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恐怖悬疑电子书 > 装绅弄鬼 >

第709章

装绅弄鬼-第709章

小说: 装绅弄鬼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切地动用了威力惊人的神器,以至于对日暮途穷,已经显得十分脆弱的生态环境造成了不可逆转的最恶劣影响。整个星球的所有生物都被加以彻底污染。生存在这里的人们,在战后都出现了各种不同程度的异变,让他们变得更疯狂、更残暴、以及更加奇形怪状。我们不得不背井离乡,成为流浪者和入侵者,成为伟大种族的附庸。

    同样的,当黑死云再一次升上天空,森林再一次燃烧起熊熊大火,地面大片冰原开始融化,也许会有成千上万的古猿将因此死去。但这颗星球活下来的强者后裔,同样会产生羽化、发火、御水、复制自身……的能力,呵呵呵呵,实验!要赶快实验!当我们掀起惊涛骇浪,拉着敌人同归于尽的千百年后,你们必将取代了我们,以五德始终之道,展开对龙人混血种的复仇!而绝地天通之后的永劫长夜,苍茫大地唯余一片黑暗,若那时古神心中失去光明,恐怕这世界就再也没救了。”

    我心中一寒,这字字句句,带着浓浓的血腥气,原来是……这样吗!所谓生物大灭绝,不过是古神的角力。我还记得,据中国古史,大洪水不只一次。女娲时有大洪水、黄帝时有大洪水、颛顼帝时有大洪水、尧帝时有大洪水。正于五次大灭绝相对应。第一次物种大灭绝又称奥陶纪大灭绝。“奥陶”由英国地质学家拉普沃思于1879年提出,代表露出英国阿雷尼格山脉向东穿过北威尔士的岩层,位于寒武系与志留系岩层之间。因这个地区是古奥陶部族的居住地,故名。

    当时气候温和,浅海广布,世界许多地方包括中国大部分地方都被浅海海水掩盖。海生生物空前发展。奥陶纪是古生代的第二纪,开始于距今5亿年,延续了6500万年。奥陶纪亦分早、中、晚三个世。奥陶纪是史上海侵最广泛的时期之一。在板块内部的地台区,海水广布,表现为滨海浅海相碳酸盐岩的普遍发育,在板块边缘的活动地槽区,为较深水环境,形成厚度很大的浅海、深海碎屑沉积和火山喷发沉积。在奥陶纪广阔的海洋中,海生无脊椎动物空前繁荣,生活着大量的各门类无脊椎动物。除寒武纪开始繁盛的类群以外,其他一些类群还得到进一步的发展,其中包括笔石、珊瑚、腕足、海百合、苔藓虫和软体动物等。笔石是奥陶纪最奇特的海洋动物类群,自早奥陶世开始即已兴盛繁育,分布广泛。

    《山海经》黄贝类为代表的腕足动物演化迅速,大部份的类群均已出现,无铰类、几丁质壳的腕足类逐渐衰退,钙质壳的有铰类则盛极一时;鹦鹉螺进入繁盛时期,《山海经·西次四经》的“……滥水出于其西,西流注于汉水,多魮(pi)之鱼,其状如覆铫(diao),鸟首而鱼翼,音如磬石之声,是生珠玉。”这些魮鱼,形状像反转过来的锅,但长着鸟的脑袋而鱼一样的鳍,声音就像敲击磬石发出的响声,能吐出珠玉。这是因为它们的血缘可以追溯至约5亿年前的古神,可是因为那场神战,人们现在已经很难见到它们的踪影。它们就是鹦鹉螺。顾名思义,它给人的第一印象就是长得像一只回头梳理羽毛的虎皮大鹦鹉。唐代刘恂的《岭表录异》曾提到:“鸚鵡螺,旋尖处屈而朱,如鸚鵡嘴,故以此名。”它们身体巨大,是当时海洋中凶猛的肉食性动物,最大可长达10米。

