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选择成长股-菲利普a费舍-第40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到了70 年代中期,控制大型机构基金的人普遍留意到这些异常突出的优势,相信雷伊化学具有非凡的竞争优势和吸引力,因此在市场上大量买进该公司的股票。但是最能吸引这些持股人,以及那时本益比偏高的可能原因,在于这家公司的另一个层面。许多人认为雷伊化学花在新课题开发上的资金,占营业额的比率高于平均水准,拥有非常优秀的研究组织,能生产出够多的新产品,公司可以仰赖它们,营业额和盈余将持续上扬,毫不中断。这些研究中的产品的确对金融圈有一股特别的吸引力,因为许多较新的产品只是和其他公司的老产品285
发展投资哲学
间接竞争。最重要的是,这邺新产品能让工资很高的劳工,做同样的事所花的时间,远低于从前。公司节省下来的成本够多,除了回馈最终客户,还能有相当不错的利润率。所有这些事情,推动股价上扬,1975 年底涨到42 万美元以上的高价(价格经后来的股票分割调整)― 是 1976 年6 月30 日结束的会计年度估计盈余的25 倍左右。
雷伊化学期望破灭,股价崩跌
l 盯6 年6 月30 日止的会计年度快结束的时候,雷伊化学惨遭双重打击,不但股价重挫,在金融圈的声誉也一落千丈。金融圈本来对一种叫做Stilan 的特有聚合物前景十分看好,因为相对于航空业用于涂布线路的其他化合物,它有独特的优点,而且处一r 最后研发阶段。同时这种聚合物是雷伊化学走向基本化学品的第一种产品,也就是雷伊化学开始在自己的工厂生产基础化学品,而不向别人购买原材料再加工。由于这种产品很有吸引力,雷伊化学拨给这种研发产品的经费,远高于其他任何产品,相差之巨,历年仅见。金融圈认为这种产品业已迈向成功之路,经历所有新产品必经的“学习曲线”之后,它将有很高的利润率。
事实上,后来的发展完全相反。照雷伊化学公司管理阶层的说法,Sti 」an “科学上成功,但商业上失败”。一定能力很强的竞争对手推出改良型产品,虽然技术上不286
市场效率真的很高?
如弘l ,那么好,功能却恰合所需,而且价格便宜许多。雷伊化学的管理阶层承让这一点。几个星期内,管理阶层做成痛苦的决定,放弃这种产品,冲销在它上面投下的庞大投资。冲销金额使那一会计年度的盈余减少约930 万美元。不计一些特别利益,每股盈余从上一会计年度的7 。 95 美元降低到0 .璐美元。
除了盈余急降,金融圈对该公司研发能力的强烈信心也动摇,令人大感不安。金融圈普遍忽视了一个基本原则,也就是所有公司的一些新产品开发难免终归失败。所有的工业研究活动,以及经营管理良好的公司,都无法摆脱这一点,但长期而言,其他成功的新产品将能弥补失败的产品仍有余。花最多钱的特定专案,最后竟然失败,有时可能只是运气欠佳。无论如何,股价受到很大的影响。1976 年第四季,股价跌到约14 %美元的低点(同样经过后来一股公割成六股的调整),是前一个高点的只分之一左右。当然了,只有少量股票能以当年的低点买进或卖出。更重要的是,此后好几个月内,股价只略高于这个低价。
另一件事也影响该公司此进的利润,并导致雷伊化学失宠。任何成长顺利的公司,主其事者最艰难的任务之一,是适时调整管理结构,好在公司成长时,兼容并蓄小公司适当控制和大公司最佳控制间的差异。l 刃6 会计年度结束之前,雷伊化学的管理阶层主要是依制造技术划分事业部门;也就是,根据生产的产品设立事业部「」。公司规模还小时,这套方法运作得很好,但随着公287
发展投资哲学
司逐步成长,不利于以最高的效率服务客户。因此,1975 年计年度结束之际,雷伊化学的高级管理人员开始着手于“大公司”的管理理念。公司依所服务的行业重新架构事业部门,而不是依产品的物理和化学组成。调整组织结构的目标日期订在1976 会计年度底。当初订定这个日期时,管理阶层压根儿没想到竟和放弃Stilan 产生的庞大冲销金额碰在一起。
雷伊化学公司每个人都知道,组织结构调整后,至少一季,可能两季以上,盈余会大幅减低。虽然组织结构调整之后,雷伊化学的管理阶层人事几乎没有变动,但是很多人现在有了不同的上级主管,不同的下级部属,以及必须相互协调作业的不同同事,所以会有一段效率较低的适应期,直到雷伊化学的员工学会如何以最好的方式,和往来的新面孔协调作业。公司管理阶层决定按照原定日期实施结构调整计划,而不把势必对雷伊化学目前的盈余造成二次打击的事情延到以后再说。从这点,正可以强烈看出公司对长期的未来有信心不担心短期的绩效。
事实上,大幅调整组织结构遭遇的困难,远比当初想像的要低。正如预期,新会计年度第一季的盈余远低于如果不调整组织结构时的水准。但是这次变革运作得很好,随着第二季展开,这方面的短期成本多已消除。从基本面看,在分析师眼里,这些发展应属利多。雷伊化学现在所处地位,更能应付未来的成长,而照以前的方式,根本做不到。它己成功地跨越一道障碍,这道障288
市场效率真的很高?
