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魔法玄幻电子书 > 江山志远:杨志远飙升记 >

第241章

江山志远:杨志远飙升记-第241章

小说: 江山志远:杨志远飙升记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市杨志远竟然哪都没去,一声不响地去了普天市下面的社港县。

    杨志远的这个举动异乎寻常,大家谁都没看懂。因为社港县刚刚发生了一次群体性事件,影响极坏。别人都是唯恐避之不及,杨志远倒好,不但不避,反而主动往上去凑,真不知道他的目的何在。

    于小闽把车开了过来,周至诚书记离开本省,新任省委书记还没有到位,一号车今天还归周至诚书记使用。

    周至诚和杨志远握手道别,五年多的时间,决非朝夕,杨志远的心里酸酸的,周至诚也是万般滋味。周至诚还是那话,说:“有时间去看我吧。”有些落寞,也有着伤感。

    杨志远点了点头。周至诚拍了拍杨志远的肩,说:“快走,免得我反悔,把你带到沿海。”

    都知道一切都已经成了定局,杨志远现在是省管干部,不再是书记秘书,也不是物件,周至诚即便是省委书记,也不能说带杨志远走就可以带走。周至诚如是说,无非就是在袒露一种心情一种情谊。朱明华他们在一旁看着,都是心有感慨,几位领导也有秘书整天跟着,彼此关系融洽,但领导和秘书之间关系像周至诚和杨志远这般深厚,还真是不多见。

    杨志远和诸位领导打过招呼,赶忙上了奥迪,和安茗并排坐在车后,奥迪开出了很远,杨志远才敢回过头去,眼睛一片湿润。

第一章:空降社港(2)(二)() 
安茗看了杨志远一眼,伸出手,握紧杨志远的手。

    杨志远今天用了一回特权,让于小闽直接把车开上了站台,上车再行补票。

    站台上,一辆蓝红白三色相间的特快列车蓄势待发。杨志远亮了证件,上了这辆南下的列车。

    列车徐徐启动,安茗站在奥迪旁,频频朝杨志远挥手,杨志远把手放在了耳边,做了个打电话的手势。这天的安茗,一袭素色的长裙,风姿绰约站在站台上,杨志远不由地忆起当年安茗在北京追着绿皮列车喊‘杨志远,我喜欢你’的场景,当年的安茗是青涩的,而现在的安茗美丽依旧,只不过多了成熟的风韵。

    列车转了一道弯,直到安茗看不见了,杨志远才转身,上列车长的车厢补了票,找了个靠窗的座位坐下。

    杨志远的手机‘嘀’地一声响,是安茗发来的短信。本省早就告别了模拟蜂窝移动通信进入了数字蜂窝移动通信时代,当年杨志远30万买来的‘大哥大’,现在已经成为了古董,市面上早就难觅踪迹,现在的手机小巧玲珑,并且开通了短信功能。安茗说:志远,看着你踏上列车,我的心里顿时空荡荡的,这一刻,我只想告诉你,杨志远,我爱你!

    杨志远回复:安茗,不知为什么这一刻我想起当年我毕业时你追着火车喊的情景,如此清晰,安茗!此生有你足矣。

    安茗读着短信,会心一笑,开心至极。

    普天离省城榆江有三百来公里,列车得停三站,运行3小时。列车停靠合海之时,杨志远接到了社港县委办主任霍亚军的电话,霍亚军是在来普天的路上给杨志远打的这个电话,张溪岭山峦叠嶂,数字信号不太好,断断续续,时隐时现。霍亚军到了张溪岭主峰的山巅,特意让司机把车停了下来,霍亚军这才和杨志远通上了电话。

    霍亚军问:“杨书记,你上车了吗?”

