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唐之谋国-第12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你的为人朕还是相信的。拿就拿了,又不是什么大事。不过朕还是要告诉你,以后缺了钱给朕说,别拿那些不该拿的。要知道天下没有白吃的午餐,更重要的是拿人家的手短,朕不希望你倒在这上面。”杨广和蔼的劝说道。
“臣一定谨记皇上的教诲。”林子轩道。
林子轩听到杨广的话后,才是真的放心了。幸亏自己当初忍住了贪念,没有将所有钱都给昧下。也幸亏皇甫诩的提醒,让自己知道杨广在试探自己,知道了自己身边有杨广的密探。否则自己一旦贪下了这些钱,那么等着自己的将是很重的处罚。
林子轩相信自己的表现已经让杨广很满意了,自己给杨广留下了贪婪但是贪得很有分寸的这么一个印象。而且还是自己主动将自己贪婪的证据交到他的手里,对于手里掌握着自己罪证的杨广来说,他可以放心大胆的任用自己了。
杨广轻轻靠在御榻上。闭上眼睛,放松紧张的头脑,对着林子轩道:“你这次来自见朕有什么事吗?”
林子轩躬身道:“微臣恳求陛下同意,允许臣辞去文官之职。”
林子轩现在就担任两个职务,一个是东宫左右卫侍率,另一个是文散官银青光禄大夫,散官只是一种身份。并不管事,但银青光禄大夫却是从三品的高官,当然,散官和职官的品阶并不一定对称,就算散官是一品的光禄大夫,也未必能出任相国。
散官在某种程度上。更是一种为官资格和资历的体现,所以林子轩得到银青光禄大夫的散官,这便引起了满朝大臣一片哗然,像裴矩几十年的老臣,他熬到的职官之位也不过是银青光禄大夫。这便引起朝官们的普遍不满,近百名朝官上书,要求圣上撤销林子轩的散官。
像林子轩以前封涿郡太守,虽然朝中也有不少议论,但更多是惊讶,反对者却没有,因为那虽然是文官的体系,但是毕竟是外任职,没有过多涉及到朝官们的利益,而散官则不同,这涉及到朝官们的面子和尊严,所以反对者激烈。
正是朝官们的激烈反对,使林子轩感到了巨大的压力,林子轩手下的两大谋士都认为圣上这样封官,对他并没有好处,反而给他树敌太多,所有人的眼睛都盯着他,使他很多事做不成,一旦他稍微出点差错,就会引发满朝文武的弹劾。所以都希望他辞去文官的职务,而且也都希望他尽快的离开洛阳这个大漩涡,因为只有这样他才有足够的机会发展壮大自己的势力。
对于他们的这个劝告林子轩欣然接受,因为他自己也觉得这是杨广把他架在火堆上烤:“臣资历太浅,从未担任过京官,陛下封微臣银青光禄大夫,臣实在是愧不敢当。”
“是真的愧不敢当,还是压力太大?”杨广微微笑道。
看着杨广那好整以暇的样子,林子轩无奈地笑了笑:“都有一点。”
杨广又沉思了片刻,其实他这样封林子轩银青光禄大夫,更多是利用林子轩来试探朝官的反应,他在去年推行了一系列的大规模改革,包括军队、文官、职官、散官、爵位和勋官,这里面变化最大,同时涉及朝官利益最大的就是散官,职官只是名称改变,但实际上职务并没有升降。
而散官却是涉及到每个朝官的切身利益,所以在去年改革时,散官改革引起的争议最大,时隔近一年,这种争议声渐渐消失,杨广就想知道,究竟是百官接受了他的改革,还是百官们都已经漠然?
