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教育出版电子书 > 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__净空法师__第1401-1600集 >

第312章

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__净空法师__第1401-1600集-第31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为什么会造罪业?说句老实话,不听经之过!读诵、听经是多么重要,你要是不读经、不听经,就是没有人常常提醒你。烦恼、习气人人都有,你想想看,嫉妒的习气,瞋恨的习气,不能容忍的习气,哪个没有?我们自己想想自己,没有学佛的时候,有!很严重;学佛之后,我自己的经验,学佛前十年还有这个习气,嫉妒、障碍;学了二十年,这习气淡了。有没有?还有,很轻微。看到别人得到名闻利养,自己心里听到很难过,但是几分钟就没有了。真正到这个习气没有了、不会了,会生欢喜心了,我自己是三十年之后。三十年之后,没有嫉妒心,看到别人有好事,生欢喜心;生欢喜心是功德,生嫉妒心是折福。天天听经,天天读诵,换句话说,佛菩萨天天提醒我们;不是天天提醒,习气断不了。我们读《华严》,这才明了。
  法身菩萨无明断了之后,无明的习性断不了。无明习气怎么断?要教化众生。所以教学相长,天天劝别人,劝别人同时也就劝自己,所以还要三大阿僧只劫。遍法界虚空界,哪个地方有缘就到哪里去示现,这样无始无明的习气才真正断得干干净净,成就究竟圆满的佛果。所以我们讲用功,功在哪里用?功在这个地方用,就在日用平常,生活当中。工作、处事待人接物,看到人有好事,合掌赞叹欢喜。自己能有力量的时候,尽心尽力帮助他、成就他,不会有丝毫嫉妒,不会有丝毫障碍。自己没有能力,帮不上忙,欢喜赞叹,这对自己来讲,积功累德。如果心量窄小,不能容忍,实在讲自己过去宿世所修的福报有限,小心量折福。一桩事情不能容忍,福就折了不少,再遇到一个人,又不能容忍;换句话说,你一年折多少福!小心量,用不著几年,宿世所修的善根福德被你折光!折光,你的晚景就很苦。福报享尽,福报折完了,这个不能不知道,与我们现前有切身的关系。所以心量一定要大,一定要能包容。
  普贤菩萨的十愿,礼敬、赞叹,太殊胜!礼敬、赞叹、供养,如果不著相就是胜妙功德。著相,有胜,妙就没有。不著相,大乘教上讲的三轮体空。譬如布施,不执著我能布施,也不执著我布施些什么,也不执著、不去想哪个人受我的恩惠,统统不执著,心地清净。做而无做,无做而做,天天做,天天等於没有做;不执著,保持心地真诚、清净、平等、觉,那就叫胜妙功德。好,时间到了,我们休息十分钟。
  
  诸位法师、诸位同学,请坐。请接著看第六句,「六愿於他得善意欲洗除惑垢,则自成七觉三空」。这个愿好,就像夫子在《论语》里面所讲的「思无邪」。他那个是讲《诗》,「诗三百篇,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所以,思无邪就变成中国自古以来传统的(我们现在讲文艺)文艺的演出最高的指导原则。古时候歌舞、戏剧,包括一些杂耍之类的,总而言之都要遵守思无邪,让人看到、听到都是善意的,绝对不会引起人的贪瞋痴慢的烦恼,那就错了。这一愿就是这个意思。
  所以,「愿於他」,一切众生,当愿众生「得善意欲」。一切众生,没有离开十法界的,都有欲望,欲望里面有善有恶。善恶的标准是什么?标准有两种,一种是相对的,一种是绝对的。绝对的标准是与法性相应,那是善;与法性相违背,就是恶,这是绝对标准。可是众生在十法界,层次不一样,於是善恶的标准,每个法界都不相同。人道里面,善是伦常八德,中国人讲的五伦、五常、八德,这是善的标准。你所有一切的欲望,能够与这个相应,不违背伦常八德,善,善意欲。在佛法里面,绝对的标准,给诸位说,就是十善业道。你看佛在经上讲的,声闻菩提,缘觉菩提,无上菩提,乃至人天善法,统统都依十善业道为基础、为根本。所以它是绝对的标准,也是相对的标准。相对的标准,名称是一样的,这里面境界有浅深、广狭不相同。
