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教育出版电子书 > 你的形象价值百万 >

第19章

你的形象价值百万-第19章

小说: 你的形象价值百万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5)不要开有关性的玩笑,虽然今天大部分人可以接受,并会感到非常有趣,但是留下的坏影响是不可挽回的。  
  (6)不要问及别人的隐私,如工资、年龄、婚姻等。中国人可能不好意思像西方人那样以“这不关你的事”而回绝你,但这种问题侵犯了别人的私人空间,会让人心中不舒服,而且,会显得问话者毫无修养。  
  (7)不要谈论共同相识的人的消极一面,尤其不要在背后对别人作消极评论,那样会使你陷入危险境地。  
  (8)不要向别人诉说自己不幸的故事,若有问题,请找心理医生,不要把自己的垃圾毫无代价地扔给别人,贪图了一时的痛快,却影响了别人健康的心理生活,也把自己的消极一面展示给别人,在你美好的形象上留下个阴影。有很多女人认为这是增加友谊的一种沟通,但是,事实证明,从长远观点来看,一个人暴露自己的隐私和弱点,会造成心中的不安全感,友谊不但不会因此而发展,反而埋下了破裂的种子。  
  应该谈论的:  
  (1)别人所在行的,别人有兴趣的。  
  (2)别人有兴趣的、知识性的话题。  
  (3)中性话题,如天气、经济状况、世界政治局势、体育新闻。  
  (4)有品位的个人爱好,如品酒、高尔夫、古典音乐、收藏。  
  (5)任何鼓舞人心的、积极的消息。  
  (6)别人的优点。  
  (7)多听少说,把说话的机会留给对方。                     
不要让你的舌头超越你的思想   
    ——先学会听,再学会说  
  不要让你的舌头超越你的思想。  
    ——奇伦(古希腊哲学家)  
  大自然赋予人一条舌头和两只耳朵,为的是让我们多听少说。  
    ——佚名  
  大音希声,大象希形。  
    ——老子  
  丹尼尔是个热爱世界各国文化的英国人,每个月他都组织周末家庭小聚会,让来自各国的朋友互相认识,交流文化。一天,丹尼尔请了自己的朋友——一对美国夫妇、一位德国记者、一位中国朋友和一位波兰女士在家共进晚餐。在人们互相介绍、寒暄之后,大家基本上都了解了对方的姓名和工作性质。  
  当晚餐开始时,在餐桌上波兰女士又开始逐个问及客人们的情况:“对不起,你刚才说你是做什么工作的?”在座的人又一次重新介绍自己,她时不时地在别人还未讲完话时就插话:“噢!这让我想起了……”然后,不经思索、喋喋不休地道出一段毫不相干的故事。礼貌的客人们耐心地听她无穷无尽的乏味故事,善于平和局面的丹尼尔不时地找借口接过话题,以便使别人有讲话的机会。  
  丹尼尔问美国朋友:“艾丽,听说你最近组织了一个慈善活动,为非洲儿童捐款。怎么样了?”“噢,可怜的非洲儿童,他们生活在不可想像的条件下……”波兰女士未等艾丽回答,又接上了话题。  
  “请喝酒,”丹尼尔又礼貌地找借口截住了她可能会无休止进行下去的话题,“克里斯多夫,你太太在柏林怎么样?”丹尼尔问德国记者。“她快生产了。”德国记者回答。  
  “噢,上帝呀,她一定要小心难产,当年我生宝宝的时候,发生了难产……”波兰女士又一次接过了话题。这一次,她飞快地讲着,再也没有留给丹尼尔可以插话的机会。客人们吃着美味的晚餐,听着血淋淋的难产故事。很快,美国夫妇和中国朋友找借口帮助清理餐桌,躲进了厨房不再出来,只留下可怜的德国记者在全神贯注地分享她劫难的故事。  
