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教育出版电子书 > 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__净空法师__第1401-1600集 >

第388章

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__净空法师__第1401-1600集-第38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我们怎样努力契入这个境界?没有别的,老师教我们放下。放下再放下,你才能够契入;你不肯放下,永远不能契入。头一个,放下对一切人事物的执著。佛告诉我们,心性是平等的,一切众生本来具足,众生跟佛一丝毫差别都没有,就是佛把这些妄想分别执著全放下了;众生之所以成为众生,妄想分别执著不肯放下。这个事情别人帮不上忙,为什么?妄想分别执著是你自己心里起的,还是你自己把它放下。你要是随顺妄想分别执著,你就是随顺六道轮回;你把它放下,你就出六道轮回,六道轮回就没有了;没有执著,就没有六道。
  所以永嘉大师说得好,「梦里明明有六趣」,梦是迷惑,有妄想分别执著;「觉后空空无大千」,这明白了,放下了,放下妄想分别执著,六道、十法界都没有了。所以六道、十法界是幻相,佛在经上举的比喻很好,「梦幻泡影」,哪里是真的?一真法界是真的,十法界、六道是假的,梦中境界,我们要觉悟。天天在学经教,天天在听,为什么还不觉?关键就是放不下。对人、对事、对物有一桩放不下,就是大障碍,障碍你超越六道,障碍你往生净土。
  我们从这小小一点,清洁牙齿,就要想到一切众生怎样来调净其心。『诸烦恼』就是妄想分别执著,就是见思、尘沙、无明。「噬」在此地可以当作放下来讲。三种烦恼都放下,成佛了。《华严》前面讲得很清楚,你就回到一真法界,一真法界才是自己的故乡。回到一真法界,《华严经》上讲,一真法界还有四十二个阶级,这四十二个阶级真有吗?给诸位说,不能说有,不能说没有。你要说有,确实没有,事上没有,理上有,理上怎么有?无明的习气没断!无明断了,你才超越十法界,但是无明习气没断。
  习气碍不碍事?不碍事,无明习气不碍事,它也不起什么作用,可是它有。怎么个断法?没有任何方法,有方法就又起心动念。你要晓得一真法界的人不起心、不动念,当然没有分别执著,他怎么个修法?没得修,就是让时间长了,慢慢自然就没有了。所以古人举的比喻举得很好,用酒瓶。酒瓶盛酒,把酒倒尽了,擦得干干净净,确实一点酒都没有,一滴都没有,闻闻还有味道,那个味道就叫习气。倒得干干净净就成佛了,每个瓶子里头统统都倒得干干净净。但是有先倒、后倒的,先倒的,闻闻,味道淡一点;后倒的,闻闻,味道浓一点,这就有差别了,就是这么个道理。干不干净?统统干净。
  所以四十一个阶级不能说有,不能说无,事上没有,理上有。要什么时候习气才真的没有了?佛在经上讲三大阿僧只劫,这么长的时间!这我们能想像得到。因为你可以做实验,这个实验,这四十二个阶级你就可以用四十二个酒瓶,统统倒干净,擦干净。但是什么?一天倒一个,就有先后了。大概放上三个月,你闻闻看,哪个瓶子一点味道没有,再闻闻那个,还有一点,你就懂得这个道理。
  佛说的就没错,三大阿僧只劫之后完全没有了,那叫究竟圆满佛。所以诸位要知道,究竟圆满佛跟分证即佛,实在说,他们的智慧、德能、相好一丝毫差别都没有;就是无明习气厚薄有差别,除这个之外没有差别。这个道理一定要搞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然后你才晓得明心见性,见性成佛。明心见性,见性成佛最低的是圆教初住,破一品无明,证一分法身。无明,讲四十一品无明,那是讲无明的习气,是这么个说法。这些我们要不搞清楚,永远迷在里面,你的修学信心决定产生障碍;搞清楚、搞明白了,没障碍了,才知道放下重要,不再执著!
