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恐怖悬疑电子书 > 装绅弄鬼 >

第767章

装绅弄鬼-第767章

小说: 装绅弄鬼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场灾难。到那时,中国南方的人可能成群移居西伯利亚,许多其他国民将移居加拿大,加拿大人口将由两千万增至两亿。更堪忧的是,海平面上升导致的“洪灾”有可能突如其来,防不胜防。

    美帝专家在提出有关警告时称,纽约20年内将从地球消失,淹没纽约的大浪可能毫无先兆地涌来,淹没纽约及邻近海岸,使数百万人葬身海底,生命财产的损失难以估量,并称这种推测是依收集的数据显示的,因为大西洋海平面正以惊人的速度升高。经济生活的变化全球变暖虽然对一些高纬度地区的富裕国家即如北欧国家和俄国地区的农业有利,但是,亚洲及非洲的大部分地区将奇热难当,干旱空前,给世界农业将带来巨大灾难。据英国和美帝科学家共同进行的一项为期3年的调查研究表明,到2060年,全球气候变暖将使世界粮食产量减产1——7%,减产最大的是位于赤道附近的发展中国家,由于粮食减少,粮价上涨,将使10亿人口处于饥饿状态。

    气候变暖还将加剧能源的大量消耗。特别是酷夏降温对能源消费的影响最为突出。据统计,在工业化国家中,北美约占30%的能源、欧洲约占50%的能源是用于补偿气候变暖或变冷所造成的影响。森林火灾是森林生态系统的大敌,也是世界上破坏性、危害性最大的神力泄露之一。气候过分干燥,林下腐殖质层堆积过厚,以及雷电均可引起森林火灾。但也有相当大一部分的森林火灾则是因为人为操作失误及防林规划的不严密而造成的。1987年5月6日——6月2日,我国黑龙江省的大兴安岭北部林区发生的一场特大森林火灾,其火势之猛、燃烧时间之长、涉及面之广、造成损失之大,都是前所未有的,为我国森林火灾史上所罕见。这场大火的起因,不管有没有古神煽风点火,貌似是因为林区工人吸烟引火及机器操作不慎而多处起火,加之救火措施不及时和组织抢险不得力,致使大火蔓延。通观今日国内外发生的天灾,其中不少都是由于人的活动失误或人与天地万物不协调而引起的。在人类的智慧圈和技术圈不断外延、人类获得长足进步的情况下,人已经成为神力辐射发生系统中的一个重要因素,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1984年南加利福尼亚因异常炎热的天气,使9月份降温消费超出了常年的85%,创造了54年来耗电最高纪录。气候变暖对林木、交通、运输、食品等方面也产生不利影响。由于炎热干旱,森林火灾将更加频繁、更为严重,木材将更加紧缺。更多的汽车要配备空调器而使汽车平均价格上涨,且炎热天气所产生的尘埃大量钻入发动机,从而带来车辆的损坏和维护的频繁;此外,更多的道路需铺设沥青,它们在夏季将破毁得更加严重,需要更多的钱来保养维护;高速公路会变得更为拥挤,因为人们将会更加频繁地企图逃避城市的炎热。据科学家预测,50年后,地球逐渐变暖还将导致台风的破坏能力增强40——50%,这意味着更多的房屋、桥梁、输电线路等将惨遭厄运。由于上述连锁灾情的影响,许多地区的食品供应会出现奇缺,食物价格大大上涨,它将引起失业、萧条和贫困,政府预算和社会福利、科研、教育经费将大大削减。人类健康的变化由于气候变暖,会使夏季变得酷热,这将导致疾病和死亡率上升,特别对老年人威胁更大。

