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游戏动漫电子书 > 隋唐之谋国 >

第68章

隋唐之谋国-第68章

小说: 隋唐之谋国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乔钟葵见弩军无法大量杀伤敌军,他改变战术,由长矛兵出击,数千弩兵如潮水般退下,八千长矛步兵迎战而出,密集如林,矛尖闪烁着杀气。

    杨义臣见天空上的箭雨消失,又毅然下令:“命矛盾军冲击,两翼骑兵杀上”

    战鼓声再次敲响,这是加快战斗的命令,四千朔州矛盾步兵加快步伐,向敌阵猛冲而去,两翼四千骑兵以弧线杀出,直击敌军侧翼,两支军队在鼓声中轰然相撞,矛尖相撞,血光四溅,战马奔腾,刀劈如电,惨叫声,悲鸣声,喊杀声、头骨破碎,四肢分离,数万大军在尘土飞扬中混战成一团。

    .......

    乔钟葵是奉命攻打代州,他带有大量的粮食和辎重,后勤给养对他的四万军队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一旦他的粮食被敌军焚毁,并且后路被截断,那他的军队在三天内就将全线崩溃,因此保住大营和粮食辎重也是他的重中之重。

    大营距离战场只有三里远,这是乔钟葵最关键的底线,不管杨义臣引他北上,他都坚决不肯离开这个距离,这就能保证军队可以随时回援大营,也能使大营内的守军随时可以支援战场。

    乔钟葵在大营内留驻了八千军队,五千弓兵和三千长矛步兵,就在大战爆发两个时辰后,幽州骑兵终于出现在大营以南三里外,大旗猎猎,尘土飞扬,令军营守军十分紧张,五千弓弩兵严阵以待。

    战场上的激战已经进入白热化,双方所有的兵力全部投入,朔州军两万四千人对并州精锐三万人,尽管并州军数量占优,但朔州多出两千骑兵,并且没有弩兵,使双方势均力敌。

    战场上尘土飞扬,黄尘弥漫天空,遮蔽阳光,使天日无色,鼓声、喊杀声,尸横遍野,血流成河,战争之惨烈使每个士兵都俨如在地狱断崖前挣扎,随着推移,士兵的体力就成为了决定胜负的关键,而体力就在于平时的训练。

    尽管双方都是精锐之兵,但两个时辰的鏖战还是使每个士兵都变得筋疲力尽,都处于一种体力崩溃的边缘,战争已经到了最关键的时刻。

    乔钟葵心急如焚,如果这个时候幽州骑兵杀出,那他就完了,他最终决定放弃大营,调八千生力军投入战斗。

    就在他刚要下令之时,远方忽然传来了激昂的号角声,“呜——”

    这劲吹的号角声仿佛原野上的风暴,山中的雷鸣,黄尘弥漫,马蹄声敲打着大地,五千幽州骑兵在最关键时刻杀来了,铺天盖地的骑兵出现在并州军右侧。

    主将林子轩一马当先,手执横刀,战马赤红色的鬃毛飘舞,他头盔上的红缨在风中飞扬,在他身后,五千骑兵呼啸向前,如同奔向海岸的汹涌大浪,每个人心中的战争狂热又像火焰一样在他们的血液中燃烧,高举长矛扑向并州军。

    并州军军心开始动摇,右翼大将王拔见形势危急,他大吼一声,“跟我迎战”

    他率领一千骑兵冲上迎战,王拔大枪挥舞,直取林子轩,林子轩目光冷厉,战马疾驰,手中的横刀爆发出千斤冲力,横刀如泄洪的江水一样,冲着王拔猛劈过去,比王拔的铁枪快了一步,长刀将王拔的铁铠和胸膛劈了开来,两马交错,王拔战马已空,他魁梧的身体被林子轩的横刀劈成了两半落在了地上。

    幽州骑兵的杀来使朔州军士气高昂,也使并州叛军惊恐万分,乔钟葵尽管会有这一刻,可当它真的到来时,乔钟葵却感到一种无尽的绝望,就像他陷入沼泽,当污泥即将漫过他头顶的那一刻。

    “营内军队出击。”

    他嘶声大喊:“放弃大营,全军出击”

