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励志人生电子书 > 彼得·林奇的成功投资 >

第10章

彼得·林奇的成功投资-第10章

小说: 彼得·林奇的成功投资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受挫。

  最后,至关重要的是你要能够抵抗得了你自己人性的弱点以及内心的直觉。绝大多数的投资者内心的一个秘密角落里都会隐藏着一种自信,觉得自己拥有一种预测股票价格、黄金价格或者利率的神奇能力,尽管事实上这种虚妄的自信早已经一次又一次地被客观现实击得粉碎。让人感到不可思议的是,每当大多数的投资者强烈地预感到股价将会上涨或者经济将要好转时,却往往是正好相反的情况出现了。这一情况已经被那些十分流行的投资咨询时事通讯服务机构的调查所证明,尽管他们自己也经常在不适当的时候发表股市是牛是熊的错误预测。

  《投资者的智能》(Investor誷 Intelligence)通过追踪时事通讯对投资者的情绪进行了跟踪调查,根据这项调查刊登的文章表明,在1972年年底股市即将大跌时,投资者的情绪却空前的乐观,只有15%的投资顾问认为熊市即将来临。在1974年股市开始反弹时,投资者的情绪却空前的低落,65%的投资顾问都担心最糟糕的情况即将发生。1977年,在市场将要转为下跌之前,时事通讯的撰稿人再一次表现出非常乐观的情绪,只有10%的人认为熊市将至。在1982年这次大牛市行情开始的时候,55%的投资顾问预测的是熊市行情,而就在1987年10月19日的大跌之前,80%的投资顾问却预测大牛市行情即将再次来临。

  问题并不在于投资者以及他们的投资顾问长期以来一直非常愚蠢或者反应迟钝,而在于当他们得到信息时,原来的信息所反映的事实现在可能已经发生了改变。当大量正面的金融消息慢慢传播开来广为渗透,以至于绝大多数的投资者对未来短期内的经济发展前景充满信心时,其实经济已经很快就遭受了严重打击。

  除此之外,还有什么原因能够解释为什么投资大众们(包括上市公司的首席执行官和精明老练的商人们)对股市最为担心时股市往往表现最好(例如:从20世纪30年代中期到60年代末),而在大众对股市最为乐观时股市表现反而往往最差(例如:20世纪70年代初期以及最近发生在1987年秋天的这次下跌)。按照这样的推理,拉维·白托(Ravi Batra)的著作《1990年的经济大萧条》(The Great Depression of 1990)非常畅销是否能够保证未来美国经济将会繁荣昌盛呢?

  令人吃惊的是投资者情绪转变之迅速达到了令人难以置信的程度,甚至即使事实根本没有任何改变。在1987年10月股市大崩盘前一两个星期,那些商务旅行者驾车穿越亚特兰大、奥兰多,或者芝加哥时,看到新建的高楼大厦雄伟壮观,他们彼此之间高声赞叹:“哇!真是一片欣欣向荣啊。”股市大崩盘发生才几天之后,我敢肯定同样是那些旅行者看着同样的高楼大厦时却会这样说:“哎,这个地方一定有许多问题。他们怎么可能把这些公寓全部都卖出去,怎么可能把所有的商业办公楼全部都租出去呢?”




第4章 进入股市前的自我测试(4)




  人类内在的本性让投资者的情绪成了股市的睛雨表。这些一点也不谨慎小心的投资者不断地在三种情绪之间变化:担心害怕、洋洋自得、灰心丧气。在股市下跌后或者经济看来停滞不前的时候,这些股票投资者就会变得对股市非常关注,由于过于担心股市进一步下跌以至于他们没有胆量乘机以低价买入好公司的股票;在股市开始上涨时,他们以较高的价格追涨买入股票,他们的股票也会随着股市上涨而上涨,于是他们就开始洋洋自得起来,而其实这个时候他们更应该对公司的基本面给予充分的关注,但是他们却并没有这样做。最后,他们的股票不断下跌直到跌至他们的买价以下时,他们开始灰心丧气,决定放弃投降,慌慌张张地就把股票给低价卖掉了。

  一些人自诩为“长期投资者”,但是一旦股市大跌(或者是稍稍上涨)他们马上就从“长期投资”变成了短期投资,在股市大跌时宁愿损失极大也会恐慌性全部抛出,或者偶而能够得到一点点小利时也会迫不及待地将股票全部抛出。在波动不定的股市中,投资者很容易陷入恐慌。从我曾经掌管过麦哲伦基金以来,这个基金在8次熊市时期基金单位净值曾下跌过10%~35%,1987年8月这个基金的净值上涨了40%,而到11月份又下跌了11%。经过这一番折腾,一年下来我们的投资收益只有1%,这才勉强维持了我从不亏损的投资纪录—上帝保佑但愿我总有这种好运。最近我看到一篇文章说,平均每年一只股票的平均价格波动率为50%,如果这是真的,显然在这一个世纪中这种情况都是真的,那么目前任何一只卖价为50美元的股票在未来12个月中都有可能涨到60美元或者跌到40美元。换言之,这只股票这一年中的最高价(60美元)将比最低价(40美元)高50%。如果你是这样的投资者,忍不住在50美元的价格时将股票买入,在上涨到60美元时又买入了更多的股票(“看,我说对了吧,这只股票将会继续上涨”),然后在令人绝望的40美元价位时将股票全部卖出(“我想我错了,这只股票将会继续下跌”),那么阅读再多的如何进行股票投资的书籍也没有用。