  我们看到画的佛像,这个很多,有。佛头顶上有圆光,画的圆光。圆光顶上写三个字,这三个字有用中文写的,多数是用梵文,用藏文,这三个字叫「唵阿吽」。这是梵音,梵语的音,意思就是身口意。实在讲这三个字的意思,就是此地智首菩萨第一段所问的,「云何得无过失身语意业」一直到「云何得智为先导身语意业」,十句。完全得到,一丝毫欠缺都没有,是佛。你看从初发心到成佛,不离开这十种身语意业。所以,初发心修这个法门,十住菩萨也修这个法门,十行、十回向、十地、等觉、妙觉,修什么?统统修这个法门。你才晓得无量无边的法门,一般讲八万四千法门,修什么?就修这个。所以,十善业深广没有边际,不能小看它!基础是它,圆满也是它,这是真正得「善意欲」。
  我们愿别人善,自己心地一定善良,心善、行善。不但愿别人得一切善,得十善法,还要「洗除惑垢」。惑垢是什么?十恶,我们这样讲,诸位就很清楚,也知道应该怎样学习。十恶要断,十恶的习气我们统统有,没有十恶的习气,就不会在六道。六道里头,三恶道的十恶习气最重,人道比较轻一点,天道更轻一点,愈往上去愈轻。到什么时候十恶的习气完全没有?十恶业完全没有,要到见思烦恼断了,也就是说,於世出世间一切法的执著断了,这个业就不造了。你所起心动念造的是十善,全是善意欲,没有恶意。恶意没有了,恶念、恶心没有了,这是什么人?阿罗汉以上。但是阿罗汉虽然恶念、恶心、恶意没有,他还有习气在。习气可不好断!这个要懂。
  我们要学习,要知道从哪里下手。学习,真正用功都在日常生活,都在跟大众接触。接触里头要晓得,最重要的是人事关系,人与人的关系;人与人的关系决定有宿世的缘分,过去世的。为什么这个陌生人从来没有见过,第一次见面就有好感;还有些人也是第一次见面,从来没有见过,第一次见面就不喜欢。诸位想想看,如果没有前世,这种现象讲不通,怎么会产生这种现象?前世跟你有善缘,见面了就欢喜;前世有过节,冤家,一见面就觉得讨厌,见了面气氛就不好,第一次,从来没有见过面。你从这个地方,我们每个人都有这个经验,从这个地方你就知道,人有三世,有过去、有现在、有未来。
  没有学佛的人,或者学佛没有契入境界的人,总是随著,所谓随业流转,你没有办法化解。学佛,契入佛法之后,契入境界之后,就晓得,能够怎么样?随缘当中成就自他,就跟这个一百四十一愿一样。过去不管是有善缘、有恶缘,只要有缘就能够亲近。亲近,你就一定要帮助他断恶修善,纵然是冤亲债主,我们怨结要化解。他带著有习气!譬如过去我们如果有债务上的问题,他就要贪利。想方法或者是骗你、或者是偷你、或者是用什么手段来诈取你的财物。我们学佛之后,没有瞋恚心,没有瞋恚,对他还很欢喜。为什么?我们知道有因有果,大概是我们前生欠他的!这一生作还债想。借人家的钱,要记住,这是我从小父母教给我的,借人的钱决定不要去讨还。他自动还给你,很好;他不还就算了,不可以再问。问的时候,朋友就变成冤仇,这个道理很深。钱财无所谓,我们能得一个好朋友,这很难得。
  纵然别人伤害你,背地毁谤你、侮辱你、伤害你,都要作还债想,我们自己心地平静。别人来传话给我,某人在背后说你,批评你,我们要懂得立刻制止,不许他再说。「那个人,我们平时交往很好,他怎么会毁谤我?」即使毁谤,我也否认,他没有在我当面说。当面说,别人要问起,「误会,或者他一时有什么冲动,决不是真的」。总要想办法圆满的、和谐的解决。现在这个世界上化解冲突!用智慧、用诚意,就化解了。化解之后,对方对你感恩,这个道理不能不知道。特别是在现前这个社会,现前这个社会,冤家多,恩人少,这什么原因?你要是细心去思惟,不难懂,我们生生世世跟人往来,结恩惠的少!有意无意得罪人,结怨的多!