  事后,丹尼尔说:“我非常抱歉,今天晚上的谈话失去了控制。”美国夫妇说:“一个让人难以忘却的女人。”从此,这个波兰女士再没有出现在丹尼尔的家庭晚会上。  
  在我们的身边,不难发现像这位波兰女士这样热衷于抒发自己、不在乎别人耳朵的承受力的人。他们的舌头就如同一个上了发条的永动机,滔滔不绝地排泄头脑中的词汇,他们毫不注意观察别人的反应,不停顿、不间断地讲话,不留给别人插话和问话的机会,仿佛他们生来还没有如此地得到过别人的注意力。他们根本不理解我们不是他们在公众演讲时的听众,他们根本不知道我们是在沟通、交流。沟通、交流(munication)的前缀()在英文中包含了“共同参与”的含义。而他们却像舞台上的独脚戏演员,把每个人都当成了热衷于自己冗长而乏味的故事的听众。  
  沟通心理学强调,一个善于沟通的人首先应该是一个听众。当他需要开口时,要先用眼睛来观察别人的非语言的反应,然后,才能够决定沟通的内容和形式。据社会心理学家统计,我们有50%~80%的时间在与人沟通,而在这沟通的时间内,有一半的时间是在倾听。尤其在个人事业的发展中,“倾听”被列为比“说”还重要的沟通技能。在对领导力的研究中,也一再强调“听,是增加知识和价值的好机会”,“我们所说的首先应该与倾听相关或者来自于所听的”。倾听是事业成功者必须掌握的一门艺术,倾听是建立自己良好形象的最简单的办法,因而沟通心理学家们一再倡导:“在说之前,先学会听。”  
  美国CNN电视台最著名的节目主持人莱瑞·金(Larry King),专门采访世界顶级的领袖、名流。作为一个如此杰出的主持人,他应该是最善于用语言表达的,但是他却把倾听看做是比说更为重要的采访方式。当莱瑞被问到如何成为电视超级主持人时,他说:“我倾听。我从来就没有在说话的过程中学到过知识。”  
  希腊船王奥萨斯是世界著名的亿万富翁,也是受到女人欢迎的花花公子,他征服了改变了世界歌剧历史的天才女歌唱家玛丽亚·卡拉斯,又娶了美国前总统肯尼迪的遗孀杰奎琳。这个有名的花花公子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被问到他如何获得女人的喜爱时,他回答:“当她们说话时,我在听!”  
  重视演讲的古希腊哲学家们,早就把“听”看成与演讲一样重要的技能。有一个年轻人曾经拜师苏格拉底,求教演讲的技能。为了表示自己生来具备的、出色的口才,他滔滔不绝地对苏格拉底讲了起来。苏格拉底打住了他的讲话,要他交双倍的学费,那年轻人惊诧道:“为什么要我加倍呢?”苏格拉底说:“因为我得教你两样功课:一门课是先学会怎样闭口;另一门课是学习怎样开口。”另一个关于哲学家芝诺的传说中谈到,当一个年轻人夸夸其谈时,芝诺便警告他:“你的耳朵已经滑下来同你的舌头融为一体了。”  
  一次心理实验的结果发现,上司给自己的部下所打的倾听分数普遍地高,这毫无疑问是由于部下畏惧上司的权威,在谈话时竭尽全力地给予上司全部注意力。有权威的人会习惯于别人给予自己注意力,而在有些场合中,他们作为一个普通的人参与交流,会赢得更多的尊敬。英格丽在参加一次学术界的餐会上,一位学术界的权威占据了所有的时间,他天南海北的话题滔滔不绝。出于对权威的尊敬,在座的人只有默默地听着。但是,大部分人的眼神和面部表情告诉英格丽,他们已经是“人在曹营心在汉”。这个聚会的结果,导致在座的人几乎没有互相结识,只有在餐后才匆匆忙忙地交换了名片。  
