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游戏动漫电子书 > 隋唐之谋国 >

第200章

隋唐之谋国-第200章

小说: 隋唐之谋国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宇文化及还没有傻到去询问杨广究竟有什么部署,他立即转开话题,又问道:“还有就是幽州的问题,既然林子轩要率幽州军跟随陛下征辽东,臣建议可以封一名副总管。暂管辽东军务。”

    杨广没有回答,他沉吟一下道:“爱卿认为谁比较合适?”

    宇文化及沉吟一下又道:“臣举贤不避亲。臣的弟弟宇文智及不知陛下认为他是否能胜任。”

    宇文化及真正的目的是推荐兄弟宇文策,只要林子轩不在。那么幽州副总管实权上就相当于幽州总管虽然幽州军大部都被林子轩带走,但宇文化及盯住的是幽州各个仓库的战略物资,如果能得到幽州的仓库对他将来起事极有助益。

    按照宇文化及以往的经验,杨广对于自己提出的人选一般是不会拒绝的。可是这次却令他失望了。

    听完宇文化及的话后,杨广心中冷笑一声:贪心不足,却不知自己的一切都在人家的预料之下。

    杨广虽然心里面对于宇文化及的贪心很不满,但是表面上却什么也不说,笑了笑:“难得爱卿这么忠心,但智及先前并没有掌过军,而且现在又是征讨高丽这么重要的事情,所以并没有时间让他熟悉军务,这次就不在考虑令弟了。”

    虽然对于杨广委婉的拒绝自己的提议很不满,但是他并没有表现出来。只是有些尴尬的问道:“不知陛下选任何人担当这个重任。”

    “幽州司马李靖。”

    “李靖?”宇文化及对于这个名字很是熟悉,但是一时间却想不起是谁?

    “对。他是韩擒虎的外甥,越国公杨素曾经称赞过他。”杨广难道心情好的解释了一句。

    听到杨广这么说,宇文化及终于知道这个李靖是谁了。可是这个李靖不是在马邑当小官吗?什么时候成为幽州司马了。

    杨广好像看出了他的疑问,接着说道:“年前,林子轩向朕推荐他担任幽州司马,朕在见过他之后,觉得他还是个人才,所以就委任他为幽州司马,这次林子轩随朕出征,这镇守幽州的事情就交给他了。”

    虽然杨广没有明说,但是宇文化及还是从他的话中听出了另一个意思:李靖是我的人。

    在一片哭声和哀求声中,一千二百名禁军逃兵的人头被砍下,他们的人头被拿着在军营四处巡视,但是血腥的杀戮并没有多少效果,禁军依然在不断逃亡,对他们而言,去高丽战场一样是死,逃跑或许还有生的希望。毕竟逃跑了数万人只抓回一千二百人,逃走的机会很大。

    在万般无奈中,杨广只得提前下令进军辽东,而此时的辽东万物逐渐的复苏,河面上冰渐渐的化开。但是实际上还是很冷的。就这样在杨广的严令下一队队的隋军开始浩浩荡荡向辽东出发,而这一次的兵力比原计划足足减少了一半,只有五十万人东征高丽。

    林子轩以幽州总管的身份出征,他率领三万幽州军作为前锋第一批出发,幽州军一共五万人,林子轩带走三万精锐。还剩下两万人,由幽州司马李靖统帅镇守幽州。

    这天傍晚,林子轩大军行至临榆关,临榆关于开皇三年修建,和后世的山海关一样。也扼守住了辽东和中原的咽喉要道,战略位置极其重要,有驻军三千人,也是幽州军的一部分,由林子轩侍卫在剿灭高丽间谍中立下功劳的林义统领。

    由于天色已晚,林子轩下令三万大军就地驻扎宿营,临榆关外,一顶顶大帐矗立起来。三万幽州军一片忙碌,这时,几名士兵将一名黑衣男子带到林子轩大帐前。

    一名士兵进帐禀报:“启禀总管。锦衣卫派人送来消息。”

    “让人带进来!”

