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恐怖悬疑电子书 > 我用大数据抓鬼的那些日子 >

第2章

我用大数据抓鬼的那些日子-第2章

小说: 我用大数据抓鬼的那些日子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缝隙间塞满了泥土和青苔。每条青石板都有七八米长,两三米宽,像是古时楼台庭阁的地基。青石板之间零星散落着几根焦黑的木桩,一眼能看出是着火的痕迹。张红卫猜想,没准这就是以前伏虎山长春观的遗址。

    “看吧,这儿风景还不错,就当出来散散心也挺好的。”

    老孙站在青石板上,一手遮着太阳,笑咪咪的跟张红卫打过招呼。李萍则是一副认认真真现场勘查的模样,低着头绕着青石板转悠,一条俏皮的马尾辫蹦蹦跳跳的跟在她脑后。

    张红卫难得有次离开电脑桌的机会,看着这山间野趣,心情也是不错。他几步跳上青石板,正想来个凌风远眺。忽然整个身子一晃,眼前的苍松翠柏、青石焦木都消失不见。自己好像置身于一幅巨大的立体山水画卷之中,眼前的场景带着点点涟漪,轻轻摇晃。

    光影摇曳之中,只见一座道观魏然立于面前,观门前的牌匾上龙飞凤舞写着【长春观】三个大字,道观主殿内,香烟缭绕。一位峨冠飘带松形鹤骨的道长,站在三清祖师像旁手捻长须,低眉不语。另有一位身穿三品孔雀朝服、头顶蓝宝石顶戴的官员跪在三清像前,对这道长不住叩拜。

    道长八风不动,对这官员的跪拜不避不让。

    “道长,而今眼看这天劫又至,望您大发慈悲,帮荆襄府避过这场祸事。”那官员跪坐起来,再次作揖相求。

    那道长面露难色,终于开口了。

    “本来藩台大人如此诚心,贫道怎好不出手相助,只是【青门墩】这数万冤魂……”

    “只求道长为【青门墩】十万苍生计!”

    官员大叫着,不住磕头,只听脑袋在地上撞得碰碰有声。

    道长双袖一摆,长叹一口气,将那官员扶起,说道:“也算是你的缘法,罢了,就舍我云真派几十代功德,了却这一世造化罢。”

    道长说完,从怀中取出一个小匣。

    “此物是我云真派千年秘传的法器,三十六日之内,将此物埋入【青门墩】。此外,还需取来造成这场杀戮的湘军主将尸骸与其合葬,依此法,可保荆襄府百年太平。你看可使得?”

    “使得!使得!”

    那官员听闻道长此言,接过小匣欣喜若狂,一个劲的点头。可转眼又一愣,向道长问道。

    “那百年之后当如何处置?”

    “痴人何苦贪心不足耶?此番已是泄露天机,我云真派长春观少不得一场雷劫,只怕百年之后,已不再有我云真长春观一脉。”

    官员本已站起,听到道长这一番话,又是身子一震,拜倒在地呐呐不语,道长却是面沉如水,双眸一闭,呼吸渐转悠长,竟似神游去也。

    良久,那官员见道长不再言语,于是揣好道长给的小匣,长身站起,又再三作揖,才敢转身离去。

    又过了片刻,道长双眼方才缓缓睁开,举头往前方虚空处望去。轻声念到:

    “百年之后,自有因果。”

    张红卫只觉两道目光如电朝自己射来,其中似大有深意,不觉又是一阵头晕目眩。

    (本章完)

第4章 百年期已至() 
“喂,张老师,你怎么啦?”

    张红卫的耳边传来李萍的声音,将他从如潮水般不断汹涌的画卷中扯了出来,那烟雾缭绕的道观、古香古色的转角飞檐和叮当作响的风铃、还有那个仙风道骨的老道士如同镜花水月般从眼前隐去,只留下光秃秃的青石板。

    山顶的清风吹过,张红卫突然感到一阵凉意,这才发现身上已是大汗淋漓。

    “张老师,你刚刚在想什么?楞了这么半天,喊你还不答应。”

    张红卫仍然有些恍惚,反过来向李萍问道:“你们刚才有没有看见什么?”

