着腿打牌来着……一边打牌一边等人嘛…………。”
我还是不信,打死也不信,问:“就算有这样的东西……谁他妈敢卖?不想活了!再说……谁敢买呀!”
他就笑,反问我:“你觉得这样的东西值多少钱?”
我也笑,说要是真有的话……怎么也比换十五个城的和氏璧值钱。……要换你的脑袋,哼哼,换一万个也不多……
他听完我的话……一呆,然后说:“听说当时卖了60多万…………”
我说:“真的?八几年?!“
他半天不吭声……:“嗯!村子里都知道……那两个人各得三十多万,家里都盖了楼,八几年能盖楼的不多。”
我心里盘算着:八几年的六十多万应该不会少于现在的一千万,就问他:“你对我讲的都是真的么?”
他脸上就变色了:“我也是听来的,我可没见过,可别为我这句话掉脑袋!”我就笑,说:“你知道当时是谁买的么?”
他说不知道,好像是国外回来的人。
第137章 旧事2()
故事本该到这里就结束了,我当时也就该一笑了之,先不论这人的身份,但是他的话就含着很大的吹牛成分。
但是,我当时琢磨着假如是真的的话……那就肯定是个王陵,那样大的鼎只能是礼器,是镇国之宝,是个非常大的王陵,而且是在汉以前,否则不会有大量的青铜器。假如真是王陵的话……先秦的王陵里面应该有编钟!有鼎就肯定有编钟!
于是,我又装做毫不关心的样子继续问:“你说的话肯定是在吹牛,不可能有那么大的鼎,你怎么说我也不会信的。对了,还有什么?”
他看我的眼睛,看了半天……问:什么还有什么?
我笑,说:“你刚才不是说有人挖出过那么大的鼎来么,还有别的么?……比如瓶瓶罐罐的?”
他说:“有啊,不过小一些……。”
“小一些的东西有什么?”我开始绷紧神经了!
他想了一会,说听他们说还有几个大瓶子,青铜的,下面是个肚子……上面连着长长的脖子,然后还有盖子……。
我又开始心惊肉跳,沉住气又问:“多高的瓶子?这瓶子有多高?”
他说:“差不多一米吧……。”一边说还一边给我比画,说瓶子的四周、棱上还有花纹……镂空的什么的。
我当时那个气呀!这家伙是个农民,什么都不懂!而我知道他说的这瓶子是什么……这是簋(音:鬼)!“九鼎八簋”的簋!……“九鼎八簋”、王侯之葬!一般人的墓里哪来的簋呀!
我不由自主的抓住他的袖子,“还有别的么?……除了这几个瓶子?……一定还有别的!有没有编钟?……那两个人是不是搬都搬不完?”
他说:“你怎么知道?……是有两个编钟!”这话他说的很犹豫。
我心里已经开始大骂他们祖宗八代了:“你怎么知道是编钟?你见过他们挖出来的东西么?你到底见没见过?”
他有点慌……说没见过,只是听他们说过。
我就问:“那你怎么知道是编钟?”
他说当时他们跟他讲过,那两个人也不知道是什么东西……只说像钟……但是扁的,外边有疙瘩,两个边是尖的……又像又不像。后来他在电视上看到过编钟……明白这叫编钟。
我心里话:“什么他妈疙瘩……那是钟钮!”于是继续问:“还有呢?除了那瓶子和编钟,还有什么?”
他说:“没了,东西还有老多呢,但不能挖了,越挖越深。”那两个人害怕了……。而且抬上来太费劲,又怕被人看到……所以就不干了。
我说:“那块出东西的地方现在是干什么的?”
他说是宅基地了。原来是村外,十多年了……盖房子都盖出去了,就成了宅基地,人们都盖上房子了。
我说:“你能肯定那块地方后来没有被人动过么?”
他说:“没有,肯定没有。”
我稍微松了口气,问他:“到底是谁买的?谁把鼎给买了?到底买了什么东西?买东西的人以后又回来收过东西么?”
