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大起源-第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丛旌偷坪醪皇羌苹诘氖拢潜欢摹⒘偈毙枰拇丛臁!吧系鄞词浪怠敝械恼庖幌窒笏得魃系鄞丛烊死嗟呐既恍浴⑺嬉庑砸约安谎纤嘈裕饩臀死嘧钪崭河小霸铩钡乃枷氪蛳铝嘶 R蛭死嗍巧系鬯嬉獯丛斐隼吹模氩坏皆谥蟮纳钪腥闯闪松系鄣亩粤⒚妫惶幕埃灾路赶铝瞬豢扇乃〉摹霸铩薄�
二、进化说
“进化说”是19世纪以来关于人类起源的科学假说。这一假说,从提出、建立到发展,大概经历了三个大的发展阶段:第一阶段为准备期。进化论诞生之前的人类起源假说依然以“上帝创世说”为主,原因是“与人类机体有关的知识发展缓慢,时间上也较晚。它的一切重要研究领域,如胚胎史,是1828年由贝尔创立的,而另外一个同样重要的研究领域细胞学,是1838年才由施莱登创立起来的。而解答‘一切问题中的问题’即‘人类起源’这个大谜的时间更晚。”④也就是说,要正确解答人类起源这个“一切问题中的问题”,首先要解决一些基本问题,诸如“胚胎学”、“细胞学”等,在此基础上才有可能解答人类起源这个“问题中的问题”。随着西方资本主义的发展,像“胚胎学”、“细胞学”这类自然科学也有了长足的进步,这就为后来的生物进化学说打下了坚实的学科基础。比如“人类起源于猿”的观点虽然在19世纪初就已提出,但没有相关学科的理论支持,这一观点也只是一种观点而已,引不起人们足够的重视;直到创立了“胚胎学”、“细胞学”等学科,生物进化理论才有了相关理论的支持,进化论也才被人们逐渐所接受。
第二阶段为建立期。在“人类起源于猿”的这一假说的建立中,有三位科学家是功不可没的。早在1809年,法国博物学家拉马克首先提出了“人类起源于猿”的观点。“拉马克是‘物种起源学说’的奠基人,他目光远大,早在1809年就已正确认识到‘物种起源学说’的普遍意义。人作为高级进化的哺乳动物,和所有其他哺乳动物一样都起源于一个共同的祖先,而哺乳动物与其他脊椎动物在生物的谱系上也起源于一个更为古老的共同祖先。拉马克用科学的方法证实了人类起源于猿猴的过程,他们是与人类亲缘关系最近的哺乳动物。”⑤拉马克提出“人类起源于猿”的观点后过了五十年,即直到1871年,达尔文“他才首次在《人类的起源与性的选择》一书中巧妙地阐明了他的这一结论。在此期间,他的朋友赫胥黎在1863年出版的那本著名的《人类在自然界的位置》的小册子里,已经敏锐地讨论了‘起源论’的这一重要结论。赫胥黎根据古生物学的研究结果,并参照比较解剖学和个体发生学的方法,指出,‘人类起源于猿猴’是达尔文必然得出的结论,对人类的起源不可能再有其他科学的解释。”⑥看得出,赫胥黎对拉马克的观点和达尔文的解释非常自信,竟然得出了“对人类起源不可能再有其他科学的解释”的近乎绝对的结论。足见这三位同时代的科学家在建立“人类起源于猿”这一人类进化假说上的坚定信念。拉马克首先提出这一假说,达尔文用他的进化理论解释了这一假说,赫胥黎从古生物学的角度,搜集证据,进一步论证这一假说的科学性。三位科学家发挥各自的优势,从不同的角度共同建立和完成了人类起源的新假说,否定了各种“创世说”的神话,从而使人类起源的研究由“神创”进入了科学的轨道。
第一章:人类起源假说回顾(4)