  修行,要让我们调净其心(我这样念大家好懂),从哪里下手?从人事下手。诸位要知道,对事、对物比较容易,最麻烦的是人!人的麻烦在哪里?人的麻烦,这里头还有宿世的因缘。我以好心对他,他以恶意回报,这怎么办?你的心怎么会清净?所以因果教育就重要了。今天跟明天,道场常住安排两次讲演,今天是普通话,明天是广东话,我们请钟茂森居士跟大家讲现代的因果。
  你懂得因果,我好心对人,人家恶意相向,你要是懂得三世因果,就一笑了之。过去我对他不好,今天碰到,这冤冤相报!我对他再好,他宿世的怨恨冒出来,我们晓得,我们不要计较,就化解了。对他没有怨恨心,没有报复心,就化掉了,所以大事化小,小事化无。如果你还要放在心上,「这个人不能交,我对他这么好他还这样,这恶人」。那好了,这个帐还在,来世还要报,冤冤相报,生生世世没完没了,双方都痛苦。不了解三世因果的人,往往就是这样的,冤冤相报不晓得到什么时候才能够结束!觉悟了才能结束;不觉悟,永远报下去,很苦恼的一桩事情。觉悟了、明白了,你待我再恶劣,我都不会放在心上,我知道这是宿世因果,马上就化解了;一化解,心就清净,不放在心上。我对这个人不好,这个人对我还不错,只有从三世因果里面能找到答案,真的,一点都不假。
  早年我在美国,美国有个预言家,还不算太远,是二次大战那时候他过世的。我们看到他的书,中文的译本,这里头有句话很重要。他说全世界的人,任何一个人,一生所遭遇的,无论是吉凶祸福、贫富贵贱,甚至於在日常生活当中小小的事情,都有前因;换句话说,绝对没有一桩事情是偶发的,没有前因,突发的事件,没有。换句话说,这正是符合中国古人所说的一句话,「一饮一啄,莫非前定」。一饮一啄是说小事,喝一口水,吃一口饭,那小事,都有前因!这样你才知道因果教育多重要。
  我讲教育,在形式上讲有四种,家庭、学校、社会、宗教。讲到教育的内容,我也讲四个,伦理、道德、因果,宗教就是讲的真相,宇宙万法的真相。四个教育的内容不一样,这四个科目偏重在哪个科目,各有不同,浅深有差别,浅深广狭上有差别,这是好的教育。因果很重要!知道有因果,就不会跟人作对,纵然是吃亏,纵然是上当,纵然是受人家侮辱、陷害,心平气和。知道什么?有前因。
  佛在经上讲得好,但是很多人疏忽了,说起来各个知道,一遇到事情马上就糊涂,不知道怎么用法。佛给我们讲,「欲知前世因,今生受者是」,你们想想这句话,我这一生所受的,无论在物质上,无论在精神上,所受的,前世造的因;「欲知来世果,今生作者是」,你要想来世我什么果报?你今生起心动念、言语造作那就是的。这两句话你要是参透了,因果教育不圆满,也差不多了。凯西说的话跟这个相应,跟中国古人讲的「一饮一啄,莫非前定」,你细细把这三个去看看,你就明白了。
  我是年轻时候,章嘉大师讲给我听的。《了凡四训》给我很大的启示,所以我从学佛之后(二十六岁以后)认真改恶向善,起心动念不再想自己,常常替别人想,随著年龄想的范围是愈来愈宽。到八十岁了,七、八十岁的时候,念头转向遍法界虚空界。再从因果教育上讲,我来世的果报就好了。晚年没有恶念、没有恶言、没有恶行,人家对我毁谤也好,侮辱也好,陷害也好,我都欢喜接受;不但没有瞋恚,没有报复,我有感恩的心。怎么叫感恩?在这个境界里面,等於老师考试,看看我的忍辱波罗蜜,看看我的六度功夫到什么境界,一检查就出来。