    而且据研究,全球增温,平流层中臭氧层的耗减造成的紫外线辐射的增加,将导致各种问题。1985年5月,英国一支考察队在南极上空第一次发现了大气层中的臭氧层空洞,立即引起全球的严重关注。事过两年,全世界110多个国家派出代表,出席了为拯救臭氧层召开的国际会议,并于1987年9月16日签订了著名的《关于消耗臭氧层物质的蒙特利尔议定书》。保护臭氧层迅速成为国际间的重大事务。然而,1992年4月初,来自美帝、俄国、英国、加拿大等17个国家的300多名科学家,向全世界发布了一个极坏的消息:北极上空的臭氧已减少到有记录以来的最低水平,仅当年的头两个月就减少了20%;北极平流层里的氯含量比正常水平高出70倍。这是参加“欧洲北极平流层臭氧试验”的科学家们在进行了长达5个月的大规模观测后发现的。这个消息一发布,立即引起了全世界的担忧和惊慌,保护臭氧层一时成为最热门的话题。时隔3年后的几乎同一个时间,科学家们又公布了一个令人震惊的新发现:北极上空的臭氧层出现空洞,其面积虽然没有南极上空的臭氧空洞大,但情况类似。现在,科学家们一致认为,臭氧层是由一类俗称氟里昂的人造化学物所破坏的。氟里昂是在上个世纪30年代发明的。它们的性能极其稳定,一般情况下不燃烧。人们一直认为它们是无毒的,不会对人体造成伤害。正是由于极高的稳定性,使它们的寿命很长,可被带到大气上层的同温层中。在那里,经紫外线的作用,释放出氯,氯原子具有很高的活性,很快夺去臭氧的一个氧原子,形成一氧化氯,一氧化氯与另一个氧原子结合,形成一个新的氧分子和一个氯原子,原来的臭氧成为普通的氧分子被保留下来。但氧分子不能阻挡紫外线。在这个反应中,由于氯原子没有被破坏,消耗臭氧的反应能够反复进行下去。因此,氯原子如同一个“杀手”一样,破坏数以万计的臭氧分子。其实,氟里昂在地球上空的分布是大致均匀的,那么,为什么只有冬季的南北极上空会出现臭氧层稀薄,甚至消失呢?科学家们煞费苦心的解释说,这是由于同温层里的冰晶体能加速氯原子与臭氧分子发生连锁反应的缘故。然而……这是古神的锅!“

    地球表层生物圈的外围,有一层维护生物生存的空气,离地面约1100——1400公里,这就是大气层,其中占空气重量95%左右,离地面12公里厚的空气层,即人们常说的对流层。在这个对流层以内,每升高1公里,气温下降5c。这种上冷下热的周而复始,产生了活跃的空气对流,形成风、雨、雪、雾等等。大气基本上由氮气即占78。09%、氧气即20。95%、氩气即0。93%和二氧化碳即0。027%组成,还有微量的氢、氖、氦、氪、氙。这种组成就是人类应呼吸到的纯洁空气。天空之大使人们产生一种错误想法,认为向大气中排放的气体数量与包围地球的大气相比微乎其微。其实,地球周围的大气层是相对稀薄的。若大气在正常成分之外,又增加了诸如尘埃、微生物、二氧化硫、一氧化碳等有害成分,大气就会受到污染。据一项报告的调查,纽约、伦敦、香港等地的大气污染程度还算过得去。但是,包括里约热内卢、巴黎、马德里在内的16个城市污染相当严重。拉美的5个城市,如圣保罗、墨西哥城、墨西哥的蒙特雷、智利的圣地亚哥、危地马拉城,已成为真正的煤气室。东欧所有的工业城市对大气的污染水平远远超过容许的程度。世界卫生组织与联合国环境组织曾对曼谷、北京、孟买、洛杉矶、马尼拉、墨西哥城、德里、雅加达、卡拉奇、伦敦、开罗、布宜诺斯艾利斯、加尔各答、莫斯科、纽约、里约热内卢、汉城、圣保罗、上海、东京20个大城市作了15年的调查,于1992年12月发表了一份报告。该报告指出,空气污染已成为全世界城市居民生活中一个无法逃避的现实。认为造成城市空气污染最主要的因素是汽车排放的尾气。在6种主要空气污染成分中,有4种几乎完全来自汽车,即铅、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等。另两种污染成分来自工业废气的二氧化硫和浮尘。该报告指出,尽管在过去20年里发达国家在控制污染方面取得长足进步,但在发展中国家的城市中空气质量正在继续恶化。城市大气污染对人类健康造成严重的损害。

