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恐怖悬疑电子书 > 湘信有鬼 >

第9章

湘信有鬼-第9章

小说: 湘信有鬼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站在他们身边,我心里安定了不少。就是刚刚在房里打牌那些人聊到的对坑,我甚至都没有太在意。因为他们说的很隐晦,虽然听到几个词,但是心里没有那么害怕。

    湘楚乡里办白喜事,会把亲属和邻居送的礼物摆出来。

    像一些布匹之类的话,就会直接用一根竹竿挂起来,像一面旗帜一样让人举着,跟着送殡的队伍浩浩荡荡的走。我想这是不是来源于古代依仗,至少也是一种模仿吧!

    然后是一些各种各样的花圈,夹杂在这些旗帜队伍里,让人看来延绵不绝那是最好。那时候还不允许拿宗族的大旗,和叫一些舞龙和舞狮的队伍助兴,毕竟刚刚从那个复杂的年代过来。

    小孩子对鞭炮有着异常兴奋的情怀,既有着几分害怕,又想着怎么样可以得到,几个没有燃放炸响的鞭炮。往往都是全神贯注的冒险盯着每一串鞭炮,只要引火一灭马上冲过去抢。

    我那时候体力比较差,往往连秋儿这样的都抢不过,只有眼睁睁看着小伙伴抢成一团。而这天早上发生了一件事情,让小孩子彻底熄火不敢抢鞭炮了。

    原来刚刚要出殡之前,燃放了一挂很长的鞭炮,就放在我家门口那株大柚子树边。谁知道是谁倒了不少水在树脚下,这若长的鞭炮还有四分之一左右的时候,居然就熄烟了。

    而当时惠江就在柚子树旁边,紧紧盯着那挂鞭炮,只待稍微熄烟便冲了上去。他得意忘形的抓住了那挂没有燃完的鞭炮,还没有来得及高兴,便马上悲催了。

    那挂鞭炮居然继续的响了起来,就在惠江的小手里炸开了。惠江都没有哭,他吓坏了看着自己血肉模糊的双手。然后我被大家的身形挡住了,因为惠江出事一旁的大人也吓坏了。

    虽然到处都吵闹喧嚣,但是惠江他妈妈也有着活计,就在旁边不远安顿小华家的亲属。听到惠江出事后,冲过来嚎哭了起来。我没有见到惠江怎么样,却和缓缓启动的送殡队伍出发了。

    队伍延绵将近千米,前面有着两个人开路洒纸钱和糯米,这是在向阴间借道。小华的哥哥大华端着父亲的遗像,那是一个还很年轻的人的像,看去不过三十来岁,想必是他们父亲年轻时候照的。

    我匆匆瞥了一眼,就不敢再看了。小华却举着一根幡子,两兄弟都全孝光脚。我看着小华那呆呆的眼神,心里有些难过起来。

    队伍里放鞭炮的年轻人,曾经是我们小孩子最喜欢追逐的,今天我是不会跟过去了,一旁的小孩子也受到大人的警告了。而还有那大把大把发出去的香烟,不但大人喜欢,小孩子也是争着要的。

    小华父亲的棺材是摆在外面的,我出来的时候,正好碰到亲属最后的闭面。小华的妈妈哭晕过去几次,早就被大院里几个比较年轻的老人扶着,嘱咐晚辈赶快看了几眼,便把棺材盖合上了。

    木匠上前抹好石灰漆,下锤把盖完全敲合好。这个时候又在棺材下边前后,夹好两根腿粗的松树干,上绳套棺架担。没几分钟早就被人装好了柩杆,在棺材上铺上了一床红毯子。

    有人叫嚷着没有公鸡了,便有人去大院一奶奶家借了一只,看着他们把那只大公鸡的脚,紧紧的绑在了棺材上。治丧会的牛爷叫嚷着准备起棺。

    一边前后都是两个劳力,四副抬竿八个人。在入暨公一声长喊声中:“起杆出门啰!”两个人匆匆朝外踢倒架着棺材的两条长木凳,八个大汉抬起棺材便往外走。

    哭喊声震天,鞭炮声震天,唢呐哀乐齐鸣!

