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游戏动漫电子书 > 隋唐之谋国 >

第133章

隋唐之谋国-第133章

小说: 隋唐之谋国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哦,既然是圣上的意思,那就去吧!”宇文化及认出了这个人是自己那个假子宇文成都的部下。

    “谢大人。”鹰扬郎将是理一理之后就带着那位年轻人向杨玄感的坐船上走去。

    杨玄感现在的职务是民部尚书,掌管全国的财政,也算是属于朝廷高官,只是未能入阁,这对他来说多少有点遗憾。自从他父亲杨素死了之后,杨广对他们家的打压一直就没有短过,虽然他继承了自己父亲的爵位,但是却没有继承杨素的官位,就是这个民部尚书也是杨广看在他死去老子的份上,同时也怕人说他苛待功臣后裔,以及引起杨素那些部下的不满才封赏给自己的。否则以杨广对官位爵位的吝啬程度,他才不会这么好心封赏给自己呢?虽然他给自己封了官,但是自己那些叔伯兄弟却都没有得到什么好的位置,甚至有的还被打压了,就连自己这个民部尚书不照样被左右侍郎给掣肘吗?

    这次跟随杨广出来,他身边就带着一名书童和两名侍女,因为他知道杨广就算亲征高丽也不会让他随军的,因为除了要靠他这个民部尚书为大军筹措粮食和钱财之外,杨广还要防止自己与自己父亲的老部下取得联系,毕竟自己的父亲完全可以用门生故吏遍天下来称赞。

    就在宇文化及奉召见驾的时候,他正和蒲山郡公李密一同饮酒聊天。

    李密和杨玄感交情极厚,两人可以说无话不谈,也能推心置腹。李密今年三十岁长得身材魁梧,凤目高鼻,相貌颇为不凡,他也是文武全才心怀大志。对时局有着深刻的见解。

    李密袭父爵蒲山郡公,但没有出仕,这几年一直在家闭门读书,虽足不出户,却关心天下大事,这次杨广前来涿郡巡视,本来没有他的事情但他一反常态,搭了杨玄感的关系,跟着一同出巡。

    李密看得出杨玄感心事重重,便笑问道:“玄感兄为何事忧心呀?”

    杨玄感叹了口气:“为我大隋的将来而忧心呀!”

    李密听完后并没有直接回答。而是转移话题道:“听说圣上这次要亲征高丽?”

    杨玄感点点头:“本来是不需要他亲征的,可是河北、山东等地的地方官对他发动高丽战役有点抵触,所以只有他亲征,那些人才会老老实实的办事,而不会出什么幺蛾子。”

    李密冷笑一声:“不是抵触那么简单。是官员们都害怕了,去年我去了齐郡、清河等郡视察,才知道那边灾害之严重,河北大水,河南大旱,饥民遍野,民不聊生。去年征六十万民夫送粮,结果只有三成粮食送到涿郡,而从涿郡再往辽东运,又能剩下几成呀!运粮的六十万民夫死了四成,逃亡三成,剩下三成空手回家。几十万头牛都没了,今年春天拿什么耕种。这个时候圣上应该要做的就是安民而不是征伐。可是圣上不但没有体恤,还要加税征粮,这次诏书强征二百万民夫赴辽东,如果我没有判断错误。今年齐地一带必将爆发大起义,如果不及时扑灭,大隋将亡国啊!”

    杨玄感知道李密见识高远,便问道:“会有这么严重吗?”

    李密连声冷笑,他压低声音道:“明公还记得杨谅造反否?那杨谅心浮意躁,仁德不修,他有何德何能,振臂一呼,山东竟有二十个郡跟他造反,公不觉奇怪吗?”

    杨玄感眉头皱成一团:“你的意思是说,有人居心叵测,想浑水摸鱼?”

