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__净空法师__第1401-1600集-第53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骄刍幔形缭谒旅砝锩娉苑埂I衔缒盍街悖挛缫材盍街恪A斓寄罘鸬囊桓鑫牵ㄆ髑玫煤芎茫值罈ぞ邮浚鞘焙蚝孟袷窃谔ㄍ迥募乙凶鱿謇恚匚灰埠芨撸歉隼闲扌小7ɑ嶙苁撬蔽牵蛭罘鸹岫际窃诩胰耍ㄊΣ徊渭樱徽展怂牵运亲约旱蔽恰A值罈ね氖焙蛞嫡暇拖智埃≈氐氖焙蚺滤溃蘩窗锼钏芫豢夏罘稹�
那时候我有一个老同参,在家时候是老朋友,明演法师,他是福州人,他看到这个情形来告诉我,他说怎么会有这种现象?念佛会的维那师带这么多年,居然临终的时候不念佛,什么人念佛他就骂他,业障现前!你再想想,我们这十句二十个字,他只有念佛,其他那九个都没有。贪恋世间名闻利养、五欲六尘的享受,口里说得很好往生西方极乐世界,阿弥陀佛真来的时候吓得不得了,赶快跑。你由这里可以能够想得到,那个不能往生是什么原因?多半都是这样的人,他自己知不知道?自己不知道,习气!自己不知道是愚痴。到最后一口气,那个时候还是迷惑颠倒,烦恼习气现前、业障现前,很可惜。
我们那时候看到这个情形,我跟明演,那时候法融都在,我们都在一起,法融不在我们这个道场,好像在宜兰那边的庙,我们也常常见面,同戒的戒兄弟。常常提出这桩事情警惕自己,然后想到章嘉大师给我们的开示,那真的叫法要,看破放下。这就是没看破、没放下。人贪生怕死,这是一切众生在所不免,但是那时候我们对佛法知道的少,这些人学佛比我们久,我们虽然出家,他佛法比我懂得多。不知道诸法实相,所以你说这关系多大!
而释迦牟尼佛对一切众生讲经说法,终极的目标就是教人觉悟诸法实相。诸法实相不要讲很深的,最浅显的,就是告诉你一个事实,没有生死,也没有轮回。这奇怪了,没有轮回是什么事情?只是舍身受身,称之为轮回,你了解这个事实真相。轮回是什么样子?就好比我们这一天,一天就好像这一世,到第二天那又是一世,你从这里看你就把轮回的真相体会到。早晨起来就好比我们出生,晚上睡著好比我们死去,所以我过去讲经也说过,我们每天就是小死一次,第二天又出生了。实际上六道轮回就是这个样子,我们这个身体死了,身体有生灭,灵性没有生灭。
我把这个身体比喻穿衣服,你看早晨起来衣服穿上去,就好比又有一个身体,晚上睡觉衣服脱掉,身体不要了,死了,你从这里体会。然后怎么?你对於生死就不害怕,就没有恐惧,不会贪生怕死。对於死亡没有恐惧决定不堕三恶道,凡是贪生怕死的人一定堕三恶道,这是教人不堕恶道一个觉悟。这是对一切众生,不论他信佛与不信佛,他只要相信因果都可以跟他说清楚。那么你舍身来生要得一个好的身体,善业,心善、行善,如果心不善、行不善,你换的衣服愈换愈难看,愈换愈肮脏,所以断恶修善多么重要!好,今天时间到了,这一偈我们就学习到此地。
大方广佛华严经 (第一五六八卷) 2006/6/11 香港佛陀教育协会 档名:12…17…1568
诸位法师,诸位同学,请坐。请看「净行品第十一」,偈颂第八大段还归洗浴时愿。我们从第一首看起:
【从舍出时。当愿众生。深入佛智。永出三界。】
