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恐怖悬疑电子书 > 风鬼传说 >

第828章

风鬼传说-第828章

小说: 风鬼传说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

    “回去,告诉你们张将军,进攻,直至东海水军无一人尚存,这是将令,不得违抗。”说完话,蔡煌又白了水军将官一眼,重新拿起茶杯,慢悠悠地喝着茶水。

    “蔡……蔡将军……”

    这次蔡煌连看都没看他,头也不抬的挥了挥手。水军将官无奈,只能告退,回到东南水军后,将蔡煌的坚决转达给了张峦。

    张峦和在场的众将听后,无不是脸色大变。李瑛气得跺了跺脚,沉声说道:“蔡煌只是兵团长,凭什么能命令我们水军?简直是拿着鸡毛当令箭!如果殿下在这……”

    “如果殿下在这,情况也不会有的改变。”张峦轻叹口气,看向李瑛,说道:“你也说了,蔡煌只是一个兵团长,数万之众的东海水军投降,他有什么资格不接纳,又有什么资格下令,把东海水军赶尽杀绝。”蔡煌背后的靠山和依仗,其实就是上官秀,如果没有上官秀在背后他,他有胆子这么做吗?那可是好几万条的人命,他一个人能背得起吗?

    张峦没有把话挑明,但在场的众将很快便明白了其中的弯弯绕。人们都不再言语了,包括性情冲动的李瑛在内,如果这是上官秀的授意,那么,根本没人能改变得了。

    过了许久,一名将官清了清喉咙,小心翼翼地问道:“将军,那……那我们现在还要不要进攻东海水军?”

    张峦苦笑,反问道:“可想步东海水军之后尘?”通过贞郡军坚决不肯接降这件事,已完全暴露出上官秀对叛军的恨之入骨和深恶痛绝,现在再回想东南水军,张峦都禁不住一阵阵后怕,现在来看,殿下当初能接纳东南水军的倒戈,是发了多大的善心,下了多大的决定。

    他的话在场的主将都清楚的明白了一点,他们的处境,并不是绝对安全,扣在他们头顶上的叛军帽子,还没有完全摘掉,只一步不慎,就可能遭来杀身之祸,步上东海水军的后尘。

    这时候,再无将官为叛军求情,或许说,是无人敢再去求情了,众将纷纷喊喝道:“传令下去,立刻传令,炮击,一刻也不要停,把船上的弹药统统打光为止!”

    贞郡军和东南水军的炮击,并没有因为东海水军的投降而停止,反而更加凶狠,把能用上的火力都用上了。

    这是一场远距离的屠杀,开炮的军兵们感觉不到什么,他们的任务就是装弹射击,清理降温,再装弹再射击,再清理再降温,如此反复。

    直到战事完全结束,清理战场的时候,人们才真真切切的意识到,自己操控火炮的工作酿成了怎样的惨剧。

    东海水军数百艘的战船,没有一艘还是完好无损的,沉船残骸和尸体掺杂在一起,将河道完全堵塞。

    战斗结束已有两三个时辰了,而河水仍是血红的,河面上的浮尸不是一层,而是好几层。

    此战过后的数年,天河下游的百姓都不敢捕捉一条天河中的鱼来吃,在较大的河鱼渔腹之内,还偶尔能发现人的断指指骨。

    这一战,如果不是有庞臻一部尚存,东海水军真的要从风国水军中除名了。

    七万将士,七百多艘战船,除了被缴获的十艘镇海舰外,其余战船,无一幸免,全部被摧毁,整整七万人,最后逃生者有多少,已无从统计,但绝不会超过百人。

    这便是当时震惊全国,以令后世无比震惊的天河血战,后世对这场战斗更多的称之为天河血屠,不承认这是一场战争,只认定这是一场屠杀。

    这笔血债,不管怎么转来转去,最终自然还是要算在上官秀的头上。

    在很多史学家的眼中,风国有史以来,镇压叛乱战争中死的人,都没有死在上官秀一人手上的人多,称他为风国之鬼,恰如其分,再贴切不过。

    天河血战,震惊上京朝廷,也震惊西京朝廷。主导此战的蔡煌,因此而一战成名。他也有幸成为继上官秀唐凌之后,最被叛军恨之入骨的第三人。器咯!,,。。

第1169章 请缨() 
当天晚上,上官秀来到蔡煌的营帐中。见上官秀来探望自己,蔡煌挣扎着要从床榻上爬起,上官秀上前两步,把他的肩膀摁住,示意他趴着,不要乱动。

    “殿下……”

