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游戏动漫电子书 > 隋唐之谋国 >

第323章

隋唐之谋国-第323章

小说: 隋唐之谋国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老实人。哈哈哈”林子轩听完大笑起来。

    “怎么。我说的不对吗?”崔莹莹问道。

    “不是不对,只是他将自己掩藏的很好。”林子轩道。“说他胆小如鼠,可在我看来他胆大包天。至于说老实人,实则是世间最为奸猾之人。”

    崔莹莹看着丈夫,不明白为什么会这么评价李渊,虽然很想问问,但是为了不想让自己的丈夫觉得自己多事,所以她没有问。

    虽然她没有问出口,但是林子轩也知道她想知道什么。由于事情的保密性,他并没有告诉崔莹莹,只是对她说道:“以后遇上李家的事,多长个心眼。还有通知家里的下人,让他们尽量不要和李家的人接触。至于府里的事情,我不希望从他们的嘴里说出去。”

    “夫君放心,我明白的。”崔莹莹尽管心里有千万个为什么,但是她更知道自己的丈夫不告诉自己,那肯定有他的理由,所以她也就不问。

    “对了,夫君。长孙小姐临走到时候说,等你有瑕的时候他兄长想来拜访你,你看……”崔莹莹忽然间想起什么来说道。

    “顺其自然吧!”林子轩淡淡的说道,“我还想再看上一看。”(未完待续)

第三章 长孙氏(三)() 
洛阳城西,崇业里。

    这里有一座很平常的宅子,之所以平常是因为这所宅子并不大,虽然比普通人家的宅子打上一点,但也大的有限。更为重要的是,住在崇业里的人都是一些薄有资产的人家。

    虽然此时天已经黑了下来,但是在这所宅子里除了有限的几个地方之外,其他的地方都是一片漆黑。

    而此时在这所宅院最正中的那一间房里,却传出了一个男人说话的声音:“小妹,你确定你将我的意思转达给林夫人了吗?”

    “哥哥,我已经说了很多遍了,我的确已经转达了。”一个甜蜜稚嫩的声音有些不高兴的说道。

    “小妹你别生气,哥哥不是不相信你,只是心里不踏实。”男人的声音道。

    看着自己哥哥焦急的模样,少女也顾不上生气了,安慰这自己哥哥:“哥,你的才华别人不知道,我可是很清楚的。就算现在一时之间没人欣赏,那也没关系,这证明还不到时机,上天还想对你进行磨练,但是我相信等机会来临的时候,你肯定会一飞冲天的。”

    “小妹你就别安慰我了。”男子叹了口气说道,“我现在之所以这么着急还不是因为你。”

    “我知道哥哥对我好,可是我也不想看着哥哥为了我受尽屈辱。”少女声音哽咽的说道。

    “怎么是屈辱呢?”看着自己妹妹的样子,男子急忙哄道,“你要知道那可是大隋最年轻的国公,而且还是自己一刀一枪打出来的国公。虽然听闻他手上有所谓的四大谋士。但是没有人会嫌弃自己手上的人才少的。”

    “可是人家好像对你并不上心呀!”少女问道。

    “人家可是大将军,统领几十万大军的大将军,我这么一个无名小卒贸然上去和人家搭关系,人家能够理我才怪呢?”男人的话既有劝慰自己妹妹也有劝说自己的意思在内。

    “哥哥,要不然我们去找李伯伯他们。二哥上回在信中不是说有什么事都可以找他们吗?”少女看着自己哥哥有些不好意思的说道。

    “我也想过,可是以李伯伯胆小谨慎的个性,他是不会冒着得罪宇文阀的风险来帮咱们的。”男子顿了顿继续说道,“再说时间上也来不及呀!”

    看着自己哥哥为了自己的事情烦恼,少女心中顿时感觉到一阵羞愧。如果不是因为自己,哥哥也不会像现在这样。哥哥是多么骄傲的一个人呀!现在为了自己的事却要低头哈腰的到处求人。

    一时间她激情涌起。她对自己的哥哥说道:“哥哥,要不就将我嫁到宇文家吧!”

