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恐怖悬疑电子书 > 装绅弄鬼 >

第567章

装绅弄鬼-第567章

小说: 装绅弄鬼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吸引力,反覆练此动作108次。当练到一定程度时,好像自己全身任督二脉也在开合,直到每一个毛孔,细胞都在开合,在呼吸,在交换,在代谢,把大自然的清气、宇宙场收入人体,排出体内的废物。……怎么看都是公园老头的太极拳!

    既然所谓祝由之法,即包括中草药、心理干预在内的,借符咒禁禳来治疗疾病的一种方法。'祝'者咒也,'由'者病的原由也。'祝由'的概念很广,包括禁法、咒法、祝法、符法,以及暗示疗法、心理疗法、催眠疗法、音乐疗法等祝由十三科,并非仅仅祝其病由而愈其病。有些病原因已明,可是祝之不愈,这说明祝法不起作用,就要改用禁法,或符法,或配合药物治疗。世易时移,丹道中目前流传〃祝由十三课〃就有两个版本,来自两个不同流派传承。只是现在称〃祝由〃已经和远古〃祝由术〃,借其字而不同其意了。其方法属于〃道禁〃范畴,是靠符咒符水驱邪治病。咒禁术在现代,主要存在于各种神秘学治疗方法中,例如佛门

    (本章未完,请翻页)

    咒语去病疗法,不但是由师父念咒,而且患者自己也要持咒。祝由十三科,所用之一大类咒法,则与其他符咒研究不同,其应验在祷告神明。神来扶佑,苟志诚出之。不必注重在符咒也。唯所用符咒大概与药物同饮。其法设坛以后,焚香祷祝。手续完备即将应用之药物煎好,然后画符诵咒,此项符亦用裱黄纸写至极小好方块字大即将符汆在碗中。先吞气一口,然后连符连水一并咽下。有神效焉。

    〃祝由〃原意是〃祷祝〃鬼神,请告说事之〃缘由〃,故称〃祝由〃。远古皇朝〃祝由〃活动,不光是针对病人,对于战争胜负、自然灾害、种族兴衰等等事情,都有〃祝由〃活动,所以〃祝由术〃实质上就是我国古代人类和自然界、鬼神之间一种精神沟通方法,是最早、群体心理安慰,心理疏导方法。人食天地之气以生,内伤于喜怒忧思悲恐惊七情,外伤于风寒暑湿燥火六欲所以生病。然而,黄帝曰:'其无所遇邪气,又无怵惕之所志,卒然而病者,其何致?'可见古人很早就认识到,除了七情、六欲外,还有尚未被认识的治病因素,那就是'鬼神致病说',通过〃祝由〃治病,只是〃祝由术〃一个方面。〃祝由师〃是通过能和鬼神相通姿态给人信心,从而达到治病目。远古皇朝人类,将患病看作是神灵惩罚,邪魔作祟。因此,或是祈祷神灵保佑、宽恕,或是采用驱鬼、避邪等手段来治疗疾病,〃祝由师〃就是利用了当时人类对于自然界不可抗拒现象恐怖、崇敬心理,把自己扮演成可以与鬼神沟通导体,获得了患者信任,当他在演示与上天沟通过程时,患者心态高度地集中,并且处于绝对至诚状态所谓现代医学证实,注意力高度集中可以增强免疫力。这肯定有利于疾病康复。以玄学说,是通过调动宇宙场,包括祝由先师们的高能信息物质进入人体,使气贯注于指端,直达笔毫,深透墨纸之中,或以指代笔书符咒于病灶之上,防止泛滥发展。以咒语产生的能量、次声波来限制疾病的发生发展,抑制病灶,使病灶逐渐缩小,直至消失。

