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游戏动漫电子书 > 隋唐之谋国 >

第427章

隋唐之谋国-第427章

小说: 隋唐之谋国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林三娃的嘴咧了咧,这小子居然还不服输,既然这样,那我就在打败你一次。所以他也请战道:“一个月后,卑职愿再和程将军一战。”

    林子轩点点头笑了:“那我就成全你们,一个月后,准你们二人再次对阵,现在整军回营。”

    两人答应,下楼回去了,片刻大军集结,开始一队队向大营归去。

    就在这时,几名骑马的人从远处疾奔而来,被巡哨拦住,盘问几句后,便向高台这边带来。

    林子轩看得真切,他心中大喜,一定是他久盼的消息到来,他快步走下高台,几名骑士已被领了过来,为首之人上前施礼:“禀报主公,我们是锦衣卫负责突厥情报的,我们有突厥重要情报要呈送。”

    说完,他就将一份红色情报呈上,林子轩接过,迅速打开,只见情报上写着:‘始毕已知隋帝北巡,现正秘密整兵。’

    虽然只有短短是十四个字,但是却将林子轩想要知道的情报完全无误的说了出来。

    林子轩将情报递给李靖道:“靖兄以为下一步咱们该如何走?”

    “从情报上看,突厥恐怕早就在关注圣上北巡的消息了。”李靖说道。

    “我也有这方面的怀疑,否则突厥绝不会坐视咱们围歼薛延陀的。”林子轩道。

    “相比起圣上这个大目标,小小的薛延陀又算得了什么?”李靖笑着说道,“毕竟一旦将圣上抓住,那他们可就什么都有了。”

    “话虽这样说,可他毕竟是大隋的皇上,他绝对不能被突厥俘虏,否则我汉人在突厥人面前再也抬不起头来了。”林子轩苦笑道。

    “主公如果不放心,可以派人提醒他突厥大军将至,让他不要北上。”李靖说道。

    “他是什么样的脾气,我知道的是一清二楚。他是不会听我的,说不定还以为我包藏祸心呢?”林子轩苦笑道,“再说了他来替我吸引突厥大军,无论如何都是一件好事,我又何乐而不为?我最多是在关键时候提醒他一下,尽一尽臣子之义,别的,我就爱莫能助了。”

    “你这话可就有点儿大逆不道呀!”李靖笑道,“我可是圣上的人呀!”

    林子轩指着他笑道:“那又怎么样?你是不会告发我的。”

    “哈哈哈。”李靖看着林子轩大笑起来。

    林子轩说的没错,他是不会告发他的。

    顿了顿,林子轩又道:“他身边只有十万禁军,那些公子军是什么样的军队,靖兄应该比我更清楚,有个能打仗的,弄不好他会在塞北全军覆没。”

    “所以这个时候,就需要主公力挽狂澜,发兵相救了。”李靖说道。

    “至于什么时候救,就要看我了。”林子轩说到这里,站起身道,“现在咱们要回辽东去了,在留在这里,就要有人弹劾我有不臣之心了。”

    数万大军拔营出发,浩浩荡荡向辽东而去。

第九十章 客人到了() 
六月底,皇帝杨广的北巡队伍抵达了太原城,队伍并没有进城,而且去了晋阳宫,按照惯例,杨广会在这里休息几天,接见地方官,了解河东的情况,然后在继续北行。

    抵达晋阳宫时,正是中午时分,杨广和萧后、燕王杨倓、赵王杨杲、出云公主杨芳馨一同用午膳,这是少有的情形,一般都是杨广一个人在御书房用膳,尤其在高丽战争几年间,杨广甚至连晚膳都不和家人在一起。

    “今天陛下怎么会想到和我们一起用膳?”萧后微微笑道。

    “朕这些年忙于朝务,和家人散多聚少,想想朕已经快五十岁的人了,岁月不饶人,朕应该尽量多陪陪家人,所以这次北巡将朕的阿蛮也带来了。”

