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游戏动漫电子书 > 隋唐之谋国 >

第74章

隋唐之谋国-第74章

小说: 隋唐之谋国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林子轩微微一笑,“单二哥这样说,才是性情中人,来!我请大家喝酒,咱们喝个痛快。”

    “好!咱们喝酒。”

    单雄信回头对掌柜道:“所有损坏我来赔偿,你只管拿酒来。”

    随着打斗的结束,刚刚离去的酒客又再次回来了,酒棚里又很快恢复了热闹,伙计收拾完满地凌乱,就仿佛什么事都没有发生一般。而那具被林子轩劈成两半的尸体也被跟着单雄信一起来的那几个人给掩埋了,地上的血迹在春雨的洗刷下,已经渐渐的失去的踪迹。

    这时,那名崔府管家起身对林子轩拱拱手笑道:“小哥,你慢慢喝酒,我们先走一步了。”

    林子轩连忙起身向他回礼道:“大叔,您慢走!”

    他又笑着向马车微微一拱手,便坐下了,马车缓缓启动,走出十几步,车帘却拉开了,中年管家连忙上前,低声问道:“姑娘有事吗?”

    马车内的女公子秀目瞥了一眼林子轩低声问:“忠叔,这人是谁?”

    中年管家摇摇头道:“刚才有人叫他林子轩,好像是什么草原金狼,回去问问老爷就知道了。”

    停一下,中年管家又忍不住赞道:“这小伙不错,明知对方是皇族权贵还敢仗义出头,是一条汉子。”

    女子默默点点头,又看了一眼林子轩,把车帘放下了。

    “但愿他不要有事。”

    她自言自语说了一句,马车驶上官道加快速度向京城方向驶去,天空依然下着蒙蒙细雨,将整个灞上笼罩在一片深秋寒意之中。

    就在灞上发生一起抢马风波的同时,宫城大兴殿内,冗长的朝会依然在继续进行,再商议了一些事情之后,趁着众大臣都十分疲惫的时候,杨广缓缓道:“各位爱卿,朕还有一件事,要和大家商议。”

    他环顾一圈大殿,这才不紧不慢道:“朕这些天一直在考虑我大隋如何才能更加兴盛,朕在江都经营南方十年,深知江淮、江南富庶,若能将南方物资北上京城必可创我大隋盛世,然大兴城地处关中,物资运输不便,对江南控制不力,尤其汉王造反,使朕深感齐地并不稳定一旦北齐之地再发生叛乱,京城对河北河东鞭长莫及,所以朕考虑迁都洛阳,以加强朝廷对东方和江南的控制,各位爱卿以为如何?”

    大殿内顿时一片寂静,几乎所有人脸上都露出极度震惊之色,谁也没有想到,圣上竟然考虑迁都,这怎么可能,众人一时没有反应过来。

    宇文化及身为杨广的心腹,当然要站出来支持自己主子的决定了,他昂声道:“臣完全赞成圣上的迁都之议,关中人口众多,粮食不足,致使京城粮价始终高居不下,原因还是在于运输不便,洛阳乃东周旧京,中原图大之地,是整个天下中心,有黄河运输便利,天下万物可资洛阳,是我大隋王朝中兴之地,臣也听闻,圣上是木之所属,而雍京是冲木之地,和圣上相克,谶语云,‘修治洛阳还晋家,’这就是暗示圣上即位,迁都洛阳乃是天意,天意如此,迁都当可行。”

    宇文述话音刚落,上柱国、左武卫大将军独孤罗便走出朝班,语气坚决道:“陛下,臣坚决反对迁都!”

    独孤罗是北周顶梁之柱独孤信的长子,他的妹妹便是开国皇后独孤伽罗,独孤罗也是杨广的舅舅,年近七十,地位崇高,他同时也关陇贵族之首。

    “陛下,开皇四年,已开凿广通渠为解决京师粮食不足,现在京城太仓内粮食满盈,各地义仓粮食堆积如山,广通仓内粮食可供京城百年,如果还嫌粮食不足,那可以再开凿拓宽运河,加强运输,广建粮仓,这个问题便可以解决,何用迁都洛阳?”

