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游戏动漫电子书 > 隋唐之谋国 >

第397章

隋唐之谋国-第397章

小说: 隋唐之谋国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所有被他们劫掠的物资钱粮,隋军也没有要回去。这本来是极好的事情。可是代价,却是他突地大族长带着两千精锐的粟末水骑兵。被迫随着李靖的大军一起南下辽东城。

    就和那些契丹人一样,到现在他才知道,原来那些契丹人之前也伏击了隋军,结果去比他惨多了。他不过是损失了千余骑,可是契丹一万三千人,却只剩下了眼前的两千余骑。而且隋军主帅林子轩则率着一部分隋军前往契丹草原对付发动此次伏击的罪魁祸首大贺氏。而且从这些契丹人的眼中可以看出,林子轩所带领的军队实力应该很强,大贺氏应该是已经没有希望了。

    看着那飘扬的隋军大旗,突地叹了口气,心里说不出是什么滋味。

    “副帅,末将不明白,您为何坚持要带上这些该死的靺鞨人?而且,你在武罗山城之时,居然还送给他们那么多的东西?”

    这个问题已经憋了李崇玄好几天了,眼下看着离辽东城都已经不远了,终于憋不住问了出来。

    李靖微微一笑并没有回答,对于这次和林子轩商议之后分兵北上扶余,其实在开始的时候就已经预料到这件事的难度,可是让他没有想到是,事情居然如此简单的就解决了,对此他是相当满意的。

    这次搜刮的粮食虽然没有上次的多,但是没有人会嫌粮食少。要知道在乱世当中,最不值钱的就是人命,而最值钱的就是粮食。这也就是为什么常说兵马未动粮草先行,手中有粮心中不慌的原因。

    现在的辽东不想后世东北,经过上千年的发展,东北的黑土地遍地都是种粮食的地方,而现在的辽东还处于四处混乱的状态之中,这使得林子轩在没有稳定辽东局势之前,根本就没有多余的时间来进行生产。最重要的是林子轩手中的人口数量太少了,他先前和四大军师商议的从关内移民的方案,在实施上遇到了很大的麻烦。在没有想到更加妥善的办法之前,在没有取得杨广以及朝中重臣的同意之前,他只能私底下慢慢的行动,再加上辽东向来被视为蛮荒之地,又接连发生了两场大战,死了上百万人,很多人都将这里视为鬼蜮之地,所以除非是那些真的穷困潦倒到都活不下的人,但凡有能够活下去的方法,没有人愿意去辽东的。

    此次不但收获了很多的粮食,还收缴了很多的战马。要知道处于辽西各部族交汇之地的扶余道,这马匹的交易量也是相当的丰富的,这次仅粗略算了算,战马就有万匹。那些不能当做战马的马匹,更是有数万匹,而且牛羊更是极多。

    看着那山与海一样的财富,负责登记造册的官员,心里别提多高兴了。有了这些东西最起码他们的腰杆要硬挺许多。

    这世界上再也没有比这来的更快的方式了,抢钱抢粮抢人口,果然是最快捷的方式。要是让他们自己榫田,自己养牛养马,生产器械,这样山与海一般的物资。哪怕是给他一百万人,估计没有个十年时间,也不可能储存的起来。

    难怪当年蒙古人以一个小部落,最后能打到莱茵河去。

    至于此次抢夺到的那些奴隶,通过和林子轩的飞鸽传书。李靖打算将这些在他们眼里是无用之物的人,卖给契丹和靺鞨两族。不但如此,林子轩干脆将各山城之中一些带不走的,即不能吃,又不能穿的财物,全都卖给了两部族。

    这些东西交易给两部族后,李靖就将林子轩的条件提了出来,由于林子轩负责契丹所部。所以李靖只负责向靺鞨人提条件。靺鞨部族必须由突地大族长亲统五千靺鞨骑兵加入到隋军的战阵中来,一起对抗突厥和高丽,并且同样在未来十年里。向林子轩提供三千匹马,一万头羊,毛皮三千件。

