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教育出版电子书 > 文明大起源 >

第16章

文明大起源-第16章

小说: 文明大起源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问题18:牙齿的弱化和智力的增长有必然的联系吗?牙齿不常用了智力就一定能增长或脑容量就一定能够增加吗?以进化论为依托的人类学家们对这一问题的回答一定很专业,但我只看重这样的事实:牙齿只是骨骼系统中的一部分,而脑却是人体软组织和神经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按照系统论的说法,它们只是不同的子系统,并不存在谁决定谁的相互依存关系。
问题19:牙齿弱化与智慧有什么必然的联系?尤其是人类所拥有的智慧,是从那个茹毛饮血式的食肉野兽的什么地方生长出来的?以“科学研究”为生的人类学家们,仅仅用一个“随着时间的推移”这样含糊的句子就能替代这一严肃的生理生成过程吗?
八、美国的进化论“议案”
“至于达尔文的进化论所受到的挑战就更加凶猛,更加厉害了。早在1925年,美国的斯科普斯因教授达尔文的进化论而受审:1999年8月,美国堪萨斯州教育委员会投票通过决议,将进化论从国民教育课中删除。而提出这种议案的,美国有13个州。有的还建议同时教授‘创世说’(即上帝创造世界说)。由此可见,科学与宗教的争论还在继续着。” 27
看得出,这是进化论与创世论之间展开的持久战中的一个片断。仅我所知,美国在20世纪20年代,就有37个州提出取消进化论课程,到了20世纪末,竟然还有13个州提出这种议案,堪萨斯州竟然投票通过取消进化论课程。美国在目前的世界各国中并非是一个落后得连科学都不尊重的纯宗教国家,他们竟然从国民教育中取消进化论,值得我们深思。至少,进化论也没能百分之百地“征服”创世论,甚至进化论的诸多漏洞竟成为创世论者攻击的目标,发生在20世纪西方社会中的“猴子审判”事件,也只是“打了个平手”的官司,足可证明这一点。这说明,一方面进化论并非天衣无缝的完美理论,它没有压倒一切的力量来结束这场争论;另一方面,创世论中的说法也不一定都是虚构的想象和神话传说,它也具有一定的历史真实性。
鉴于这样一种无结果的争论,我的最后一个问题是:
问题20:科学的理论是建立在试验基础之上的,达尔文关于人类进化的理论是建立在什么样的试验基础之上的?他有过这样的试验吗?既然是没有试验基础的理论假说,进化论又有什么理由说创世论是纯粹的神话传说和虚构呢?
注释:
①③⑩车纪坤 李斯著:《自然科学之谜》,京华出版社,2005年。
②达尔文著:《人类的由来》,商务印书馆,1983年。
④杨东雄主编:《智慧的思考》,国防大学出版社,2002年。
⑤19、20中国文物报社编:《大考古》,济南出版社,2004年。
⑥⑧ 11、13、17李振良著:《宇宙文明探秘》,上海科学普及出版社,2005年。⑦新华字典,商务印书馆,2001年。
⑨李卫东:《人有两套生命系统》,青海人民出版社,1997年。
14、21杨言主编:《世界五千年神秘总集》,西苑出版社,2000年。
15高强明编著:《人类之谜》,甘肃科学技术出版社,2005年。
16林惠祥著:《文化人类学》,商务印书馆,2000年。
18何兆雄编著:《源》,海洋出版社,2003年。
22、23赫尔曼?哈肯著:《协同学》,上海译文出版社,2001年。
24、25、26王铭铭著:《人类学是什么》,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年。
27麦瑞尔?戴维斯著:《达尔文与基要主义》,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年。
第四章:人类并非起源于地球(1)
立体的三维历史构成/地球人类的外星籍特征/遥遥无期的天地情结―远古岩画中的宇航图―斯通亨格石圈传递的信息―纳斯卡地画为什么要飞―石雕人像的企盼
关于人猿同祖的学说,史学界的主流还是认可的,不但认可,而且通过多种渠道找证据,以便使它成为定论。但毕竟,人猿同祖也只是一种具有严重缺陷的假说,怀疑者多多,反对者也多多,包括:“达尔文的斗犬”(赫胥黎的自称)赫胥黎教授也承认这一假说中无法弥补的缺环。也许,这就是目前地球人类科学的现状;在证据不足的情况下,先把理论框架推出来,然后一边寻找证据,一边巩固理论的地位;当人们苦苦寻觅找不到证据的时候,当人们对这种理论的假设失去信心的时候,这种假说便进入“半信半疑”或直接否定的阶段。每在这种时候,科学是很难看的,历史也是非常的尴尬,丢弃这一假说吧,于心不忍,那是多少人在多少年通过艰苦劳动积累起来的一座丰碑;继续坚持旧说吧,否定的声音此起彼伏,新的假说也不断涌现,“丰碑”的基础愈来愈感到不稳固,有时候还摇晃得非常厉害。对此这种状况,该怎么办好呢?历史与科学都处在了两难之地。
照实地说,现代科学之所以存在“难看”和某些方面的“回避”现象,不是说科学本身没能力,而是人类的科学认识水平还没有达到不“回避”任何问题的地步。所以,对于目前地球人类的科学水平,我们只能说它还是有限的科学,还没有达到能解决一切问题的全知全能的境地。而“历史”就不同于科学,虽然它也是科学的范畴,但对历史的评价就比较苛刻了:至少是目前的人类历史,它不仅显现出很大的局限性,而且在学科构成上是有着严重缺陷的,这一观点我在上文中已有论述。但还不够,仅指出历史的局限和缺陷,不给它重新建立一套较为完善的结构体系,这种批评就不是善意的具有建设性的批评,而是成为无理的指责和狭隘思想的吹毛求疵了。