这是乞食离开斋主家,托钵回来之后,我想《金刚经》一般人读得最多,也都会记得比较熟悉,你看《金刚经》的发起,就是释迦牟尼佛到舍卫大城乞食,回来之后,吃完饭就要洗足。因为印度的习俗一般人都没有穿鞋子的,都是赤脚,所以我们看到塑造的佛像都没有穿鞋子,一直到现在印度人还是这样的。小乘出家人一般也就是穿个拖鞋,因为他是在热带,所以衣著、生活都很简单。每天一定要洗身体,一般讲冲凉,这是把身体洗干净。他们也没有冬天,只有一季夏天,这些常识我们都应该要知道。
所以离开斋主的家,现在我们可以引申,只要我们从房舍出门到另外一个地方去,出门,菩萨就发这个愿。一百四十一愿是在日常生活当中略举几个例子,你就晓得这些修行人,我们现在都称菩萨,确确实实起心动念、言语造作没有一分钟是空过的,都能够引发称性的大愿,所以他能成就,他能够保持,他能够不退转,不是没有原因。在这品经里面特别是讲行,这个行是《华严》,《华严》是圆教一乘,所谓是修圆行,圆是圆满,没有欠缺。就是六根接触六尘境界,决定没有一桩事情是空过的,眼见也好,耳听也好,鼻嗅、舌尝、身触,都没有空过,念念都能把性德,自性里面的智慧、德能给引发出来,这才叫做修圆行。
当然对我们来讲,我们是烦恼习气太重,很想修,但是记不起来,六根接触外面六尘境界决定是随顺烦恼习气,没有体会到三宝跟众生。我们总的来看,这些菩萨们他们的起心动念确实没有离开三宝,三宝是觉正净,没离开;没有离开一切众生,念念都想著一切众生,觉悟一切众生,成就一切众生。当然我们要觉悟一切众生首先要自觉,自觉而后才能觉他;要想成就众生先要成就自己,自己成就之后才能够成就一切众生。这是总的,你一定要理解。
这是琐碎的事情,在日常生活当中常常遇到的,此地举的这个例子,一百四十一愿,这是个例子。无论在什么环境之下,你看这下面一共有五首偈,『从舍出』,从居住的房屋,无论是什么房屋,你离开的时候。前面托钵乞食又进到人家的时候,你看发什么愿?我们现在总要办事,或者是你到街上去买东西,你进入商店,那是进入;你购买的东西买好了,离开了,这个地方是离开,「从舍出时」。那你要懂得,学佛要抓住纲领原则,不是呆板的,这个地方是净行,不是戒律,是提醒你,你看他发什么样的愿,你可以发你自己的愿,但是总的决定不离三宝,决定不离利益众生。愿愿都正,愿愿都真,愿愿都圆,知道这个道理就容易学习了。
所以这个经要熟,需不需要背诵,依照这个?不必,活的。要知道世尊当年在世的时候,教导出家人的,也是举例子,都是活活泼泼的。时间相隔三千年,这三千年前讲的,三千年后;地,那时候在印度,我们现在在香港。以前确实这个距离太远了,从印度到中国那是很长的路程,非常辛苦,要走上几个月。现在由於交通方便,资讯发达,地球真的就变成一个地球村,印度距离我们这里不远了。早晨到那边去,晚上可以回来,交通便捷了。菩萨那时候发的愿,我们了解那个心愿广大无边,利益遍法界虚空界一切众生。今天众生的苦难决不亚於当时,可以说有过之而无不及,物质生活是方便很多,可是精神生活比从前大幅度的堕落。
我们在今天确确实实要给社会大众做最好的榜样,要有这个大愿,时时刻刻要能提得起来,离开房舍的时候,『当愿众生,深入佛智,永出三界』,这出。怎样才能出三界?没有佛智你出不了三界。此地说的「佛智」是广义的,不是狭义的,广义的那你要懂,「一切众生本来成佛」。佛智是什么?佛智是你自性、是你真心本来具足的般若智慧,这个智慧大家都有,佛告诉我们并没有失掉。因为这种智慧不生不灭,它不是生灭法,不来不去,遍法界虚空界,无时不在,无处不在。为什么现在这个智慧失掉?那你要记得经上常说的,「但以妄想执著而不能证得」。我们自性里面的智慧、德能、相好圆圆满满,一丝毫没有欠缺,皆是不可思议,智不可思议,德不可思议,能不可思议,相好不可思议,这才叫真正究竟圆满,生佛平等,性相一如。
