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藏菩萨本愿经讲解-净空法师_共51会-第9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有小。
底下有两句话我们要记住,「故有财不施,鬼瞰其傍而妒之」,你有钱不肯布施,鬼都嫉妒你,这麻烦就大了!鬼就常常来找你的麻烦。「然太上尤禁横取人财者」,这是我们特别要记住,掠夺别人的财物,那个罪过是极重极大。如果我们冷静细心去观察,不要到来世的果报,他现世就遭受果报、恶报,这个事情在现前社会里面很多很多。我们看世间股票,股票是什么?股票就是赌博,都是掠取别人的财物。从股票上发了财,股票一跌的时候,他就跳楼自杀,家破人亡,眼前的果报。属於这一类的就很多,这是不正当的手段。他所得到的,我们刚才说过,都是他命里头所有的,命里头没有的决定得不到。掠夺别人的,还是命里头所有的,等於说是提前享受,损害到别人,造罪业。自己的福报提前享受完,也是造罪业。所以我们一定要懂得,财物各有其主,不义之财决定不可得,得到之后一定有灾难,决定没有好处。
后面有『主畜鬼王』,「畜」是畜生,是家里面养的。这些畜生也有鬼神在监察,我们对待这些畜生也要有礼,畜生通人性。昨天李木源居士跟我们讲光明山养狗,很多放生的狗放在那里,他们观察到这些畜生有灵性。喜欢狗的人、爱狗的人,狗一见你,就摇尾巴跟你很亲切。吃狗肉的人、杀狗的人,狗一看到你,老远就叫,它对你态度就很凶,狗能够感触到。不仅是这一类的畜生,所有一切畜生之类,你不害它,它不会伤害你。
我们看印光法师的《传记》,那是事实,绝没有一丝毫的夸张。印光大师七十岁以后,这些蚊虫、跳蚤都不会去干扰他。这间房间确实常常有苍蝇、蚊虫、蚂蚁这一类的东西,印光法师到这个房间里面去住,这些小动物迁单都搬家搬走了。为什么?印光法师一生不伤害小动物。过去房间也有这一些,他的一些侍者、信徒要把这东西清除出去,老法师说:「不必,留它在此地。」为什么?「我自己的德行不够,留它对我自己是个警策、是个警惕。」所以大家就不动。久而久之,小动物都被感化了。这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大师能够做得到,我们为什么做不到?要常生惭愧心,要向印光法师学习。
下面第十九、二十,『主禽鬼王、主兽鬼王』,这是讲禽兽,禽兽每一类有每一类的鬼王。他这里面也讲到,天台大师所说五行当中的十二生肖,十二生肖都是禽兽,是属於这一类的。这些鬼王也是菩萨、法身大士化身在其中。第二十一『主魅鬼王』,「魅」我们一般人讲妖怪,是属於这一类的。这一类的众生世人常讲,年岁久远就变成妖怪、变成妖精。在中国最多的树神,年久的老树,千年老树都有这些怪物。这是什么?我们佛法里面讲的树神。年久了以后他逐渐就通灵,他能够变化,他也有修行,他修的什么方法,我们就不得而知。在我们想像当中,大概也跟人道相彷佛,许多修学的法门。他们修行没有离开妄想、分别、执著,所以就变成这鬼魅一类的。如果离妄想、分别、执著,这就是与佛道相应,佛道跟世间所有的道门差别就在此地。所以他们修行纵然得神通、得智慧,也不能出离三界六道,那是没有能够离分别执著。