那么,如何重建历史学科较为完善的结构体系?又如何在这种新的历史学科框架中认识人类起源的问题呢?本章重点讨论一下这个问题。
一、立体的三维历史构成
通常我们对于历史的认识就是“过去说过和做过的事情的记忆”。美国历史学家贝克尔说:“我们承认有两种历史:一种是一度发生过的实实在在的一系列事件,另一种是我们所肯定并且保持在记忆中的意识上的一系列事件。第一种是绝对的和不变的,不管我们对它怎样做法和说法,它是什么便是什么;第二种是相对的,老是跟着知识的增加或精练而变化的。”①贝克尔说的第一种历史就是实在的原始的生活本身,第二种历史则是文字的可变的历史。一个是不断发生着的历史,一个却是用文字固定下来的凝固了的历史。意大利哲学家、历史学家克罗齐说得还干脆,他说“一切真历史都是当代史”,②他认为对一切过去历史的研究,都是我们当前精神的活动。无论把历史分作真实发生着的,凝固成文字的还是直接当作当代精神活动的,我认为这样的历史都是“小历史”。因为人类已拥有的“信史”本身和人类的起源时间相比较,那只是沧海之一粟,没有可比性。如果我们把全部的精力和心血都放在这种小历史上,翻来覆去地考证、研究,似乎没有太大的意味。我们应该建立一种大历史,一种全面的综合的并且是立体化的大历史,不仅从时间上开拓它,而且在空间方面也扩展它,使它更加广阔,更加深远,更具说服力。
第四章:人类并非起源于地球(2)
一种较为完整的人类史应该是时空的同时延伸和拓展,而非单纯的线性编排。目前的历史划分,只有信史和史前史,信史无疑是有文献记载并且可以信赖的历史,而史前史的范围没有细分,凡没有文献记载的人类活动史都可以装到里面去。除此还应该有未来史,即对未来发展的预测和展望。这样,我们常说的历史就成为过去,现在和未来构成的“三段史”。
对于这种三段史的认识,法国学者科凯在他的《话语符号学》中说:“只有现在是被经历的,过去和将来是视界,是从现在出发的视界。人们是根据现在来建立过去和投射将来的。一切都归于现在。历史之难写,正在于它与我们的现在有关,与我们现在看问题的方式以及投射将来的方式有关。只有一个时间,那就是现在。”③科凯的这段话说得有点过头,或者说他只说对了一半。他把“现在”所经历的作为历史的主体,把过去和未来只当作现在的“视界”,这就未免有点偏颇了。我们研究历史,当然要从“现在”出发,但毕竟历史不是“现在”,我们面对的历史只是古人们遗留下来的一大堆符号文化,或是掩埋在地层深处的文物遗迹,我们考证它、研究它,从中发现我们所未经历的,未认识的,从而建立起一种新的、日渐清晰的历史秩序。这一点“现在”能做到,但它不是“现在”。
“现在”对历史有些什么作用呢?那就是研究历史的方法和态度。从方法的角度说,它与社会和科技发展水平相适应,有什么样的社会进步和科技发展水平,就有什么样的历史研究方法,20世纪,人类可以利用线粒体DNA测定方法研究人类的起源,19世纪乃至以前的诸世纪中就做不到这一点,这就是在“现在”中包括的研究历史的科技含量,也就是“现在”的历史方法论。“现在”对于历史的态度应该也和当时社会科学发展水平相一致,比如我们现在所坚信的以自然选择为基础的进化论思想,是19世纪以来随着社会和科学进步才建立起来的,在此之前人们是不会相信进化论的,进化论也不可能产生。总之我们人类的历史是一个正在被发现、和被证明着的历史,是一个动态的不完全确定的历史,同时也是一个不断被改写和重写的历史。只要我们拥有这样的一种历史观,对于历史这个学科就算是有一种开放而较为科学的把握了。
不过,仅有这样一种对历史的认识观还不足以建立一种新的历史观的框架。在拥有“三段论”历史观的同时,我们对历史的内涵应该有一种更深层次的认知,那就是进一步放大“三段论”的维度,看看我们的大历史应该建立在什么地方较为合适。
可以这样说,我们人类的历史“前不见首,后不见尾”,无限延伸着的两头是无限的朦胧和迷茫,唯有与我们的现实生活接近的这段“信史”才显现出比较清晰的轮廓来。如果我们要进一步地追问:人类历史的“首”部有“始”吗?“尾”部会有“终”吗?对此我们还没有足够理由和勇气来做答,只是想象着、思辨着。偶尔,考古的铁锹碰撞出一点火星或几束火花,照亮幽暗中十分有限的一方空间,然后历史的天空像归于迷茫的深远和深远的迷茫之中,一切又归于死寂和无。有限的人类仍然看不到历史天空的首和尾。事实上,人类历史的“首部”是无限的深远与暗,人类历史的“尾部”也是无限的深远与暗,唯有穿插在它们中间的一小段人类文明的“信史”闪烁着光明,与两头无限的深远与幽暗形成鲜明的对照。然而人类文明的这段闪烁着光明的历史至多还不到一万年,比之深远无底的“首”与“尾”,简直就像不存在一样。因为它的“首”是有数百万年,数千万年,乃至数亿年;它的“尾”也许比它的“首”更漫长。
第四章:人类并非起源于地球(3)
从这个角度看,真正的历史是一种什么状态呢?历史的两头是无限的黑暗,只有中间有一小段光明。仅就这段“光明”论,由于历史的局限和诸多缺陷,在这段“光明”中又有着昏暗的朦胧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