    “陛下,臣也反对迁都洛阳。”

    这是大将军、太府寺卿元寿,元寿是西魏八柱国元欣之孙,而元氏也就是鲜卑拓跋氏改为汉姓,是鲜卑第一贵族,元寿也是关陇贵族首领之一,杨广想迁都洛阳,也就是动摇关陇贵族的根基,他怎么可能同意。

    他也厉声道:“陛下,北齐旧地不稳,可以增加驻军,收拢军权,官府不力,陛下可多派御史巡查,至于江淮,只需派一重臣坐镇,或者修改制度,加强朝廷对江淮控制,京畿乃国之根本,焉可轻言迁都。”

    礼部尚书宇文弼也出列道:“所谓谶语,纯属荒谬之语,妖言惑众,陛下可查找其来源,斩之以儆天下。”

    左骁卫大将军张瑾也出列道:“陛下,大兴城新建仅二十年,设施齐全,国富民安,若要兴盛大隋,大兴城便是中兴之地,若迁都洛阳,必然要大兴土木、耗费民财民力,昔日先帝也说,大隋新建,当以节俭惜民为上,陛下,先帝教诲之言,犹绕梁未绝,臣以为君臣上下应铭记于心,不可须臾忘怀。

    “陛下,臣反对迁都!”

    “陛下,臣坚决反对迁都,若陛下坚持,臣愿以死谏之!”

    大殿内一片激烈反对之声,反对之坚决,杨广始料未及,他脸色变了数变,最后,他只得无可奈何吞下心中的闷气,“迁都之事,容后再议,现在时辰已过午,朕疲惫了,散朝!”

    ;

第六十八章 借口() 
杨广下朝之后便怒气冲冲回到了御书房,他狠狠抓下头上冲天冠摔在地上,‘砰!’的一声,冠梁被摔成两截,冠上珠玉四溅,吓得十几名宦官立即跪倒在地,噤若寒蝉,身体却像刚刚从零下几十度的水里捞上来的一样,颤颤的直发抖,生怕杨广将他们当做替罪羔羊。趣*

    杨广铁青着脸坐在龙榻上,半晌,他一拍桌怒吼:“朕才是皇帝,他们眼中还有朕这个天子吗?”

    御书房内一片寂静,没有人敢在这个时候劝怒气当头的皇帝,很多宦官都跟随杨广多年,在他们记忆中,还没有见圣上发这么大的怒火,但他们有经验,过了一段时间,圣上的怒火自然会慢慢消退。

    一名老宦官拿着一只朱漆木盘,将地上的断冠和零碎珠玉一一拾进木盘内,看着老宦官慢条斯理的动作,杨广的怒气终于慢慢平息了,他立刻吩咐,“速去召宇文化及来见朕。”

    宇文化及就在殿外等候,他知道圣上要召见他,片刻,他匆匆走进御书房,向杨广深施一礼,“微臣宇文化及参见陛下!”

    杨广叹了口气,冷声道:“宇文爱卿,你也看见了,朕想做一点事,何其之难?”

    “陛下,臣倒觉得这很正常,如果没有人反对,这才是最奇怪之事。”

    “你说的很对,其实这一切都在朕的预料之中,而且朕也做好了心理准备。”杨广无可奈何道,“朕也曾就此事问过杨素,他给朕建议,水遇坚石,可绕流而行,确实是金玉良言,可惜今天他不在啊!”

    杨广提到了杨素,令宇文化及心中一阵嫉恨,但他脸上却不敢表露,便干笑一声道:“既然杨太仆有金玉之言,他必有良策,不如等他回来再商议此事。”

    杨广点点头,他确实是这个想法,若杨素在这里,以他的威望,未必震慑不住关陇贵族,杨广今天也看到了一点名堂,所有反对者基本都是出自关陇贵族,而士族门阀如:纳言苏威、户部尚书牛弘、黄门侍郎裴矩、内使侍郎虞世基等等,基本上都没有表态,关键是他们没有一个领头之人,而这个领头人就是杨素。

