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游戏动漫电子书 > 隋唐之谋国 >

第53章

隋唐之谋国-第53章

小说: 隋唐之谋国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他又吩咐长子道:“把门口收拾好了,不要再丢人现眼。”

    他懂儿子的意思,把这些自己曾经受到的屈辱保留下来,无非是让皇帝来评理,可皇帝会支持自己吗?连自己都知道这是不可能的,更何况他人了。贺若弼盯着皇宫的方向说道:“既然得罪了我,那么不管你有多大的实力你必须要付出代价。”

    ........

    此时,林子轩大闹贺若家的事情,已经传遍了整个京城。身在京城的各个世家门阀都在研究林子轩这个行为究竟是自己一时冲动,还是他得到了什么人的什么密令。毕竟发生这件事情的时候,他刚刚从皇宫里出来,难道这个世界上这有这么凑巧的事吗?

    不管他人怎么想的,但是当年的大隋第一名相高颖却知道事情没有那么凑巧。高颖大隋第一名相,而且用开隋第一臣来形容高颖也毫不为过,因为当年的杨素、韩擒虎、贺若弼等人都是高颖举荐。

    开皇十九年,杨坚已决意废太子杨勇,他首先便是铲除杨勇的羽翼,高颖首当其冲,他和杨勇是儿女亲家,是太子杨勇最坚定的支持者,很快高颖便被罗织罪名,贬黜为民。

    一晃几年过去,高颖早就已经心静如水了,现在他除了在家看看书之外,偶尔就是上街去酒肆里喝两杯,倾听民众之声,现在的他早就没有了大隋第一名相的气质,有的只是一个邻家老翁而已。他现在的日子过得也算是平平淡淡的,他母亲告诫过他,他已位极人臣,再往上走就是掉头,他深以为然,此时他无官一身轻,只觉得大祸已脱。如果不是怕杨广担心自己有不轨之心,他早就离开京城回老家了。

    此时在书房内,高颖正和儿子高表仁说着这件事,高表仁是高颖第三子,他的妻子便是前太子杨勇之女,他也是高颖最喜爱的儿子。

    “父亲以为这件事的背后有皇上的影子。”高表仁现任礼部侍郎,这是个不高不低的职位,是杨广为了安抚高颖才这么安排的。

    “当然,如果没有皇上的支持,林子轩他就是再嚣张也不敢惹贺若弼的。”

    “为什么?”

    “还能是为什么?皇上早就看贺若弼不顺眼了,如果不是为了大局的稳定,贺若弼早就死了,谁让他当年掺和进仁寿宫变的事情里去呢?现在皇上之所以要动他,就是因为皇上要给关陇贵族集团一个警告,同时也证明皇上要动汉王了。”高颖不愧是曾经的大隋第一名相,他的分析很是精辟。

    “汉王,这件事怎么又和汉王扯上关系了。”高表仁一脸不解的问道。

    高颖看着儿子的表情,深深的叹了一口气,儿子的政治敏感度太低了。他缓缓的解释道:“关陇世家因为皇上的各种政策损失很大,所以为了他们家族的利益,他们正在密谋推翻皇上,让汉王接位。而皇上肯定也知道了这件事,所以他要借着贺若弼的事情给这些世家一个警告。”

    “他们的胆子也太大了吧!这是在谋反?”高表仁说道。

    “他们的胆子从来就不小,本来前太子勇是他们心目中最好的人选。当年先皇就是觉得太子和他们走的太近了,所以才找了个借口废掉了他。因为先皇也觉得世家的力太大了,如果在不加以制止的话,到时候恐怕皇权就会受到严重的威胁,所以只能废掉太子勇,让当今皇上即位。可是这些人仍然不死心,现在又将汉王推了出来。”高颖向自己的儿子解释道。他要让自己的儿子对时局了解的更透彻一点儿。

    “可是仅凭贺若弼恐怕起不到太大的作用吧!”高表仁问道。

    “是起不到太大的作用,但是就因为他的作用不大,所以才拿他动手呀!而且你也别小看了贺若弼,他虽然现在就是一个富家翁,可仍然是一只老虎,尽管这只老虎是一只没有牙的,皇上就是借他这个没了牙的老虎警告他后面那些强壮的大老虎。”高颖说道。

