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教育出版电子书 > 不要控制我 >

第6章

不要控制我-第6章

小说: 不要控制我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在很多人的一生中,自我分裂是占上风的。有的人不但放弃了感觉、知觉、直觉和思考,还深受鼓励分裂的集体价值、传统以及期望的影响。这种对自我分裂的要求通过两种主要的方式发展起来。
  首先,为了建立一个文明社会,人们必须集中精力于外在的社会需求。结果他们就无法过多地注意自己的内在体验。
  其次,有的人在文化环境的影响下,学会了抛弃自己的内心感受。
  人类历史开端之时,不论如何恐惧,不论对死亡如何提心吊胆,不论肉体上多么痛苦,人们总是英勇地与入侵者作战,以保护自己的家园。
  不关注内在感受本来是一个必要的规则,但最后却变成了一种根深蒂固的自我否定模式。
  有的美国军人受到大肆赞誉,原因在于,他们将钉子刺入自己和别人的皮肉中,却毫不在乎,这把自我分裂的目标推到极致。
  如果自我分裂和相互虐待倍受推崇,有的人就会下意识地想把自己可怕的分裂经历,推广给其他人,让他们与自己一样痛苦。
  “我们是坚忍不拔的。”(知觉体验遭到了阻碍)“我们可以断定。”(情感体验遭到了阻碍)“我们只面对冷冰冰的事实。”(我们的直觉遭到了阻碍)
  人格分裂导致知觉、感觉、直觉的伤失
  如果我们被教育成怀疑自己,或是不相信自己的内心世界,那么我们可能就会忽视自己的内心感受。我们可能知觉迟钝:“这个伤口是怎么弄的?”或是感觉不灵:“我从来就不喜欢这个工作,为什么我还要干?”或是无视直觉的提醒:“我应该知道不该去那儿的。”可悲的是,那个恼火地向妻子要外套的杰克,就是这么走上自我分裂道路的。
  追溯到上一代人,当杰克的父母还是孩子的时候,别人也常常对他们下定论。在杰克的妈妈简的童年时期,她受伤时的感觉与杰克是相同的——但她否定自己内心的感受,觉得自己做得不好。除非她表现得好一点(按照大人们对她的期望),要不可没人会喜欢她的。因此,成人之后简变得对自己很不自信。
  简其实有可能最终对自我有一个深刻、清醒的认识。因为她相对于杰克有特殊的优势,她周围的文化环境不但鼓励她开发了自己的智能,而且还允许她发展理解和表达内心感受的能力。因此她并不需要放弃自己的知觉体验与直觉体验。理论上看,她可以保持自我。然而,一次严重的创伤削弱了这个优势。
  杰克的爸爸,迪克,学会了扭曲自我和自己的感受。他所在的文化环境在支持他开发智力的同时,激励他“刚强不屈”,使他忽视了自身的很多特质。他学会在自己的人生体验中拒绝认识自我。他学会了自我分裂。
  他不可能对同事的不幸感到难过,男人不就是需要竞争吗!
  他也无法感觉杰克对他的需要,直觉是女人才有的东西!
  他不会因为心疼就停止自己的行为,退缩难道不是一件很丢脸的事吗!
  没有被逆向定义的孩子,真诚又充满爱心
  当我们搞清楚自己的本性时,我们就了解并相信自己了。由此我们提高了自知能力,并保持与内心的沟通。像苏茜和那个把书粘贴好的女士一样,有了辨认和反抗控制行为的能力。
  与杰克的经历相对照,让我们想想一个没有被逆向定义的孩子,人们没有从外到内地给他下定论。他根据自己的体验来定义自我。他的体验是真实的,并以真实的面目清晰地表现出来。因此他能够认识自我。他能明白自己的感觉、动机、直觉和知觉。他可以描述它们,并且知道这一切都是真实的。
  不同的时候他有不同的感受,比如恭敬、勇敢、大胆、表现欲、惊奇、悲伤、恼火、兴奋或者彷徨。没有什么可以阻碍他了解自己,没有什么能够妨碍他向别人奉献真诚与爱心。
  他不用为了服从父母的旨意而忍住眼泪,也不用压抑自己的情感。他也不用为迎合父母的需要而扭曲事实,而让父母来理解他。这样他将认识自我,明白自己的感受,知道自己能忍受什么,懂得他的经历蕴涵着什么样的意义。
  那些受到反向定义的人,是由别人来告诉他什么是他所需要的,他的感受应该是怎样的等等,他并不清楚自己的真正感受。他们通常不相信自己的感觉,也把握不了自己的经历有什么意义。他们与自我在某种程度上存在着分裂现象。
  那么他们是怎样认识并发展自己个性的呢?
  ※情景测试1:测测父母对孩子的控制状况
  下面的测试,从三种情景测查你对孩子的控制状况。请根据你的实际情况诚实回答,并参照书后的解释,加深对自己的了解,以便孩子有一个健康的心理,从容面对未来的日子。 
  一露西是个四岁的小女孩。一天,她和妈妈打算去郊游。“准备好了吗?”妈妈问,“马上就好。”露西坐在地板上一边穿袜子,一边回答。妈妈回头看看,发现她左脚穿了一只绿色的袜子,正试图往右脚上套红色的,显然她喜欢这样穿。如果你是露西的妈妈,你会:
  A马上阻止露西,要她一定穿同色的袜子才能出门。
  B好言相劝,最终让孩子服从妈妈。
  C提醒她,袜子穿同色的才好看。
  D随她去,孩子有自己的审美观。
  E对露西加以赞赏。
  二儿子上初中了,你希望他将来考上重点高中,所以每天给他布置额外的作业。有一次儿子刚完成了老师的作业,就有同学打电话约他出去踢球。你如何对待:
