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__净空法师__第1401-1600集-第270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以有,不杀生你就圆满了,这条戒你就圆满了;没有占别人丝毫便宜的念头,你不偷盗的戒圆满了。这两条圆满,其他统统都圆满。你们想想看,不邪淫,邪淫是不是占人便宜?人果然是丝毫占人便宜念头没有,伤害人念头没有,他会做出邪淫的事情吗?他会做出妄语吗?他会做出两舌吗?这统统都没有了。
这两条是根本,不杀、不盗这两条戒做得圆满,统统都圆满了。起心动念都是利益众生,都是舍己为人,对社会、对国家、对一切众生只有利益没有伤害。你要说为什么?只有佛懂得宇宙是一体,生佛不二;众生跟我是一体,自他不二。宇宙就好像一个身体,不同的国家、不同的族群、不同的宗教,就像我们身体上各个不同的器官一样,外面眼耳鼻舌身,里面五脏六腑,构成一个身体。我们每个人就像我们身体里头每个细胞,现在科学家讲的是原子、粒子组成的器官,由器官组成这个身体。宇宙万物是一体,一体怎么能不照顾?我这个左手有痛痒,右手一定去帮帮它搔搔,你说这还要谈条件吗?还要问理由吗?我为什么要帮助它?
我们今天众生就是把一体事实真相忘掉了,不知道是一体,所以要谈条件,要问为什么。这一问为什么就迷惑了,迷惑焉能不造业?造业焉能不受果报?所以法界本来是一真,怎么会搞成十法界?迷了,迷了一真才现十法界。为什么现十法界?你迷的浅深不一样,十法界里头迷得浅的跟一真接近,迷得深的跟一真就远离了。所以十法界的顺序,从接近一真,那是佛法界、菩萨法界、缘觉、声闻;与一真去得远的,最远的地狱法界、饿鬼法界、畜生法界,这再人法界、天法界,这么形成的。这些道理我们不能不懂。懂了之后,你还会有恶的念头吗?没有了。念头是有,念头要没有了,那你就成佛了。十法界里头人都有念头,一真法界里头没有念头了。所以没有念头就超越十法界,你还有念头,你决定在十法界里头,你没有出去。四圣法界是非常接近一真,六凡里面有善、恶、无记,无记比较接近,佛说他不是真的,为什么不是真的?他还会起善恶念头,就是无记他不能够永远保持,道理在此地。所以辟支佛确实是很聪明。
十二因缘,在佛法里面、经论里头说得很多,如果想学,这些经论都要看过,都要认真的去学习。学习总离不开日常生活,就是我们的生活、工作、处事待人接物,学就在这里头去学,这叫实学,学了管用,在学习当中你才能够领悟。如果说是我们所学的跟生活离开了,所学非所用,那就变成玄学、就变成哲学,没有用处,真实的利益你决定得不到。我们要懂得佛教化众生的义趣,意义跟趣向要明了,佛是教人开悟,佛是教人回归到自性。自性是清净平等,无有一法不具足,所以才说一切众生皆有如来智慧德相。
《大集经》里面讲一念十二因缘,就是四种十二因缘里头第一种,刹那。四种是「刹那,连续,分位,远续」,有这四种十二因缘。《大集经》上讲刹那,就是於刹那建立这十二支,这十二支就是无明、行、识到老死。刹那,用我们平常讲的速度里面的刹那,意思不一样。速度里头的刹那,《仁王经》上讲得很好,「一弹指有六十刹那」,就是一弹指的六十分之一叫一刹那;十二因缘里面讲的不是这个意思,它是讲从一念,从这个妄念起来一直到你造业,这个时间也不长,这称之为刹那。