    赤色双旗挥舞,命令守军出击,八千守军从大营内奔出,却遭到了一千幽州骑兵拦截,阻断了大营士兵北援之路,也扼断了并州军的最后一线希望。

    五千幽州骑兵如海啸般吞没而至,从侧面杀进了并州军,并州军右翼率先奔溃,紧接着溃退的浪潮席卷全军,并州全线溃败,杨义臣趁机纵兵进攻,并州军大败,士兵们互相践踏,争先恐后逃命,丢盔弃甲,四散奔逃,或跪地投降求饶。

    这一战,朔幽联军斩敌一万,俘敌二万余人,夺取粮食物资不计其数,主将乔钟葵死在乱军之中。

    代州惨败不仅使杨谅的五千精锐全军覆没,同时使整个并州的局势开始向不利于杨谅的方向发展,支持杨谅的十九个州在代州大战后,有十一个州转而倒戈朝廷,不再支持杨谅,而保持观望的三十三个州则纷纷发表讨逆声明,斥责杨谅谋逆。

    受代州大捷的鼓舞,河内行军总管史详率两万军队,在须水大败进入冀州的三万叛军,使杨谅企图跨过太行山,进军河北的计划破灭。

    消息传到京城,满朝庆贺,杨广下旨重赏代州之战的军队绢五十万匹、银五万两,并封杨义臣为上大将军,相州刺史,赐绢二千匹,女子十人;封李景为柱国,拜右武卫大将军,赐绢三千匹,女乐一部。

    封罗艺为正四品的幽州刺史,开府仪同三司,赐绢三千匹,女乐一部。关于他的任命,如果不是要给杨素几分面子,杨广说不定要封他一个大将军衔,最后只能让他用四品的官衔担任一大州刺史。

    封偏将林子轩为正五品车骑将军、赐勋仪同三司,进爵飞狐县子爵,赏绢万匹,白银五千两。

    封秦琼为从七品振威将军,员外郎,赏绢一千匹,白银三千两。他现在算是从白身一跃而成朝廷命官。

    其余有功将领皆有封赏,林子轩随即将他的赏赐分给手下官兵,不留一物,一时五千幽州骑兵欢声雷动,人人心怀感激。

    ;

第六十三章 火烧高壁岭() 
张须陀,大隋名将。趣*在大业初年以前,或许就是个不值一提的小官,可是大业最后风雨飘摇的时候,正是这个小官支撑起来大隋的天下。他就像一个救火队长一样,那里有险情就被调往那里,直到他死后,大隋也就彻底的完了。

    而此时的张须陀,年近四旬,论职务也就是和林子轩一样,同是车骑将军。而他的仪同还是因平南宁州蛮族造反有功而封的,自从开皇十九年以后,他就一直驻兵在汉中,升职乏力,这让他经常的郁郁不乐。

    这次杨谅造反,他本以为和自己无关,不料,他却被兵部一纸牒文调入京中,加入杨素的平叛大军,并被杨素任命为第一军亚将,这使得张须陀惊喜万分,见到杨素才知道,这竟是皇上杨广亲自推荐,当听到这个消息的时候他眼睛都湿润了。而他对杨广的忠心在这一刻,达到了顶点。这也就是为什么他在所有人都在不停的背叛杨广的时候,仍能够坚守忠诚的原因之一。

    人到中年,使张须陀格外珍视这次机会,他知道报答皇上最好的方式,就是在战场上为皇上取得一个一个的胜利。他做为先锋,在蒲津关渡黄河时,率五百斥候偷渡黄河成功,以五百人对三千人,击败了蒲津关守将刘宗堂,为杨素大军渡过黄河立下首功,正是这一战,让他得到了杨素赏识。

    杨素十万大军一路北上,势如破竹,各州县守将听闻是太仆杨素亲率大军前来,纷纷不战而降,仅仅三天时间,大军便推进到了霍邑县以北。

    霍邑县位于晋州以北,是晋、吕、沁三州交界之地,战略位置十分重要,尤其霍邑县以北是高壁岭,山势起伏陡峭,像一座巨大的屏障阻断了北上道路,而霍邑县以东也同样是山脉连绵,介山、霍山、乌岭山三座大山脉延绵千里,将并州南部一隔为二。

    杨谅便命萧摩诃为主将,大将赵子开为稗将,率十五万主力大军驻兵高壁岭上,居高临下,大军在高壁岭上扎下连营,延绵五十里,杨谅又亲自率八万军为后援,驻扎在离高壁岭不到二十里的灵石县内。

    杨素大军在拿下霍邑县后,十二万大军兵临高壁岭下,最后的决战便在高壁岭拉开。

    张须陀快步走过大营,一直走到杨素的帅帐前,躬身行一礼道:“请禀报大帅,亚将张须陀参见!”