第三个阶段为发展期。“人类起源于猿猴”的进化论,自19世纪建立以来,自然成为人类起源的主导性假说,不仅在自然科学领域中继续着它的研究,而且这一假说走出科学的神殿,进入了各类教科书中,成为现代人类必须拥有的基础知识。19世纪后直到20世纪前半叶,几乎很少有人敢怀疑它的真实性。即使到了21世纪初,人类所有的成员几乎都知道和拥有这样的知识,少数怀疑的人虽然存在,但进化论通过一百多年奠定的基础是牢固的,迄今还没有谁能推翻它。不过,在20世纪后半叶到21世纪初这段时间里,对进化论的反对声越来越多,也越来越高,提出质疑的并非普通老百姓,大都是人文科学家和自然科学家。进化论在它的发展过程中遇到的这种挑战,从科学务实的角度论也是正常的,有一些质疑的异样的声音也不无道理,笔者就是其中的一员。这就要求我们更加缜密地思考和研究,最终我们还是要服从于难以雄辩的事实,让事实来证明一切。
总之,进化说从提出到现在,已有两个世纪,其代表人物是达尔文。下面我们就达尔文关于人类起源学说中的重要观点归纳梳理一下,以便在之后的文字中更好地进行讨论。
在建立进化说的三位科学家中,有一个很奇妙的巧合:拉马克在1809年首次提出了“人类起源于猿”的观点,后来成为这一假说代言人的达尔文就出生在1809年的英国。达尔文开始学医,因为他讨厌医学的解剖学,就到剑桥大学改学神学。后来,英国政府派遣“贝格尔”号军舰到南太平洋考察,他的老师极力推荐达尔文当了“贝格尔”号军舰上的博物学家,随舰到南太平洋进行科学考察。此次科学考察,长达五年,可以说是达尔文研究生物进化理论的一个良好的开端。正如达尔文自己所说:“当我以博物学者的身份参加贝格尔号皇家军舰航游世界时,我曾在南美洲看到有关生物的地理分布以及现存生物和古代生物的地质关系的某些事实,这些事实深深地打动了我……归国以后,在1837年我就想到如果耐心地搜集和思索可能与这个问题有任何关系的各种事实,也许可以得到一些结果……从那时到现在,我曾坚定不移地追求同一个目标。”⑦结果,他在1859年出版了《物种起源》,1871年又出版了《人类的由来》这本巨著。达尔文在他的这两本划时代的巨著中阐述了这样的一些基本原理,认为生物最初从非生物进化而来,现代生存的各种生物,都有着共同的祖先,在进化过程中通过变异、遗传和自然选择,生物从低级到高级,从简单到复杂,生物的种类也由少到多。当他出生的那一年,法国博物学家拉马克首次提出进化论之后,达尔文进一步完善和阐释了这一观点,指出生物进化的主导力量是自然选择,生物经常发生的细微的不定变异,通过累代的选择作用,比较适合于当时外界环境条件的个体可以生存,并逐渐累积有利的变异发展成新种。比较不适合的就不能生存或不能传种。这就是达尔文著名的生物进化规则:物竞天择,适者生存。达尔文在《人类的由来》一书中,进一步阐述“物种起源的一般理论也完全适用于人这样一个自然的物种。”⑧认为人的物体是从某些结构上比较低级的形态演进来的,人的智力,社会道德、感情的心理基础等精神文明的特性也是像人体结构的起源那样,可以追溯到较低等动物的阶段。达尔文的这一进化理论,不仅把地球生物的进化纳入了科学研究的轨道,还把人类起源的假说从神学的“创世说”神话中矫正过来,同样纳入了科学研究的领域。
第一章:人类起源假说回顾(5)
三、海洋说
假如说,进化论是从猿猴和猩猩这类灵长类动物的比较中得出了人类起源的结论的话,那么“海洋说”同样是从某些海生动物的相似性比较中得出了人类起源于海洋动物的结论。只不过“海洋说”的研究规模和影响力度都不能和进化说相提并论,它只是一些个别的研究结论,或者只是人类起源的一种底力不足的假说。整体地看,“海洋说”也完全可以归入生物进化论的范畴之中。