所以在刹那十二因缘里面,无明就是一念生爱,根尘相接触的时候。一念生爱,我们要懂得这个爱是广义的不是狭义的,我们中国人常讲一念生情,这个意思比一念生爱要容易懂。情是情识,爱是情,恨也是情,这一接触,心里就不喜欢、就不高兴。那爱,一念生爱,你就想占有它,这就造业了,那就是行。如果一念瞋恨,你就要排除它,排除它也是造业。所以要懂得它是广义的,它不是狭义的。就是你心一动之后,下面就有行为,行就起来了,接著就起来。这无明一生,行马上就跟著起来,下面识就起来了。识是什么?至心专念,就好像投胎一样,这就是住胎了,就果了。你心里头有了,你常常会想这桩事情,或者是恨,或者是爱。这是对人、对事、对物,它的范围很广。你从这里面去想,然后你才想到,这叫刹那十二因缘。一刹那中,从刹那到相续这个相,你愈看愈复杂,愈看愈清楚、愈明了宇宙之间究竟是一回什么事情。然后你才知道佛的教学确实是不可思议,经上讲的善巧,你才真正体会到善巧的意味。现在时间到了,我们休息几分钟。
诸位法师、诸位同学,大家请坐。前面我们讲到刹那十二因缘,这是说明现前我们起一个念头,细心去观察这一念里面十二因缘统统具足。所以十二因缘可以把它讲三世两重因果,殊不知刹那刹那之间,总是相续不断,这个事实真相我们不能不晓得。於是在佛法里头就有生灭、顺逆的观法,就是说你怎么个看法,你怎样观察它。
从「生灭二观」,「生观,观缘无无明生行,缘行生识,乃至缘生生老死,次第生起之相也,这是流转门」。什么叫流转?流转就是轮回,就是生死轮回,生死轮回的现象於是乎你看清楚了。「灭观,叫还灭,观无明灭则行灭,乃至生灭则老死灭,次第灭坏之相也,是为还灭门」。所以你是倒过来看,於是脱离轮回门径你就找到了。但是你必须要晓得,无明灭则行灭,不能看过去。在生观就是流转门,你要看过去,过去无明、行感召这一世的果报,可是这一世又起惑造业,这个起惑不叫无明也不叫行,叫什么?叫爱取有。所以「爱取」对来世来讲是无明,「有」对来世来讲就是行,於是又有来生的果报。
你真的搞清楚、搞明白了,你就晓得辟支佛在什么地方用功夫?在「爱取有」上用功夫。这三条只要断一条,轮回就断了。当然最好是在爱下手。爱是起心动念,中国人讲七情五欲。六根接触六尘境界就是你用功的时候,凡夫是随著七情五欲发展,那是凡夫,那就造轮回业。如果我们要修大涅盘,了生死出三界,我们就反过来,要把爱取有放下,放下一个就行了。爱是动心,心动了,心动了之后,如果你不取,行,没事。因为你不取,后头就没有「有」,来生这个业就没有了。那就十二因缘前面,过去生中有无明,但是没有行,所以他不会感受来生轮回的果报,就不会。
速度要快,古大德常讲「不怕念起,只怕觉迟」,那个念就是起心动念,就是此地讲的爱,是讲起心动念。起心动念之后,没有取。我常常劝勉同学,真正功夫得力的人,对一切人事物都没有占有的念头,占有就是取,没有控制的念头,这很重要很重要。日常生活当中对人对事对物,我没有控制这个念头,我也没有占有的念头。占有的念头比控制更重,控制是轻微的,占有是严重的,为什么?它底下就导致有行为出来,念头都没有,哪有行为?那个行为是有。这就是我们在日常生活当中用功,不管你修哪个法门,功夫得力了。
宗门的话,不怕念起,只怕觉迟。我们这个控制的念头起来了,占有的念头起来了,这是念起,不能叫它再发展,发展它就造业,它又有行为了,这个时候只是念头起来。什么叫觉?一句阿弥陀佛。我们净土这么一句,这个念头才起来,「阿弥陀佛」,把这个念头打掉,恢复到清净,恢复到平等,把这个念头打掉;用阿弥陀佛这一念,把我们对一切人事物控制的念头打掉,对一切人事物占有的念头打掉,这叫念佛,这叫功夫。