    李萍听了这话,先是摇了摇头,接着小心翼翼的把身子往后挪了挪,尽量跟张红卫之间保持一个心目中的安全距离。

    “孙科快看,张老师真中邪了。”

    “胡说,我们都是纯粹的唯物主义者,天不怕地不怕。”老孙一面说着,一面疑惑的观察着张红卫。

    “再说你看张工脚下是有影子的嘛,怕什么。张工?你刚刚看到什么了?不要怕啊,我们老家有个法子,碰到不干净的东西你只消洒上一把糯米或者黑驴……”

    张红卫又好气又好笑,一把将老孙手里的农夫山泉抢了过来,拧开盖子猛灌了一大口,这下子清醒多了。

    “我说老孙,收起你那套封建迷信吧,我刚才就是有点头晕,别瞎起哄,当心把小姑娘吓着。”

    张红卫估计刚刚自己看到的情景说出来别人也不会信,索性就转移话题,不再提了。

    老孙听了张红卫的回答,哈哈一笑,拍着张红卫的肩膀说道:“你小子是不是平时缺乏锻炼啊,看你瘦得风一吹就要起飞了,我看我们还是回去吧,今天中午食堂有粉蒸肉跟土豆烧鸡!给你改善改善伙食。”

    这石碑岭周围没寻到有关【青门墩】的遗迹,又碰上张红卫虚惊一场,三人当即打道回府。

    回到方志办,刚好到了饭点,食堂里已经有不少人在用餐了,三个人打好了饭菜,好不容易找到一张空桌子,坐了下来。

    张红卫看着眼前香喷喷的粉蒸肉,仍是想着上午在石碑岭的那一幕,越想越觉得蹊跷,忍不住向李萍问道:“那个,清朝的藩台是个什么官?”

    李萍正津津有味的啃着一根鸡翅膀,听了这话,恋恋不舍的将已经没剩多少肉的鸡翅膀放回餐盘里,不假思索的回答道:“藩台就是布政使的官称。管一个省的政务。怎么了?”

    “没什么,就是突然想到点事儿。”

    也就是说今天石碑岭幻像中出现的官员恰好和光绪三十二年的文献资料是对上的,如果是这样,倒有个法子把青门墩给挖出来。

    张红卫想到这里又向李萍问道:“咱们档案馆里有没有清末荆襄府官员的日常行止记录?”

    李萍翘着兰花指,刚把那块鸡翅膀从盘子里拎起来,听了张红卫的话,干脆将没多少嚼头的鸡翅膀扔在一边,叹了口气说道:“正好前段时间我把档案馆里的《荆襄府起居注》和《湖广督抚实录》都扫描到系统里了,如果有记的话就都在数据库里查得到。怎么啦?”

    “张工你想到什么了,快说说看。”

    一旁的老孙也被张红卫的问题吸引了过来,好奇的凑了过来。

    “我要查当时那个张姓布政使,在长春观祈福之后三十六天内的所有行止记录。没准能查到【青门墩】的位置”

    张红卫端起餐盘,风卷残云一般将剩下的两块粉蒸肉塞到嘴里,然后顺了一大口丝瓜鸡蛋汤。打着饱嗝,冲向办公室。

    老孙和李萍回到办公室的时候,张红卫已经连上了系统,正在输入指令。两人自觉的拖着办公椅坐在他旁边看着。

    只见屏幕一闪,几行数据分析结果显示出来。

    “光绪三十二年六月五日,【布政使】自长春观返,偶感风寒。用药稍适。”

    “光绪三十二年六月十八日,【藩台】风寒愈重,至夜不能寐,服药稍适,夜半咳血不止,寅时三刻卒”

    我糙,就……这么死了?张红卫看着屏幕上的结果,两眼发直。不是辛辛苦苦求来了法宝,准备拯救世界的吗?怎么能因为一个小感冒就挂了?