这种说法归纳起来,大致有以下三种:
1。水陆动物对比后的一种说法。比如法国巴黎首都医院的一位叫米歇尔?奥当的医生,主持了一项妇女在水中生产的实验后,写了一本叫《水与性》的书。该书中,他对人类、类人猿和海豚做了一番比较:“类人猿不喜欢水,而刚出世的婴儿则能够在水中游泳”;“类人猿不会流泪,而海豚和其他海洋哺乳动物则会流泪。人是唯一以流泪的方式表示某种感情的灵长目动物”;“人奶酷似海豚乳汁,而不像类人猿的乳汁”;“人与海豚皮肤下都有脂肪层,而类人猿没有”;“与海洋哺乳动物一样,人体绝大部分是光滑的,唯独在游泳时露出水面的头部才长头发”;“雄性类人猿从后面与雌性类人猿进行交配,而海豚等大多海洋哺乳动物,则是面对面地进行交配”;“‘人和海豚’一样,相互之间是通过声音交流复杂信息的,而类人猿则不是”等等。通过以上比较,米歇尔?奥当医生得出结论:“ 现代人类与其像猿类,倒不如说像豚类。”⑨很显然,米歇尔?奥当医生的这一研究结果仍然是从哺乳动物的相似性比较中得到,虽然他以“海洋说”为名,其实质与猿像人、因而人类是由猿猴演变而来的结果没有本质的区别。如果一定要找出一点区别的话,进化说把古猿作为人类演化而来的前身,海洋说则把豚类作为演变人类的前身,仅此而已。
2。填补化石空白的一种说法。
最近,英国人类学家哈代提出一个新观点:人类起源于大海。
“人们过去一直认为,人类的远祖古猿是生活在热带森林里的。而科学家们发现,距今400万年至800万年是一般化石资料的空白时期。因此,古人类学家无法确定地描绘这一时期人类祖先的模样。为了揭开这个谜,哈代在研究中发现,所有灵长类动物体表都长有浓密的毛发,而唯独人类皮肤裸露;灵长类动物都没有皮下脂肪而人类却有厚厚的皮下脂肪。人类不同于灵长类动物的特征为什么都存在于海豹、海豚等海洋哺乳动物的身上呢?
“哈代还发现,人类在潜水时也会和水生物一样,产生相似的潜水反映,肌肉收缩,动脉血流减少,呼吸暂停,心跳也变得较为缓慢。而且人类屏息潜水时间远远超过其他陆生动物。哈代认为,如果人类祖先不曾生活在大海之中,人类怎样获得这样高超的潜水本领呢?因此,他提出化石空白时期的人类不是生活在陆地,而是生活在海洋中。”⑩
哈代的这一“新观点”是针对“化石资料的空白时期”提出来的,他想填补的正是这个“化石的空白时期”,只是凭借人类与海洋生物的相似性特点提出。所以,我觉得为填补“化石空白”而提出一种海洋起源的说法也未尝不可,问题是它依然是个“化石空白”的时期,依然拿不出说服人的证据来。
第一章:人类起源假说回顾(6)
3。在“返祖现象”的说法中,海洋性返祖比陆地性返祖更强烈。
“生物进化史告诉我们,在人类进化过程中,有一种返祖现象,就是在某些现代人身上会出现远祖的某些特征。令人惊奇的是,出现鱼人的机会远远高于毛人。”该书列举了沙特的“鱼婴”,中国广西一男童身上长满鱼鳞,秘鲁的“鱼人”,美国一妇女自称为“美人鱼”等事例来证明这种说法,并称“笔者随便翻了手头几年的资料,报道有关鱼婴、鱼人的就有8例,同期报道毛婴、毛人的仅32例(我们所不知道的世界各地报道鱼婴、鱼人的肯定还要多得多)。有人将毛婴称为返祖现象,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