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习惯是培养出来的-第1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因而变得善忘,会一下子把刚学的东西全部忘掉。
3。要多鼓励。对于孩子的好表现和好成绩,父母不要吝啬使用赞美之词。因为称赞对孩子会起很大的鼓励作用。对于孩子的错处,不要过多批评,因为过多批评,会令他情绪低落,而犯更多的错误。以表扬为主的教育方式,对提高孩子的学习兴趣也有一定的作用。
4。防止反抗。防止孩子产生反抗心理,尤其是防止产生逆反心理,是父母教导孩子学习必须严加注意的问题。如果孩子产生了反抗心理,连进取心都没有了,哪里还谈得上有学习兴趣。一般来说,将孩子与别人相比较,往往会使孩子产生反抗心理,容易促使孩子自暴自弃丧失进取的动力。
5。控制时间。由于孩子注意力集中的时间不长,如7岁的孩子在家一次连续做功课的时间不要超过半小时,8~11岁的孩子不要超过50分钟。如果做功课的时间较长,中间一定要有10分钟左右的休息,让孩子舒展筋骨。如果孩子功课做完了的话,应该给他小小的奖励。有些年轻父母不了解孩子注意力集中的时间长短,不根据孩子对事情能高度集中的时间来安排孩子做功课的时间,有的强迫孩子长时间坐在书桌前做功课,中间不让休息、活动。结果不仅对孩子的健康不利,而且,还使孩子对功课产生厌烦情绪,更谈不上提高孩子的学习兴趣了。
6。刺激求知。要提高孩子的学习兴趣,就要不断地刺激孩子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为此,父母应该常带孩子去参观博物馆、动物园和图书馆等等。
7。吸收教训。在孩子做功课时,不要让孩子依靠父母的帮助来解决困难,而要让孩子自己从经验中吸取教训。例如有困难的时候,要采取积极的态度去鼓励孩子独立思考,不使孩子养成依赖性,更要使孩子明白做功课是他自己的责任。
8。做好榜样。要使孩子对学习发生兴趣,父母必须做孩子的榜样,先要让孩子知道父母很喜欢看书,求知欲很强,并且不断地学习,等等。
中篇:成就一生好习惯虚心好问的习惯
有一年,中国中学生到国外参加一项奥林匹克竞赛,成绩十分喜人,获得的金牌数量和奖牌数量,都名列参赛各国首位。
赛后,竞赛组织者请出了出题的专家、教授,跟这些参赛的各国中学生们见面,希望选手们向专家、教授提问题。
除中国选手外,其他国家的选手都十分踊跃。有的国家的中学生指出,出题者在某题上的思路不对,没有现实意义,如果改造一下会更好;有的咨询某方面问题的最新科研成果、发展方向;有的拿出自己的题目让教授专家来解答。
而获得金牌和奖牌最多的中国学生,却在旁边默不作声。不是他们英语过不了关,其实他们参赛前都经过英语的强化,都有非常好的口语。而是中国学生平时的注意力以及竞赛时的注意力,全部集中在解答专家们的题目上了,没有胆量、没有心思去想专家的题目还会存在什么问题,于是提不出问题,就干脆不开口。
俗话说:“问是学之师,知之母。”现实生活中,我们每一个人不可能事事都通,许多问题对于我们来说都是一无所知,即便是学习成绩优秀的学生,也不一定什么事都比别人知道得多。有问题并不可怕,怕的是不问。
美籍华人李政道教授一次在同中国科技大学少年班学生座谈时指出:“为什么理论物理领域做出贡献的大都是年轻人呢?就是因为他们敢于怀疑,敢问。”他还强调说:“一定要从小就培养学生的好奇心,要敢于提出问题。”
在现实中,我们发现,当孩子长到三四岁时,他们向大人提出的问题也开始越来越多,而且千奇百怪。但是大多数父母不仅不为孩子们的提问感到兴奋,相反倒觉得厌烦不已。他们对孩子所提出的问题大都是随便敷衍一下,并不给予耐心的说明和解释。正是他们自己使孩子的潜在能力枯死之后,到孩子上了学才大惊小怪地叫嚷:“为什么我的孩子成绩这样糟糕呢!”但这些父母从来没有对自己的行为进行反省。
看看老威特是怎么做的吧!当小威特提出问题时,他总是给予鼓励,并耐心地回答,决不欺骗威特。在教育上,威特父亲觉得再没有比教给幼儿错误的东西更为可恶的了。在给孩子解答问题时,威特父亲的说明并不是难懂的,而是充分考虑到孩子在现有知识下,是否能完全加以接受。更难能可贵的是,当问到连自己也不懂的问题时,老威特就干脆老实地回答说:“这个爸爸也不懂。”于是两个人就一起翻书,或者去图书馆查阅资料。从而也给威特灌输了追求真理的精神。在给小威特的教育中,他坚持竭力排斥那些不合理的和似是而非的知识。
千万不要不经意就扼杀了孩子好问的天性,作为家长应该注意从小培养孩子虚心好问的习惯,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培养:
1。向老师质疑、发问。没有弄懂问题时,不要得过且过,羞于开口,要善于发问,大胆发问。如果孩子平时有不敢问、不善问的缺点,就鼓励他去问,一旦有些问题是通过问询教师、同学得来的答案,父母要给予鼓励。
2。给孩子讲一些著名人物不迷信权威、不迷信书本的生动故事,启发孩子大胆质疑、发问。