    亲兵进去禀报,片刻出来笑道:“张将军,大帅请你进去。”

    张须陀快步走进帅帐,只见杨素站在一幅地图前,久久沉思不语,张须陀上前单膝跪下行礼道:“张须陀参见大帅!”

    “张将军请起。”

    杨素坐下,又对他笑道:“张将军对攻打高壁岭可有什么想法?”

    张须陀这些天也一直在考虑这个问题,如果山岭上只有几千人,那强攻拿下高壁岭也无妨,偏偏山岭驻扎有十几万大军,这就不是夺取山岭那么简单了,这就是两军决战,如果强攻高壁岭必将付出最惨重的代价,而且恰恰是他们最不想的事情。

    张须陀便躬身道:“卑职以为奇兵为上,强攻为下。”

    杨素点点头,很是赞同的样子,看来他也是这么考虑的。

    杨素看着张须陀道:“继续说呀!怎么个奇袭法?”

    “卑职以为,大军可以走雀鼠谷,绕过高壁岭,直接进攻灵石县汉王军,汉王军必然会向高壁岭上驻兵求救,然后埋伏一支弓弩军在高壁岭山后,可趁其不备,半路伏击,此战必胜。”

    杨素抚掌大笑道:“果然是英雄所见略同!皇上的眼光的确是不同凡响。”

    他拍手两下,几名亲兵领着两名道士走进大帐,两名道士身穿黑布道袍,腰束布带,年纪都在四十岁上下。

    杨素指着他俩对张须陀介绍道:“此二人是霍山三清宫道士,他们知道霍山内有一条秘密山谷,直通高壁岭后,你可率一万军为奇兵,奇袭高壁岭的重任,我就交给你了。”

    张须陀慷慨领命道:“末将绝不辜负大帅明望!”

    张须陀接过杨素令箭,转身出营,杨素随即命云定兴率三万军扮作主力与高壁岭上敌军对峙,杨素则亲率八万大军,沿着汾水西岸穿过雀鼠谷,直扑灵石县。

    霍山山势陡峭,一座座山峰耸向天空,山上覆盖着浓密的森林,偶然也会露出大片笔直的陡壁,陡壁上或寸草不生,或者爬满藤蔓,这些峭壁就像被刀削过,峭壁下堆满了各种形态万千的岩石,有的小如鹅卵,有的巨如三层高楼,一条弯曲幽长的山路便从这些大大小小的岩石中穿过。

    夜幕初降,山路上格外地寂静,两边树林和岩石缝隙中传来沙沙的声音,偶然会有一只夜枭从大树上发起,发出惨厉的怪叫,令人毛骨悚然,但很快,山路上的寂静便被一支行军队伍打破了,一万步骑兵两人一排,在潮湿但不泥泞的山路上疾速行走,马蹄杂沓声,战刀的锵锵声和偶然传来的轻轻谈话声,山道旁的大树上不时有一群群宿鸟也被惊醒,扑愣愣飞起

    张须陀骑在战马上,一边走,一边和一名道长说话:“崇碧道长,你说这条山路年初才出现,这是什么意思?”

    两名道士,一个崇碧,一个叫崇元,都是本地人,他们道观就位于霍山东面,两人是来下山来采办物品,听说高壁岭上有叛军阻路,便主动找到大营,愿为朝廷大军带路,杨素在一番盘问后,最终相信他们是真心愿为朝廷效力。

    崇碧道士骑在一匹毛驴上,他捋须笑道:“这条山谷叫永安谷,因为它一直通往永安县,其实这条山谷一直就存在,但前方被一块巨岩阻断,行人到达巨岩后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