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游戏动漫电子书 > 隋唐之谋国 >

第63章

隋唐之谋国-第63章

小说: 隋唐之谋国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獯纹胶和踔遥姑挥卸恚罟惚阋丫群笊土俗约何宕危贤蚨尉睢

    这样的出手阔绰,说得好听点,是做事大手笔,有魄力,可放在普通人家里,这就是一个败家子。

    今天也是一样,一个小小的亲王叛乱,居然想动举国之兵,难道他不知道,动用举国之兵需要耗费多少人力物力?但杨广肯定知道,当年打陈朝时,就是他为主帅,他怎么能不知,只能说明,这是杨广的性格,做事有点好大喜功。以前没有发现,那是因为他一直在隐忍,现在他终于不用再隐忍了。

    杨素暗暗叹息一声,便不慌不忙道:“陛下,兵在于精而不在于多,杨谅谋逆,失信天下,治下五十二州,却只有十九州跟他造反,由此可见他不得人心,不得人心也就不得军心,不须动举国之兵,臣有把握,就凭臣手上的十万大军,半个月之内剿灭杨谅之乱。”

    杨广知道杨素用兵从不轻敌,既然他能这样说,那就没有问题,他心下稍安,便罢了动举国之兵的念头。

    这时杨广又想起一事,连忙笑道:“朕刚刚接到幽州消息,林子轩已经将窦抗抓捕,李子雄收编了幽州军,朕已下令,三万幽州军出井陉进攻并州,牵制住叛军,这次林子轩不负朕望,朕要好好封赏他。”

    杨素不急不躁的说道:“陛下,林子轩现在年纪很轻,要是骤得高位,恐怕对他未必是好事呀!所以为了保护他,只传令嘉奖便可。”

    “爱卿说的对,朕没有想到这一点。”杨广笑道,“既然这样就下旨嘉奖即可。对了,子轩在密报中,提到他这次能够顺利的将窦抗抓捕,还得意于罗艺的帮忙,不知道罗伊这个人爱卿知道吗?”

    杨素一听杨广这话,立马就知道自己当年打压罗艺的事情,杨广肯定已经知道了,现在杨广说出这句话来的意思就是,自己不能在阻止罗艺的发展了。自己已经阻止杨广赏赐林子轩了,杨广也已经同意了,自己要是再阻止罗艺的提拔,那就将杨广彻底的得罪了,到时候自己在杨广的眼里会是什么样的,跟重要的是这对自己要安排的身后事会很不利。所以,他想了想说道:“罗艺这个人,臣还是有所了解的,是个不可多得的将才。”

    “爱卿这么说,朕就放心了,那么朕这就下旨,封他为幽州刺史,兼任幽州军副总管。”杨广笑道。

    “皇上圣明。”杨素现在也只能这么说了。

    “杨爱卿,林子轩这次立了这么大的公,要是不赏赐点什么,朕总觉得对不起他似的。先帝在林子轩这个年纪,已经是授散骑常侍、车骑大将军、仪同三司;封成纪县公,所以不是年纪的问题。不过也正如你所言,木秀于林,风必摧之,这次朕就不赏他官位了,至于赏他点什么就看他这次的总体表现了。”杨广说道。

    “皇上圣明。皇上臣倒觉得不如赏那个秦琼一个官位,林子轩能够带着秦琼一起去幽州,可见二人的关系很不错。现在不赏他而赏秦琼,以林子轩聪明他肯定能够明白皇上的意思。”杨素忽然提到。

    “爱卿这句话算是说到朕心里去了,就这么办,不过至于他们能够得到什么样的赏赐,还得等他们这次的任务结束以后再说。”杨广道。

    “皇上圣明。如果没有别的事,老臣不打扰陛下休息。”杨素对着杨广躬身道。

    杨广点点头,“明天爱卿要出征,朕就等着爱卿的捷报。”

    。。。。。。。。。。。

    这是一支由五千轻骑兵组成的精锐之军,从五天前开始,他们便马不停蹄地在星夜中疾驰飞奔,黑咕隆咚的世界从他们身边飞掠而过,风声呼呼在耳畔轰响,在他们头顶是转动的漫天星光,右边天际映衬下是蠕动的太行山莽影。