    杨广慈爱地向宝贝女儿望去,阿蛮便是出云公主杨芳馨的小名,她今年已经十六岁了,长得貌美如花,只是身子略有些娇弱,萧后也提醒杨广,该给阿蛮留意夫婿了,但杨广总觉得女儿身体娇弱,不宜过早成婚,同时他也没有看得上的年轻俊杰,便没有答应妻子。

    杨芳馨从小接受良好的教育,温柔知礼,她浅浅笑道:“是女儿没有能够多陪陪父皇,女儿心里很歉疚。”

    杨广高兴得呵呵直笑道:“还是女儿体贴朕啊,怪不得人家常说女儿是父亲的小棉袄。”

    旁边杨倓悄悄向杨杲使了个眼色,杨杲会意,便有些撒娇道:“父皇,去年你答应陪我骑马。儿臣都等了一年,这次是塞北,父皇可不能再失信。”

    赵王杨杲今年十岁,聪明伶俐,他知道父皇忙于朝务。没有时间休息,便借口骑马,想让父皇散散心。

    杨广点点头笑道:“这次去塞北,朕一定陪大家去骑马。”

    萧后在旁边一直笑而不言,她在想着上次独孤家托她询问关于李渊之事,为此独孤家还将一幅王右军的真迹送她。当然,独孤家不能告诉他这是他们送的,而是李渊孝敬的。不管是谁送的,这个人情她得还,找个适当的机会替李渊说说情。今天便是个不错的机会。

    “圣上,上次谶语之事结束了吗?”

    杨广刚端起酒杯,萧皇后的疑问使他沉吟一下,放下酒杯叹息道:“朕也不知道。”

    “陛下,谶语本身就是一种很虚渺的东西,说是夺我大隋江山的人姓李,可天下李姓之人没有百万也有十万,朕不可能将所有李姓之人都杀了。而且姓李的也未必就是官员。造反的乱贼中也有姓李之人,比如关中李弘芝,江淮李子通。甚至瓦岗的李密,他们都是姓李的,而且每个人手上都有几万甚至十几万的兵马。说他们是夺我大隋江山的人,也没有人会怀疑。

    再比如军中一些李姓小兵,今天是大隋之兵,说不定明年就扯旗造反了。还有一些人,他本身不姓李。但说不定他曾经姓李,臣妾的意思是。陛下这样过于猜忌,让大臣们人心惶惶,反而会使他们为自己考虑后路,李浑被杀已经震动朝野,满朝文武人人自危,陛下这个时候就应该是抚慰他们,去除大臣们的恐惧之心。出行之前,大姐进宫来的时候,和我说起了他的女婿李敏,李敏也算是皇亲国戚了,可是现在连他都感到恐慌了。”

    独孤震之所以不惜一切代价都要打通萧后的关系,就是因为这个世上只有萧后一人才能劝说杨广,萧后虽然从来不干政,但是有时候杨广还是会听取他的意见的。杨广虽然不喜欢听劝谏,但有时会听一听妻子萧后的意见。

    杨广沉吟不语,萧后又劝他:“臣妾虽然久居宫中,但也知道天下并不平静,外患难平,这时候更应该维持君臣团结,陛下若为一个没有由来的谶语就妄杀大臣,造成君臣离心,臣妾以为,这比外患还要更严重,内忧外患,陛下,这是不祥之兆啊!”

    杨广沉默不语,萧后也不再多劝,一家人就这样沉默无语地用完了午膳。

    杨广回到御书房,负手来回踱步,妻子萧后的劝说触动了他,听到谶语,他本能想法便是往关陇贵族身上套,这是因为他骨子里已认定,关陇贵族才是他最大的威胁,杀李浑虽然和谶语有关,但同时也是他想借机再清洗关陇贵族。

    但凡事有弊有利,他这样杀人确实容易引的大臣们人人自危,对于那些威胁到自己皇权的人,杀还是要杀的,但是不能这样急,得慢慢来。等到所有人将谶语事给淡忘了时候,再找别的借口杀,只要把杀人的节奏拉长拉缓,就不会引起大臣们的自危。

    这时,一名宦官在门口禀报:“陛下,太原留守李渊求见!”