    “今天朕只是一次试探,也好,让朕明白了究竟是谁反对,等杨太仆回来后,朕再从容布局。”

    杨广瞥了一眼宇文化及,今天宇文化及的表现让他有点失望,不过杨广也能理解。毕竟宇文化及也是关陇贵族,他夹在中间,比较难做人,这件事就不让他参与了。

    想到这儿,杨广说道:“宇文爱卿今天的事让你为难了。”

    听到杨广这么说,宇文化及立即感激涕零的说道:“为皇上赴汤蹈火,心甘情愿。”

    话说的很漂亮,就是不知道是真还是假。反正杨广是挺高兴的,在看来自己用一句话收买了一个忠臣的心。

    杨广道:“有卿这句话,朕心足矣。朕可以给你一个保证,只要朕在一日,必保你宇文家一世富贵平安。”

    “臣谢皇上,隆恩。”宇文化及感激的说道。

    杨广顿了顿,忽然间换了话题道:“宇文爱卿,选将举才之事,你准备得如何?”

    选将举才也是杨广为笼络天下武将的一个措施,这次杨谅造反,很多地方豪杰都暗中相助,这便让杨广意识到父皇的禁武措施过于简单粗暴,得罪不少武士,而且禁也禁不住,与其堵,不如疏导,让天下武人能为朝廷所用,而且还可以借机推广公平取才的思想,为下一步推行科举取士做好铺垫。

    选将举才的具体事宜交由兵部来操作,由宇文化及负责监察。不过,宇文化及对此并不是很热衷。

    他虽然不是行伍出身,但毕竟是出自武人世家。对武人心理了解比较透,比如他知道武人尤其喜好排名,从前军中就自己排定了一个九大将军榜,这次他便提议设立三品十八将排名,这种排名对武人的吸引力比功名还要强,但杨广对这种武将排行方案一直没有表态

    宇文化及连忙道:“回禀陛下,据臣了解,文牒发去天下各州后,各位武人颇为踊跃,各地武人已经纷纷进京,不过.....”

    “不过什么?”杨广问。

    “不过微臣感觉这次选武,底层武人较为踊跃,而门阀世家似乎有点冷淡,或许他们有点不屑于和底层武人同台竞技。”

    杨广点了点头,这在他的意料之中,毕竟门阀等级、九品中正的思想还是一时难以动摇,可如果这件事门阀世家不参与,就等于失败一半,他想把选武定为一种制度,第一次决不能失败。

    杨广沉思片刻,只得推出他的备用方案,其实也是一种妥协方案,“也罢!这次选将举才可分为甲乙两榜,凡五品以上家族子弟者,可参加甲榜选才,每府限两个名额,无论胜负皆可入禁军,以艺高者为官,五品以下及平民则参选乙榜,艺高者入军为官。”

    “那微臣提议的三品十八将又怎么选?”宇文化及又紧接着问道。

    其实这种武将排名一般只能是一种非正式的,由民间来举办的一种娱乐性的排行,它并没有什么现实意义,而且也没有什么可比性,由官方来举办就会显得不太严肃,而且还会引起很多不必要的麻烦。

    所以在隋文帝时代,从来就没有什么武力排行榜,只有军方私下排定的九大将军榜,宇文化及也曾经向杨坚提出过,却被杨坚一口否决。

    但杨广和他父亲杨坚略有不同,他的骨里带着一种浪漫的气质,对这种武力排行颇有兴趣,不过杨广也知道,这种事情由朝廷来办,确实不太妥当,他想了想便笑道:“那个只是一种调兴之娱,不能作为一种制度,可以搞一次军队的骑射大赛,由军方主办,同时允许民间武人参与,如果爱卿对此有兴趣,那就由爱卿来负责。”

    宇文化及对此表现出了浓厚的兴趣,他欣然笑道:“甲乙榜由兵部来做,臣就负责三品十八将比武甄选。”

    宇文化及极力要搞三品十八将的比武大赛,是有他的目的,因为他不想参与兵部的甲乙榜选才,便想用这件事把他的总监督之职推辞掉。

    宇文化及心里有数,杨广搞这种公平比武选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