3。可以找一些有错误的书刊,鼓励孩子找出错误。比如一些名人的书中有不少文字、语法、典故、常识方面的错误,引导孩子把它们找出来,给名人写封信,指出他们的错误。
4。一段时间后,提醒孩子,不要滥问一气,要深思熟虑,胸有成竹。
中篇:成就一生好习惯勤于思考的习惯
德国数学家高斯,是近代数学奠基者之一,在历史上影响之大,可以和阿基米德、牛顿、欧拉并列,有“数学王子”之称。
高斯非常善于思考,这种良好的思维习惯在他小时候就已经表现出来。高斯的父亲是泥瓦厂的工头,每星期六他都要发薪水给工人。在高斯3岁时,有一次当他正要发薪水的时候,小高斯站了起来说:“爸爸,你弄错了。”然后他说了另外一个数目。原来小高斯趴在地板上,一直暗地里跟着他爸爸计算该给谁多少工钱。重算的结果证明小高斯是对的,这把站在那里的大人都惊得目瞪口呆。
小高斯10岁时,有一次他的数学老师让他们全班解答一道习题:立即计算出“1+2+3+4……+100=?”的答案。这个题目在今天早已家喻户晓,可是在那个时候、那个场合,对于一群小学生来说,还真不容易。要算出这么长的算术题耗时不少,孩子们都想争取第一个算出来,立刻在草稿纸上做了起来。
只有小高斯还没有开始动手,不是想偷懒,也不是发呆,他在想,难道一定得经过这么复杂的计算过程吗?从客观上说,他在进行思维的谋划,谋划的目的是要寻找一种能够成倍提高思维效率的策略,这个过程花去了相当于其他同学进行加法计算的二分之一的时间。这时候,老师看见了他,走上前来问他怎么了,为何还不开始计算。小高斯说他已经知道答案了,是5050。老师十分诧异,问他是否提前做过这道题。高斯于是告诉老师,他通过观察发现这一组数字中1加100等于101、2加99等于101……这样的等式一共有50个,因此这道题可以化简为“101×50=5050”。
“真是太精彩了!”老师赞扬地说。
这种“精彩”并不取决于孩子的智商。事实上,小学生的智力与学业成就的相关系数只有0。21,它应该取决于孩子良好的思维习惯,使智力的潜在能力得到了充分发挥。认真的思考虽然为孩子解决问题的过程增加了一个环节,却使解决问题的时间缩短了很多倍,大大提高了学习的效率。小高斯进行思维的谋划花去了相当于别人解题所耗时间的一半,然而计算出“101×50=?”只需要1秒钟。从这里边,你难道还看不出善于思考的优势吗?
养成认真思考的学习习惯对孩子们是非常重要的,它可以帮助孩子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把散落的知识点连结成有机的整体,从总体上把握知识体系,提高学习质量。养成认真思考的学习习惯,有利于对书本知识批判地吸收,可以防止“死读书”,从层次上提高了个人的学习能力。养成认真思考的习惯还可以不断解开疑团,激发灵感,从而有所发现,有所发明,有所创造。
父母怎样才能使孩子养成明辨善思的思考习惯呢?儿童教育专家认为,作为父母创造出一种“家庭思考环境”非常重要,其具体做法是:
1。父母应注意引导孩子对思考采取认真的态度。聪明的孩子可能懒于思考,因而他们对任何东西都会不加思考地发表看法,对此应引导他们认真思考。
2。培养孩子独立思考越早越好,小孩子往往有千奇百怪的想法,要引导孩子自己去思考。
3。随时给孩子出一些思考问题。无论是带孩子上博物馆,还是陪他们看书看电影,父母都可提一些问题,启发孩子进行思考。
4。全家参与。家长在一起谈论问题时,即使年龄很小的孩子,也会有自己的看法。
5。对问题要全面思考。教育孩子无论对什么事物进行思考,都要考虑到它们的优缺点,是否有吸引力,有无参考价值等等。对事件则要考虑它的短期、中期和长期的后果。
6。善于归纳,举一反三。孩子在学校里就是将一点一滴的知识聚集起来,把所学的知识归纳之后,要善于把普遍的规律应用到别的事物上。
中篇:成就一生好习惯科学用脑的习惯
脑科学研究结果表明,人的大脑在理论上的信息储存量,相当于藏书1000万册的美国国会图书馆的5倍,高达5亿本。大脑的潜能,几乎接近于无限。但是,到目前为止,人类普遍只开发了大脑的5%,仍有巨大的潜能尚未得到合理的开发。换一句话说,一个人的大脑只要没有先天性的病理缺陷,就可以说他拥有可以成为天才的大脑,只要大脑的潜能得到超出一般的合理开发,他的能力就不会比爱因斯坦逊色。
但是,大脑潜能的开发,并非一蹴而就,如果“拔苗助长”,结果只能使孩子用脑过度,甚至发生悲剧。
丹麦历史学家海内肯就是前车之鉴,他4岁就撰写了《丹麦史》,此举一度引起了全世界的震惊。正当人们津津乐道地谈论他的聪明才智时,突然传来由于大脑负担过重导致4岁半的海内肯脑力衰竭,最终不幸夭折的噩耗。诸如此类的例子,不胜枚举,许许多多的天才儿童,一夜之间名扬四海,不久就销声匿迹,或者传出不幸的消息。
作为家长,不必羡慕别人家出了个天才儿童,其实自己的孩子也拥有天才儿童一样的大脑;而当一些天才儿童不幸夭折时,家长应该在培养自己孩子上借鉴经验教训,千万不要造成儿童用脑疲劳,要让孩子养成科学用脑的好习惯。
家长们应该认识到:开发大脑不等于掠夺式地使用大脑,“头悬梁,锥刺股”并不是一种科学的学习方式。“刀不磨不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