    “谢父亲的教导,孩儿知道怎么做了。”高表仁真心的对自己的父亲表示感谢。

    “老夫虽然已经离开朝堂好几年了,但是为父的官可不是白当的,那么多年的宰相当下来,虽然不敢说门生故吏遍布天下,但是还是有些人脉的,所以只要你在仕途上不犯大的错误,迟早有一天你能够升到更高的位置上。”高颖向自己的儿子保证道。

    “是,孩儿以后一定谨慎的做人,做事。”高表仁现在有点明白父亲为什么要和自己说这么多事情了,就是怕自己分不清形势一脚踏错,到时候就后悔莫及了。

    “这几天你若有时间,替我些书,清单我已经给你列好了。”

    “是!孩儿明白。”

    高表仁知道这是自己该告辞了,他刚站起身来准备往外走的时候,却传来管家的声音,“老爷,贺若将军来了,有急事求见老爷。”

    ;

第五十章 宰相高颖() 
“贺若弼?”高表仁一听管家的话,转头看向自己的父亲道:“父亲,他现在找上门来了,见还是不见。趣*”

    高颖伸手捋了捋自己的胡须道:“你代为父到门口迎接,请他到客厅相见。”

    “父亲,你想管这件事?”

    “这不是为父想管不想管的事情,而是为父现在不能躲起来。”高颖站起身来说道,“现在不管是皇上还是关陇世家都在看着我,看看我站在那一方的立场,所以我必须有一个明确的表态。”

    高表仁看见父亲这个态度,什么话也没有说,对着高颖施了一礼之后就向门外走去。

    高颖看着自己儿子的背影苦笑道:“没想到我到现在这个地步了你们仍然忘不掉我,皇上我会做出一个选择让你看的。”

    高颖,字昭元,自称渤海蓚人,蓚即修,在今河东景县境,周齐分立时,本属高齐,在他父亲高宾时归周,任周之大司马。周权臣独孤信引为僚佐,赐姓独孤,隋文帝常称高颖为独孤。本此,独孤信之女为周帝的文献皇后。及独孤信被诛,其家属均流窜于蜀,高宾未被波及,但亦无事可做,独孤皇后以宾为其父故吏,故常往其家探视,高宾终于靠了这条路线,又渐入仕途,曾任郡州刺史,故高颖也可以算是宦门子弟。

    高颖幼年,明敏而有气度,虽略涉书史,过目而已,未尝深究,而自得其要义,可见其天赋之高。年十七,被周的齐王宪延为记室,周武帝时令其袭父爵为武阳县伯,任内史上士,寻迁下大夫。平齐之役,高颖参加作战,以功拜开府。曾从越王击败温州叛胡,高颖之名因此渐著。及杨坚秉周政,广揽人才。他很赏识高颖的精明和兵略,又多计谋,乃遣邗国公杨惠,引之入幕。高颖慨然从之。高颖说:“愿受驱驰,纵令公事不成,颖亦不辞灭族。”于是高颖遂为杨坚部属,任为相府司录。杨坚之得为周相,是出于两个旧友郑译和刘昉之推掖,郑译时任长史,刘昉时任司马。这两个野心很大的小人,是要利用杨坚的才能来弄权的。但是他们奢侈纵欲,无成事之可能,故杨坚不得不疏远他们。于是杨坚一时无可与商议大事之人,及得高颖,引为心腹,事事咨商于高颖,视为心腹。

    杨坚之专权于朝廷,引起许多的反对,坚亦欲一一除去之。杨坚乃以周室将嫁女于突厥为名,召陈王纯、越王盛、赵王盛、代王达、滕王逌至长安,意欲一网打尽之。相州总管尉迟炯识破其阴谋,称兵反抗。赵魏间人从之者如水之就下,十日间得众十余万,宇文胄在荣州,石在建州,席毗在沛郡,毗弟罗在兖州,都带兵应之,毕王贤及赵陈等王也都响应,声势极为浩大。杨坚乃以韦世康守并州,巩固前方基地,而命韦孝宽讨之,杀毕王贤,置五王不究,令他们剑履上殿,入朝不趋,以安其心。