    这样巨大的体型,加上喷气式的快速游动和潜艇式浮潜,它们成为了当时最恐怖的神兽。甚至是海蝎子这种具有坚固盔甲和利爪、如现代鳄鱼般大小的动物都无法逃脱。鹦鹉螺会追上海蝎子,用柔软的触手抓住自己的猎物,并用鸟一般的嘴撕裂它们。同样由于大量食肉类鹦鹉螺类的出现,三叶虫在胸、尾进化出许多防御性针刺,以避免食肉动物的袭击或吞食。珊瑚自中奥陶世开始大量出现,复体的珊瑚虽说还较原始,但已能够形成小型的礁体。奥陶纪晚期,约4。8亿年前,首次出现了可靠的陆生脊椎动物——淡水无颚鱼;淡水植物在奥陶纪已经出现。

    不过好景不长,4亿4千万年前的奥陶纪末期,曾发生过一次规模较大的冰期,其分布范围包括非洲,特别是北非、南美的阿根廷、玻利维亚以及欧洲的西班牙和法国南部等地。由于当时地球气候变冷和海平面下降,生活在水体的各种不同的无脊椎动物便荡然无存,发生地球史上第一次物种灭绝事件,约85%的物种灭亡。古生物学家认为这次物种灭绝是由全球气候变冷造成的。谁能想到?大约4。4亿年前,撒哈拉所在的陆地曾经位于南极,当陆地汇集在极点附近时,容易造成厚的积冰——奥陶纪正是如此。大片的冰川使洋流和大气环流变冷,整个地球的温度下降,冰川锁住水,海平面降低,原先丰富的沿海生态系统被破坏,导致85%的物种灭绝。

    天哪!我想,这就是对不周山之战,共工的水族、海族入侵的反击!例如自奥陶纪后,因为共工一系古神神之力的衰退,鹦鹉螺就开始衰落,体型变小。到了志留纪,它们已经沦为了海蝎子的猎物。再往后,恐龙、鱼类等更强大敏捷的猎食者出现,它们就再也不复往日的荣光了。特别的,自人类王朝出现以后,以他们能够把任何生物当做食物、把任何物体当做工具的劲头,鹦鹉螺还逐渐有了其他用处。自唐代起,鹦鹉螺壳已被作为酒具使用。唐代的刘恂曾提到:“……壳上青緑斑文,大者可受二升。壳内光莹如云母。装为酒杯,奇而可玩。又红螺,大小亦类鸚鵡螺,壳薄而红,亦堪为酒器。刳小螺为足,缀以胶漆,尤可佳尚。”曾经海中不可一世的霸主级生物,现在却已经沦为了当代万物之灵的盛酒器具,即使是保持当年的巨大体型,恐怕也只会被人类当做猛犸、恐鸟一样吃光杀光。

    我自得的想着……那么第二次生物大灭绝呢?我记得那是在距今3。65亿年前的泥盆纪后期。这一次是对前一战的延续,共工统帅的海族生物遭受了灭顶之灾。第二次生物大灭绝又称泥盆纪大灭绝。泥盆纪是古生代第四纪,约开始于4。05亿年前,结束于3。5亿年前,持续约5000万年。泥盆纪分为早、中、晚3个世,地层相应的分为下、中、上3个统。现代科学对古气候的研究显示,在距今约3。65亿年前的泥盆纪后期,历经两个高峰,中间间隔100万年,发生地球史上第二次物种灭绝事件,海洋生物遭到重创。

    不知道是不是使用了息壤这种星球改造器,泥盆纪古地理面貌较早古生代有了巨大的改变。表现为陆地面积扩大,陆相地层的发育,海平面发生变化,陆地彼此相连,生物界的面貌也发生了巨大的变革。陆生植物、鱼形动物空前发展,两栖类、爬行类的祖先四足类脊椎动物出现,是《山海经》大书特书的年代。但《山海经》不会告诉我们,古神的手段!