    而与此同时,林子轩向契丹九部族也提出了同样的条件,并在今后十年,提供战马一万匹。羊十万头,毛皮一万件。

    对于两部族来说。再和隋军的交易中,去除掉必须由他们这些族长亲自统兵加入到隋军阵营的话。他们还是很乐意接受林子轩的交易条件的。

    对于他们这些部族来说,限制他们发展的最大的一个问题就是人口。没有人口,想在艰苦的东北责存扩大,太难。而答应林子轩,就能一下子有数万的俘虏,虽然这其中有半数的人都是年老残疾之人,但也同样还有=可以生育的妇女。只要有足够的女人,他们就能轻易的将部族扩大。

    而且隋军还答应了他们,在以后的战事中,只要他们取得了胜利,那么敌军的财物或者战利品隋军取一半,剩下的一半则归靺鞨和契丹平分。

    尽管他们也知道到时候肯定会剩下一下,隋军带不走的财物,但是这样的财物并不表示不值钱。只要他们花点时间,拿回去后,就可以和其他的部族换取足够多他们需要的物品。

    唯一让他们不满的条件,是隋军要求契丹和靺鞨部族的族长常驻辽东城,成为隋军的人质。对于这一点,不管是契丹人还是靺鞨人都是不同意的,可是面对林子轩举起的森寒的刀锋,他们不同意也只能同意。因为林子轩的条款就是一个霸王条款,玩的就是强买强卖,根本就没有打算征求他们的同意。既然能够说出来,就没有打算让他们反悔。

    到最后众人不得又喜又忧的接受了隋军提出来的条款,无奈的跟着大军南下,对他们来说,这是一次前卜未知的南下。

    辽东多山,山路艰难,运磅物资一般都是以牛马相驮,却难以运用马车、牛车。

    而此时的山道之上,连绵不绝的车队一路向南,不断的发出吱吱呀呀的声音。中原南方人就因为这种声音,而叫他们手中推的独轮车为鸡公车。

    鸡公车只有一个轮子,对于道路的要求很低,更不需要牛马相驮,可是所有运载的重量却比一头驴驮运的还要多。如此一辆临时打造出来的简易鸡公车,居然能让隋军轻易的运送三四石的粮食物资,可以说真是奇妙无比。而相传,独轮车的发明人就是三国孔明,鸡公车也就是木牛流马。

    除了小孩和有手艺的老人,所有的辽人俘虏不论男女,全都在运送物资,男的在后面推,女的用根绳子在前面拉,如此一来,虽然车子还是不多,可是每车能载的物资去一下子增加了不少。那鸡公车单独的一个车轮,车子走过,地面上留下的痕迹犹如一根线一般。

第六十六章 京城谶语() 
正当林子轩在塞外和契丹等族交战到时候,在大隋的境内有先后发生了两件大事。第一件就是,被隋军扑灭下去的造反风潮再次再次风起云涌,而且气势更加浩大,杜胜与杜伏威父子从山东撤出之后,回到江淮以后起兵,拥兵十余万,屡败讨伐的官军;瓦岗寨翟让和李密二人合流之后,更是拥兵二十余万,成为天下三大反贼之中实力最为庞大的一个;清河郡窦建德收集高士达和张金称叛军,再起举兵,兵力二十余万,攻城掠寨,声势也更加的浩大。

    还有河北魏刀儿拥兵十余万,卢明月在乱匪之窝豆子岗再次东山再起,拥兵十余万,渡过黄河,进占齐军祝阿县,和齐郡左孝友的十万大军呼应,此外还有各地造反者上百支,逐渐由农民造反转变为各地豪族造反,他们不再局限于乡村,而是攻打郡县,据城为王,开始严重威胁到了大隋王朝的根基。