底下一位『主产鬼王』,「产」是讲生产;此地说得很清楚,送生保产。这一类的鬼王很得民间的尊重,在台北市好像有一个保生大帝的庙,我们没有进去过,从他门口曾经经过,看到匾额上题保生大帝,就是属於这一类的鬼王。这一类的鬼王多半是女子的身分。第二十三『主命鬼王』,这是佛经里面讲,「毗沙门,主护四天下人命」。毗沙门是四大天王当中的北方天王,四天王是以北方天王为首领,所以叫护世天王,这是佛嘱咐他们,要保护四天下的人命。二十四『主疾鬼王』,「疾」是疾病,凡是人有生病,这个鬼王一定会现前。生病实在说,病人跟医生都是缘分。所以在生病的时候,心地最重要的是要清净、慈悲、诚敬,你就能感得主疾鬼王的帮助。你遇到的医生,医生给你开的药方,提供你的这些药物,治疗的方法,往往有鬼神在那里帮助。如果你心地不清净,妄想很多,特别是邪恶的思想,那这个鬼王就要找你麻烦,你这个病就很苦了,这个道理要懂。
二十五位是『主险鬼王』,这讲的是高山、大海,这些危险的处所,那是他们的管辖区域。现在有许多喜欢登山的,也有许多喜欢航海的,这都是很容易遭到险难,极端危险的。要知道这些都是有鬼神管辖的地区,我们也有机会在这些地方游历,现在讲观光旅游。所以《地藏 经》上说到我们出门旅行之前,最好在旅游前一个星期念《地藏 经》,念地藏 菩萨名号满万遍,你的旅途就能得到善神保佑,旅途上平安。为什么读这个经、念地藏 名号能保平安?这些鬼神跟地藏 菩萨的关系非常密切,你能够尊敬地藏 菩萨,依地藏 菩萨法门修学,他们看到生欢喜心、对你礼敬,所以这一些险要之处,凶灾往往都能够避免。
底下讲『三目鬼王』、『四目鬼王』、『五目鬼王』,这是从他形状上说的,他有三只眼睛,四只眼睛、五只眼睛。『祁利失王』,注解里面说这个名字它的意义,在翻译里头没有说清楚。可是在《金光明经》里面,有翻作大力天,也有翻作火神,这一类的,这个注子可以参考。佛当年讲经是在印度,恒河流域讲经的时间相当之长,佛说的这些鬼神,他说祁利失王是在恒河之北,可能是属於印度的这些鬼神,是那个地区神的名字,在恒河南北。『阿那吒王』,我们中国人称为那吒,这是介於天神跟鬼神之间,大概是四王天管辖。四王天也可以称他是天神,也可以称他是鬼神,他是鬼神的首领,是忉利天主的管辖,受忉利天主的管辖。所以实在讲他也是大鬼王,四天王是鬼王当中的首领。再看底下经文:
【如是等大鬼王。各各与百千诸小鬼王。尽居阎浮提。各有所执。各有所主。】
这是说鬼道里面社会的组织,这个组织的状况跟人间相彷佛。实在说这种情形在六道里面,娑婆世界、他方诸佛世界大致都相同,所谓是人同此心心同此理,结构上大致都差不多。这些鬼王各个有他自己的职责,『各有所执』就是他的执掌,『所主』是他管辖的范围,他管辖的这些事物。
【是诸鬼王。与阎罗天子。承佛威神。及地藏 菩萨摩诃萨力。俱诣忉利。在一面立。】
这是说明他们何以能够参加忉利天宫这个法会。这是承佛的威神加持,地藏 菩萨平时教诲,因为这个缘故,他们才跟地藏 菩萨到忉利天宫,参加释迦牟尼佛这一次的法会。在法会『一面立』,法会里面有他们的位子。这是把人物介绍出来了,下面看看他们在法会里面一些活动:
【尔时阎罗天子。胡跪合掌。】
这是致敬。
【白佛言。世尊。我等今者。与诸鬼王。承佛威神。及地藏 菩萨摩诃萨力。方得诣此忉利大会。亦是我等获善利故。我今有小疑事。敢问世尊。唯愿世尊。慈悲宣说。】