    乡里有抬柩走大道绕路一圈的习俗,我自然不会跟着去。何况小华的父亲居然没有葬在家族里的主坟山里,而是选择在村后的大山里头,这似乎有些怪,但是我也没有机会知道原因。

    我回来围着大院门口左边,因为临时的厨房就搭建在这里。一边看着各种各样的食物,一边听着大人们聊一些事情。而居然还有人在说,我们大院这架老对坑。

    因为就在昨晚,这里居然也发生了怪事,这因为在一个大院里,自然会引起大家的注意。这些事情和八卦,经过这些人一说和聊天,自然会疯狂的传播起来。

    据说就在我爬起来之前的时候,老对坑的事情还没有结束,有人还在弄堂里议论这些。那天因为吊唁的原因,大院四周的弄堂和门口都挂着灯泡,有些地方就点着马灯和蜡烛。

    因为村里有发电机的原因,小华家这又是这种大丧大事,牛爷当初也是出自于这个大院的,竟然破例让村里发了一个晚上的电,这在当时已经是很有面子的事情了。

    对于用电这件事,当时我思来想去,也感觉小华家应该没有这个面子?不过我后来才知道原因,确实和小华家这些人没有关系,却和他一个远在外地的伯父,却有着极大关系的。

    这晚虽然有着电灯,左边弄堂也挂着马灯,谁知道,这老对坑居然便嗜血了。

    本来乡里人对家禽很着紧,小华家因为大事的原因,几个母鸡和公鸡都关着,不知道怎么就自己踢开了鸡笼门。这已经够令人感觉奇怪了,而且还有更奇怪的事情。

    那便是这些公鸡母鸡,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情,居然全部跑到这条弄堂里来,而且全部被老对坑那蹭亮的铁头砸碎了脑袋。

    半坑的鸡血在老对坑的石窝里,一地的死鸡就摆在对坑边上,听着就令人毛骨悚然。不说我这个小孩子,就是大人都感觉到恐怖。

    乡里的鸡笼都是用砖砌的,然后在门口用一块木板挡着。小华家的鸡笼就在杂物房那边,鸡怎么半夜三更就跑出来,那是没有人知道的。毕竟昨晚一直到早上,大院都在吊唁和超度。

    更吓人的是,这老对坑的踏板我们两个小孩子都要用力,才能勉强把前面的对坑头踏起来。这些鸡怎么就无缘无故,被那对坑铁头砸碎了脑袋?

    不可能是它们自己把脑袋塞进去?那对坑头又是怎么起来的?要知道,大人平时就是怕小孩玩耍,砸到了手脚,所以对坑头都是放下在石窝里的。

    谁也没有想到会发生这种事情,后来还是大院的老人猜测,可能是这老对坑作怪,据说当年就砸断过人腿。

    老对坑砸断人腿,而断腿居然被人一碗水接好,这就是传说中的淬水生肌。

第十二章 在希望的田野上() 
如今我仍然对当初老人们说的故事记忆犹新,这架历史悠久的老对坑是有故事的。

    对于一架乡里人用来日常用度的工具,在我幼时被人渲染上了神秘的色彩。我可以选择不相信关于它的传说,或者说和它没有一点直接的关系。

    但是它的传说就在那里,不管怎么样深埋在我心里,直到许多年以后还一样。甚至有的时候都已经想不起它,可是只要回到那片土地,依然会感觉它就在那里。

    我不知道这算不算一种情怀,但是每当我静下来,只要回忆故乡的点点滴滴,心头总会涌现它来。

    不管在我心里头埋藏了多少的记忆,甚至还有许多比它更值得回忆的。但是都不如它那么平淡,我感觉它曾神秘了我的童年。

    当然,在我懂事起,知道这架是叫老对坑,它前期的故事还是平淡美好。因为当初作为大院新建时配套的用具,它每天被使用的频率还是很高的。

    在那个还没有普及磨米机、碾米机的时代,它简直就是农家乡里的宝物。当然如果一直这样下去的话,它最多也就是这一家大院里的用具而已。

    随着岁月的流逝,时代的变迁,它每天静静的完成着自己的使命。当然也许会湮灭在时间的长河里面,因为就我所能见到的,在我们村里因为有了柴油发电机,所以已经开始有柴油碾米机了。