    此时的杨广虽然心中仍旧惦记着他的宏图伟业,但是此起彼伏的造反却弄得他是焦头烂额,根本就没有多余的心去关注林子轩在塞外的交战。以前的造反只在乡村,只限于农民之间,所以他根本就不在乎。可是自从杨玄感和元寿谋逆之后,他已经感受到了来自地方豪门的威胁。甚至作为这个国家的掌舵人,他比谁都清楚一旦这些地方豪门要造反会产生什么样的结果。所以他一直都想限制这些豪门的发展,可是还没等他想出切实可行的办法的时候,地方上的豪门却开始造反了。他们攻城掠郡,杀死官吏。击败隋军,各地噩耗接二连三传来,这让杨广心中十分的不痛快。

    在这种不痛快之下,杨广接连罢免了征讨江南不利的吐万绪和鱼俱罗的职位,不但免职还要将他们带回京城问罪。鱼俱罗本来就因为征讨刘士元时身受箭伤。此次又因为杨广的不问青红皂白使得他病情加重,死在了回京的路上,而吐万绪则死在大理寺狱中。

    杨广现在已经被地方上的造反弄得是神经紧张,现在的他看谁都是心怀叵测之徒。为了稳定自己的地位,他不但加大了对地方豪强的监管,同时也加强了对上层人物的关注。去年杨义臣因为声望太高,拥兵十余万,被御史弹劾他擅自任命属官,因而被杨广猜忌,罢黜兵权后不久病逝。

    就在杨广好不容易从各地抽调精兵强将对各大造反势力进行打压的时候。这个时候京城又出现了一首童谣,‘桃李子,有天下,杨氏灭,李氏兴’,这个童谣的出现,使得本来就已经神经紧绷的杨广,更加的夜不能寐了。一时间,一种不祥的预兆笼罩在京城上空。

    京城道化坊内有一座占地五亩的中宅,这里便是张须陀的宅子。张须陀因为平定王薄有功被召回京城任职。说实话他是不想离开齐郡的,因为忠心大隋的他知道现在还不是他享清闲的时候。不管怎么说,他在官场上也沉浸了这么久,对于官场上的一些事情还是知道一二的,他知道自己不可能在这个位置上呆的太久。因为自己手握重兵,功高盖主。更重要是自己所立的功劳已经让很多人眼红了,有人想分一杯羹了。

    虽然回到京城之后就一直无所事事。但张须陀一直关注着天下局势变化。同时他也更加关注齐郡的局势,虽然秦琼和程咬金被林子轩调走了。但是他在齐郡留下的班底还是有不少的。就在前两天,张须陀到了原来属下的来信,说贼帅卢明月率军十余万渡过黄河,进驻祝阿县,而贼帅左孝友分兵两路,进攻邹平县和临济县,太守徐元芳决定率军救援。

    这个消息令张须陀焦急万分,这明显是卢明月的调虎离山之计,用左孝友把徐元芳的主力从历城县调出,然后他再趁虚攻打历城县,如果徐元芳回兵援助,必然会中埋伏。

    张须陀连夜写奏折向杨广禀报此事,恳求杨广调兵支援齐郡,他心急如焚,如果历城县被攻破,齐郡就完了。

    房间里,张须陀坐立不安,背着手来回踱步,他脑海里仿佛出现了历城县被攻破的情形,火光冲天,卢明月纵兵大掠,烧杀奸淫,几十万民众四散逃命,而军中将领的家眷都在历城县,如果县城被攻破,必然会军心大乱,张须陀心中恨极了徐元芳的愚蠢无智。

    这时,房间外又传来妻子的声音:“老爷,快出来吧!宫里来人了。”

    张须陀一惊,快步走出房间,大声的问道:“人在哪里?”

    “在院子里,是两个宦官。”

    张须陀几乎是一路小跑来到院子,他隐隐猜到是齐郡之事,他几天前给圣上交了奏折,一定是圣上看到了,才会有宦官来找他,张须陀的心紧张到了极点,但又充满了期盼。

    院子里站着两名宦官,满脸不高兴,墙壁斑驳,没有粉刷,屋檐是破的,这是必修的,一根长长的朽木充着大梁支撑门房,这说明张须陀家里没钱,自然也无法给他们好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