碍很可能使原本吸引人的成长公司的光采黯淡下来,但是大体来说,金融圈似乎未能认识到这一点,相反的,盈余暂时进一步萎缩,使股价跌到低点后欲振乏力。对潜在投资人而言,这个价位更吸引人的地方,在于另一股影响力量。其他公司放弃已证明不成功的重大研究计划后不久,我也曾看到这股力量。放弃Stilan 的一个财务效果,是投人那个计划的大量资金现在释放出来,可用于别的地方,更要紧的是,重要的研究人员同样能够抽身而出,从事其他的计划。一两年内,就像久旱逢甘霖,百花齐放,公司开始见到前景美好的研究计划相对于它的规模来说,比例之高,前所未见。
雷伊化学公司和高效率市场理论
那么,雷伊化学的故事,和最近在金融圈若干地方引起许多人支持的“高效率市场”理论,有什么关系?那个理论说,股价会自动和立即反映任何该公司已知的事情,因此只有拥有他人不知的非法“内线情报”的人,才有可能从一支股票未来的走势中获利。就这件事来说,雷伊化学的管理阶层十分坦白,愿意向任何有兴趣的人说明前面提过的所有的事实,并解释为什么盈余不佳的期间会相当短暂。
其实,以上所有的事情发生之后,盈余终于攀升到新高水准,雷伊化学公司的管理阶层更进一步,做了~件事。1 盯8 年1 月26 日,他们在总公司举办长达一天的289
发展投资哲学
会议,我有幸参加。雷伊化学公司的管理阶层邀请所有机构、经纪商和投资顾问参加这次会议。这些人不是对雷伊化学有兴趣,就是可能有兴趣。会议中,公司最高ro 位主管十分坦诚和不厌其详地说明解释公司的前景、问题、个人负责事务的现状。我只偶尔在其他公司的类似会议见到那么诚恳和详细的报告。
会议召开后一两年,雷伊化学的盈余成长状况,和根据会议上所说的事情去推测一模一样。那段期间,股价从会议当天的23K 美元上涨一倍以上。可是在会议结束后几个星期内,股价没有受到特别的影响。若干与会者显然对会议上描述的美景留下深刻的印象,但太多人仍无法摆脱一两年前双重震撼的阴影。他们显然不相信会议_.匕听到的话。高效率市场理论不过如此。
从雷伊化学等公司的经验,投资人或投资专业人士能够得出什么样的结论?接受和受“高效率市场”理论影响的人,大致可分成两类。一类是学生,他们的事务经验很少。另一类很奇怪,似乎是大型机构基金的许多经理人。大体而言,投资散户很少注意这个理论。从我实际运用个人的投资哲学获得的经验,可以做出结论:1 叨O 年代即将结束的此刻,在我专长的科技股,大型公司的有利投资机会多于小型科技公司;前者的市场为机构所主宰,投资散户则在后者扮演远为吃重的角色。约卜年前,一些人能看出当时盛行的两极市场观念的谬误,并因为认清这个观念特别荒唐之处而从中获利。同样的,每个年代中,一有错误的观念出现,就会为那290
市场效率真的很高?
些具有投资敏锐观察力的人创造机会。
结论
以上所说,就是我从半个世纪的商业经验中发展出来的投资哲学。它的核心或许可以总结成如下八点:
1 .买进的公司,应有按部就班的计划,以使盈余长期大幅成长,而且内在的特质很难让新加人者分享那么高的成长。选择这样一家公司,还有很多有利或不利的细节应该考虑,显然不可能用这么短的篇幅说明清楚。有兴趣的读者,不妨参考“保守型投资人夜夜安枕”一篇前三章。我在那里以尽可能简洁的文字陈述这个主题。
2 .集中全力购买那些失宠的公司;也就是说,由于整体市况或当时金融圈误判一家公司的真正价值,使得股票的价格远低于真正的价值更为人了解时将有的价位,则应该断然买进。
3 .抱牢股票直到(a )公司的性质从根本发生改变(如人事变动后,管理阶层的能力减弱),或者( b )公司成长到某个地步后,成长率不再能够高于整体经济。除非有非常例外的情形,否则不因经济或股市走向的预测而卖出持股,因为这方面的变动太难预测。绝对不要因为短期原因,就卖出最具魅力的持股。但是随着公司的成长,不要291
发展投资哲学
J 忘了许多公司规模还小时,经营得相当有效率,却无法改变管理风格,以大公司所需的不同技能来经营公司。
4 ,主要目标在追求资本大幅成长的投资人,应淡化股利的重要性。获利高,但股利低或根本不发股利的公司中,最有可能找到十分理想的投资对象。配发给持股人的股利占盈余百分率很高的公司,找到理想投资对象的机率小得多。
5 .为了赚到厚利而投资,犯下若干错误是无法避免的成本,二如经营管理最好和最赚钱的金融贷款机构,也无法避免一些呆帐损失。重要的是尽快承认错误、’了解它们的成因,并学会避免重蹈覆辙。良好的投资管理态度,是愿意承受若干股票的小额损失,并让前途较为看好的股票,利润愈增愈多。好的投资一有蝇头小利便获利了结,却听任坏的投资带来的损失愈滚愈大,是不良的投资习惯。绝对不要只为了实现获利就获利了结。6 .真正出色的公司,数量相当少。它们的股票往往没办法以低廉的价格买到。因此,有利的价格存在时,应充分掌握当时的情势。资金应该集中在最有利的机会上。那些介人创业资金和小型公司(如年营业额不到2 ,夕X )万美元)的人,可能需要较高程度的分散投资。至于规模较大的公司,如要适当分散投资,则必须投资经济特性各异的各种行业。对投资散户(可能和机构投资人以及若292
市场效率真的很高?
干基金类别不同)来说,持有20 种以上的不同股票,是投资理财能力薄弱的迹象。通常ro 或12 种是比较理想的数目。有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