    山路艰难,骑兵们便放慢了速度,又走了一个时辰,当晨曦初露,林子轩看到了第一抹淡淡金光时,他率领的五千骑兵已经抵达了飞狐道的西面出口,离灵丘县还有二十里。

    五天前,林子轩接到了代州刺史李景的紧急求援,杨谅军大将乔钟葵率三万精兵进攻代州城,而镇守代州城的李景只有五千守军,城池破旧,情况岌岌可危。

    在和李子雄商量后,他们决定分兵而行,由李子雄率主力从井陉进攻太原,而林子轩则在秦琼的陪同下率五千骑兵走飞狐陉援驰代州。至于罗艺,当然是镇守幽州这个大本营了。

    林子轩停住战马,霞光照在他身上,仿佛整个身体都在火焰中燃烧,他打手帘向前方望去,前方一里外便是高家庄,一座只有五十户人家的小村庄,但村庄北面却有一条小河流过,小河两边平地开阔,正好给他的军队休息。

    林子轩立刻下令道:“大军在小河边休息。”

    五千骑兵加快速度,片刻队伍来到小河边,已经有先头斥候在四周探查过,休息之地插有红旗,大军纷纷下马,牵马来河边饮水,小河边顿时热闹起来。

    这时,先到的斥候领两名村里的年轻男上前,对林子轩道:“将军,这两人刚从代州雁门县归来。

    雁门县就是林子轩要赶去的代州城,林子轩精神一振,连忙问道:“那边情况如何?”

    两名年轻男行一礼,年长者对林子轩道:“回将军话,我们是昨天上午逃离雁门县,围城战已经打了五天,非常惨烈,城墙已经崩塌几次,李刺史率领军民一边修城一边防守,我们也参加防守,城内城外到处都是尸体,城墙都被血染红了。”

    “那你们怎么逃回来了?”林子轩有些不悦问。

    两人对望一眼,年长者又道:“实在是因为城内粮仓被烧毁,粮食不足,李刺史无奈,只得趁敌军稍退的机会,在夜里派一批人出城找粮,我们也跟着出城了。”

    就在这时,一阵喧哗声传来,林子轩见十几名士兵押着一名黑衣人走上前。

    “将军,我们抓到了一名叛军斥候。”

    杨谅却坚信卢中之策,封乔钟葵为柱国,率三万精兵进攻代州。

    ;

第五十九章 雁门城下() 
雁门县以北二十里便是着名的雁门关,南方五台山山峦起伏,北方长城巍巍,雁门县便位于两条巨大的山岭之间,一条河流蜿蜒流下,贯穿全县,这是滹沱河,它发源于东北方向两百里外的繁畤县,是雁门县最重要的灌溉水源,是也代州的母亲河。趣*

    而此时,雁门关没有发挥重要军事关隘的作用,敌人是从南方而来,五台山脉也没有能阻挡住杨谅大军铁骑,杨谅先后投入五万精兵,大举进攻代州。

    代州南接太原府,又通过飞狐道和幽州相连,具有极其重要的战略地位,更重要是,代州刺史李景是最坚决反对杨谅的急先锋,他第一个发出告并州书,斥责杨谅谋逆造反,大多数河东各州都就是因为李景的坚决反对而保持了观望的态度,这便使得李景成为一把悬在杨谅头上的利剑,在他正式举旗造反后,首先便是要拿下心向朝廷的代州,斩下李景人头威慑以河东各州。

    杨谅知道代州兵力微薄,城池破旧矮小,他派出大将刘暠率兵三万进攻代州,不料仅过了三天,代州便传来消息,刘暠被李景斩于马下,军队大败,杨谅这知道了李景的厉害,他不敢再轻敌,派出他左膀右臂之一的乔钟葵又率三万精兵进攻代州。