    杨志远望了一眼窗外,说:“已经出合海了。”

    霍亚军估算了一下,说:“杨书记,我们会先到,我们在出站口等你。”

    挂了电话,杨志远看着窗外的山岚出神。

    周至诚书记这次的调动,实属突然,尽管此前有些传言,但周至诚书记对此并不当真,那天接到中组部的电话,周至诚带着杨志远就上了北京。从部长的办公室出来,周至诚一直都没说话,杨志远跟周至诚这么久,这种情况很少有,杨志远一看周至诚的表情就知道,这次部长与周至诚书记所谈之事只怕是非同小可,周至诚不说,杨志远也没问,直到饭后,周至诚进了驻京办的房间,周至诚才说:“志远,中央这次决定调我到沿海工作。”

    杨志远很是惊讶,有些不愿相信地说:“什么?”

    周至诚看着杨志远,点了点头。杨志远和周至诚朝夕相处,情同父子,一听周至诚要去沿海,心里顿时空落落的。他看着周至诚,一时不知道该说什么是好,周至诚也看着杨志远,心里也很是不舍,他说:“志远,我知道你可能一时无法接受这个分开的事实,说心里话,我也是心有不舍,你我朝夕相处这么多年,不是父子,胜似父子。”

    杨志远说:“书记,您能不能跟中央提个要求,让我跟您到沿海去。”

    周至诚笑了笑,说:“志远,天下没有不散的筵席,人生就是这样,有聚就有散。我何尝不想把你留在身边,可人不能过于自私,我把你带到沿海,做什么,还做秘书。没那必要,志远,以你的能力,当个秘书实在是屈才了。”

    杨志远说:“可是我愿意!”

    周至诚笑,说:“傻小子,可是我不愿意。其实我早有想法把你放下去,只是心里舍不得,就一直拖着。我啊,不能太自私了,老把留在身边不放,岂不把你的才能埋没了。本来我想着等明年换届时再把你放下去,现在看来不得不提前了。这样也好,你迟早是要下去的,迟飞不如早飞。这些天,你好好琢磨琢磨,有了想法,你告诉我,在我离开本省之前,把你的去处落实了。

    一回到榆江,周至诚书记调往沿海任职的消息就成了本省的重磅炸弹,改革开放以来,周至诚是本省第一个被中央重用的省委书记。已经离休回本省乡下定居的原省委书记钟涛,得到消息后,也打电话向周至诚表示祝贺,说这是中央对本省这几年工作的充分肯定,值得高兴。

    罗亮在一次常委会之后,特意找到杨志远,问杨志远有什么打算,愿不愿到合海去工作。杨志远现在是省委秘书一处处长,下去起码是县委书记,进一步也有可能。罗亮真心实意,合海下辖各县杨志远可以任选,想任副市长也行,帮忙争取,工作任挑任选,可以挑肥拣瘦,只要是杨志远看上的,别人都必须为杨志远挪位。条件诱人,让人没法不为之心动。罗亮是省委常委,不同于一般的市委书记,有这实力。罗亮甚至提出,让杨志远直接就任合海经济开发区党工委书记、主任,书记主任一肩挑。合海经济开发区早就今非昔比,它已上升为国家级开发区,开发区内工厂林立,蓝天碧瓦,一地难求,哪里还能见到一丝当年荒凉的影子。合海经济开发区现在的经济总量全省排名第一,早就一尘绝骑而去,把榆江、合海、会通原来的三大产业园区远远地抛在身后,富得流油不说,一去就是副厅级,只需由合海上报省委通过就行。

    杨志远心里感动,问罗亮为何下此血本。罗亮说合海经济开发区能有今天你杨志远功不可没。罗亮还打出了友情牌,说且不说你我之关系,就凭晚成现在是合海的市长,志远你就得到合海来不是。说实话,杨志远当时还真是动了心,但他细细想了想,最终还是回绝了罗亮的一番好意,最终选择去社港县。

    杨志远此举且不说罗亮大感诧异,连周至诚也有些不得其解。当杨志远把自己去社港的最终想法告诉周至诚时。周至诚看了杨志远一眼,说:“志远,据我所知,罗亮、张淮都曾找过你,想让你去他们所在地工作,罗亮甚至都把工作做到我这里来了。现在倒好,你竟然选择去社港,我还真是一万个没想到,说说,是何想法?