    “我已经询问过医官,你未伤到筋骨,只是受些皮外伤,多休养几日便无大碍。”上官秀说道。

    蔡煌闻言,鼻子发酸,颤声说道:“多谢殿下关心,多谢殿下的不杀之恩。”

    上官秀问道:“心里可是觉得委屈?”

    不等蔡煌接话,他又说道:“若是不罚你,东海水军的残部会不服不忿,随时可能生出异心,诏安他们,非但不会成为朝廷的助力,反而还会变成巨大的隐患。”

    蔡煌吸了吸鼻子,点头应道:“殿下说的这些,末将都明白,末将也都能理解。”他挨着五十军棍,实际上就是一出苦肉计,演给东海水军残部看的。

    在蔡煌面前,什么话都不用说得太直白,只稍微一点,他什么都懂,和这样绝顶聪明的人共事,是件特别轻松的事。

    上官秀从口袋中摸出一只小瓷瓶,放到蔡煌的枕边,在瓷瓶的底部,印有‘御用’二字。他说道:“三五日后,你的伤便可痊愈,不过,你得在床上趴满一个月才行。”

    蔡煌自然懂得其中的道理,如果只躺个三五天就活蹦乱跳的下床了,这场戏未免也太假了些。他点头应道:“是,殿下!”

    “第一军团,对外强硬,对内软弱,而你,恰恰能弥补这个缺陷。”上官秀意味深长地说道:“好好养伤,等你伤愈复出之后,军团中,还有许多的重任会压在你的身上。”

    他没有把话直接挑明,但蔡煌能听得出来,所谓更多的重任,无疑就是给他提升更高的职位。

    “殿下……”蔡煌急声说道:“末将资历太浅,对于殿下之赏识,末将恐怕担当不起,军中的弟兄们,只怕也未必会服气!”

    通过今日之事,蔡煌可是清楚地感受到了,军中众将,无一人真正把他当成兄弟,在他落难之际,只有冷眼旁观者,却无雪中送炭人。

    上官秀眨眨眼睛,笑了,反问道:“蔡煌,你真的在乎旁人怎么看你吗?”

    蔡煌想都没想,脱口说道:“从未在乎!”

    “世上很多的路都不好走,若是太在乎别人的看法,这条本就不好走的路你根本走不下去。”上官秀深有感触地说道。

    他对叛军心狠手辣,别说叛军对他恨之入骨,即便是自己的兄弟,也有很多人不能理解。千里之堤毁于蚁穴,内忧永远大于外患,这是上官秀心中雷打不动的原则。

    在原则问题上,他不会向人屈服,哪怕他被再多的人不理解,哪怕被全天下的人戳着脊梁骨的痛骂,他也绝对会把自己的原则彻彻底底的贯穿下去,坚定不移的执行下去。

    蔡煌深吸口气,正色说道:“殿下所讲,正是末将心中所想。”

    上官秀含笑看着蔡煌,说道:“很有意思吧?”

    “啊?”蔡煌一时间没跟上上官秀的思路。

    “战场与商场相比,难道不是更有意思吗?”

    蔡煌有片刻的愣神,紧接着,他的脸上也露出笑容,一字一顿地说道:“我想,我已经回不去了!”