    士兵们将黑衣男子带进大帐,男子单膝跪下道:“锦衣卫幽州站武功参见主公。”

    林子轩认识他,也是跟了他多年的老兵,便点点头道:“林指挥使让你送来什么消息?”

    “回禀总管,指挥使大人接到大兴的急报,说关中即将有变。”武功说道。

    “关中。是元家吗?”

    “是的,元弘嗣上奏朝廷。请求跨境剿灭白瑜娑。”武功详细的禀报道。

    “终于要出手了,我们的机会来了。”林子轩自言自语道。“对了,杨玄感那里有消息吗?”

    “东平郡方面正在暗中招兵买马。”武功说道。

    “知道了,你退下吧!”

    “是。主公。”

    武功施一礼,退下去了,林子轩背着手来到大帐门口前,望着南方黑压压的天空,他感觉一场暴风雨即将要袭击大隋王朝。

    大业九年二月末,随着大隋皇帝杨广率五十万大军进入辽东,俨如红日掩进乌云,大隋的天空变得昏暗,许多隐藏在黑暗中的身影开始显露出来。

    弘化郡也就是原来的庆州,是关内地区面积最大的一郡,人口主要集中在马岭水南面弘化县和郡治合水县一带,

    这天上午,在合水县南面的驰道上,二十几辆马车在数百侍卫的护卫下一路疾驶,渐渐抵达郡治合水县。

    在第二辆马车上,元寿拉开车帘,注视着马岭水两岸绿油油的麦田,麦子已经抽穗,长得格外茁壮,远远望去,俨如波浪般随风起伏,一望无际,一群群农人在麦田里忙碌,每个人脸上都充满了对丰收的憧憬。

    元寿的目光里有一种掩饰不住的兴奋,这些麦田对他来说,都是他的军粮,他会一颗不剩地将它们拿走,他心中也同样是期盼着今年的丰收。

    “元阁老,似乎你已经准备好了。”

    元寿身后传来一个阴冷的声音,是蜀王杨秀,他就坐在后排,脸依然苍白而没有血色,但话明显多了,不再像刚出来时那样沉默,而且语气里带着一丝讥讽。

    元寿仿佛已经习惯了他讥讽的口气,回头瞥了他一眼,淡淡道:“我已经准备好了,殿下准备好了吗?”

    “我早已准备十几年了,就等你称呼我一声陛下了。”

    说完,杨秀肆无忌惮地大笑起来,笑声中透出一丝苍凉,他从一个牢笼中出来,却要进入另一个牢笼,让他心中怎么能不愤懑。

    元寿一点也不生气,冷冷笑道:“至少你不再是只有两个南蛮服侍,你有锦衣玉食,有美娇娘服侍,享尽荣华富贵,你应该感谢我才对。”

    “是啊!我确实该感谢你,这几个月我竟胖了十斤,不知什么时候才能变成一头猪?这不就是元阁老希望的吗?”

    “既然如此,殿下还有什么可抱怨呢?”

    杨秀忽然大笑起来,“当然抱怨,既然当皇帝,总要有三宫六院七十二妃吧!我的女人太少,我要三千后宫佳丽。

    元寿眯眼一笑道:“你想要多少女人都可以,会让你满意。”

    .......

    马车进入了合水县城,元寿的眉头渐渐皱了起来,元弘嗣给他的信中说,可以把合水县当做临时都城,但眼前的合水县狭小、破烂,满地污水,这让一直生活在长安和洛阳的元寿难以接受,不能!无论如何不可能在合水县建都。

    马车停在太守府前,元弘嗣闻讯迎了出来,元寿的次子元尚武也跟在后面,元寿被扶下马车,指了指马车里的杨秀道:“先把殿下安置好,我们慢慢谈。”

    元弘嗣连忙命令心腹将杨秀扶去后宅休息,他则将元寿请去议事堂。

    走进议事堂,元寿坐了下来,次子元尚武给他端来一杯热茶,又要替他敲肩背,元寿摆摆手,“不用了,关上门窗,开始吧!”

