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恐怖悬疑电子书 > 装绅弄鬼 >

第659章

装绅弄鬼-第659章

小说: 装绅弄鬼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先民们过去的天文科学,是用十二辟卦来代表十二个月,十二辟卦是乾坤两卦的变化,坤卦是十月,为纯阴之卦,坤卦是在上古,也许更上古形成的。许多人始终怀疑《易经》的文化是上一个冰河时期留下来的,不是这一个冰河时期的产物,因为它的科学、哲学的道理太高明了。引申得出了坤卦是代表十月,在一年二十四节气中,有一个霜降节气,这时候夜间会结霜,当早上打开大门,踏到地上有霜的时候,就知道跟着天气要冷,准备衣服过冬了。跟着来是立冬、小雪、大雪,就要下雪了,黄河要冰冻了。这句话就是告诉人,如果讲哲学,一个学过《易经》的人,就会知道前因后果。一件事情一做的时候,一定晓得后果,对这件事结论如何,自己的智慧应该知道,因为履霜坚冰至,任何事情都有它的前因和后果。

    那么《彖辞》的解释,引用爻辞的履霜坚冰,是冬天阴气开始凝结起来,开始是前因,至于后果,则“驯致其道,至坚冰也”。顺着这个时间下去,就天寒地冻,地下要结冰的。如果卜卦,得到坤卦初爻,就知道以后还更艰难,但是假如作战,在北方碰到这情形,就知黄河要结冰了,不需几天就可渡河而过。在五胡乱华,多次发生黄河没有封冻,导致拓跋鲜卑崛起……。《坤为地》坤:元,亨,利牝马之贞。君子有攸往,先迷后得主,利西南得朋,东北丧朋。安贞,吉。初六:履霜,坚冰至。六二:直,方,大,不习无不利。六三:含章可贞。或从王事,无成有终。六十四:括囊;无咎,无誉。六五:黄裳,元吉。上六:战龙于野,其血玄黄……那边的大怪物,不会是龙?

    “蓬——哗!”

    极遥远的天空中,突然亮起一蓬白光。

    那团白光像冥冥之中幽然而生的鬼火,出现得毫无预兆,膨胀扩大的速度也异常惊人,几息间就变成了一个令人无法直视的巨大光球。

    借着这团光球的照耀,我们一下子看清了自己所在的这个地下世界的大致形貌。

    这是一个横跨长度足有几十公里的超巨型空间,如果它是圆形的话,总体面积应该超过上千平方公里,已经无法用涵洞这样的概念来描述它。

    这个地下空间的顶部呈现出完美的弧形,它的底部却是平坦无比,延伸到极远处的边缘地带甚至超过了我的超感官目力所及。

    八条均匀对称的隆起凸线从不同方向汇集于穹顶中心点,离地高度超过数万米的中心点位置有一个直径千米的大窟窿。那团光球就是从那窟窿里落下来的,此刻它正悬停在窟窿下方不远处,其尺寸仍在继续扩大,亮度也越来越刺眼。

    我们呆呆注视着那团光球,感觉它像一只巨大的眼球,无声注视着下面的辽阔平原。

    “快看下面!”游慕容的惊呼从我身后传来。

    低头看到,石苓人、我和游慕容所在的这座冰丘周围,光球照耀的地面上散发着银光。

    原来,我们一路冲过来,脚下所踩的不是岩石,而是封冻的冰层!

    我们此刻正在冰冻湖畔的一座冰丘小山上!

    游慕容拧亮了强光手电,看了看身边,随即苦笑起来。

    “怎么了?”石苓人问。

    “所有的冰,正在融化……”游慕容的回答里充满了绝望。

    石苓人扭过头,借着穹顶那光球的烈日光辉,清楚看到四周冰柱上缓缓往下流淌的水珠。

    看着脚下已经汇集成流的小溪,石苓人抬起头望向光球正下方的冰面。

    一块数百米长的白色冰层正在坍塌下陷,它的断裂的那端翘了起来,高高指向穹顶,仿佛在控诉那团光球给这个宁静世界带来的无妄灾难。

    就在冰层的旁边,有一个翻滚爬动的黑点,长颈长尾,身躯溜圆,四肢粗壮。根据观察距离和周围参照物来判断,这生物至少有两三百米长。好像是放大版的湾鳄!