    但是因为这晚的这件事情,老人们再次的说到了它,那么它再次名声在外,那段时间里对于村里人来说,它便已经是主角了。

    老人们平常说的话,有一些我感觉很有道理,因为很多话都是他们人生的积累。在老对坑这件怪异的事情上,老人们只说了几句话。

    他们认为做什么事都是有因果的,这点我却是深深的赞同。

    那时候我还不尽明白,这些话的真正意义,但是已经隐隐感觉不简单了。后来随着我慢慢的了解,才知道这是老对坑的故事,大家把它戴上了一层神秘的面纱。

    不管是这死物还是工具,都和大院里的人是息息相关的。

    关于老对坑的传说,具体是涉及到哪一年,老人们都已经记不清了。当年参与那件事的老人,要么已经慢慢逝去,要么已经记不清当时具体的时间了。

    但是还知道那件事的老人,他们都清楚的记得,那应该是解放前最困难的那几年发生的。因为当时全国各地的百姓都饿肚子,许多人逃荒出去要饭,希望走出去能够活下来。

    当时鬼子肆掠了几乎整个国家,受苦最深的自然还是老百姓。有些家里人口多的,完全已经无法生存下去。正好国难当头国家号召百姓入伍,于是许多家庭便让孩子去部队。

    老百姓的想法很简单,等在家里也是饿死,不如去到部队也许混口饭吃。不管是正规的国军,还是当时占山为王的共军,只要去了有口饭吃,他们做什么都愿意。

    而我们这个小山村,虽然当时没有波及到大的战火,但是据说离着也不近了。这里只是湘楚境内很普通的一个地方,但是因为有不少人在广西做生意,外面的动静了解的还是很早。

    这里虽然不是世外桃源,但是自明代以来,祖祖辈辈都生活在这里的人们很朴实。大家只有一个简单的想法,那就是依然可以过普通平静的生活。

    这里看起来一切都很普通,之所以说它普通,因为当初这里连条路都没有。因为湘楚人当年的食盐,大部分来自于广西,所以祖辈便常年往返于湘楚广西之间。

    随着这些祖辈的出行,自然便带出去了一些人,大家都跟随着这些最早出去的祖辈。而在鬼子横行的年代,村里很多人担心战火,便外出广西谋求生路。

    我想当时这些人大部分可能想寻求庇护,因为广西是桂系军阀的天下。据说我太公便是和桂系军阀联姻,在湘楚和广西交界的位置,一个叫东安舜皇山的地方,自己拥有半条街的商铺。

    对于这些事情我只能是遥想而已,毕竟太公的后代在那个非常年代,基本上没有遭受打击,大多数可以无恙,而只有我爷爷这一支遭殃。因为当初和桂系军阀联姻的,就是我爷爷这一房的子弟。

    大院里的人,甚至我们家族的人,对这些事情都闭口不提,毕竟这些事情太敏感太伤人了。

    而在当时的情况下,挨着那些国道的一些村庄,虽然出门都要靠走路,但是比我们这个村子还是要方便许多。平时没有人特意走近我们村里来,这里根本就是一方贫穷的小乐土。

    不过那时候富贵人家奢侈,出门最多也是坐个轿子,据说还有过骑马的。这是我们村里长辈的梦想,发誓也要过这样的生活。大家便想到了路,要让村里有一条通途的大路。

    也是因为村里出了四家大富之家,所以逐渐在当时也算是远近闻名。何况还有一些跟着这四家的近亲和族人,在当时也都算是家境富足,于是更使得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2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