    韦孝宽率军至河阳,不敢进。杨坚知诸将号令不一,心意不齐,令崔仲方至前方为监军,仲方以父在山东,不肯就职。高颖见后方重臣皆无去意,乃自请前往,深得杨坚之嘉许。高颖受命即行,连向老母告别,都恐不及,只派人通知其母,谓“忠孝不可两兼”,请母体谅,但他内心颇感痛苦,上路时还唏嘘不已。

    高颖既至军前,令在沁水上造桥以济军。军既毕渡,乃焚烧其桥,效项羽破釜沉舟故事,鼓励军心,只可向前杀敌,否则退无死所。当高颖造桥于沁水时,逆知尉迟炯必在上流以大筏冲桥,故预作大量木狗以阻止之,其军得以由桥毕济,可以说他料敌如神,预有所备的结果。乃合众军,奋力搏战,遂至邺城而破之。尉迟炯既败,余军遂皆平定。东方一战而定,虽诸将各有勋劳,但论其首功,自推高颖。在此役之前,高颖虽屡有战功,但都是小敌人,对尉迟炯之战,他初临大阵,名将韦孝宽尚有所顾忌而不敢深入。其胆识与勇敢,自此大著。胜利还都,赐宴于卧内,杨坚特以御帷赐之,进任柱国,封义宁县公,迁相府司马,荣宠冠于一时。及杨坚为帝,拜任尚书左仆射兼纳言,杨坚常称独孤而不加其名。尚书左仆射,相当于宰相的地位。

    可是高颖并不以功而骄,反而深避权势,荐苏威以自代,杨坚表面上是成全其让位的美德,但其内心亦以高颖功高震主为虑,听其辞职。但当时反侧未定,南朝犹存,且不断北伐,恢复了部分的淮南地区,如高颖这样的人才,他还是极需要的,所以过了几天,他自找台阶,仍复高颖左仆射的职位。他说:“苏威高蹈前朝,颖能推举;吾闻进贤受上赏,宁可令其去官”,因仍令任左仆射,并令兼左卫大将军。于是高颖、苏威并掌国政,号称得人。虽以突厥犯边,一度令高颖出镇,但边区宁静后,仍还朝秉政如故,且赐马百匹,牛羊以千计,并令经营新都,任为大监,新都一切制度,皆出高颖之手,也深合文帝之意。高颖在朝听事,每坐堂北槐树下,树枝参差无行列,有人建议伐去之,文帝特令阻止,谓“留此以示后人”,其见重之深有如此者,且令其任左领军大将军,仍任左仆射如故。后颖母去世,依礼去官守制,但文帝仅允给假二十日,期满,夺情任官,高颖涕泣坚辞,文帝不许,一若隋廷不可一日无高颖,其见重又如此。

    可是此时的高颖虽然仍然是那个名满天下的高颖,但是权势却已经不同往日了。文帝之所以罢黜他的相位,除了他与太子勇交好之外,更重要的是为了让杨广登基之后少些掣肘。而高颖显然也知道这一点,所以他不但没有什么不满,反而是欣然同意,并且慷慨的交出了大权。因为他知道自古以来帝王就是多疑的代名词,杨坚虽然对他不错,但是只要他稍微露出一丝的不满和抗拒,杨坚绝对能够将他诛杀。

    他的行为让杨坚甚为感动,所以他时常将高颖叫进宫来聊天,这样一来高颖虽然被罢职了,但是他的威望仍然是无人能及的。而且为了感念他的支持,杨坚在临死前曾经给杨广下来一道密旨,那就是除非他犯了谋逆大罪,否则不得伤害高氏一族。也就是说只要高颖老老实实的呆着,不参与任何事,杨广就要保证他们一族的安全。有这道圣旨可以看出高颖在杨坚心目中的地位。

    而恰恰是因为这个地位,才使得贺若弼第一时间来找他。在贺若弼看来,高颖和自己一样都是文帝旧臣,同是被罢官去职的苦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