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恐怖悬疑电子书 > 装绅弄鬼 >

第420章

装绅弄鬼-第420章

小说: 装绅弄鬼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皇子母亲纪妃因病仍居安乐堂,如此他们母子一个宫内,一个宫外,不得相见,以母子亲情,希望圣上考虑外界意见,将皇子母亲接进宫,使他们经常可以见面,而皇子仍劳烦万贵妃代为照顾为好。

    首辅商辂的提议,自然宪宗的批准,纪妃正式搬进了永寿宫,时间是五月。六月二十八日,纪妃去世,万贵妃有口莫辩。

    她绝地反击,一改对宪宗后宫生活的控制,宪宗在妃嫔中走动不再受限制,妃嫔们有孕也能顺利出生,皇子渐渐多起来。但儒臣的口诛笔伐从未间断。

    这一次,梁芳进言万贵妃想以此要挟皇帝另立储君,废掉皇太子的地位,实在是釜底抽薪的妙招。宪宗对万贵妃一向言听计从,便有了更换太子之意,朝中众臣极力反对。而此时泰山一带突然出现地震,占卜者指地震的原因是上天警示如改立太子,必将引起动乱,宪宗心中恐惧,于是下令不准再议废太子之事。

    另一方面,号称可以长生不老的李孜省通过背叛,再一次成了朱见深的宠臣,而他本人也可谓再接再厉,不满足于用修道成仙糊弄衣食父母,在炼丹的同时还在生产线上加入了副产品外丹,开始抢生意。

    这样一来,多面手李孜省就成了炙手可热的人物,阁老首辅万安、刘吉、彭华都是靠他的关系才进入内阁的。可这位并不满足,他还打算跨行业发展,竟然把手伸到了特务谍报工作上,这下子可算是捅了马蜂窝,东厂西厂锦衣卫的众多特务们都眼巴巴地靠着这行吃饭呢,你李孜省算是个什么东西?!竟然敢打破垄断,搞竞争!监派尚铭、汪直准备向这个无名小卒发动进攻。可是朱见深要求不高,只想长生不老,过两天安逸日子,没事研究一下金丹虎狼药之类的化学制造,可是汪直偏偏不让他消停,他开始对汪直不满了。这种情绪很快被两个人察觉到了,他们决定利用这个机会把汪直彻底打垮。

    这两个人一个是李孜省,另一个是尚铭。他们两个人决定抛弃以往的成见,精诚合作,尚铭寻找汪直的罪证,而李孜省则串通万安上书告状,双方各司其职,准备着最后的攻击。成化十七年,机会来了。这一年,鞑靼部落开始进攻边境,朱见深接到消息十分不满,立刻找汪直进见,直截了当地对他说:〃你自己惹出的麻烦,自己去解决!〃汪直大气也不敢喘就连夜去了宣府,可当他到达那里的时候,人家已经抢完东西走了。汪直便急忙向皇帝打报告,说这边已经完事了,我准备回去。朱见深回复:那里非常需要你,多待几天。

    伴君如伴虎,尚铭和李孜省敏锐地感觉到,汪直快要完了,他们立刻按照计划发动了最后攻势。一时之间,弹劾满天飞,朱见深立刻下令,关闭西厂,将汪直贬为南京御马监。出来时还风光无限的汪直灰溜溜地去了南京,沿途风餐露宿,以往笑脸相迎的地方官们此时早已不见了踪影,汪直已经没有别的野心,只希望能够安心到南京做个太监。可是尚铭还嫌他不够惨,又告了一状,这下子汪直的南京御马监也做不成了,只能当一个小小的奉御,他又操起了当年刚进宫时候打扫卫生的工具,在上级太监的欺压下,干起了杂务。成化初年进京成为奉御,成化十九年又被免为奉御,十余年从默默无闻到权倾天下再到打回原形,一切如同梦幻一般。

    汪直的离去,最为高兴的自然是尚铭了,东西监派终于可以统一了。可他没有想到,下一个倒霉的人就轮到自己了。要说仙派李孜省也实在不够朋友,当年弹劾汪直的时候,他就给尚铭准备了另外一份备用本,没等过河,他已经准备拆桥了。很快言官们就把矛头对准了尚铭,纷纷上书弹劾他的罪行,于是尚铭终于也被废去明孝陵扫地。