  在夫妻之间,倾听力的分数却随着婚姻的年限增长而下降。这也难怪在很多夫妻冲突中,常常听到妻子们气愤地抱怨:“他从来不听!”正因为“不听”,丈夫才无休止地重复着让妻子愤怒的“错误”。这种“不听”是妻子感到受忽视的关键所在。可见,倾听在我们生活中的作用,已经远远不再是为了功利而讨上司喜欢的技巧,它还能够影响我们的家庭关系和人际关系,决定了别人对于我们的喜爱程度。一个不善于倾听而只想表达的人,是不会长久地吸引听众的,除非他有着超常的思维、雄厚的知识、激动人心的思想。喋喋不休地重复自己所在行和感兴趣的话题,而忽略了别人的反应,就会像那个波兰女士一样成为最后一次出席聚会的人。  
  倾听不是一个被动的活动。一个优秀的听众,能激起谈话者的情绪、思维,甚至开阔谈话者的创造力,它不仅是在用双耳和大脑吸收、消化、分析讲话的内容,还要观察对方的表情、身体语言,并运用自己的语言、身体语言、面部表情等给对方积极的回馈。在上面讲述的事件中,那个德国记者是位出色的听众。正是他全神贯注的眼神、痛苦的面部表情、表示投入的身体前倾动作、惊讶的语言、口气等等,使波兰女士受到了激励,让她更加兴奋。而这个波兰女士却是糟糕透顶的听众。首先,当别人自我介绍时,她不用心听,她对别人的背景根本没有表示出兴趣。第二,在她讲话时,她对别人的消极反馈视而不见,强烈的自我表现欲望和单向思维的方式,让她不能够预测和想像无聊的独脚戏的可怕后果,她没有迎合大多数听众的心理,没有及时地调节谈话的内容。  
  只满足自己说而忘记了听的人,会错过很多有利的商业合作的机会。一个投资巨大的商业电视节目的制片人在与一个总导演候选人交谈时,这位导演为了充分展示自己的才华,口吐飞沫、指天画地谈了四个小时之久。每当别人想问话时,他不客气地说:“你先听我说完。”四个小时后,怀着希望而来的制片人,带着失望而去。他说:“这不是一个可以与他沟通的导演,他完全融化在自己的思想之中,他甚至都没有考虑到别人会有不同的思想,而他的谈话和展示给我的,与我的节目性质毫不相关。”如果这位导演能听完别人的意见和反馈,调整自己的话题和展示方法,他就会在栏目中占有一席之地。  
  在国内与成功者交往的过程中,英格丽明显地发现文化领域的成功人士和私人企业的老板们有着出色的“倾听”能力。而且越有成就的人,“倾听”能力越强。也许正是由于文化界的人士对新信息和知识的渴望,他们更愿意认真倾听,从倾听中吸取知识。成功的私企老板们用敏锐而开放的头脑,从任何谈话中寻找新的机遇,时刻了解世界的动向,他们珍惜时间,把任何沟通交流都当成是一次学习、充实的机会。而很多刚刚脱离贫困线的、在中国基本建设中发达兴旺的“成功者”,更津津乐道于展示自己的辉煌成就和“过人”的才华。有个朋友对此评价:“听一次还可以忍受,第二次就是活受罪,第三次,就如同惨遭杀害。”那些只讲不听的人,千万不要犯下这样的“凶杀罪”!  
  罗马时代的诗人赛鲁斯说,“我们只对那些对我们有兴趣的人感兴趣”,这是对我们社会交往、沟通交流的真实写照。试想当我们讲话时,听者回答的与我们的话题无关,或者不停地打断我们讲话,我们会如何看待此人?认真想一想,我们认为那些最好的朋友或同事,常常是那些能听我们讲话的人。正因为他们能“听”,把他们的注意力给予我们,我们感到自己受到他们的重视和尊重,我们才喜爱他们。  
  英格丽建议:  
  从今天开始,避免这些习惯吧:  
  (1)目光不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3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