    〃什么是生命本原〃这一问题,不仅医家需要解决,丹道家、科学家,乃至每一个普通人,都会思考和关注,无论是相信〃生命原于道〃,还是〃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老子认为,道是天地万物本原,〃可以为天下母〃道,在运动中产生了〃一〃,即混沌状态气,一气又化为阴、阳二气,阳气轻清,上升为天,阴气重浊,下降为地。阴、地与阳、天二气相冲产生〃三〃,三就指是〃和气〃。由和气产生了世间万物及人,故称〃三生万物〃。丹道认为:〃道大、天大、地大、人亦大。域中有四大,而人居其一焉。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归根到底,道产生天地万物及人,人是天地万物中一物,就应该效法天地和道,而这一系列产生和效法行为,都是自然而然过程。丹道宇宙演化模式和生命本原论,认定人及天地万物是自然运动产物,排除了上帝、天命、鬼神在其中支配作用,在当时是人类理念上一大进步,所以当时医学科学,也认可把〃道〃看作世界万物运动变化规律,把〃气〃视为世界万物及人生命本原,从而成功地建立了中医阴阳之道和气机之道,。丹道生命本原论,决定了丹道生命观,从而发展出一系列养生观点,如:清净寡欲、聚气养气、节欲存精、太上养神等等方法,都是丹道提倡并亲历而为修持。

    现代医学的平衡疗法也是这个原理。如抗菌素不是直接杀死细菌,而是抑制病菌生长,久而久之病菌就会死亡,这也是西医药殊途同归的原理。说是这么说,除了中医笔试之外,已经很少有人相信这个了。在封建王朝后期,医学与巫术分家了,这是王朝进步必然,也是医学进入科学范畴必然。和现代医学科学发展之间,有着不可分割历史、内在对立和联系。石苓人叹了口气,他一向认为我们后人不能也不应该对历史视而不见。只有正确地评价神秘学和中医药学组成中国传统文教,正视历代贤哲创造,才能不重蹈历史虚无主义覆辙。

    毕竟在古时候,祝由科的内容极为丰富,远古时期巫医祝由术就是人类最古老、最早疾病治疗方法。早在《周易》与《黄帝内经》成书之前,医术与卜巫就是原始神秘学用来除病消灾,避凶祈福重要手段,原始巫术中就包含着医术。医与巫在上古之时,有很长一段时间是共存并称,称为〃巫医〃,大约在春秋时期才开始分开。依据是成书在西周前期《周易》,主要是占巫活动记载,成书与汉代《黄帝内经》则是巫医分开后,医学理论集大成者。但是从战国时期《易传》之后,《易》由占巫转变成了丹道,其中〃阴阳〃、〃太极〃、〃道〃、〃神〃、〃术〃等范畴及思维方法,对《黄帝内经》成书产生了很大作用。根据司马迁《史记》所说,《易传》为孔子所作,但是到宋代儒生,如欧阳修,就怀疑非孔子所作。不论是否为孔子〃韦编三绝〃,历代儒家一直将《易》奉为经典。《周易》原理、理念以及范畴所谓如太极、阴阳、乾坤、理、气、道、象、术,在汉代及其后,不仅对儒家,而且对丹道,甚至佛家,不仅对丹道理念,而且对科学技术,都产生了重要影响。其中,《周易》对中医学影响尤为显著。,以至于古代医家有〃医易同源医易会同〃一说。远古至今,医易融会贯通,盛名天下名医大家,数不胜数,如:隋唐杨上善,唐朝孙思邈、王冰,金元时期刘完素、张从正、李东垣、朱丹溪,明清时期张介宾等等都是巫医大家。正是这些熟读四书五经,又精通《黄帝内经》巫医大家们,融会贯通了儒学与医学,充实了中医理论,发展了中医药学。例如《礼记?礼运》中把人们情感变化分为七个类型,〃喜、怒、哀、惧、爱、恶、欲七者,勿学而能〃。但是这种情绪表述,在中医上就发展得更准确了,巫医把它改为〃喜、怒、忧、思、悲、恐、惊〃,就更贴近我们生理心理现象了。为什么这样改呢?《礼记》中七情,有些是正常生理活动,并不足以导致疾病,而医学中这七情,如果在突发、剧烈或者持久存在情况下,就可以导致情志异常,导致肌体气机紊乱,气血阴阳失调,进而引起肌体病变,所以就叫做〃七情内伤〃。

