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游戏动漫电子书 > 隋唐之谋国 >

第330章

隋唐之谋国-第330章

小说: 隋唐之谋国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如此,在下就恭敬不如从命,却之不恭了。我本想等我回到此次从少林返回洛阳之后就邀长孙兄过府一叙,没想到再次相相逢,相逢即是有缘。没想到会再次遇上贤兄妹,还有这位仁兄,一看就是才智高深之士。既然我等再次遇上,那诸位就随我一起回返洛阳如何,到时候又在下设一小宴,款待二位先生,不知二位先生意下如何?”

    “固所愿也不敢请耳!”(未完待续。。)

第九章 弃笔从戎() 
长孙无忌看到林子轩因为自己的事情,而一下子得罪了朝廷五位大臣之子,一时觉得十分的愧疚。要知道这五位大臣不但身居高位,而且每人所在家族都在大隋的超级门阀之列。这些人每个人身后都有一大批的力量在支持他们,得罪了他们就相当于得罪了整个大隋世家。最后就算有圣上的庇护,林子轩的日子也不会好过太多。

    依照林子轩现在的身份地位,只要不惹这些人他就有享不尽的荣华富贵,可是现在因为自己,林子轩将朝廷中大部分的门阀世家都得罪了,这让情何以堪呀!

    当然,现在的长孙无忌虽然聪慧,但是对于朝政还是有些陌生的,根本就不知道林子轩今天之所以这么的目的是什么?当然,随着他以后成为朝廷数一数二的重臣之后,随着他从政经验的积累,他肯定会明白这一切的。

    林子轩之所以设计这么一个局,一来是想让长孙无忌归心,二来就是想让杨广看看自己与世家门阀并不是一条心,让杨广好放心的任用自己。

    只是面对这一切,没有从政经验的长孙无忌和年轻文士根本就不知道,只以为林子轩因为他们得罪了朝廷四大权臣。

    长孙无忌回头看着林子轩的那些部下,一个个认真的挥舞着鞭子还在继续抽打着四恶少,和他们的那几十犬牙,此时不过是才打了十几鞭而已,已经有好几个晕死了过去。

    “将军,今日之事全因在下兄妹二人而起,让大将军一下子得罪了朝中数位大臣。在下深感惶恐。不如此事就算了,放了他们吧。”

    长孙无忌看着平时耀武扬威的五少,现在却在林子轩卫士的马鞭之下哭喊求饶,心里痛快之时也不免有些担忧。

    青年文士也点了点头道:“长孙公子言之有理,今日之事虽然事出他们无礼。不过责罚一二就可,切不可弄大,弄出伤残来了。那样就不好收拾了。”

    在青年文士看来,林子轩这么年轻就有了这么大的功绩,就应该有些年轻气盛,但无论怎么说他都是从辽东而来。有道是强龙不压地头蛇。林子轩虽然位高权重,可却是边关外臣,一下子得罪京城几位重臣,并不明智。

    林子轩笑了笑,他当然没想真打他们一百鞭。就他手下那些人下手个没轻没重的。真打上一百鞭,别说他们这些花花太岁、纨绔公子,就是军中强壮的将士,抽上一百鞭也绝对会没有命的。

    他明知那五人身世,还要出手打他们,却也不过是为了做戏罢了。

    如虞世基自己虽然没有得罪他,但是他却明里暗里针对自己,就算自己在家养病他都不放过自己。面对这样的情况如果自己再不发出点自己的声音,岂不是让他们以为自己好欺负,也会让圣上以为自己与他们有什么不轨举动。

    至于宇文世家。那就更别说了。宇文化及身为朝廷重臣现在还执掌了京都禁卫兵权,这样的一个臣子,如果手握辽东重兵的林子轩一回京城就和其走的太近,那么杨广绝对会不安的。宇文化及居于内,手握禁军。林子轩统大兵在外,军功赫赫。不要说他们两方加强联盟,就是保持着以前那种不敌不友的状态。都会是十分危险的行为。