    被一方神力催化的陆生植物大量繁育,它们进化出发达的根系深入地表土之下数米,加速了陆地岩石土壤的风化,陆地生态系统开始形成,大量神力释放进入地表水,造成了水系的富营养化,导致了海底缺氧,从而使共工一族催化的海洋炮灰物种大量灭绝。同时共工一族开始反击,两栖动物开始被调制,成千上万两栖动物也开始向陆地迈进,某些物种得以进入到它们此前从未居住过的环境之中。这些新晋物种大量繁衍,抢占领地和资源,阻止了对方炮灰的产生。最后导致泥盆纪是脊椎动物飞越发展的时期,鱼类相当繁盛,各种类别的鱼都有出现,故泥盆纪被称为“鱼类的时代”。最重要的族类是从总鳍类演化而来的,无脊椎动物的成分也显著改变。

    第三次生物大灭绝又称二叠纪大灭绝。二叠纪是古生代的最后一个纪,也是重要的成煤期。二叠纪分为早二叠世,中二叠世和晚二叠世。二叠纪开始于距今约2。95亿年,延至2。5亿年,共经历了4500万年。二叠纪的地壳运动比较活跃,古板块间的相对运动加剧,世界范围内的许多地槽封闭并陆续地形成褶皱山系,古板块间逐渐拼接形成联合古大陆。陆地面积的进一步扩大,海洋范围缩小,自然地理环境的变化,促进了生物界的重要演化,预示着生物发展史上一个新时期的到来。距今2。5亿年前的二叠纪末期,发生了有史以来最严重的大灭绝事件,估计地球上有96%的物种灭绝,其中90%的海洋生物和70%的陆地脊椎动物灭绝。三叶虫、海蝎以及重要珊瑚类群全部消失。陆栖的单弓类群动物和许多爬行类群也灭绝了。这次大灭绝使得占领海洋近3亿年的主要生物从此衰败并消失,让位于新生物种类,生态系统也获得了一次最彻底的更新,为恐龙类等爬行类动物的进化铺平了道路。

    科学界普遍认为,这一大灭绝是地球历史从古生代向中生代转折的里程碑。其他各次大灭绝所引起的海洋生物种类的下降幅度都不及其1/6,没有使生物演化进程产生如此重大的转折。科学家认为,在二叠纪曾经发生海平面下降和大陆漂移,造成了最严重的物种大灭绝。所有的大陆聚集成了一个联合古陆,富饶的海岸线急剧减少,大陆架也缩小了,生态系统受到了严重的破坏,很多物种的灭绝是因为失去了生存空间。更严重的是,当浅层的大陆架暴露出来后,原先埋藏在海底的有机质被氧化,这个过程消耗了氧气,释放出二氧化碳。大气中氧的含量减少,对生活在陆地上的动物非常不利。随着气温升高,海平面上升,又使许多陆地生物遭到灭顶之灾,海洋里也成了缺氧地带。地层中大量沉积的富含有机质的页岩是这场灾难的证明。

    虽然知道这次大灭绝是由气候突变、沙漠范围扩大、火山爆发等一系列原因造成。但具体起源无人知晓。有些科学家认为,是陨石或小行星撞击地球导致了二叠纪末期的生物大灭绝。如果这种撞击达到一定程度,便会在全球产生一股毁灭性的冲击波,引起气候的改变和生物的死亡。搜集到的一些证据引起了人们对这种观点的重视。但大多数生物科学家认为这场灭绝是由地球上的自然变化引起的。认为气候的变化是形成这场大灾难的主要原因。因为二叠纪末期形成的岩石显示,当时某些地区气候变冷,在地球两极形成了冰盖。这些巨大的白色冰盖将阳光发射回太空,会进一步降低全球气温,使陆上和海上的生物很难适应。如果再加上海平面下降和火山爆发,就会成为灭顶之灾。还有些生物医学家认为,生物大灭绝的原因是,远古时期一场传染病使生物死亡。或者是火山爆发喷出大量气体和火山尘埃进入大气层。火山灰团不仅会使动物窒息而死,还有可能遮蔽太阳,使全球气温降低。所以,火山活动也可能是二叠纪末期灭绝事件的原因之一。西伯利亚就曾经发现当时火山猛烈爆发所喷出的物质。

    现在我找到了罪魁祸首……古神的反扑,不过无济于事,这一切已经发生,无法更改。好一个移山倒海,二叠纪的陆块碰撞接壤而形成了庞大的古大陆。来自海上的雨水和雾气再也无法深入内陆地区。二叠纪的某些区域越来越干燥炎热,致使沙漠范围越来越广,无法适应干旱环境的动物就此灭绝。甚至距今2亿年前的三叠纪晚期。这一次,是发生了第四次生物大灭绝,爬行类动物遭遇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