    那些不知名的巫医不但发现了七情可以内伤到脏腑,而且在医疗实践中,创造了治疗七情内伤〃以情治情〃心理疗法。也就是利用儒、医、易理论进行心理暗示疗法。金元名医张从正《儒门事亲》卷七《不寐》中以情治情医案,就是早期心理学在巫医中应用。张从正受托治疗一个富裕人家妇女失眠症。这个妇人不能睡觉已经两年了,吃什么药都不见效,也就没有医生可以治疗她失眠了。后来,她丈夫求到了张从正。张从正给她诊脉后说,两手都是缓脉,缓脉是表示脾这个脏器受邪,脾主思,她是因为意识过度困住脾气所致失眠。于是,他就和其丈夫商量:要想办法让她发怒。什么办法呢?他丈夫当着妻子面给了张从正很多诊费,然后,留张从正在家里酒肉招待了好几天,再然后,张从正没开一张处方就拿钱走人了!这可把妇人气坏了,大怒起来,以至于脾气发汗都出来了。当夜,妇人就困得倒床而眠,这一觉连睡了**天都不醒。然后,胃口开了,能吃饭了,脉也就正常了。张从正总结说:这是因为胆气虚了,胆为木,脾为土,胆虚木不能克土,我激怒她,就激动了她胆气,胆气重新克伐脾土,脾从思困中得以解脱,这就是〃怒胜思〃啊!在清朝刘献廷《广阳杂记》卷四中也有一个以情治情医案。同样是一个令人拍案叫绝案例。

    明末在高邮有一个被称为神医的人,叫袁体庵。他治疗一个乡试中了举子年轻人范进,这个人因为中举子而高兴得发了狂,一直笑个不停,吃什么药也止不住〃笑〃。求医到了袁体庵门下。袁体庵诊脉后大惊失色地说:你病已经没有办法治了。你命不过数旬了所谓一旬一天,你赶快回家去,恐怕迟了,连家人也见不到了!如果你路过镇江话,你一定要找一个何医生,再求他为你治病。同时袁体庵还让他並封信给何医生。这个举子一听,吓坏了,性命要紧,立刻启程回家。奔至镇江后,他发现自己不再笑个不停了。咦?其病如失!他找到何医生,把信交给他,何医生让他自己看看这封信,信上说这位先生是因为中了举子,喜极而发狂。大喜可以使人心脉扩张,而不复合,中医认为〃笑〃为心之声,心脉不合,〃笑〃不能止。这种病用药是治不好,所以我只能用危险和痛苦情绪来调整他狂喜心情,故而我用〃死〃来恐吓他,让他产生忧愁抑郁,在忧愁抑郁心情下,他心窍就能够闭合了,带着这种情绪,我想他走到镇江时,这个病就应该好啦!举子看了这封信,面向北方再三而拜。啊!袁体庵真是神医啊!巫医结合在心理治疗方面理论和实践,非常广泛,这里不过是说一漏万。由于二者在理念理论和追求目标等方面,具有相同或相似之处,故它们势必相互吸收,相互为用。特别是对于生命观认同上,和养护生命、延年益寿方法上,还有对于药物制作加工等方面,结下了不解之缘。

    按照西方神秘学解释,这些方法,其实就是现代心理疗法源头。爱因斯坦曾于一九四年九月在美国发表了一篇著名讲话:〃尽管神秘学和科学领域本身是彼此界线分明,可是两者之间还是存在着牢固相互关系和依存性,这种情况可以用这样一个形象来比喻:科学没有神秘学就像瘸子,神秘学没有科学就像瞎子。〃当然,神秘学和科学是无法混合,就像黑色和白色,黑色是美,白色也是美,但是,黑白组合图案,也许是最美。神秘学之光不同于科学之光,科学之光丰富人头脑,神秘学之光启迪人心灵。远古皇朝,人类过着野蛮生活。肚子饿了,生吃些植物果实、根、茎和兽类肉。天气冷了,就把树叶、兽皮、羽毛这一类东西披在身上,当做衣服穿。人们住在山洞里或大树上,这样生活条件当然免不了疾病侵袭。虽然他们在劳动中不断地改善生活,减少疾病,但是,仍有很多无法解决疾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