    至于裴阀,林子轩相信裴蕴和裴矩绝对不是目光短浅的家伙。他们肯定知道会明白自己这么的意思。所以他们不但不会找自己的麻烦,反而还会好好的教训一下这个裴元红。当然,在明面上他们肯定会找机会与自己过不去,甚至会在杨广面前故意给自己上些眼药,因为只有这样才能让杨广的疑心病去掉。

    至于李家,以李渊心中所谋略的大事,以及他故意装出来的谨小慎微的性格。就算他在恨自己他都不会出手的,甚至还会狠狠的教训李元吉一次。

    至于独孤家,在当年的事情之后,独孤家就是他的死敌。虽然在平定齐王叛乱这件事情上他们有过合作,但是林子轩知道独孤家从心里上是恨不得自己死的。

    今天在这里正好碰上他们行恶,干脆一不做二不休。现在不是还有人说自己心怀叵测吗?那我就先和五大家族结下粱子。如此一来,杨广那边应当可以放心一点了,对于自己的留言也应该会收敛一点。至于得罪五大家族,林子轩倒不用担心。现在裴阀已经是自己合作伙伴了,他们是不会动手的。至于独孤家,曾经的关陇贵族第一门阀,自从元家谋逆以后,独孤家为了避免遭到杨广的打击,已经收敛了很多。现在他们独孤家夹着尾巴都来不及呢?又怎么会主动惹事呢?而除了这两家,其它的三家他并不是太担心。不过是打了三家一个没甚出息的纨绔子而已,就算他们再恨自己,没有了这两家的支持他们是不会和林子轩反目的。

    “好了,今日长孙公子和这位公子替你们求情,那本帅就饶你们一次。每人二十鞭之后,赶快带上你们的人,马上给本帅消失。”林子轩回头对着李元吉冷冷的道。

    二十鞭抽完,洛阳五少都已经是走不了路,在一众家丁的帮助下,仓惶着往山下去了,临走连一句狠话也没有敢再放下。

    等那五少一走,一旁围观的百姓都觉得今日大饱了一回眼神,没有想到来上一回香,居然还能看到这么热闹的戏码。一个个恋恋不舍的渐渐散去,一边走,一边还和一旁的行人吹嘘感叹不已。

    之前长孙无无垢是坐着马车来的,此时马车已经毁坏,一时也无法修理。而且林子轩他们又都是男人,不可能让这么一个漂亮的女子和自己同乘一匹马,所以林子轩让林胜留在这里等候自己,他带人前往少林寺。

    进了寺里之后。林子轩在大雄宝殿之上找到了正在上香的崔莹莹,等她上完香之后,林子轩将自己刚刚在外面遇到的事和她说了一遍,然后告诉她,由于长孙家的马车坏了。无法行走,所以希望能够让长孙无垢坐她的马车。

    听完自己丈夫的话后,崔莹莹立即对长孙无垢的遭遇表示同情,再加上她对长孙无垢的印象不坏,所以林子轩一提出这个要求,立马就同意了。

    “小女子谢过夫人了。”长孙无垢对着崔莹莹屈膝施礼道。

    “妹妹快起来。由于怀着宝宝这一路上就坐在马车里,连一个说话的人都没有,快闷死我了。现在正好碰到妹妹了,这样回去的路上我也就不闷了。”崔莹莹扶起长孙无垢之后,笑道。

    “走。让他们大男人骑马去,咱们两个坐车,你我姐妹二人好好的说说话!”崔莹莹说完挺着个大肚子拉着长孙无垢向自己的马车走去。

    长孙无垢和崔莹莹的侍女一起将大着肚子的崔莹莹扶进马车了,然后长孙无垢开始上车,在她的头将要进到车厢内的时候,忍不住回头看了一下正在马上和自己的哥哥说话的林子轩,心道:他在说什么?是不是在说我呢?