    它的右后足似乎踩塌了迅速融化的冰层,整个身子已经失去平衡,正在努力挣扎着爬到安全地带。

    可是,在这不断融化的冰面上,哪里又能找到安全地带?

    半分钟不到的时间,那生物的尾巴连带着两条后腿都陷入了冰水中,它抬起长颈,发出一阵不甘的苍凉长啸。

    听到这熟悉声音,石苓人立刻判断出,它就是刚才在黑暗中发声的那位正主。好像传说中的蛟龙!蛟似蛇四足,龙属,马首蛇尾。传说中虺五百年化为蛟,蛟五百年成虬螭,龙五百年为角龙;千年为应龙。难道是真的?我想起了之前那些金鳞怪鱼,分明是传说中的虎蛟鱼,其状鱼身而蛇尾,其音如鸳鸯,食者不肿,可以已痔。

    当那蛟龙正在苦苦挣扎时,从更遥远的方向蹿来三只体形要小得多的身影。这三只后来者四足短尾,颚骨粗壮,动作敏捷。恐怕就是传说中的螭龙。

    为首一只螭龙扑向那在冰层边缘挣扎的蛟龙,仿佛要努力将不幸的溺水者拉扯上岸。

    但石苓人很快看到,那位后来者只是张开大嘴,从蛟龙身上生生撕扯下一块肉来。

    原来,这不是一场营救,而是一次趁火打劫的狩猎。

    “呜——!”水中挣扎的蛟龙发出绝望的长啸,但整个冰湖上此起彼伏的冰层碎裂喀嚓声很快淹没了它的哀嚎。

    另外两只后来螭龙也没有犹豫,果断扑上前去,争分夺秒地赶在猎物滑落进冰水中之前多咬几块肉下来果腹。

    “超过两千五百米了。”石苓人估算了一下那些螭龙与自己的距离,立刻断定已超出了自动步枪的有效射程。

    他自言自语,我可不是想拯救那只屋漏偏逢雨的倒霉蛟龙,那三只后来的螭龙显然是经验丰富的食肉猛兽,在这毫无遮拦的地下世界中,它们的存在对我和游慕容是无比巨大的威胁。只要有机会,我必须不惜一切代价解决掉它们,正如这三位仁兄一定不会错过拿自己和游慕容来果腹的任何机会一样。

    “看光谱,恐怕那光球的核心温度已经超过两千度,这个洞窟里所有的冰块都会在几小时内融化。”游慕容苦笑。“我们可是龙的传人,没想到会和龙死在一起!或者被龙果腹!”

    “那可说不定!“石苓人不赞同,“《左传昭十九年》:“郑大水,龙斗于时门之外洧渊”。《礼礼运》:“鳞凤鱼龙,谓之四灵”。《庄子列御寇》:“千金之珠,必在九重之渊,骊龙颔下。”《周易》干:初九——潜龙勿用;九二——见龙在田,利见大人;九四——或跃在渊,无咎;九五——飞龙在天,利见大人;上九——亢龙有悔;用九——群龙无首,吉坤:上六——龙战于野,其血玄黄。《说文》龙,鳞虫之长,能幽能明,能细能巨,能短能长,春分而登天,秋分而潜渊。《广雅》有鳞曰蛟龙,有翼曰应龙,有角曰虬龙,无角曰螭龙,未升天曰蟠龙。《三国演义》:煮酒论英雄,曹操曰:“龙能大能小,能升能隐;大则兴云吐雾,小则隐介藏形;升则飞腾于宇宙之间,隐则潜伏于波涛之内。方今春深,龙乘时变化,犹人得志而纵横四海。龙之为物,可比世之英雄,”龙的分类有螣蛇,没有脚而能飞见《荀子劝学》;有鳞的叫蛟龙,无角的叫螭龙,有角的叫虬龙,均见《离骚》洪补引《广雅》。有翅膀的叫应龙。《天问》王注。蛟龙、螭龙、虬、应龙,都不是龙的正统,龙的正统叫做苍龙。