    李密缓缓点头,“高欢以六镇悍卒起家,建立北齐,高氏虽亡,但六镇悍卒子孙犹在,当年二十万六镇悍卒安置河北、山东,他们的子孙繁衍,已不下百万,且强悍本色未失,还有北齐遗臣尚在,皆不服隋朝,杨凉造反,便是他们跟着浑水摸鱼,圣上也看出来,才决心迁都洛阳,一方面脱离关陇控制,一方面鞭策齐地,又有南下江南之便利,可谓一举三得,这次举国东征高丽,对民生影响将十倍于运河,正逢河北河南大灾,民不堪逼,以六镇子孙强悍之风,他们岂能不造反,那些北齐遗臣又怎么可能不加以利用?所以齐地必有大乱。”

    李密叹了口气,又目光炯炯地注视杨玄感:“隋失其鹿,天下人共逐之,不知明公有大志否

    杨玄感从来就是一个不甘人下之人此时听到李密这么一说,眼中流露出一种强烈的雄心壮志,他索性不再掩饰,问道:“如果我有此心,当如何?”

    李密微微一笑:“如果明公有此心,我倒有一良策可供考虑。”

    杨玄感大喜,拱手道:“请法主指教!”

    “我估计关陇贵族必会抢先发难,明公可隐忍等待良机,北接关中豪门,南交士族门阀,待天下大乱,烽烟四起,朝廷无力镇压时,明公再登高一呼,以公先人的威望以及军中的根基,必然会有四方豪杰来投,公到时北上占据关中,便可得根基,然后西征陇右,南平巴蜀,与隋朝鼎足之势形成,再蓄积力量,安抚民心,静观隋变一战可得天下。”

    杨玄感沉思良久道:“如果我先抢先发难如何?”

    李密脸色一变,“不可!明公若抢先发难,必是出头椽木,白白给别人做了嫁衣。”

    李密又对杨玄感道:“举兵起事当后积薄发,现人人畏惧去辽东,明公当向圣上立志,遣诸弟去辽东赴战,一则迷惑今上,二则可求将领。可谓一举两得。”

    “法主,真乃孔明在世呀!”杨玄感恭维道。

    “明公,过誉了。”

    “非也,孔明尚在隆中是便为刘皇叔制定出了三分天下的大计。法主目光深远,运筹帷幄丝毫不在孔明之下,我得法主相助,实乃最大的幸事呀!”杨玄感笑道。

    “能够辅佐明公,建立大业,是我毕生最大的追求。”李密道。

    杨广的御书房设在龙舟三层,里中外三间,直通船层两边,可以欣赏运河两岸如诗如画的江山,这是龙舟设计者的初衷。可他做梦也想不到,此时的运河两岸只有破败和荒凉,数十里内皆无人烟,一条大运河给两岸民众带来了深重的灾难,而给杨广带来的。只有一肚子的丧气和恼火。

    不过此时杨广的心思已经不在运河两岸的风景上,而是在千里外山东。

    他将宇文化及叫来就是商量对付齐郡、清河郡和渤海军三郡的乱民造反,齐郡的长白山、清河郡的高鸡泊和渤海郡的豆子岗都有人聚众造反,虽然还没有成气候,但杨广对这三个地方却格外敏感,这三郡正好是在当年北齐的统治中心,他很担心北齐势力再起。影响到他的高丽战役。

    正当杨广焦急让谁去平叛的时候,宦官在门口禀报:“陛下,段尚书来了!”

    杨广点点头:“宣他进来!”

    片刻,兵部尚书段文振快步走了进来,躬身施礼,“微臣参见陛下!”

    杨广召见段文振是想问他山东乱贼造反的情况。可早派人去召他,他却迟迟不来,令杨广有些不悦。

    “段尚书,为何才来?”

    “回禀陛下,刚才遇到杨尚书。和他说了几句,耽误了一点时间,请陛下见谅!”

    杨尚书自然就是杨玄感,对于他向来没有好感的杨广冷冷问:“他说了什么?”

    段文振也是杨素的老部下,他也是故意引出杨广的疑问,连忙道:“回禀陛下,陛下前些日子曾在杨子津大宴上说,军中诸将多嫌征高丽艰苦,不愿出征,今天杨尚书告诉我,征高丽是国之大事,平时食君禄,享名利,现在又安能为贪图舒适而不去?他愿意尽遣诸弟去辽东赴战,请微臣安排!”