所以这次杨广便用林子轩来做一个试探,封他为从三品的银青光禄大夫,结果引起了满朝文武的强烈反弹,这就说明,百官们已经接受了他去年的改革,已把他的改革作为了新的规则。
这个结果让杨广很满意,其实就算林子轩自己不提出来,杨广也会找机会把他这个银青光禄大夫之职降一降,别人都不好降,惟独林子轩好降,谁让他是自己一手提拔起来的臣子呢?而且林子轩应该很清楚,只要自己在位一天,他就能安枕无忧的过一天,所以林子轩是不会反对自己任何建议的。
杨广点了点头:“朕也觉得封你这么高的官职有些唐突了,既然现在你自己提出来,朕就降你两级,改封你为从四品通议大夫,但这个通议大夫也至少要熬十五年以上的资历,估计还是会有很多人不满,但朕决定不改了,这次平息京城混乱,揭发齐王养私军的阴谋,你立下大功,朕会另外封你。”
“臣谢陛下之恩!”
“对了,你今年应该有二十岁了吧!”杨广看着他问道。
“还有三个月就二十岁了。”
“年纪不小了,这样吧!朕给你说桩婚事怎么样?”杨广说道。
杨广本来是一句戏谑之言,可是他自己越想越觉得这件事值得操作。自己给他说桩婚事不但能够让林子轩对自己更加的忠心,而且还能让林子轩找到一个合适的岳家,来增加他在朝廷的地位和威望。而且还能借此向所有宣告忠心自己的人,自己绝对不会亏待的。
“说说,你有没有看上哪家的姑娘,朕一定为你做主。”杨广想到此忍不住高兴的说道。
“皇上,你这不是为难臣吗?”林子轩哭丧着脸道。
我从未在京城呆过,那里知道哪家的姑娘没有出嫁呀!
“话不能这么说,你可是我大隋最年轻有为的将领,朕相信只要将你想要成婚的想法公之于众的话,那么你家的大门一个月之内就别想关上。”杨广笑道。
“皇上谬赞了,臣愧不敢当。”林子轩急忙谦虚的说道。
“这件事朕会放在心上的,朕一定会给你找一个好姑娘的。”杨广笑道,“当然,如果你看上了哪家的姑娘,也可以和朕说,朕给你做媒。”
“臣谢皇上。”
第三十一章 再遇佳人()
一早,林子轩便独自一人来到北市,这两天虽然朝廷上下因为齐王以及流民的事都忙碌不堪,但林子轩却没什么事,皇帝杨广准他休息半月之后再回涿郡去,还是让他担任涿郡太守。
而且林子轩这些天在洛阳也听到了一些消息,就是高丽使节曾经想进宫觐见杨广,可是不知道杨广处于什么样的考虑居然没有接见他们。这让以乙支文德为首的高丽使团十分的惶恐,不知道哪里得罪了杨广。
对于这个消息林子轩也很重视,不知道这是不是杨广要征伐高丽的前奏。后来林子轩通过宫中内侍黄公公得到了消息,杨广之所以没有接见高丽使节是因为高丽使节再向大隋派出使节的同时,也向突厥派出了使节,而且规模比派往大隋的还大。听到这个消息后,刚刚从边疆巡视回来,召开过万国大会,并且成功制止了东西突厥之争的杨广很是生气。一向以天下万邦之主自称的杨广面对高丽这样的态度怎么会高兴呢?他认为自己被高丽小看了。
听到这个内幕消息之后,林子轩很是高兴,自己隐忍这么多年等待的机会终于要来了。而且杨广恰恰在这个时候宣布让人让他担任涿郡太守,很显然是想让他掌管将来大军征伐高丽时的粮草,充当几十万大军的后勤保障。
虽然林子轩已经将辽东当做了自己发展壮大的根据地,但是林子轩更清楚不经过两次征伐高丽的失败,中原就不会大乱。而且只要中原一大乱,杨广必定会率军返回,而自己作为杨广的亲信将领,很有可能会被留下来征伐高丽,当然也有可能会将自己调回来充当平叛的先锋,但是不管是留在高丽,还是回来平叛。林子轩彻底崛起的机会都已经出现了。