    听到李渊这个名字,杨广的嘴角不自觉地抽搐一下,这也是他要杀的目标之一,他本来想在这次巡视太原时找借口杀掉他,但此时萧后之劝使杨广改变主意了,可以先利用李渊来安抚群臣的人人自危,以后再找借口杀李渊。毕竟此时的李渊对自己还是恭敬的,在自己面前还是那一副小心谨慎的样子。这样胆小的李渊,在这个紧张的时候是不会让自己抓到把柄的。既然如此,那就等他放松了警惕之后再说。

    “宣他觐见!”

    片刻,李渊快步走进御书房,双膝跪下,恭恭敬敬地给杨广磕了一个头:“臣李渊叩见吾皇陛下,陛下万岁万岁万万岁!”

    坐在御座上的杨广完全可以体会到李渊此时内心的恐惧,每次见到李渊这个样子,他心里就充满了自豪和高兴。

    他笑了笑:“表哥,咱们都是一家人,现在有没有外人在场不必行大礼,起来吧!”

    “臣谢陛下厚爱,但是君臣之礼不可废!”李渊站起身又道:“臣几天前才接到朝廷牒文。陛下巡视太原,臣来不及准备,请陛下宽恕臣接待不周。”

    “已经准备的很好了,朕没有感到什么不周的,所以你不必自责。”

    杨广没有再说什么。李渊也一时不知该汇报什么,房间里出现了短暂的沉默,尽管只有短短的片刻时间,但仍让李渊度时如年,后背已经湿透了,杨广这才淡淡问道:“表哥。河东境内可有乱匪?”

    “回禀陛下,河东地界造反乱匪也有数十支,但大多力量较弱,势力稍大的造反乱匪有三支,一是离石郡的刘苗王。其次是灵丘翟松柏,还有就是绛郡敬盘陀和柴保昌,其中以敬盘陀的势力最大,有十几万人。”

    “太原郡有吗?”

    “太原郡原本也有三四支,人数不过千人,都被臣剿灭了,现在太原境内一支造反乱匪都没有。”

    杨广瞥了他一眼,又冷冷道:“离石郡就在太原之侧。绛郡也在太原南面,你既为太原留守,为何不去剿匪?”

    “没有陛下的旨意。臣不敢擅为。”

    “擅自跨境剿匪是不行,但你可以向兵部申请,得到兵部批准,你便可以去离石郡和绛郡剿匪,你为何不申请?”

    李渊低下头,半晌才低声道:“臣不敢!”

    杨广脸上露出一丝笑容。他知道李渊为什么不敢,跨境剿匪这个提议最先提出来的是林子轩。其目的就是为了让实力强劲的朝廷官军去剿灭那些乱匪。可是谁也没有想到,杨玄感等人却利用这个借口来造反。现在朝野内外都有一种说法:谁要是敢提跨境剿匪。谁就是叛贼,就连林子轩这个首倡者也不敢再提跨境剿匪,更何况李渊这个生性胆小谨慎的人了。

    杨广想杀李渊,是因为他姓李,抱着宁可错杀一千,不可放过一人想法,但李渊本身又是一个胆小懦弱之人,杨广对他没有太多的戒心,正好可以利用李渊来安抚一下大臣们的自危之心。

    “河东匪患虽不烈,但不可等闲视之,朕特准你跨境剿匪,封你为河东路讨捕大使,给你一年时间,给朕彻底平息河东匪患,一年后,若河东再有一个乱匪,那就休怪朕翻脸无情!”

    虽然杨广没有明说,但李渊还是听出来了,杨广将杀他的时间定在明年,理由就是剿匪不利,他心中一阵胆寒,但脸上却是充满了感动和忠诚:“臣一定不负圣望,早日剿灭河东乱匪。”

    李渊慢慢退了下去,杨广望着李渊的背影,杀机闪烁,但慢慢又平息下来,杀此人须再等一等。

    三日后,杨广的巡视队伍继续北上,在汾阳宫休息几日后,于七月中旬,十万巡视大军抵达了紫河南岸,这里依然是马邑郡境内,北方数十里外便是巍巍长城,那是大业三年修建,从紫河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