    明宪宗毕竟念旧,成化二十一年有流星,声如雷,宪宗害怕,下诏求直言,科道官纷纷上表弹劾梁芳等,宪宗虽然没有责备群臣,但仍不从重惩处梁芳。只是把他贬归上林监丞,未几再复左通政,益作威福,缙绅进退,多出其口。累官至礼部左侍郎。成化二十三年春,万贵妃病死,宪宗也因悲伤过度于八月去世。太子朱祐樘于九月壬寅日继位。第二年改年号为“弘治”,是为明孝宗。

    天变了。

    事实上,宪宗留给儿子孝宗的,不仅是一个紊乱的朝政,而且是一个千疮百孔的国家。对于这些情况,孝宗在宫中为太子时已经是有所了解的。他即位之初,就着手改革弊政。起初他的精力主要放在了朝廷要员的人事安排上,待到这些问题基本成竹在胸之后,他便开始注重于对方仙道治理。由于成化时期,宪宗皇帝宠信佛道,致使许多方仙道混入朝中,李孜省就是其中的代表人物,他以术法进献皇帝得到宠幸,然后与太监梁芳狼狈为奸祸乱朝政,装神弄鬼,扶植朋党,是当时朝廷中的第一大害。

    在万安的被逐罢之前,人们并不十分了解孝宗其人。只知道他是一个出生于冷宫的一个身份卑贱的宫人之子,后来虽得到宪宗承认,但一直受嫉于万贵妃,甚至到成化末年,还有废立之危。因此,当这个十七岁的青年登极为帝的时候,除去得到一些正直大臣们的拥护之外,恐怕多少还有些同情,他的皇子生活实在太坎坷了。但是人们很快就不得不对这位年轻皇帝刮目相看,孝宗即位之后犁庭扫穴,诏礼议汰。授意礼官言诸寺法王至禅师四百三十七人,刺麻诸僧七百八十九人。华人为禅师及善世、觉义诸僧官一百二十人,道士自真人、高士及正一演法诸道官一百二十三人,请俱贬黜。诏法王、佛子递降国师、禅师、都纲,余悉落职为僧,遣还本土,追夺诰敕、印章、仪仗诸法物。

    丹道真人降左正一,高士降左演法,亦追夺印章及诸玉器。僧录司止留善世等九员,道录司留正一等八员,余皆废黜。以黩乱朝政的罪名,将梁芳降为南京御用监少监,退居家中。梁芳也是聪明,赶紧把原来赐给他的和远官店及永清县庄田退还。

第一百六十五章 鸠占鹊巢() 
后来梁芳一直没有被启用,但比起明武宗的八虎下场,已经是阿弥陀佛了。

    李孜省,下诏狱死。

    僧继晓,被处死。

    哪怕是活神仙、野狐禅,在天下一统的皇权面前也是没发力就倒下了。

    大清洗了超自然力量,接着,孝宗皇帝开始整顿吏制,将成化朝通过贿赂、溜须拍马发迹的官员一律撤换,改革首先从内阁开始,罢免了以外戚万安为首的“纸糊三阁老”。

    同时,孝宗大量起用儒家之士。象王恕、怀恩、马文升等在成化朝由于直言被贬的官吏;徐溥、刘健、谢迁、李东阳等贤臣。为于谦建旌功祠,使得无论是朝中还是宫中都为之一新,儒家时称朝序清宁。以儒家代替佛道的弘治初政,给成化后期混乱的朝廷打了一针兴奋剂,而这位皇帝又表现地宽和善良,朱祐樘即位后,追谥生母李唐妹为》无》错》穆慈慧恭恪庄僖祟天承圣皇太后”,并迁葬茂陵别祀奉慈殿。孝宗怀念太后,遣太监蔡用寻访太后家人,先后三次派出官吏秘密寻查,三次均无功而返。却对当初迫害其生母的万贵妃家人,表现了极大的宽容。对万贵妃本人,也没有听从臣下的建议对她削溢议罪。