    “唉?等会,张老师你看还有。”

    李萍指着屏幕下角,那儿刚刚又蹦出一行信息。

    “光绪三十二年六月十五日,【藩台】率彭氏后人迁元帅遗骸于梅湖之阳。”

    “彭氏后人……元帅?不会是湘军那位彭宝麒吧?!”张红卫瞪大了眼睛看着屏幕。

    “彭宝麒?没听说他的墓葬在我们荆楚啊。”老孙在一旁指着屏幕上的信息说着。“还在梅湖之阳,那是哪儿?”

    “应该就是指的彭宝麒,彭宝麒在剿灭荆襄府太平军时立下大功,做了咱们湖广总督,后来官至兵部尚书,梅湖之阳说的梅湖的北面。咱们机关办公楼在梅HN面。嗨,张老师,你们数据库研究所在北面唉。”

    “哪儿有那么巧,梅湖水面可占了荆襄市大半个城区,北面又不止我们数据库研究所一个单位。”

    张红卫说着,将手里鼠标又点了几下,把信息打开。

    “这条信息是从《清末湖广异闻录》里挖出来的。这是本什么书?”

    “嗯,这本书记载的是清末野史,以杜撰居多。不知怎么收到我们档案馆里来了,我就顺手一起扫了。”

    “这难怪了,要不然彭元帅这么有名的人物,如果墓葬真在咱荆襄市,省旅游局的那帮人只怕要乐疯了。”

    老孙摇着头,站了起来,走到窗边将百叶窗的窗帘旋上,又把空调调高了两度,接着从办公室茶几下抽出一摞扑克。李萍忙把椅子拖到茶几旁,又把水壶冲好茶叶插上电——老孙以前中午是雷打不动要歇午觉的,可自从李萍来了信息部之后,再关上门睡午觉就怕人家说闲话,就改成打扑克了。

    “喂,张工,怎么还坐着不动,快过来,老规矩、计分、抓黑桃五,输的人买饮料。”

    张红卫慢悠悠坐到茶几旁,心里仍然想着石碑岭那一幕,若真的是湘军那位大名鼎鼎的彭元帅,那可又应验了几分啊,那道士不就是说要寻当年湘军主将尸骸合葬吗?难不成真有这么巧?

    李萍刚把牌发完,却听一阵强劲的嗡嗡声从张红卫的裤兜里传来。然后是一段清脆响亮的彩铃声。

    “喂,亲爱的,你想我了么?想我你就接电话呀,哎呀,快点,人家要嘛…。”

    张红卫手忙脚乱掏出兜里的诺基亚3300,抢着摁下接听钮。

    “张红卫,刘老师让我通知你们部门下午回所里开会。”

    “好咧,马上就到。”

    张红卫挂了电话,把手里的牌往茶几上一扔。

    “孙科,对不住了。下午我得回趟所里。”

    张红卫眉开眼笑的站起身来,转身就走。

    “臭小子,我这里双王带四个二。”

    ***

    方志办在梅HN边,数据库研究所在梅HB边,相隔半个梅湖,也有十几公里的距离。正是大中午,酷日当头。张红卫开着空调失灵的夏利车,行驶在湖滨路上,烈日之下,就连梅湖的波纹都粼粼泛着灼人的金光,张红卫只觉汗流浃背,连呼吸都带着热乎乎的火气。真想直接掉头转回方志办大楼去。

    正口干舌燥之际,忽觉一股凉风从车窗吹进来,带着一股寒意,前方光线随之骤然减弱,三伏天居然有了几分幽暗阴寒之感。

    张红卫眯起眼,只见一阵乌云从北面滚滚而来,层层叠叠竟把梅湖遮了半边去,但到了梅湖正中,却像是遇着一道无形的障碍,不肯再往前进一步。

    张红卫大吃一惊,不觉停下车,从倒后镜往方志办大楼方向看去,只见仍然是一片艳阳高照,烈日炎炎景象。这梅湖之上,天地已被划为边际分明的两边。一半是白昼,一半是黑夜。

    “这是什么鬼天气!”

    张红卫咒骂着,忽然又想起了什么,急忙掏出手机拨给李萍。电话刚一接通,没等李萍说话。就劈头问道:“光绪三十二年,大概是公元什么时候?”

    电话那头迟疑了一会,才回答道:“公元1906年。”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