今天林子轩是来北市寻找罗密斯,除了问问他自己钱财上的一些事情之后,就是在向他询问一些唐元恩以及章鱼等人的情况,毕竟自己为了避嫌已经好久没有和他们联系过了。而罗密斯身为他的情报主管,自然了解他们的消息。
当然林子轩还有更重要的事,那就是向罗密斯解释一下自己为什么要将情报组织从他的手里剥夺出来。
杨广赐给林子轩的那座宅子离北市约十里路,林子轩骑着马,很快就进了北市的大门,随着杨广的回京,京城各行各业都已经平静下来了,而且困扰着洛阳城的粮食问题,在杨广回京以后也已经消失不见了。北市作为洛阳城最大的交易所在,也恢复了它往日的繁华景象。
此时的北市大街上热闹喧天。不仅米行和肉行等日常生活相关的一些店铺客人爆满,其余店铺面前也都客人盈门。
绸缎行、金银行、珠宝行、乐器行箜等,每家店铺里都有伙计站在门口大声叫喊,招揽生意,前段时间京城的流民众多。这些商户为了避免遭到损失,根本就没有开张营业,这使得京城的商业受到了很大的损失,而随着杨广的回京,流民的回乡,京城的商业又渐渐恢复,再度热闹起来。
林子轩牵马走进了北市大门。北市内拥有上千家店铺。虽然说林子轩和罗密斯见过面,也商量过事情,但是对于罗密斯的店铺位置林子轩还是不清楚的。当然了林子轩完全可以到罗密斯的家里去,可是为了避嫌,也不想让人知道自己在京城有这么一个秘密组织,毕竟林子轩现在在洛阳城也算是个知名人士。根本就不知道他的背后有多少在盯着他,所有林子轩选择到这里来找。当然了林子轩也不可能一家一家的去问,所有最有效的办法就是找到罗密斯的乡党,也就是说粟特人的聚集区。
他催马来到了粟特人最多的几十家店铺前,翻身下马。向其中最大的一家店铺走去。朝廷为了让粟特人能够安心的在这里经商,特意在北市以及其他的市场画了几块地方出来,作为粟特人经商专用的地方,当然根据所经营品种的不同,他们所在的位置也不同,从这一点可以看出,隋朝还是很开明的,懂得保护外商。林子轩现在所在的位置是以经营珠宝为主业的,一共有三十几家,基本上都是粟特商人所开。林子轩之所以来的这里,是因为罗密斯曾经说过他大部分时间都是呆在珠宝店里的。
粟特商人一般有两种,一种是中原生活多年,已经入籍隋朝,他们能够说一口流利的汉语,和普通的隋朝商人一样,可以开铺置业,可以在隋朝娶妻生子,这些粟特人依然以经商为主,开得最多的是胡人酒肆和珠宝店,这里的三十几家店铺便是这样的粟特人开的。
还有一种粟特商人,就是往来于丝绸之路上的行脚商人。他们将粟特的珠宝、波斯的地毯、罗马的金银器和大食的香料运到隋朝,又将隋朝的丝绸、瓷器和纸张运回西方,在京师,他们不会呆太长的时间,一般便是把货物直接卖给粟特人的店铺,因为双方都是粟特人,他们之间有着共同的语言和信仰,所以双方之间的买卖还是很公平的。
林子轩找到的这家店铺叫叫做凤翔珠宝,从这个名字上还以为是汉人开的呢?实际上这里面的一切都是粟特人的。当然这也是粟特人入乡随俗的一种体现,毕竟在异国他乡这样能够得到人家的认同。
刚走到店门口一名头戴卷檐虚帽的粟特中年男子便迎了上来,用隋朝的礼节拱手施礼道:“尊贵的客人,欢迎光临小店,不知我能给你提供什么样的帮助?”
林子轩却微微一笑,手放在胸前给他行一礼,用自己本来就不熟悉而且快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