    “你说什么?”男子一听妹妹的话,大声的说道,“宇文成龙是什么人,那就是个扎花惹草的二世祖。那是一个从来不把女人当人的主。你现在嫁过去,最多就是两天的新鲜,其他的时间他还会知道你是谁呀!我就是当牛做马也不会让你嫁进宇文家的。”

    “可是,大母他们已经同意了。”女子说道。

    “他们同意又怎么样,我还没有同意,只要我长孙无忌还有一口气在,我就决不允许我的妹妹嫁进宇文家。”长孙无忌大声的斥责道。

    没错,这位就是长孙无忌。李世民排凌烟阁二十四功臣榜名列第一的长孙无忌。

    长孙无忌。字辅机,河南洛阳人。先世乃鲜卑族拓跋氏,北魏皇族支系。后改为长孙氏。长孙无忌非常好学。617年,李渊起兵太原。无忌进见,授任渭北行军典签。自此辅佐李世民,建立了唐朝政权,是唐朝的开国功臣,以功第一。封齐国公,后徙赵国公。626年。参与策划并发动玄武门之变,帮助李世民夺取帝位。历任尚书仆射、司空。为人谨慎。改任司徒。637年奉命与房玄龄等修《贞观律》。唐太宗图功臣二十四人于凌烟阁,长孙无忌居第一。唐高宗即位,册封太尉,同中书门下三品。651年奉命与律学士对唐律逐条解释,撰成《律疏》30卷。因反对高宗立武则天为皇后,为许敬宗诬构,削爵流黔州,自缢死。

    在李世民夺取皇位继承权的兵变中,长孙无忌称得上是首功之人。在酝酿政变时,他态度坚决,竭诚劝谏;在准备政变时,他日夜奔波,内外联络;在政变之时,他不惧危难,亲至玄武门内。所以唐太宗至死不忘长孙无忌的佐命之功,临死前仍对大臣们说:“我有天下,多是此人之力。”

    李世民成了皇太子后,长孙无忌被任命为太子左庶子。不久李渊把帝位让给了李世民,长孙无忌升为左武侯大将军,后任吏部尚书,晋封齐国公,实封1300户。唐太宗几次要任命长孙无忌为宰相,但长孙皇后一再说:“妾备位椒房,家之贵宠极矣,诚不愿兄弟复执国政。”她提醒太宗要吸取汉朝吕氏、窦氏等专权的教训,长孙无忌自己也要求逊职,但太宗不听,拜长孙无忌为宰相,任命他为尚书右仆射。为唐太宗夺取皇位,长孙无忌确实立有殊功,但担任宰相,他的才能似乎还不够。不能说长孙无忌不喜欢权势,但他为人谨慎小心,注意避免嫌疑,不像历史上许多外戚,依恃女儿或姐妹“椒房之宠”,肆无忌惮地攫取权力。他以盈满为戒,恳请太宗批准他辞去宰相要职,长孙皇后也为之请求,太宗不得已,让他辞去了尚书右仆射,而拜开府仪同三司。

    贞观五年,长孙无忌与房玄龄、杜如晦、尉迟敬德四人,以元勋封每人一子为郡公。贞观七年,太宗册书,任命长孙无忌为司空,无忌坚决推辞不受,太宗不准,还特意写了一篇《威凤赋》。赐给长孙无忌,追思创帝业之艰难和长孙无忌的佐命之功。

    唐太宗认为把朝廷要职授予长孙无忌,不是因为他是皇后的哥哥,而是鉴于他的才行。长孙无忌在玄武门兵变中表现出不凡的才能与胆识,太宗即帝位后。在一些重大事务上也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如贞观元年时,突厥因天灾**,内部矛盾激化,多部反叛,实力大衰,朝廷中许多大臣请求乘机出兵攻打突厥。但唐与突厥不久前刚订立盟约,太宗有些犹豫。长孙无忌说:“虏(突厥)不犯塞而弃信劳民,非王者之师也。”认为“今国家务在戢兵,待其寇边,方可讨击。彼既已弱。必不能来。若深入虏廷,臣未见其可。且按甲存信,臣以为宜”。唐太宗采纳了他的意见,放弃了马上出兵的打算。