  我的心目当中都是善知识,都是帮助我提升境界的,我怎么不感恩?所以我说出,我们学佛的人,特别是修清净心的,修净土的,我们一定要对人、对事、对物没有对立的念头,这很重要。没有对立的念头,才叫平等;没有控制的念头,就不迷惑;没有占有的念头,就没有贪心,贪瞋痴要这样断法。从自己内心里头跟一切人事物、跟世出世间法不对立,就没有瞋恚;不占有,就没有悭贪;不控制,就没有迷惑,贪瞋痴从这里断了。
  再高深的不敢谈了,至少我们讲见思烦恼,《华严经》讲的执著,放下了。念佛决定得生,最低限度生凡圣同居土,靠得住的!凡圣同居土肯定是上辈往生;如果功夫好一点的话,就生到方便有余土。为什么不能再上升?因为你妄想分别没断,只是把见思烦恼断了。见思烦恼就是於世出世间一切人事物,记住,没有对立、没有控制、没有占有,这是见思烦恼放下了。不在这上用真功夫,你的心怎么会清净?你的心怎么会安?你的心怎么会平等?心安,《般若经》上讲「远离颠倒梦想」。世界怎么乱,我不乱;世界纵然有很大的灾难,我不会受,没有丝毫恐怖。生死不二,这个世界毁灭,我到更好的地方去了,不会往下堕落。这个道理要懂,事实真相要清清楚楚、明明白白。什么时候往生?随时可以往生,随处可以往生,你说多自在、多快乐。
  「噬诸烦恼」,我们说白一点,就是放下烦恼,心就净了;心清净,当然你心就安、心就平,你跟任何人相处决定是平等对待,和睦相交。这是今天这个大世界迫切需要的,你自己做到了,就是很好的榜样、很好的典型,做给别人看。做给别人看就是化他,自行化他;我们自己不做,做不到,就没有感化别人的作用;自己做到了才能感化别人。
  由此可知,古人讲的话有道理,原来自行就是化他,因为化他,自己一定要非常认真努力做到。从哪里做起?从弟子规做起,从十善业做起,从六和敬做起,从沙弥律仪做起。出家加沙弥律仪,在家这三个科目就够了,就圆满,弟子规、十善业、六和敬,在家菩萨!你自己肯做,这叫大慈大悲,为什么?自己做,就带动别人做;自己不做,自己不能成就,也不能够感化别人。自己做,认真做,要做得很好,别人还没有受到感动,是自己做得不够。时时刻刻警惕自己,别人还没有感动的时候,我自己要加紧努力,不够。
  进德修业一定要以舜王做榜样,大舜的故事应该要常常讲。他的处境一般人无法承受,他在那个环境里面砥砺德行。认真努力三年,感动他的父母,感动他的弟弟,感动了邻里乡党,感动了当时的国王,尧王。他能做到,我为什么做不到?他能做到,没有别的,完全放下身段才会做到。我们现在做不到是什么?不肯放下,不肯向人低头,有过失,掩饰不肯忏悔,所以你做不到,或者做得不够彻底,原因在此地。真正做不到,遇到困难的时候,想想舜王,这是我们的好榜样。进德修业要向他学习,他的存心、他的用心、他的方法、他的效果。古人说「人人皆可以成尧舜」,就怕自己不肯干;佛法里面说「一切众生应当成佛」,因为你有佛性。好,今天时间到了,我们就讲到此地。
 

大方广佛华严经  (第一五二0卷)  2006/3/13  香港佛陀教育协会  档名:12…17…1520
  诸位法师,诸位同学,请坐。请看「净行品第十一」,偈颂第五段,第三首看起:
  【大小便时。当愿众生。弃贪瞋痴。蠲除罪法。】
  世间人,不分古今、不分中外,可以说一致的都把大小便看作是最肮脏的东西。而实际上,世法里面最肮脏的,一般人完全忽略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