这是他们在法会当中重要的活动,来请法。『我等』,这个「等」范围很广,可以说尽虚空、遍法界一切幽冥之主。在《华严经》里面称为世主,世间主,阎罗跟鬼王也是世主之一,数量也是无量无边。华严的法会称性,地藏 法会也称性,我们在这个经里头很明显的看出来。称性用现在的话来说,是突破一切时空,这个法会显示的就是一真法界、平等的法界,跟华严无二无别。得佛的佛力加持,地藏 菩萨威神的加持,他们才有参与这一次法会的机会。下面说,『亦是我等获善利故』,参与这个法会他们非常欢喜,他们得大善、大利益。能够在这一次法会当中,听佛菩萨们的开示,这就是获善利。可是听了之后他还有疑问,所以『敢问世尊』,希望世尊对他们开导,破除他们的疑惑。这是来请法的。
【佛告阎罗天子。恣汝所问。吾为汝说。】
世尊非常慈悲,告诉这一些阎罗王们,你们有疑问就说出来,随你们所问,佛会给他解答。在佛法里面最要紧是破迷生信,有疑一定要问;有疑惑要不问,决定会在修学当中,产生很大的障碍。我们讲修学,诸位一定要晓得,修学就是我们现实的生活,修行跟生活是一桩事情,决定不是两桩事情。现在一般人往往把修学跟生活看作两桩事,那就完全错了。所以他在生活当中不能改善,他得不到利益,得不到好处,就是这个错误观念所产生的。
【是时阎罗天子。瞻礼世尊。及回视地藏 菩萨。】
这是礼节,这个地方我们也要学。这些人是随从,跟著地藏 菩萨一道去,到这个大会当中。他们向世尊请教,决定不能忘记他的老师,地藏 菩萨是他们的老师,也要看看老师,向老师打个招呼,求老师加持。
【而白佛言。】
这才说。
【世尊。我观地藏 菩萨。在六道中。百千方便。而度罪苦众生。不辞疲倦。是大菩萨。有如是不可思议神通之事。】
这是先赞叹。地藏 菩萨的慈悲神力,阎罗天子们对地藏 菩萨认识很清楚,对地藏 菩萨的慈悲威德,那久已敬仰到极处。他说的话全是事实,地藏 菩萨在六道之中,特别是三途,众生哪个地方受的难最苦,地藏 菩萨决定到哪个地方,决定不舍弃众生。他教化众生方法无量无边,这经里面只说个大概,只说一个纲领原则,我们从这部经里面细心去体会,何只『百千方便』?度化这些罪苦众生永远没有疲倦,就像普贤菩萨一样,尽未来际无有疲厌,不疲不厌。末后这一句是对菩萨的赞叹,『有如是不可思议神通之事』。
【然诸众生。脱获罪报。未久之间。又堕恶道。】
这正是阎罗王所疑惑的,所不能理解的事情,这他们说出来。这些众生脱离了恶道,『罪报』就是指的三恶道,『脱』是脱离,『获』得脱离罪报。可是『未久之间,又堕恶道』,「未久」是很短暂。注解里头举一个例子,举地狱里头「等活地狱」,「等活」是属於八大地狱之一。这个地狱里面的寿命跟四王天一样,人间五十年是地狱里一天,这个人离开地狱到人间来,在人间又造作罪业,纵然活上一百岁,死了之后又回到地狱去,在地狱看起来才两天;人间一百年,地狱两天,他去了怎么两天就回来?这种事情太多太多了。一般饿鬼道里面,诸位晓得,饿鬼道的一天是我们人间一个月,人间过一年在饿鬼道才十二天。
所以他们看到这些人,接受地藏 菩萨的教化,地藏 菩萨苦口婆心劝勉,他们觉悟、回头了,这一念回头他就能脱离恶道,纵然是在阿鼻地狱也不例外。只要你一念向善,那一念就超越了,不要小看这一念。我们世间人念佛往生净土也是一念,临终那一念,如果你念的是阿弥陀佛,你想的是西方极乐世界,就那一念就往生。平常叫我们念佛是训练,就怕临命终时那一念忘掉,那个念头错,就坏了。平常好比是练兵,临终最后那一念是打仗,你这一口气断了,你往哪一道去受生,就凭临终一念,所以我们要重视这一念。怎样才真正的有把握,让这一念不会失掉?一定要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