    一想到此,长孙无垢忽然间感觉到事情不对。自己这是怎么了,怎么会无缘无故关心起人家来了。

    不会是……。

    不可能的,今天才是第一次见面。怎么可能呢?

    如果不是这样的话,那自己又怎么会这么关心他呢?又为什么想要看到他呢?又为什么将自己父亲的宝弓送给他呢?

    一想到此,长孙无垢的娇嫩的脸庞立时就像个红透了的苹果。好在这一切都发生在一刹那间,要是时间长了的话,她恐怕就没脸见人了。

    迅速让自己恢复过来的长孙无垢,低头走进车厢内。因为车厢内还坐着一个和自己关系不错的女人。而且这个女人还是那个男人的妻子。

    长孙无忌虽然是文士,但是毕竟出身将门。所谓虎父无犬子,长孙无忌不但会骑马。而且一身骑术十分不错。

    就连那个无论自己怎么问都不愿说出自己姓名的青年文士,此时也弃了自己的那头毛驴,换乘了林子轩卫士让出来的一匹战马。林子轩看着身旁的这两人,脸上不动声色,心里却是十分高兴。从目前的结果来看,自己设计的计策还是很不错的。不但让长孙无忌这个牛人有归心的意思,就连这位一直不愿透露姓名的青年文士,都有投靠自己的意思。

    虽然林子轩不知道这个人叫什么,但是从他展现出来的才华学识和那种宠辱不惊的态度来看,这个人恐怕也是一个大才能的人。对于他不愿意说出自己的名字,林子轩很是理解。毕竟谁都有属于自己的秘密。

    而对于林子轩没有进一步追问自己的姓名,青年文士很是感激。当然,如果林子轩执意要问的话,他也会实言相告,只是到时候他就会拂袖离去。因为他曾经发过誓,在没有遇到一个他愿意真心相助的人之前,他是不会主动说出自己名字的。

    这个先不说,咱们就说长孙无忌。

    李世民的凌烟阁二十四位功臣,他居首位。他虽然不是武将,却是一位十分重要的文臣,特别是其人品很好。哪怕在唐初,是皇帝李世民的心腹,更是他的小舅子,可却从来没有以自己的这些特殊身份做出过什么出格的事情。反而后来因自己妹妹是皇后,主动辞去了宰相之位。

    从辽东回来路过幽州的时候,房玄龄等四大谋士告诉林子轩,入京之后一定要注意影响,不能礼贤下士,到处去招揽人才,因为那些容易让人注意。虽然回到京城之后自己一直在注意自己的影响,可是看到人才他还是忍不住想将他们收到自己的麾下,要不然也不会为了一个长孙无忌而设下这样的计策了。

    自己手下的武将,虽然人数也不是很多,但是经过自己的培养总会涌现出一批合格人才的。可是文臣方面来来回回就是那么几个,新鲜年轻的血液严重不足,现在碰上两个这样的牛人,他如何会肯放弃。

    “我看这位兄台气宇不凡。一身儒家的浩然正气,定是一位胸中满是诗书的大儒,只是不知如今在何处高就?”林子轩笑着问道。

    “不敢当,不敢当,在下何德何能当的起大帅如此称呼。在下江左人士。祖上世代耕读传家,也算是书香门弟世家。在下自小受家中父辈熏陶,也读了不少书。只可惜百无一用是书生,圣人书读多了,总是无法忍受看到的一些不平之事,结果入官场多年后。依然只是一个小吏。随着自己年岁一天天的增大,我对仕途已经不再抱什么幻想了,干脆在家博览群书,这次入京,也是来拜会几位京中好友。”年轻文士说着自己的往事。虽然语气还算轻松,可是却能听出话语之中那种壮志不得酬的苦闷。

    “我等相见有缘,又何必拘泥于身份呢?大家在一起,以长幼相序不是更好吗?兄台之前所言差矣,书到用时方恨少,并且百无一用是书生。一文一武,乃相得益彰,缺一而不可。如我等武夫在边关为天下守土。如兄台和长孙兄这等读书人在内治理天下,如此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