    又如,唐太宗十分仰慕周代的分封制,不顾许多大臣(如魏征、李百药、颜师古等)的反对;贞观十一年,诏令以荆州都督荆王元景为首的二十一名亲王为世袭刺史,以赵州刺史长孙无忌为首的十四名功臣为世袭刺史。唐太宗正式下诏。一般大臣不敢再谏,但侍御史马周和太子左庶子于志宁仍冒死谏诤,唐太宗根本不听。最后。是以长孙无忌为首的被封功臣呈递了抗封的表文,长孙无忌又通过自己的儿媳长乐公主再三向唐太宗请求,说:“臣披荆棘事陛下,今海内宁一,奈何弃之外州,与迁徙何异!”唐太宗才不得不“诏停世袭刺史”

    可见。长孙无忌是有一定胆识和才能的。但他在贞观朝权重无比、恩宠无匹的特殊地位,是否与他是唐太宗的妻兄有关。对此历史学家纷说不一,可以肯定的有两点;一是在唐太宗内心深处。长孙无忌最可信赖,在这一点上,不但被提拔于仇敌手下的魏征不能与之相比,就是秦府旧人、名相房玄龄也稍有逊色;二是长孙无忌身兼外戚和元勋的双重身份,比较注意避嫌,与历史上某些骄横外戚绝不相同。贞观十二年,唐太宗亲幸长孙无忌府第,十六年,拜长孙无忌为司徒,十七年,唐太宗将二十四位有特殊功勋的大臣图形于凌烟阁,以彰其功,长孙无忌排在第一位。

    贞观后期,唐太宗心骄志满,魏征多次提出批评劝告,唐太宗口头接受,行动难改,许多大臣都阿谀奉承,歌功颂德,这些人中也包括长孙无忌。

    武德九年十月癸亥,唐太宗立嫡长子李承乾为皇太子。按理来说储位既定,嫡庶已分,在李承乾深得唐太宗的喜爱、贞观九年唐高祖驾崩后又代父监国且“颇识大体”的情况下,其余的皇子不应再对储位产生什么想法。然而,与承乾一母同胞的弟弟李泰同样自幼深受父亲的喜爱,又因为极富文才主编了《括地志》而屡屡受到父亲的褒奖与赏赐。如此盛宠之下,李泰对太子之位起了本不应有的心思,在李承乾试图谋反事败后,更是得到了父亲“面许立为太子”的承诺。不过很快褚遂良便将李泰杀子传弟的谎言揭穿,并对唐太宗指出太子之争的根本原因就在于“陛下昔立承乾为太子,而复宠爱魏王,礼数或有逾于承乾者,良由嫡庶不分,所以至此”,还说陛下若要立魏王为太子,那么一定要把晋王李治安置到别处去,这样才能保证这三兄弟的安全。

    储位之争的最后没有赢家。唐太宗为自己最心爱的两个儿子伤透了心,却仍然想方设法保住了承乾的性命只将他废为庶人,在将李泰贬为东莱郡王后不到四年的时间又重新进封为濮王,只是这太子之位究竟给谁才能不枉费自己的这一番心思呢?而在这场争储风波的开始,长孙无忌都袖手旁观,未曾卷进风波之中,直到李泰说出了“杀子传弟”后,才站到了李治这边。褚遂良就曾在给李治的上表中说过,直到唐太宗决定立李治为太子后,长孙无忌这才表明了支持的态度。

    而长孙无忌当时会同意立李治的原因无非两个:一来是李泰杀子传弟的说法被褚遂良揭穿;二来长孙无忌看准了李世民想保全三个嫡子的心思。面对此情此景,还有哪个大臣敢说不的?长孙无忌自然也不例外,于是答道:“谨奉诏。有异议者,臣请斩之。”

    唐高宗继位。拜无忌太尉同中书门下三品,兼扬州都督,主持朝政。在这期间他又主持修撰了《唐律巯议》三十卷,系统疏证诠解《唐律》的各项条文。这部法典不但对完善唐朝法规起了重要作用,而且也是中国现存的一部最完整的古代法典

    永徽元年。唐高宗立妃王氏为皇后,但王皇后无子无宠,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