如果一面念佛,控制、占有念头一面起,这叫夹杂。我这佛号里头夹杂著控制、占有的念头,控制、占有念头夹杂著佛号,佛号不得力。这样念,念十年、百年,功夫成片都没有指望,怎么能往生?往生叫你万缘放下。万缘放下,最重要的就是念头要放下。总而言之,六根接触六尘境界,经上讲爱取的念头,这个讲不太好懂,我讲控制、占有的念头大家好懂;控制就是爱,占有就是取,我用这个讲法好懂,是一个意思,决定不可!不但身外之物不能放在心上,身体都不能放在心上。总而言之,随缘而不攀缘,随缘里面没有爱取有,这才能往生,念佛才没有障碍。所以障碍的确不在外头,障碍在爱取有,是你自己,外头没有障碍。所以佛法不能在外求,要从自己内心里头求。佛法称之为内学,佛经称之为内典,都是向内,没有叫你向外的。向外,那在佛法称为外道,你心外求法,你就错了。外道不是骂人,不是贬低别人,不是的,外道是说自己心外求法,不知道向内求,是这个意思。
还有顺逆二观,「顺生死观,观有漏业为因」,这个有漏,漏是烦恼的代名词,就是有贪瞋痴慢疑恶见,这是因,「爱取等为缘」,这都是讲现在这一生,「感识等乃至老死等生死果之相也」。这就是六道轮回,生生死死,死死生生,没完没了,你看到这个现象。反过来,「逆生死观,观无漏之正慧为因,正行为缘,证涅盘果之相也」。反过来,反过来是正慧,正慧拣别不是邪慧。邪正从什么地方辨别?从戒定而生的是正慧,因戒得定,因定开慧。换句话说,我常常不用这些法相名词,用大家容易懂的,我讲清净平等,从清净心、平等心。清净心是戒,平等心是定,《无量寿经》经题上讲的「清净平等觉」,那就是因戒得定,因定开慧。
清净是戒,平等是定,觉就是慧,这是正慧。正慧开了之后,对待一切万物决定是大慈大悲,所以大慈大悲从哪里来?从正慧里面生的。爱心遍法界,善意满娑婆,那是大慈大悲。正行为缘,这个正行就是菩萨六度四等,他行的是什么?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般若,慈悲喜舍四无量心。与一切大众接触,不外四摄,布施、爱语、利行、同事,正行;大小乘教里面佛常常讲的三十七道品,正行;菩萨六度,正行,这个为缘,他才能证涅盘果。涅盘就是了生死出三界,不但出三界,出十法界。所以顺生死观、逆生死观,跟前面讲的生灭二观是一个意思。
关於「缘起善巧」我们就介绍到此地。这四句清凉大师在注解里面说得很好,这四句是「流转之体」,就是生死轮回之体。为什么会有生死轮回?你把这个东西搞清楚,你就明白了,是它在轮回,这些东西在轮回。下面接著:
【欲界善巧。色界善巧。无色界善巧。】
这三句是讲「流转之处」,你在哪个地方轮回?在哪些地方?就在这三界。一切众生,一切众生里头,人是最明显的,造恶、造善、造无记,起心动念、言语造作归纳起来总不外乎这三类,善、恶、无记。无记就是非善非恶,说不上善恶,这不也是很好吗?不错,是很好,但是他落在无明里头,所以他不开智慧;换句话说,还是不能解决问题,一定要正慧才行。所以我们修行,总要把总的纲领抓到。不管学哪个法门,八万四千法门,那是方法、门径不相同,修行的目标、方向决定相同。目标、方向是什么?清净平等觉,总的方向、总的目标。无论哪个方法都是修清净心、修平等心,最后都是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