    在中国商周战国青铜器上我们可以看到这些不同种类的龙。《论衡》则说:“龙之像,马首蛇尾。”传说多为其能显能隐,能细能巨,能短能长。春分登天,秋分潜渊,呼风唤雨,无所不能。汉代先贤王符认为龙有九似:头似驼,角似鹿,耳似牛,项似蛇,腹似蜃,鳞似鲤,爪似鹰,掌似虎……按理说,龙在朝廷层面,是极为圣神不可侵犯的存在。但是,在各类古代典籍和神话传说中,不乏贬龙、辱龙、斗龙、斩龙乃至食龙的载述。《封神演义》、《西游记》中都有“哪咤闹海”的章节,哪咤将龙王之子敖丙扒皮抽经的情节可谓历历在目。《世说新语》也曾提到一个很有名的故事《周处除三害》,小时候课本上也有,耳熟能详,说周处年轻时是个凶恶少年,与水中蛟、山中虎并称“三横”,尤以周处为最大祸害。有人劝说周处去杀虎斩蛟,经过三天三夜,人们都以为周处死了,于是相互庆贺,谁知周处却杀蛟而出,得知邻里相庆,终于明白自己是何等遭人嫌恶,于是改过自新。毕竟,虽然故老相传,女娲“人首蛇身”,恐怕具有爬虫类的基因。

    由于传说中的女娲拥有“造人”的版权,因此蛇拥有光明的前景,完全合情合理。中国人自诩“龙的传人”,蛇生单角化蛟,蛟生双角成龙——蛇为龙的始祖,龙由蛇进化而成。在山海经中的龙都是用骑乘的,《山海经》记载,夏后启、蓐收、句芒等都“乘雨龙”。另有书记“颛顼乘龙至四海”、“帝喾春夏乘龙”。而跟他同类的蛇则都是被或握或操或绕颈,显示出两者的不同来;在古时候的中国,头有角的为公龙;双角的称为龙,单角的称蛟;无角的为螭,古时玉佩常有大小双龙,仍称母子螭;龙的地位远高于印度。因在中国龙是神物,是至高无上的,也是皇帝的象征。也是东方的代表,五行中是属木的,也因青色是属木的,故此有左青龙,右白虎的说法。而四圣兽中的东方之神青龙,正是龙中之龙,远古时期被女娲降伏,后赠于伏羲作为坐骑。

    后来二十八宿的东方的七宿角,亢,氐,房,心,尾,箕等这七宿就是青龙之后裔,从他们的字义上就可以看出来,角是龙的角,亢是颈项,氐是本,而是颈根,房是膀,是胁,心是心脏,尾是尾,箕是尾末。因此“人”是“龙的传人”,但古代人的进化理论非常之简单直接,但从未“幻想”过人类由猿猴演变,证明他们认为猿猴比人类高级。

    在山林原野手无寸铁的人,是否具备真正的生存能力?恐怕一只野猫都轻易将他摆平。这是人类自卑的根源。其实我们是千辛万苦进化而成,既也并未辱没万物之灵,也绝对不是女娲手上的泥巴那么轻率。反倒是蛟龙。一直是人类的对立面。《绎史》说女娲后裔大禹奉命治水,所用方法,以继承始祖女娲治水方略而有所发明创新。据史书记载,大禹治水,“掘地”,即挖水道,“而注入海”,即引水流入海里;“驱蛟龙而放之菹”,即将蛟龙驱逐到远离人民生活区域之外多水草的沼泽地带。大禹治水名扬古今,不愧是女娲之后裔。

    同时传说中氏族联盟时代五帝之三,以金德称帝的帝挚青阳氏。帝挚本名鸷,后世因其帝号,亦称挚。其母为常羲部族迁入东夷的遗民,隶属东夷部族,故以鸟名子。从青阳氏政权开始,东夷集团再次进入中央权利集团,并逐渐融入炎黄集团,于夏禹时正式形成了由伏羲女娲直系、炎帝姜氏、黄帝姬氏、三苗民族、东夷民族为主体,其它民族为辅而共同组成的华夏民族。帝喾虽然年岁悠长,但晚年方才生子。其去世时,正妃之子尧方才刚刚出生。

    而姬鸷已经二十余岁,长于东夷,生性好武。此前,由于共工残部的退去,经历了持续多年的大洪水浩劫,已经渐渐消亡。但公元前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