他说不知道,过后也没人见过。当时那个鼎卖了六十万,加上那几个瓶子和两个编钟……一共是六十八万。
我心里又开始骂大街……,“那个鼎到底多大?你再说说!”
“我不是跟你说过么,我自己见过的鼎你说不值钱,是做饭的,可他们挖的那个鼎很大……我见过的鼎……肚子还没有那个鼎的腿粗…………”
我又一次头大,再问:“那一定很沉吧……”
结果没等我说完,他就嚷嚷:“可不是嘛……他们两个弄不上来,在坑边上架了辘轳,两人摇了好几晚上才给摇上来的。”
我靠!
这家伙就是个农民,倒是没有说过瞎话的必要,但这样的事搁谁听了都不会相信的!到底是真是假?我过后也没有想明白,甚至我也糊涂!
朱标听完哈哈大笑道:“我说燕子哥,你是没经验,要知道下斗腿子也比那些农民专业,有时候贪财的农民会将什么破烂都当做是宝贝准备卖给别人。”
“不管怎么说吧,我反正打消了念头,那个鼎我最后连看都没看。”我说道:“挖古物不比挖墓,我想那些农民也不会真的去掏坟墓的。
墨谷摇摇头道:“有时候也难说,胆子大的时候,人什么都敢干,就看那个利益会不会让他觉得风险小于利益而已。”
朱标告诉我们,他做过下苦和腿子,实际上,摸斗分两种,干湿活的和干干活的,湿活专掘新坟,脱死人的衣服和首饰,干活专盗古墓,盗取古董文物,两者技术截然不同。
比如干湿活的脱死人的衣服,下去的时候要带一条1米左右的带子,两头打个节做个套子,然后嘴里含口酒。
下去后把套子套在死人脖子里,然后一钻头,把带子套到自己脖子里,喷出半口酒,留一半在嘴里,一定要留一半不能全吐也不能不吐,然后一折身子,死人就给带起来了,赶快搜罗完东西,出去,动作慢了就可能要晕菜了。狠一点盗墓者的会把死人拖出来再掏东西。
一般只掘女坟不掘男坟,男坟一般都是书籍,衣冠,除非是官宦人家,女坟至少有口含,窍塞,护心镜,好一点的还有玉簪,戒指,耳环什么的。掏东西的时候窍塞要最后拿。口含,窍塞一般是玉做的,有时候古人不太分翡翠和玉石,也有用翡翠做的。窍塞上面往往还有点水银斑,称为水银浸。
挖古坟技术难度大点,首先要踩点,经验很重要,比如田里如果浇水,如果下面有坟会陷下去点,如果是普通的地面就要凭裂缝等迹象来判断,这个没有多年的培养是有点难度的。
当然有墓塚的就好办的多,比如在明清,只有皇上诏命的达官贵人才能在墓地四周竖起石柱,如果石柱上是个斗,一般是老地主,如果是个球那就是文官,武官则是个狮子。
讲起这些事情来,朱标就眉飞色舞,我心底厌烦,打了个哈欠道:“好了好了,我困了,先睡一会啊,你们聊。”
第138章 一勺烩()
我们住在封闭的窑洞里面,晚上可以不安排人值守,所以围着火炭堆,钻进睡袋就可以睡觉,我厌烦朱标谈起盗墓就喋喋不休,所以第一个躺下装睡。
朱标觉得无趣,但好在墨谷还在,他的精神和体力明显要好过我,所以他暂时不想休息,朱标抓到他,继续跟他聊他那些往事和经验,这其中不乏他曾经下的几个斗。
朱标进入的那个盗墓团伙相对组织还比较严密,上下的各级分工很明确,这是有组织盗墓活动的趋势,也是目前社会状态发展成的特定盗墓产业基础链条。
其中的建制和名称称谓都有所固定,以前那种已经沉底的渣滓如江湖黑话也逐渐在这样的团伙中流行起来,朱标的那满嘴黑话,就是这么学来的。
一次盗墓活动的全班人马统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