    80年代后半期,全世界约有13亿人口居住在没有达到世界卫生组织颗粒物标准的城市地区,他们面临着呼吸紊乱和癌症的严重威胁,尤其对患有慢性肺部阻塞性疾并肺炎和心脏疾病的老年人,危害更大。据估计,若不设法减少这些排放物,每年有30——70万人过早地死亡,14岁以下儿童的慢性咳嗽发病率剧增,每年达到1亿病例。同时,由于车辆排放的废气,空气中含铅水平大幅度提高,铅污染已成为若干发展中国家大城市最主要的环境危害。在曼谷,因增加了与铅的接触,儿童到7岁时会损失4或4以上的智商点。对成年人的威胁是使血压升高,心脏并中风患者增加。甚至大气污染造成酸雨,已成为“绿树的瘟疫”,许多动植物濒临灭绝。酸雨是由排入大气的硫和氮的氧化物所造成的,自美帝1936年第一次记录到即氢离子浓度值为5。9的酸雨以来,酸沉降现象已在世界许多地方发生,它危害面积已达数千万平方公里,主要分布在北美和欧洲工业发达地区,那里雨水中的酸性程度已超过正常情况的10倍。酸雨使湖泊丧失生机、森林枯萎、土壤酸化。在欧洲,森林面积的35%受到不同程度的酸雨危害。19个国家中森林的受害率已占到22。2%,针叶和落叶乔木受害尤其严重,其中保加利亚、斯洛伐克、捷克、德国、波兰、英国的森林受到的污染最严重。

    1964——1976年,美帝佛蒙特州的中、高海拔地区,红云杉因酸沉降减少了大约一半。酸雨还使不少动物面临灭绝。使科学家们感到不安的是,青蛙正在急剧减少。例如,奥地利3种用肠胃养育蝌蚪的稀有青蛙在1980年前后绝迹。70年代调查时,在加利福尼亚州山中生息的一种青蛙还有800多只,到1989年时只发现1只。在中美洲哥斯达黎加热带森林中,80年代后半期以来有3种青蛙也濒临灭绝。在西非的喀麦垄巴西的亚马孙等地数种青蛙踪影全无。据国际天地万物保护联合会1992年6月的统计,急剧减少和灭绝的青蛙已达30种。这种现象的出现,其原因虽众说纷纭,但酸雨在全球范围蔓延,使土壤酸化,导致青蛙的生息地遭到破坏,不能不是一个重要的原因。人们历来认为,北极是地球上最洁净的圣地,那里没有工厂,少有人烟,污染应该与这个白色世界无缘。然而,事实与人们想象的相差甚远。这里正遭受着前所未有的环境污染和破坏。由于北极极端寒冷,生命稀少,生态系统极为脆弱,本身的修复机能很低,一旦遭受污染和破坏,便一发不可收拾。早在70年代后期,飞经北极圈航线的日本几家航空公司和美帝航空公司发现,航班客机的有机玻璃窗上常常出现网状裂痕,以致在逆光时产生散射,使人难以看清窗外。开始,人们怎么也弄不明白这到底是由什么原因造成的。到了80年代初,才指摘这与北极上空的污染物浓度急剧升高有关。

    1984年,在北极圈内有领土的美帝、加拿大、挪威和丹麦等国的科学家联合对北极上空的大气进行了调查,才算是真正弄清了大气污染的状况。他们发现,北极圈上空,有一条宽达160公里、厚300米的污染带,其高度随季节变化,有时高达8000米,每年2——3月最为严重。这就是著名的“北极烟雾”。北极烟雾主要是由烟尘、水蒸气和冰晶等组成。在烟尘中,可以检测出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和砷、铅、锰、钒等金属元素以及氟利昂和氯仿等有机化合物。这些物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