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李承乾-第4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而程咬金果然不愧是一员悍将,一连撞翻十几名大臣,而后直接冲到裴寂的面前,一把揪住裴寂的衣领,怒道:“今日俺就放肆了,你又能如何?”
裴寂只见一个硕大无比的拳头,逐渐的由小变大,而后只听“碰”的一声,同他的脸颊来了一个亲密的接触。
第八十一章 朝争(完)()
而后在众位朝臣惊愕的目光之中,裴寂那风烛残年一般的身体,软绵绵的塌了下去,抽搐了两下,就此晕了过去。
可能是裴寂真的不经打,也可能是所幸借此机会下台,反正是旁边的人摇晃了几下没醒。
而后程咬金擦了擦自己的拳头,摘下官帽,面朝李世民跪下,额头触地,不发一语。
任谁都知道程咬金胆大包天,但是谁也没想到他会这么的浑,直接在太极殿上,在满朝文武大臣的面前,众目睽睽之下,一拳将大唐的三公之一司空裴寂打晕过去。
裴寂的为人使得众人十分的不耻,看见他现在颜面尽失,好多吃过亏的大臣,都是在心中暗爽。
意识到又要爆发一次风暴的朝臣,想要明哲保身之人,全部低头,眼观鼻,鼻观胸,静观风云变化。
果然仅仅片刻功夫,朝堂之上,此起彼伏的声音闹成了一团。
“陛下,程知节,目无法纪,嚣张跋扈,臣请陛下将其依法严办。”一名御史出列说道。
“程知节霍乱朝纲,罪不容诛。”
“陛下,程知节目无尊卑,擅自用兵在前,殴打裴公在后,若不严办岂能令人心服?”
“今日在陛下面前,程知节就敢如此放肆,若是在其他的地方他程知节又该做到哪种地步?韩信、彭越之辈就是前车之鉴啊!陛下不可不防啊!”
“陛下,臣请陛下重重处罚程知节,以振朝纲。”而后呼啦啦的跪倒一片。
这时的公孙武达是焦急万分啊!程咬金这是替他抗的事,虽然不知道为什么。但是他岂能眼睁睁的看着多年的老兄弟,步入深渊。
虽然尉迟敬德同程咬金有矛盾不假,但那是两人关起门的事,此时程咬金落难了,若是他不出手都说不过去。
而此时的秦琼却还是在地上趴着。起先侯君集不以为意,可是后来发现不对劲,上前一看发现秦琼晕倒在地,昏迷不醒,在他的嘴边更是有一股的血迹。
侯君集急忙扶起秦琼,果然发现秦琼的胸前已经被鲜血染成了一片。
此时众多朝臣也发现了秦琼的异状。李世民看到此等情况,顿时大惊失色,急道:“快,快,快将叔宝抬下去。找御医为其诊治。”
侯君集向李世民高了一声罪,会同几个千牛备身将秦琼抬了出去。
本来尉迟敬德、公孙武达等也想去,但是侯君集用眼神止住了他们,轻轻的扫了一眼跪在前方的程咬金,他们顿时会意。
于是尉迟敬德急忙出列说道:“陛下,请您看在程知节劳苦功高,并且认罪态度良好的份上绕过他吧!”
“程知节鞍前马后多年,没有功劳也有苦劳。更何况他立下大功无数,末将请陛下从轻发落。”牛进达跪下说道。
“求陛下念在程知节以往的功勋饶他一命。”又有数十员将领跪下求情。
李世民闻言神色之中颇有些意动,谁知李孝常淡淡的说道:“刚才谈论王将军之事的时候。不知道是谁大言不惭的说道,功是功,过是过,有功则赏,有过则罚,这一句话的。难不成现在就要食言而肥?”
王君廓闻言顿时一愣,而后帮腔说道:“义安王说的不错。难道我就没有立下什么功劳?凭什么他就可以从轻发落?”