    元尚武将门窗关上,房间里立刻暗淡下来,元弘嗣也坐下,向家主汇报情报。

    “目前元家共有兵力三万人,五千郡兵,五千家兵,另外还有元氏子弟带来的各地府兵两万人,战马一万两千匹,储存粮食四十万石,盔甲和兵器各五万件,还有尚俊那边也有一些兵力,上次他在幽州虽然被林子轩关了一段时间,但是他从幽州回来的时候还是带回来一万多逃兵,而且都是咱们关陇子弟兵,这样一来,实际上我们就有四万人,基本上都是精锐的正规军,战斗力很强。”

    “元务本那边有消息吗?”元寿打断了元弘嗣的话。

    元务本是元氏家族的远房族人,平时极少和元氏有往来,元家也不理睬他,但元务本的官职非常重要,官拜黎阳仓监,掌管着黎阳仓数百万石粮食,元寿让兄弟元稷几次写信给他,都如石沉大海,元务本没有任何回应。

    元弘嗣摇摇头,“还是和从前一样,没有任何回音,他保持沉默。”

    元寿叹了口气道:“好吧!就不管他了,你继续说。”

    元弘嗣又继续道:“前段时间,我提出跨境剿匪的申请,兵部已经批准,昨天我得到消息,杨广的圣驾已经进入辽东,我准备以跨境剿匪的名义扩大地盘。”

    元寿微微笑问道:“不知你准备剿哪个匪?”

    元弘嗣一愣,连忙道:“我当时是申请剿灭白瑜娑部,兵部的批复上也是指白瑜娑部,我主要是想以剿匪之兵吞并陇右各郡郡兵,我算过,有四万余人。”

    元寿摆摆手道:“兵部已经进辽东了,它对你鞭长莫及,白瑜娑部也可以利用,但首先不应是它,我认为首先应剿灭扶风的向海明。”

    向海明是一个沙门和尚,自称弥勒转世,一个月前在扶风起事,数万人响应,声势浩大,元弘嗣忽然听懂了家主的意思,眼睛不由一亮。

    “家主的意思借剿匪之名占领扶风郡?”

    元寿眯着眼笑了起来,轻轻捋须道:“占领扶风郡就等于进入关中,我们可以在雍县起事,立杨秀为帝。”

    他又得意一笑,“我估计杨广做梦也想不到,扶风郡也有人造反。”(未完待续)

第九十五章 风雨即来(二)() 
东平郡,杨玄感的郡兵招募并没有停止,随着杨广抵达幽州,注意力转向高丽战役,杨玄感便再次扩大招募郡兵,他也不再向兵部申请,直接招募。虽然经过林子轩的打击,使得杨玄感的实力下降了一大截,但是人家毕竟是大隋顶级豪门世家,有着充足人力和物力,所以很快就恢复了元气。经过这段时间不间断的招募,他的郡兵人数就达到一万五千。

    就在两天前,他的几个兄弟都陆陆续续赶到东平郡,连在军中从军的三弟杨玄纵、五弟杨万石也从幽州逃出,而且兄弟二人回来的时候还带回来了近万大军,现正藏身在赵郡随时等候杨玄感的命令。

    自己嫡亲兄弟义阳太守杨玄奖手下也有五千郡兵可以支援,还有几个自己父亲的老部下,一直在犹犹豫豫的,可是自从李景被杨广杀了之后,他们迅速改变了立场,积极的向自己靠拢,甚至表示只要他一起兵他们就会率领大军呼应,而这些人手上则掌握着三四万人的兵力。得到这些喜讯之后杨玄感精神大振,认为只要自己一起兵就会随时将杨隋天下推翻。

    本来他已经听信了李密的话,暂时的隐忍。可是年底回京城述职的时候,和自己的好友斛斯政的一番深谈,知道杨广二征高丽之后,军中出现大逃亡的现象,斛斯政劝他要抓住这个杨广失去军心民心的时机起事,只要他起事,必能一呼百应,形成天下响应之大势。

    杨玄感被斛斯政描述的无限美景给打动了。毅然放弃了李密劝他隐忍的建议,他决定不再隐忍。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