    “曾经沧海难为水。经历过铁与血的人,哪里还会再甘愿浸泡在铜臭当中。”

    “殿下当初拉我投军,就没打算再让我回去吧!”他不是发问,而是肯定。

    上官秀淡笑未语,转身走出营帐,直至他站在营帐外面,方回头说道:“你做军人,比做商人更合适。”

    “……”蔡煌沉默无语,他有句话说得很对,现在,他的确已经回不去了。

    正如上官秀所说,经过铁与血的洗礼后,商场那个没有硝烟的战场已经远远无法满足他的**,拿着刀与枪直接去征服的快感,徘徊在生与死一线之间的心跳与刺激,令他痴迷。

    “我以为,你不会喜欢蔡煌。”上官秀离开蔡煌的营帐后,乔装成侍女的圣女走上前来,与他并肩同行。

    上官秀笑问道:“为什么会这么认为?”

    圣女说道:“你与蔡家不是一直不和吗?”圣女长年居住神庙,但也不是两耳不闻天下事,对于上官秀和蔡家的不和,她可是早有耳闻。

    上官秀和蔡霄的矛盾,说白了就是文武两大派系间的矛盾,也是新老权臣之间的矛盾。冲突激烈,但又不可避免。上官秀耸耸肩,淡然说道:“国事面前无恩怨。”

    他和蔡家的那些罅隙,在国家的生死存亡面前,不值一提,孰轻孰重,上官秀分得很清楚。

    圣女转头看了他一眼,话锋一转,问道:“阿秀,你觉得我什么时候可以回神池?”

    “不必着急,再等等吧。”上官秀知道圣女不愿意待在军中,她也见不得流血杀生的场面,但没查清楚神池内部的奸细之前,他实在不放心让圣女回神庙。

    上京,皇宫。

    这几日,唐钰的身体状况不佳,自称帝以来,唐钰没几件顺心的事。

    推行新政,是废除了贵族制度,但因为在执行上,权力滥用,中饱私囊,把新政搞得乌烟瘴气,还牵扯到许多无辜百姓的头上,惹来民间怨声载道,百姓对上京朝廷的已是大幅锐减。唐钰有处死几个害群之马,敲山震虎,可效果并不明显。

    除了内部的问题之外,最让他烦心的还是战事。他麾下的兵马,人多势众,称百万,但在与贞郡军的战争中,却连吃败仗,好不容易唐婉芸在四盘山取得一场大胜,结果上京朝廷还没来得及庆贺呢,东江口那边又传来噩耗,东海水军主力全军覆没,副帅庞臻率残部向上官秀投降,整整十万之众的东海水军,一夕之间,荡然无存。

    东海水军的覆灭,无论是对唐钰,还是对上京朝廷,都如同迎头棒喝。东海水军战败的消息传到上京当日,唐钰便病倒了,一夜之间,嘴角冒起一圈的火泡。

    这日,他正在寝宫中休息,有宫女进来禀报,仁王唐靖求见。

    唐靖属唐氏皇族的旁支,传到唐靖这一代,只剩下伯爵的头衔。

    不过唐靖一系在风郡的势力极大,唐钰麾下的军兵,其核心骨干有好多都是来自于唐靖一系。唐钰称帝之后,便把唐靖册封为仁王,表彰他的功绩和仁德。

    按辈分,唐靖和唐钰是同辈,但论年纪,唐靖比唐钰要年长二十岁。唐钰待他,一向敬重有加,听说唐靖前来求见,他在宫女的搀扶下,从床榻上坐起,说道:“请皇兄入殿。”

    时间不长,唐靖从外面走了进来。唐靖四十多岁的年纪,白面短髯,相貌堂堂,文质彬彬,器宇不凡。走进寝殿,他快步来到床榻前,一躬到地,说道:“微臣参见陛下!”

    “皇兄不必多礼,快快平身!”

    “陛下身体有恙,已有两日没有上朝,微臣实在放心不下,故前来探望。”唐靖看着脸色泛白,双颊凹陷,整个人看上去瘦了一大圈的唐钰,脸上满是担忧之色。

    唐钰苦笑着摇摇头,说道:“朕无大碍,只是急火攻心罢了。”

    稍顿,他忍不住轻叹口气,说道:“多年来,阿秀统帅贞郡军,南征北战,攻城略地,天下列国,无不闻风丧胆,难抵其锋,虽只二十万,但我百万雄师,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