  一些人把自己想象成逆向投资者,认为当其他的投资者都向左转时他们采取相反的做法向右转就能大赚一笔,但其实他们总是等逆向投资已经非常流行以至于逆向投资成了一个被大家普遍接受的观点时,才会变成逆向投资者。真正的逆向投资者并不是那种与人人追捧的热门股对着干的投资者(例如卖空一只所有人都在买入的股票),真正的逆向投资者会耐心等待市场热情冷却下来,然后再去买入那些不再被人关注的公司股票,特别是那些让华尔街感到厌倦无聊的公司股票。

  当投资大亨E。 F。 赫顿(E。 F。 Hutton)讲话时,每个人都洗耳恭听,而这恰恰正是问题所在,这时每个人应该做的反而是赶紧躺下睡觉,在听到有人预测市场走势的时候,最重要的技巧不是静静聆听,而是打起呼噜睡大觉。投资的窍门不是要学会相信自己内心的感觉,而是要约束自己不去理会内心的感觉。只要公司的基本面没有什么根本的变化,就一直持有你手中的股票。

  如果你不能这样做的话,那么你让自己的财富净值不断增加的唯一希望是采纳石油大亨 J。 保罗·格蒂(J。 Paul Getty)万无一失的发财致富的成功秘诀:“早起,努力工作,找到油井,你就会飞黄腾达。”




第5章 不要预测股市(1)




  我每次演讲完毕回答现场观众提问的时候,总会有人站起来问我看涨看跌未来股市行情?没有一个人关心上市公司基本面,例如想知道固特异轮胎公司是不是一家可靠的公司或者它目前的股价水平是否合理,同时倒会有另外四个人想知道是否牛市行情会持续下去,或者是否熊市已经露出狰狞的面目?我总是告诉他们我所知道的有关股市预测的唯一规则就是:每当我得到提升,股市就会下跌。我刚刚说完这句话,就会有其他人站起来问我下一次提升会在什么时候?

  很显然,投资者并不需要具备预测市场的能力照样可以在股市上赚钱,如果不是这样的话,那么我就应该一分钱也赚不到。在几次最严重的股市大跌期间,我只能坐在股票行情机前面呆呆看着我的股票也跟着大跌。尽管我管理的基金业绩与股价表现紧密相关,我也并没有事先预测出这几次股市大跌的发生。1987年夏天,我没有向任何人,至少是没有向我自己,发出股市即将暴跌1000点的警告。

  我并不是唯一一个没有发出1987年股市大跌警告的人。事实上,如果说无知总是结伴而行的话,那么置身于同样也没有预测到股市会大跌的一大群给人深刻印象的著名预言家、预测者以及其他投资专家当中让我感到非常舒服。“如果你必须预测的话,”一位睿智的预言者曾经说过,“那么就经常预测。”

  没有人事先打电话告诉我10月份股市将会出现一次大跌,如果所有声称事前就已经预测到市场会下跌的人们都已经提前把他们的股票卖出的话,那么由于这些事先拥有可靠信息的预测者的大规模抛售,市场可能早就下跌1000点了。

  每年我都要同上千家上市公司的高级管理人员交谈,并且我无法避免会看到报纸上引用的各种各样的黄金投机者、利率投资者、联邦储备银行观察员以及财政评论员的评论。有数以千计的专家在研究超买指数、超卖指数、头肩形态(head…and…shoulder pattern)、看涨看跌比、联邦储备银行的货币供给政策、国外投资的情况、天上星座的运动以及橡树上的苔藓,但是他们却并不能持续地准确进行市场预测,他们的预测能力比古代那些通过挤压鸟的砂囊(gizzard squeezer)来为罗马君王预测什么时候匈奴人会突袭的占卜者也好不到哪儿去。

  没有人在1973~1974年的股市崩溃之前发出任何警告的信号。在读研究生时我在课堂上学到的是,股市一般每年上涨9%,但从那时直到现在,股市从来没有出现过一年上涨9%的行情。我还没有找到任何一个可靠的信息来源能够告诉我股市到底能上涨多少,或者仅仅能够告诉我股市是涨还是跌。股市所有重大的上涨和下跌总是完全出乎我的意料,让我十分吃惊。

  既然股市是以某种方式与宏观经济活动相关的,那么另一个预测股市的方法是,通过预测通货膨胀和经济衰退、国民经济的繁荣和萧条以及利率的变动趋势来预测未来股市的走势。是的,利率和股市之间的关系确实存在非常奇妙的相关性,但是谁又能够根据银行业的规律性预测出利率的变化呢?在美国有6万名经济学家,他们中很多人被高薪聘请从事预测经济衰退和利率走势的专职工作,然而如果他们能够连续两次预测成功的话,他们可能早就成为百万富翁了。

  他们由于成功预测经济衰退和利率走势成为百万富翁之后,可能辞去工作,到著名度假胜地巴哈马的比密尼岛,一边喝着朗姆酒,一边钓着青枪鱼,但是据我所知,他们中的大多数还是在为了得到一笔丰厚的薪水而拼命工作,这应该能让我们认识到,这些经济学家预测经济波动和利率变化的准确率是多么差劲。正如某位观察敏锐的人士曾说过的那样,如果所有的经济学家首尾相连地躺着睡大觉,这并非一件坏事。

  呵呵,也许并不是“所有”的经济学家。当然不是那些正在阅读本书的经济学家,特别是像C。 J。 劳伦斯公司(C。J。Lawrence)的爱德华·海曼(Ed Hyman)那样的经济学家,他关注废品的价格、存货的情况以及火车车皮的货运量,却完全不理会拉弗曲线(Laffer curves)和月相的变化。注重实践而非只会空谈理论的经济学家才是我所心仪的经济学家。




第5章 不要预测股市(2)




  还有另外一个理论是说每隔五年我们就会遭受一次经济衰退,但是迄今为止经济衰退发生的情况却并非如此。我曾查阅过《宪法》,上面也没有写着每隔五年我们就必定会遭受一次经济衰退。当然,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