    杨广微微一怔,这个回答令他有点意外,杨玄感竟然想让家人参战,一转念他便明白了,这是杨玄感在刻意讨好自己呢!他心中暗暗冷笑一声,却假惺惺叹息道:“将门必有将,相门必有相,不愧是太仆之后,他有忠君之心,朕又怎能不成全。”

    杨广便对段文振道:“虽然他想尽遣诸弟去辽东,但朕也不能太过分,你就安排两人,可授予鹰扬郎将,随军出征。”

    “臣遵旨!”

    杨广没有意识到杨玄感的深虑,更没有把这件事放在心上,心思转回正事上,又问段文振:“朕想知道,清河、渤海、齐郡等地的民乱如何了?”

    “回禀陛下,就是齐郡长白山的王薄聚集了上万人,还有清河郡高鸡泊有贼首高士达、张金称聚了几千人造反,还有就是豆子岗的富豪刘霸道,也聚了几千人,此人却是北齐遗臣,别的盗贼大都是几十人、百人的小盗,皆为饥民结伙抢劫作乱。”

    杨广点了点头,还好,事态不是很严重,他便随即下旨道:“齐郡的王薄如果朕没有记错的话,曾经被张须陀给击败过。”

    “是,王薄在张将军手里没有占到一丝的便宜。”段文振道。

    “既然这样,那齐郡的叛贼就交给他了,告诉他他要什么朕给他什么,但是他要在最短的时间里将长白山盗贼给朕灭了。”杨广说道。

    “臣会告诉他的。”

    “至于清河郡和豆子岗的盗贼就交给杨义臣了,你告诉他,不要再让朕失望了。”杨广看着段文振道,“这是朕看在你的面子上给他的机会,希望他能够把握住。”

    “臣带杨义臣谢主隆恩!”段文振激动的说道。

    他没有理由不激动,杨义臣和他一样是杨素的老部下,因为杨素死后,杨广对杨玄感等人过于苛刻了一些,所以杨义臣看不过去说了几句不好听的话。杨广知道之后,就将他从一个从三品的大将军,直接贬到了从六品。

    对于杨义臣的大嘴巴,段文振也很恼怒,但是毕竟是从同一个战壕了走出来的,而且还都是杨素的老部下。所以自从杨义臣被贬之后,一有机会他就会在杨广的面前说上他几句好话,希望杨广能够重用他。当然不是明目张胆的说,而是通过各种事情进行暗示,虽然这样的方式不能立即让杨义臣重获重用,但是最起码能够让杨广不至于忘掉他。

    今天他过来本来就像趁着给杨广报告的时候将杨义臣给推出来,没想到还没等自己开口呢?杨广自己就先开口了,而且听他的意思,显然是自己以前那些明里暗里的暗示已经发挥出作用了,当然自己的小动作也没有逃过杨广的法眼。

第四十章 老将鱼俱罗() 
自从杨广下令百万大军在涿郡集结之后,这里就成了一座巨大的兵营。(首发)而林子轩为了让这些兵马都有住的地方,特意在涿郡城外修建了三个特大型的兵营,每个兵营能够容纳十万人以上。至于其他的兵马,林子轩请了圣旨让他们分不到了幽、青二州其他各郡。总之离着杨广的大本营临朔宫很近,使得杨广的命令很快的就能够传达下去。

    当然了,为了制造这些兵营,林子轩承担了很大的风险,不但亲自下去说服城外百姓搬家腾地,更是向他们保证会给予一定的补贴,这也是林子轩在涿郡的声望很高,如果换了其他人说不定涿郡的百姓早就造反了。

    对于林子轩在涿郡的所作所为杨广知道的是一清二楚,他也知道林子轩在涿郡的声望很高,但是他却没有想到林子轩的声望会这么高。起初他听到这个消息的时候还是很高兴的,可是后来仔细一想他就不高兴了,一个臣子在百姓心目中的威望过高对于他这个帝王来说是很不好的一件事。看来高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