  特别是最近这一个世纪,一个世纪可能是三代!社会上不讲伦理道德。不讲伦理道德,人与人往来,结怨的机会多了,结恩惠的就愈来愈少。所以这个社会,我们从因果上看,社会往后是愈来愈乱。原因就是伦理道德的教育、宗教的教育,就是信仰因果的教育没有了,逐渐淡薄。人都会随顺自己的烦恼习气,造作一切恶业,他不知道有果报,这个事情比什么都麻烦,这是社会动乱真正的业因!我们今天提倡伦理道德的教育、因果教育、宗教教育,这个东西来挽救,这不是从根,这是从缘上下功夫。真正的因,是我们自己觉悟,不造恶业,这是从因上,因才是根本。
  我们一生对人好,遇到对我不好的人,我对他也好,怨结才能化解。化解之后,来生,如果来生这个世界乱了,我们就不会到这个世界来。为什么?业不相同。我们心地纯净纯善,没有恶念,没有冤家对头,你会生到跟你相应的世界,这个世界可能是天道!人间乱了,天道还没有乱,何况天有很多层次。佛经上讲二十八层天,看我们自己的心行,将来与哪一个天道相应,自然就去了。所以六道轮回没有人主宰,业感,善业感善处,恶业感恶处,就这么个道理。真正把这个因果透彻搞清楚、搞明白,无论处在什么环境里,心是定的,不会乱。心地是清净的,心地是慈悲的,心地里头绝对没有一丝毫怨恨,真正是洗除惑垢。惑是迷惑,垢是烦恼,这样当然就得善意欲,欲望都是善的,都是清净的,所以自己成就了「七觉三空」。
  第七句,「七愿於他所作皆办具诸佛法,则自成满菩萨行德」。这个十句真的是我们处事待人接物,十条必须要遵守的原则。念念愿一切众生「所作皆办」,就是我们今天讲的事事如意。这个好!后面还有「具诸佛法」,事事都是善事,决定没有恶行。恶的行为,决定没有,因为它具诸佛法。具是具足,佛法是什么?佛法是觉正净法;觉而不迷,正而不邪,净而不染。另外一个说法,这个「诸佛」在教相上讲,十住、十行、十回向、十地、等觉,这四十一位都是佛。十信位是菩萨,初住就成佛。
  具诸佛法,事事如意,在世间法,无论你是日常生活、居家,你在社会上从事任何行业。这是《华严》末后「善财五十三参」里面我们看到,五十三位善知识,男女老少、各行各业都有。它代表的是什么?就是代表我们现实的社会,无论你是什么身分,无论你从事哪个行业,只要你觉不迷、正不邪、净不染,就是菩萨,就是佛,这就具诸佛法。能够有这样的愿向一切众生,自己怎能不成就?自己一定成满,不但成就,而且圆满。「菩萨行德」,菩萨行就是六度、四摄,六度四摄圆满了,你看成就圆满。菩萨行成就圆满,他就入住位,入了初住;十信心满行满就入初住,初住就成佛。所以十信菩萨,我们在前面讲得很多,诸位要记住。
  我们净宗同学,我们修学的五个科目,真的是简要详明;简单、扼要,也很具足,清清楚楚,很容易记。「净业三福,六和敬,戒定慧三学,六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