  A绝对不允许。
  B必须做完作业,才能出去。
  C限定踢球一小时,马上回来完成附加作业。
  D他只要能完成额外作业,随便踢多长时间都行。
  E反正是附加作业,不做也行。
  三孩子即将高考,成绩一直不错,你希望他报考法律专业,可孩子一直对历史感兴趣,想报考历史系。你如何处理:
  A孩子太幼稚,一定得替他做安排。
  B和孩子商谈,最后让孩子听从自己。
  C找来亲朋好友,让众人说服孩子。
  D只是提醒他,爱好和前途是两码事,最后由孩子做决定。
  E完全由孩子做决定,不施加任何压力。
  以上选项ABCDE所代表的分值分别为:4、3、2、1、0。请算出你的得分。书的最后会一章,专家会给你一些建议的。
  情景测试1:测测父母对孩子的控制状况
  9…12分 你对子女有过强的控制欲,一般不会做出让步,常常居高临下,把自己的想法强加给子女,常用教导的口吻:“你必须”、“你应该”、“你一定”。因为平时比较武断,子女往往口服心不服。
  建议你适当地收敛自己,严格要求而不横跋扈,给子女一定的自由空间。
  5…8分 你对子女有较强的控制欲,也能给孩子一定的民主,但要避免过多的唠叨或说教,对小事不要管得过多。
  0…4分 你是一个讲民主的家长,对孩子比较宽松。当然对于原则性的问题比如偷东西、撒谎、逃学等,相信你会严加管教。
  建议你对孩子宽松民主而不放任自流。
第七章 非正常的建立自我
孩提时,他们是我们的上帝,但即使是上帝也不能随便给我们下定论。
  如果一个人处在自我分裂的状态中,认识自我就只有一个方式,从外到内地创造出一个自我,这叫逆向创建自我。
   根据别人的观点塑造自我,先天不足
  这很悲哀,但又可以理解。长期处在自我分裂的状态时,人们会成功地学会抛弃自我。他们认为自己是谁就扮成谁,喜欢自己是什么样就装成什么样,还特别愿意按照别人对自己的评价来表现自己。
  他们已经习惯了否认自己的智慧,接受别人对自己的定义,而且是毫无意识的。这些处在自我分裂状态中的人,并不根据亲身体验来完善自我,而是依据别人的期望、观点和评价来扮演自己。
  他们的观点、信仰和好恶等,通常不是在自身体验的基础上(这种体验来自于人们的生活经历,是一个逐步完善的过程)形成的,而是从别人那里获得的。父母的指令和文化的影响,往往是其根据或标杆。其结果就是逆向创建了人格。
  多数人通常会下意识地根据别人的观点塑造自我,在别人眼中他们的形象如何,这成为衡量他们自身价值的标准。
  但这样建立起来的自我先天不足,它没有深度,缺乏发展空间,与社会无法融合。理性、温情和宽容——所有这些人性的内涵——在他们身上无从体现。
  当人们年轻时,更容易接受别人对他们的评价,即使他们的自身感受与别人的猜测相距很远。
  逆向创建自我的方式很多。下面是其中一种:
  一个现在很有才华的哲学家,小时候如果人们总说他只会像他父亲一样做个农民,他就会压制自己的思维,停止对生命的探究。他最终将放弃自己的本性、潜质和爱好,成为一个头脑简单的人。
  保持真实的自我,虽然痛苦,结果却是幸福的
  反过来说,有些人之所以痛苦,是因为他们清楚自己的感觉、知觉和直觉,但却得到别人的否定。在这种情况下,他们保持着自我认知,但却忍受着不被别人接受的痛苦。
  一位女士向我描述了她童年的痛苦经历。与那个被迫待在棚子里的男士不同,她幼年时,即明白自己是被错误对待的。比那位男士幸运的是,她并没有被与外部世界隔离开,因此她能够知道她与同学们,是处于多么不同的生活环境中。
  小时候,她的父亲把她说得一文不值,对她自己的想法大加抨击。而她的母亲(数年之后经诊断患有精神病),则不停地抱怨她长得太难看,说她是个累赘。
  即使只是一个小孩子,这位女士也不甘受别人操纵。直觉告诉她,父母这么对待她是错误的,她相信自己的直觉。因为当她在父母身边的时候,无论她怎么努力对自己说:“爸爸妈妈是非常爱我的,”她还是觉得浑身紧张。
  最后她坚信自我,抛弃了父母对她的评价,使他们无法控制她。令人钦佩的是,她13岁时就离开了家。自己找了个住所和一份工作。她不仅从内向外创建了真实的人格,而且还真正把握了自我。
  有这样一种人,无论别人如何评论他们,无论别人如何想要控制他们,他们都力争保持自己的个性:他们知道别人都在不懂装懂,他们知道别人的话都不足信。
  正如我们所见的一样,很多人却会接受别人对自己的评价,会相信别人更加了解自己,如此一来,他们就会根据外部信息反向建立自我。
  如果老是遭到别人否定的时候,一个人很难相信自己。但一个人是应该有肯定自己的能力和自由的,他们可以把别人的言论,看作是别人自我保护的伪装。
第八章 伪装及其影响
  只有在演戏时,别人才能够决定你的角色。真实生活中,如果有人按他们的意志给你分派角色,他们就是在玩“伪装”游戏。
  如果别人对你随意下定论,即使是轻描淡写,也说明他们正在不懂装懂。他们的言行中到处是伪装,而他们却常常意识不到。他们既欺骗了自己,也让别人一头雾水,误以为他们的话是真的,他们的行为是对的。
  记住,没有人比你更了解自己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