    孝宗在内政治道上最主要的措施是大力兴修水利,发展农业,繁荣经济。弘治二年五月,开封黄河决口,孝宗命户部左侍郎白昂领5万人修治。弘治五年苏松河道淤塞,泛滥成灾。孝宗命工部侍郎徐贯主持治理,历时近三年方告完成。从此,苏松消除了水患,再度成为鱼米之乡。由于幼年生活的坎坷,孝宗一直身弱多病。但孝宗却勤于政事,不仅早朝每天必到,而且重开了午朝,使得大臣有更多的机会协助皇帝办理政务。同时,他又重开了经筵侍讲,向儒家群臣咨询治国之道。孝宗还开辟了文华殿议政,其作用是在早朝与午朝之余的时间,与内阁共同切磋治国之道,商议政事。

    孝宗皇帝的勤政终于得到了回报,弘治朝吏治清明,任贤使能,抑制官宦,勤于务政,倡导节约,与民休息,是明代历史上少有的经济繁荣、人民安居乐业的和平时期。被儒家称为“弘治中兴”。孝宗是中国历史上一位罕见的对女色一生淡泊的皇帝,他不仅没有宠妃,而且没有册立过一个妃嫔,只是与皇后张氏过着民间恩爱夫妻式的生活。

    当然,孝宗统治的后期,他对佛道产生了极大的兴趣。一方面因为帝王心术,抑制尾大不掉的儒家,同时由于孝宗多难的童年使得他的身体一直不好,他希望通过长生之术能改变自己的身体状况。因此方仙道之辈再次混入宫中,再宦官李广就是其中之一,深得孝宗的庞信。后来李广突然自杀,孝宗以为李广家中有天书,命人搜寻,却搜出了李广贪污、受贿的帐本,孝宗这才醒悟。李广事件唤醒了那个沉睡多年如履薄冰的孝宗皇帝,他开始了生命中第二个,也是最后一个勤政时期。重新远丹门羽士而重用刘大夏、戴珊等儒臣。

    弘治十八年,五月孝宗病重,他在弥留之际召儒臣刘健、李东阳、谢迁等入乾清宫接受顾命,命传位于太子朱厚照,并叮嘱诸卿说:“太子人很聪明,但是年龄还小,又好逸乐,诸卿要好好辅佐他,使他担当起大任,朕死也瞑目了。最后给明武宗朱厚照的最后嘱咐是“任用贤臣”。五月初七,三十六岁的孝宗于乾清宫与世长辞。尊谥建天明道诚纯中正圣文神武至仁大德敬皇帝。庙号孝宗,葬首都昌平泰陵。他这一生都贯彻一个儒家的孝字,孝敬父皇,维持传统,以宽仁忠孝为主,他死后被定庙号为孝宗,也正因为此。

    虽然因为依靠元朝的黑历史,本来一枝独秀的全真道等派系开始衰落,除了全真七子的道统,其他南宗、五祖派等纷纷独立门户。但在太祖和成祖之后,明朝的历代统治者均一直奉行三教并用和对丹道的优宠政策,只不过是正一道的符箓、武当派的玄武取代了全真道的丹法,成为国家教科书罢了。关于道书的修纂,成祖虽十分积极,但终于功未就即崩殂。仁宗、宣宗相继嗣位,为期甚短,对此未暇顾及。及英宗朱祁镇即位,明代的统治由于经过数十年的经营,已〃海内富庶,朝野清晨〃,明英宗乃继承成祖遗志,于正统九年命邵以正督校,始重加订正,增所未备,刊板流布,至正统十年告成,共五千三百零五卷,称《正统道藏》,颁赐天下。

    从太祖朱元璋奠定三教并用的基本政策开始,后继者均按照这一旨意行事。终明之世,朝廷对丹道羽士的尊宠起起落落,有时候颇甚于金元,亦不逊于两宋。有明一代,道士被授予真人、高士乃至赐爵封官者为数甚众。尤其在宪宗成化皇帝、世宗嘉靖皇帝当政期间,一些道士位极人臣,威福在手,恩渥终身,且其廕子孙,致使〃天下士大夫靡然从风〃。

    其时丹道的社会影响之大,地位之高,前所未有。当然也有低谷,因为李广的牵连,儒臣对一切类似的丹道进宫苗头都是从重从快打击。明武宗朱厚照,也就是民间传说风头最劲的正德,历史上很有争议的一位皇帝,最能折腾的皇帝,也是惯用丹道、禅密充斥豹房的,所以他莫名其妙的落水死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