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李承乾-第4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历史就如同虚幻的童话,全是骗人的,尧舜禹汤,汤武革命等等,哪一样不是都有血淋淋的教训在其中?
在帝王家父慈子孝是必须的,心机深沉也是必然的,要不就是胸无大志之人才能活得长远,这也是为何笑道最后的人,不一定是最合适的,但是却一定是最忍得住的,最能装的。
就在这时内侍王虎匆匆忙忙的赶了进来,气喘喘嘘嘘的说道:“郎君····郎君···果然让您猜中了,有人进宫了。”
李承乾顿时微微一笑道:“你先别说,让孤猜一猜。”
而后李承乾开始暗自沉思,过了片刻笃定的说道:“是张士贵、李孟尝二人对不对?”
王虎的嘴巴瞬间惊得成了一个“o”形,大的连拳头都能塞得下,不可置信的说道:“郎君,您怎么知道的?难不成有人提前来告诉的您?”
李承乾微微的摇了摇头,王虎更加诧异了:“那您是如何知道的?”
“不可说,不可说。”李承乾神秘的一笑说道。
········
立政殿乃是长孙皇后的寝宫,不适合接待大臣,所以张士贵、李孟尝二人来到皇宫之后,李世民在太极殿中接见的他们。
或许大家对张士贵不陌生,因为此人在说唐之中乃是臭名远扬的奸人,陷害薛仁贵,嫉贤妒能,迫害忠良,甚至谋反朝廷等。然而在正史中张士贵也是一员难得的猛将,深受李世民信赖,乃是李世民的嫡系和心腹,甚至是一身家性命相托。
前文曾经提到过,大唐的军队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以十六卫为代表的“南衙府兵”,另一类则是“北衙禁军”。
北衙禁军乃是唐朝皇帝的私人武装,其来源于当年跟从高祖李渊太原起事的3万部队。这些部队与唐皇室出生入死,立下赫赫战功,不仅忠诚,而且战斗力很强。
唐朝初定天下,定都长安后,朝廷对这些部队重礼优待,大部分被赐予关中地区的肥沃粮田,解甲归田了。
一小部分则编成了唐天子手中的近卫部队,号称“元从禁军”,并屯驻于宫城北玄武门外,此后即子承父业、代代相传,成为“父子兵”。
李世民即位之后的第一件事就是从“元从禁军”中选取善骑射的卫士百人,后来的规模越来越大,甚至是独立成军,不过还是分两番轮流在宫城北门玄武门宿卫,并且穿虎皮衣、骑属于皇家闲厩的六色驳马,跟从李世民田猎、演武,并赐以军号“百骑”。这支部队长期屯驻在北门,不同于轮流番上的外地府兵,因此也被称为“北门(玄武门)长上”(“长上”对应于“番上”,是长期宿卫而不是轮流宿卫)。
而此时禁卫军的首脑,玄武门长上正是张士贵。
第七十四章 国之重器()
唐代历次中·央·政·治·革·命之成败,悉决于玄武门即宫城北门军事之胜负,而北军统治之权实即中·央·政·府之所寄托也。
而纵观李唐政变,无论是去年的玄武门之变,还是后来的武后篡政,亦或者是唐隆政变都昭示出一个真理,乱宫廷而不乱天下,得玄武门者而得天下。
所以玄武门外的北衙禁军,自古以来就是历代李唐皇帝恩宠笼络的对象,贞观二十三年,李世民驾崩之后,程咬金自翠微宫奉敕统率飞骑军护卫皇太子李治回朝继位,并在左延明门外连续宿卫三个月之久,才得以确保皇位的顺利变更,当时程咬金所统率的就是北衙禁军。
张士贵此时职位虽是右屯卫将军,但是依然担任玄武门长上,统领北衙禁军精锐,拱卫太极宫。
另一员将领李孟尝虽然不如张士贵一般地位显赫,但是也是自从隋末开始追随李世民的,一直以来都隶属于秦王府,资历颇深,征战十几载,乃是李世民的铁杆亲信,甚至是参见了玄武门之变(在众多的资料当中,李孟尝是玄武门九将之一,当然了毕竟已经不可考,所以玄武门九将有两种说法)。
其实可以细数一下在贞观年间大多数的名臣猛将都是自玄武门之变之后而崛起的,这仿佛是成了一种资历的象征,无论是站在李世民这边的,还是站在李建成那头的。就好比民国的一段时间都是黄埔的学长同学弟在较量。
而李孟尝现如今受封武水县开国公,官拜右监门中郎将,也颇受李世民器重。
张士贵两人同李世民见礼之后,就分别落座于两旁。
而后李世民看着张士贵笑道:“自从坐上了这皇位,已经许久没有同老兄弟们交谈了,最近你两人过得怎么样?”
张士贵闻言笑道:“托圣人洪福,我等过得还算不错。”
李孟尝也道:“确实挺好的,只不过征战多年,猛地闲了下来竟然有些无所事事。”
李世民闻听此言笑道:“待宾(李孟尝字),莫非是嫌弃拱卫太极宫太过无聊?”
李孟尝也是一个心直口快之人,闻言直接笑道:“圣人明鉴,保卫圣人乃是我的荣耀,但是有张大将军这北军首脑在,哪还有我的用武之地啊?”
“我怎么从你这话里,听出了一股子酸味?”张士贵嗅了嗅鼻子笑道。
李世民微微一笑道:“你放心,现如今大唐四周皆敌,等过一段时间,用你李孟尝的用武之地。”
李孟尝闻言眼中一亮,张士贵也是若有所思,三人又唠了一些其他的,而后李世民把玩着手中的茶杯,对着张士贵随意的说道:“北衙禁军现如今如何?”