此时的公孙武达闻言,也急忙出列。想要解释清楚事情的前因后果,但是却被李世民伸手打断。
尉迟敬德等人闻言神色灰败,以子之矛攻子之盾,顿时知道李孝常的这一句话成了压倒程咬金的最后一根稻草。
而后李世民脸上有着一丝的惋惜,看着地上跪着的程咬金久久不语,此时的大堂一片寂静,而后李世民轻声说道:“程知节,你还有什么想说的?”
程咬金一改往日吊儿郎当,不着调的模样,肃然说道:“臣没有什么辩解的,但臣自从跟随陛下以来,征战无数,为人虽然有些粗鲁,但是无君无父之事,却是万万不敢干的。”
李世民闻言轻轻的点了点头,算是认可了他的这种说法。
“虽然在皇城之内擅自用兵,不是臣所为。但是在这庄严肃穆的太极殿中,殴打朝廷重臣却是有的,为肃纲常计,陛下无论如何处置臣,臣都毫无怨言。”程咬金说完这些话,闭目待罚,颇有一些的萧瑟。
程咬金的这种光棍表现,反而更加的衬托出王君廓、裴寂等人的品行之差。
李世民叹了一口气,沉声说道:“自朕统领社稷以来,一直致力于营造君臣和谐的局面,不伤功臣大将之心,然今日右武卫大将军程知节,当庭殴打朝廷重臣,目无法纪,大失朕心,为警示众臣,朕决议免去程知节一切官职,并重则三十大板,而后令其闭门思过,无令不得出大门一步。”
“至于御史弹劾程知节擅自用兵,私设刑堂一案,着刑部抓紧查办,若是事情为真,则两罪并罚。”
程咬金虽然早有准备,但是听到这些话,身形还是不由自主的一颤,而后语气萧索的说道:“臣谢陛下隆恩。”
紧接着两员千牛卫就要将程咬金拖下,程咬金急忙说道:“人之将死其言也善,鸟之将亡其鸣也哀,陛下臣有一句话还请陛下谨记。”
而后用手指着躺在地上的裴寂,以及站立的李孝常、王君廓三人说道:“此三人皆非善类,臣不能在侍奉陛下,还请陛下日后千万当心,勿要为小人所趁。”
而后千牛卫直接将程咬金拖了下去行刑。
旁边的众位大臣看着裴寂、李孝常和王君廓,暗自发笑,甚至还有人不着痕迹的离他们三人远了一点,这才是程咬金啊!虽然穷途末路,但是还是阴了他们一把。
李孝常则是脸色铁青,对着李世民委屈的说道:“陛下,臣可是一片丹心啊!他程知节用心何其歹毒,临了好不忘拖臣下水,还请陛下为臣做主啊!”
王君廓虽然没说话,但是也眼巴巴的看着李世民。
第八十二章 人皆有私心()
谁知李世民轻笑道:“清者自清,浊者自浊,两位爱卿何必如此呢?”
李孝常两人听闻此话,心中纵然再有龌蹉,也不好再开口。
就在此时侯君集匆匆的走来进来,李世民见状起身说道:“叔宝怎么样了?有无大碍?”
“启禀陛下,御医已经诊治过了,暂时无碍。”侯君集低头恭敬的说道。
然而还没等李世民舒一口气,紧接着侯君集抬起头,眼神黯淡的说道:“不过御医还说一棵大树若是枝蔓坏了,修修剪剪还可继续存活,但是。。。。。”
“但是什么?”李世民却从他的话中听到一丝的不同寻常,心中不由的一紧,而后急忙追问道。
“但是若是树根坏死了,无法汲取营养,纵然枝蔓在茂盛也无法继续存活。”侯君集低沉的声音响起。
李世民一听此话,一屁股做到龙椅之上,神色之间有些的落寞,李承乾见状急忙说道:“父皇。。。。”
“朕没事。”李世民淡淡的说道。
然而经过了程咬金这一闹以及秦琼的病,整个朝会也变得索然无味,而后李世民宣布了几项任命都是毫无波澜的通过。
比如程咬金去职,右武卫暂由刘德裕执掌,而且因为在平定杜伏威旧部之时,损兵折将,擅自杀俘虏,纵兵掳掠的右领军将军李勋在李孝恭等人的保荐之下,不仅官复原职,并且被迁为左领军将军,仅在王君廓一人之下。在其余众将之上。
等到散朝之后,偌大个朝堂只剩下李世民和李承乾两人。
李世民目光深邃的看着远方,轻声说道:“今天上朝你都看到了什么?”