    惨烈的攻城战已经打了五天,城墙内外血流成河,尸横遍地,破旧城墙经受不住数十架投石机的轮番投石击打,城墙轰然坍塌。

    但杨谅大军并没有因此攻入城内,刺史李景率领数千骁勇善战的守军与杨谅军殊死血战,他手下官员也各施其职,代州司马冯孝慈、司法吕玉勇猛善战,他们身先士卒,率领士兵在城墙崩塌处一次次地击败了杨谅大军的进攻,同时组织民夫修筑崩塌的城墙。

    尤其州兵统领侯莫陈乂极善于防御坚守战,由他负责调动全军在城墙各处防御。

    而李景则坐镇城中,稳定军心和民心,正是这四人默契配合,使得破旧的雁门县城在五万叛军的猛攻下始终屹立不倒。

    但在第五天的夜里,一个巨大危机出现了,一队看守粮仓的士兵发生兵变,放火烧毁了代州粮仓,使两万石粮食毁于一旦,这个意外事件严重动摇了军心。

    雁门县城内,刺史李景正带领一队士兵挨家挨户动员,希望居民能把家中存粮拿出,由军队统一调配。

    李景出身陇西李氏名门(和李渊是一个门阀的),身高六尺三,膀大腰圆,他尤其刀法高超绝伦,被誉为花刀将,再加上他长一对卧蚕眉、丹凤眼,又得了一个‘小关羽’的绰号,他非常喜欢这个绰号,又特地将自己的刀换成青龙偃月刀,他最大的心愿就是与大隋擅使刀的鱼俱罗和张须陀一较高下。

    这时,几名士兵从一户占地三亩的中等民宅内走出,肩上扛一袋粟米,也就二十几斤的样。

    李景眉头一皱,脸上露出失望之色,“只有这么多吗?”

    为首百夫长摇摇头,“我们都搜遍了,在地窖里就只找到这一袋粟米。”

    李景不由暗暗叹息一声,其实雁门县并不大,只有不到千户人家。这两天共搜出三百石粮食,已经是很不容易了,这三百石粮食要供养三千军队和上万民众,最多只能坚持五天,五天后就将粮食断绝。

    他又回头问兵曹:“现在城内还有多少马匹?”

    “回禀使君,还有五百余匹战马和七百多头畜力。”

    实在不行就杀马杀畜,估计还能支持几天,李景现在唯一的希望就是寄托在援军身上,他已经派人向朔州总管杨义臣和幽州代总管李子雄求救,只希望他们能及时赶到,否则代州就完了。

    “使君!”

    远处一名骑兵疾速奔来,在马上拱手道:“侯莫陈将军命我来禀报使君,叛军退兵过河了。”

    “什么!”

    李景顿时愣住了,叛军退兵过两次,都是假退,不会退过滹沱河,如果叛军退过河,那就是另一回事。

    他心中又惊又喜,也顾不得粮食,翻身上马,向城墙疾驰而去。

    城墙之上,侯莫陈乂默默注视着远处一队队叛军渡河东撤,他眼睛里异常平静,并没有半点喜悦和激动,他看出叛军退兵井然有序,没有半点慌乱,这说明他们并没有遭遇到什么太大的压力,仅仅只是一种战术的变化,他们还会再回来。

    侯莫陈氏是鲜卑大姓,孝文帝改制后,南下的侯莫陈氏便改为陈姓,但北方六镇的侯莫陈氏并没有改姓,他们依然保留着祖先留下的姓氏,以及祖先留下的勇烈和传统。

    侯莫陈乂的先祖便是当年的六镇军士,六镇兵变被镇压后,他祖先被遣送到幽州,从此他的祖籍变成了幽州。

    侯莫陈乂今年只有二十三四岁,但他却从军近八年,累功升为仪同三司,统领代州数千州兵,他富于谋略策划,极善守城,调度有力,竟使数千士兵抵御住了数万精锐叛军的进攻。

    大隋的军队是实行府兵和州兵并存的两种体系,府兵主要驻扎在重要州县,由总管统率,而州兵则是各州地方兵,一般归属地方管辖,这也是刺史为什么能带兵打仗的缘故,实际隋初刺史是军政合一,既有一套文官班,又有一套武将班,都由刺史兼任。

    侯莫陈乂便是统领代州州兵的军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