现在佛告诉我们,我们现在明白了,真正相信我有,佛有、我有、你也有、他也有,大家都有。要怎么样把我们的障碍去掉,我们自性性德能圆满的显现出来?佛给我们讲障碍有三重,我们放下执著,於世出世间一切法都不执著了,第一重的障碍排除了,我们的智慧、德能肯定透出一部分,透出的不多,这个叫入了。不是深入,因为还有两重障碍没去掉,现在才去掉一重,就入佛智,佛智是什么?正觉,只要把执著去掉。记住,一天要说多少遍不算多,为什么?没去掉,你还是用它,执著不去掉离不开六道轮回,烦恼可大了!执著去掉,轮回就没有了,你的心叫正觉。
你看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这是性德,翻成中国意思是无上正等正觉。第一个是正觉,六道没有了;然后再深入,分别也没有了,世出世间一切法不再分别,你就成菩萨,这就入得深了,还不够深,三重障碍还有一重,那一重是妄想,是无明,妄想无明一破就见到法身,这才叫深入。见到法身,见到法性,中国禅宗里面所说的「明心见性,见性成佛」,永出三界。实在讲永出三界,阿罗汉就永出三界了,入佛智就永出三界,深入就不必说了。
我们现在读这品经,这品经是正等正觉,还不是无上,换句话说,三重障碍去掉二重,这是菩萨的境界。这些东西要不要学?不必要学,自自然然的,也就是我们的障碍没除掉,想学也学不到,果然障碍除掉,它就是这样的,你在日常生活当中六根接触六尘境界,它就是这样的,自自然然的,这是正等正觉。我们知道这些事实真相,才晓得我们跟菩萨比真的是比不上,人家菩萨起心动念、见色闻声,确确实实是无量功德,念念之中都是圆满无量功德。我们读了、听了释迦牟尼佛的教导,明白了,了解了,真正用功就是要断烦恼。
学习要抓住纲领,所谓活学活用,最重要的,现在是淘汰我们执著的习气,执著习气断掉之后你再进一步淘汰分别的习气,这是要真干,就在日常生活当中,穿衣吃饭、处事待人接物,随缘,什么都好,大众团体的事情只要照顾到都是圆满功德。总要懂得看破、放下、自在、随缘,这是深入佛智我们的略说,真正深入就是无上正等正觉。无上正等正觉,广义的讲,法身菩萨都证得了,在《华严》是初住以上,四十一位法身大士都是无上正等正觉,只有妄想习气厚薄不同,除此之外,他们的智慧、德能、相好没有两样。
菩萨修行,就是我们讲这些法身菩萨修行,诸位要知道,没有起心动念,他是一证永证,不会退转的;退转是权教,这是实教,真实不虚,没有退转的。修行完全是在应化,感应、应化,遍法界虚空界,众生有感,佛就现身,现不止三十二应身,三十二应身是略说,无量无边身。帮助众生觉悟,帮助众生提升,帮助众生种善根,决定没有我们今天讲一分一秒空过,没有,一分一秒都不空过。
如果跟你说真的,真的那就不是一分一秒,比这个还要微细。像现在科学家所讲的物质,科学家现在知道物质是无中生有,物质是色法,色就是我们今天讲的物质。由於物质才构成宇宙,才构成星球,构成万事万物,佛家讲十法界依正庄严,这都是现象,现象离不开物质。物质也没有生灭,只有变化,没有生灭,它依什么变化?佛给我们讲的,从心想生。那你就要好好想想,你从早到晚你想过些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