李承乾闻言说道:“人皆有心。”
李世民闻言勃然大怒,而后“噌”的起身说道:“朕看是人皆有私心。”
“父皇果然英明神武。”李承乾急忙拜道。
“这里就你我父子两人,难道你还不敢说实话吗?”李世民怒道。
“你终日小心翼翼。如履薄冰,难道朕会因为一个小小的前中山王府的侍卫,今日的左屯卫校尉的一个‘臣’字,就治你的罪,你要是真这么想的话,也太小看朕的心胸了。朕非文帝那般嫉妒之心极强之人。朕胸中自有沟壑万千,更何况你以为以你的那些小聪明能够瞒得过朕吗?”
“若你真能自养名望,此乃大唐之幸事,朕就不会因此而嫉恨。”
“反而是你若真有真才实学而不显,学那些迂腐之人行那韬光养晦之道。才会使朕更加的痛恨。”
“若你真有才,大唐江山交予你手,朕纵然退位做太上皇亦无不可,若是其他,哼。。。。。,不说也罢,你自己心里清楚。”
李承乾听完李世民所说,心中顿时惴惴不安。额头出满了细汗,这些事情李世民都知道在李承乾的意料之中,但是他不知道李世民后面几句到底说的是真的是假的。有时候帝王的话当不得真,但是父亲的话必须当真。
做父亲的哪有不盼自己的儿子好的,但是做帝王的哪有希望儿子的名声超过自己的。有些话好说但是后果不好考虑。
隋文帝杨坚也算是一个英明之主吧,历数历代帝王胜过他的委实不太多,但是就是这样的一位帝王,在开国之后不久。因为杨勇声望可观,民间有人上书请求杨坚传位给杨勇退休当太上皇。把杨坚气得够呛,然而杨坚又不能打击臣下的“忠君爱国”之心。反而厚颜道:“朕承天命,抚育苍生,日旰孜孜,犹恐不逮。岂学近代帝王,事不师古,传位于子,自求逸乐者哉!”
从此之后杨坚忌恨杨勇之心愈浓,这也是为何杨广能够搬到杨勇的内在原因之一。
杨坚不止忌恨杨勇,事实上凡是当上太子的,杨坚都很忌恨,所以立了杨广为太子后,杨坚立马下了封诏书禁止大臣向皇太子称臣。
若是今天李承乾真的信以为真,那他才是真的傻,搞不好第二日,李世民就能翻脸不认人,不过现如今有长孙皇后在,或许他会无忧,可是李承乾还是不敢冒险,于是斟酌了一下说道:“父皇曾为秦王,天策上将,节制诸路兵马,当知为王之不易。然今儿臣添为皇太子。。。。。。”
说到这里李承乾就闭口不语,抬头看了一眼李世民,他知道剩下的他不用在说下去了,李世民自然会自己脑补完毕。
果然李世民叹了一口气说道:“罢了,朕也不逼你了,你有你的想法是好事,但是要用在正途之上。”
“儿臣明白。”李承乾说道。
“对于今日早朝之上,朕的安排你有何看法?”李世民问道。
“父皇匠心独运,堪称表率,以魏征巡抚河北诸路,真乃是高明的手段。”李承乾赞道。
看到李世民的脸又阴了下来,李承乾赶忙话锋一转说道:“不过剩余的儿臣就不知道父皇到底是何意?”
“比如程知节程将军对父皇忠心耿耿,而刘德裕明显怀有二心,父皇又为何处置程知节而用刘德裕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