第一章:空降社港(3)(一)() 
杨志远在周至诚面前自然不需要掩藏,他坦诚了自己的想法,杨志远说:“说实话,对于去合海我是有些心动,毕竟大家都熟,知根知底,可这有利也有弊,遇上不同政见怎么办?是据理力争,还是妥协退让?再说了,榆江、合海二市经济位居本省前甲,成绩实实在在,有目共睹,我要去了,就是摘现成的桃子,没大多意思。就拿合海经济开发区来说,人家已经走入了正轨,谁去都是一样,没有多大的挑战性,这不符合我的性格。既然要下去,我就想实实在在地做些事情。”

    周至诚问:“那你为什么偏偏看上社港了?”

    杨志远走到本省的地图前,指着社港的地形走势,说:“社港与沿海接壤,有其地理优势,可以承接沿海的产业转移,此为其一。其二就是,社港为本省传统的农业大县,本省这些年工业是发展了,但农业却是停滞不前,对于社港县来说,甚至可以说是一落千丈,但我相信社港的农业根基还在,我很想去剖析它倒退背后的深层原因,本省是传统的农业大省,我还是想在农业经济方面做些尝试,城市富只是富了一小部分,农村富则百姓富。当然了,社港只是我的选择之一,像这种地理位置不错,而受制于这样或者那样的因素,依旧没能发展的县还有好几个。之所以选择社港,还就是因为社港刚刚发生了群体事件,使得书记、县长空缺,此时去,刚刚好。”

    周至诚笑,问:“这又是为何?”

    杨志远说:“官场讲究的是按部就班,书记离职,县长接任,几成定律。我要是到了别的县,直接就任县委书记一职,如果人家是老资格的县长,我这么横插一脚,人家表面上不说,心里肯定会有些不痛快,会有些想法。这于今后的工作不利,俩人共事,难免不有些磕磕碰碰,如果一开始就心有芥蒂,肯定会节外生枝,多有事端。而社港现在的情况,书记、县长都是新官上任,即便是烧上三把火,俩人也会步调一致,协同作战。主官和,则天下平。”

    周至诚笑,说:“这话倒也有几分道理,但你怎么就想到县里,市里就不成?比如说副市长?不一样可以进行诸多尝试?”

    杨志远一听就知道周至诚书记有想法在自己下去时,让自己进一级,他笑,说:“宁为鸡头,不做凤尾。副市长虽好,但受制于人,反而放不开手脚。”

    周至诚哈哈一笑,点头赞许:“好,有想法,不错。”

    不几天,省委常委会通过了杨志远的任命,按说社港县县委书记这一级,只需普天市委常委会通过,报省委通过就行。根本不存在就杨志远的任命作为一项单独的议题提交省委常委会讨论。原来周至诚书记另有考虑,组织部门提议杨志远任普天市委常委。省委常委对杨志远这人的能力,品行都清清楚楚,对于组织部门的这个提议,大家都觉得理所当然,就该如此,大家没有一丝的异议,举双手赞成,全票通过。这也是周至诚书记自中组部回来后,唯一的一次人事任命。这个提议,周至诚事前并没有和杨志远商量,杨志远是在常委会之后,随周至诚下楼,常委们纷纷向其表示祝贺之时,才知晓此事。杨志远尽管把职务看得比较淡,但自己能在不到31岁之时解决副厅级,心里还是有着欣喜。杨志远知道这是周至诚书记在尽自己的能力为自己的将来铺路,书记在离开本省之前,着力推自己一把。

    那天,周至诚对杨志远说了一句话,杨志远记忆在心,周至诚说:“志远,今后就看你自己的了。你的路,得靠自己的双脚去丈量。”

    周至诚书记题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