张士贵闻言心中一动,眉头不由的挑了一下,而后默默思量了一下,沉声说道:“北衙禁军统共三万兵马,驻扎于玄武门外,能征善战,骁勇异常,誓死拱卫太极宫。。”
说完这些之后,张士贵抬头看了一眼坐在上方毫无反应的李世民,于是起身离座,单膝跪地,伴随着一阵刷刷的甲叶碰撞之声,张士贵洪亮的声音又响起:“三万禁军人马,誓死效忠陛下,唯陛下之命是从。”
李世民此时方才笑道:“好,有你这句话,朕算是放心了,你记住,北衙禁军可左右政局,堪称国之重器,不可轻动。”
“请圣人放心,臣铭记于心。”张士贵肃然说道。
“好,武安,你先下去,记住朕同你说的话。”李世民又吩咐道。
“诺。”张士贵再拜,而后领命而去。
现如今太极殿中只剩下李世民和李孟尝两人,李孟尝心情一时之间有些激动,不知道李世民要单独给自己说什么。
过了片刻功夫,李世民盯着李孟尝,幽幽的说道:“朕想让你去做一件事,不知道你敢不敢去?”
李孟尝闻言按捺住激动的心情,起身之后斩钉截铁的说道:“圣人若有差遣,但凭吩咐,臣万死不辞。”
李世民闻言露出满意的笑容。
········
次日四更天,天还未亮,震耳的鼓声已将在熟睡中的长安居民惊醒了,早朝的时间到了。
自从李世民登基之后,他每次早朝都从没有拉过,纵然是当年颉利的数十万大军兵临城下,早朝也未曾取消过。
李世民励志做一个远超古之帝王的圣君,以期流芳百世,所以难免就要付出难以想象的艰辛,君主尚且如此,那么臣下又能如何?
所以现如今的天虽然未亮,甚至是有些漆黑,但是长安城的街道上已经是有数十辆的马车在行走,其中还夹杂着许许多多骑马的武将。
这种景象虽不甚少见,但是为这漆黑的长安城由增添了几分别样的景观。
此时的裴寂坐在马车之上,认真的思考,他在琢磨陈叔达的事,这为老兄虽然弹劾了程咬金,但是对他裴寂还是有些意见,不过陈叔达同萧瑀不合,二人向来是芥蒂颇深,或许这是一个可以破局的好办法,裴寂细细的思量道。
就在此时前方的一阵吵闹之声,打断了裴寂的思路。
裴寂撩开马车的帘子,皱眉问道:“怎么回事?发生什么事情了?”
驾车的车夫指着前面的马车,也说不出个所以然,而后裴寂超前定睛一看,前面的那辆简朴但不失华贵的马车不正是陈叔达的吗?想到这里他不由的心中一动,吩咐车夫将车停在路边,而后自己徒步走了过去。
由于天比较黑,裴寂只能看见前面有一个人拦住了陈叔达的马车,还在不停的骂骂咧咧,又走了几步,他顿时听出来,独特的破锣嗓子--程咬金,除了他没有别人。
此时长安的街道中,全都是匆匆忙忙赶着上朝的大臣,前面发生了这么大的热闹,而且是大名鼎鼎的程咬金将陈侍中给堵了,堵得也正是通往太极宫的路。
不过大臣也是人啊!看热闹的心态古已有之,于是瞬间就聚拢了一个大圈。
ps:感谢道悟吾道的打赏。
第七十五章 多看多听()
裴寂刚到近前就听见,程咬金指着陈叔达怒气冲冲的骂道:“俺老程征战一生,落下了伤疤无数,虽然略微有些毛病,但是瑕不掩瑜,俺岂是那种不分轻重之人?”
“你这人身为一朝之宰辅,圣人身边的重臣,只听信一些谣言就妄议而老程,到底是何居心?”
“你今日若是说出个缘由那还罢了,若是说不出个所以然,哼哼····让你尝一尝俺老程的手段。”程咬金怒目圆瞪,活动了活动手腕,并捏了捏手指“嘎嘣嘎嘣”的响,威胁着说道。
陈叔达微微一笑,仿佛没有看见程咬金的威胁似的,淡淡的说道:“老夫一生,历经荣辱无数,焉能分不清轻重?所作所为,无一不是出于公心。”
“老夫若是真同你程知节有些过节,你以为凭老夫的手段,你还能活到现在?”陈叔达年岁已老,两鬓斑白,但是身躯依然健壮,虽然佝偻着身躯,但是谁都不敢小视,他的话语虽然平淡无比,但是语气中却充满了自信和对程咬金的不屑,名门望族自有其高贵,不可轻辱的一面。
程咬金闻言不由的一滞,旋即勃然大怒:“都说书生善饶舌,黑的能说成白的,白的能说成黑的,李将军(李广)不愿面对刀笔吏而自戕而死···哦,对了,李尚书,俺可不是说你。”
程咬金说到这里还不忘对旁边站着的一员身穿紫袍的大臣说道,那个人闻言苦笑着摇了摇头。
“俺老程起先不信,因为俺老程认识的人,无论是房玄龄还是杜克明都乃是一世人杰,但是没想到到你这里,你这个老匹夫给脸不要脸,无理搅三分。还谈什么出于公心?鬼才信你。”
“老匹夫,给你点面子,你就蹬鼻子上脸,你还真以为你还是那个南朝皇子?俺老程今日就教训教训你。”
程咬金说完摩拳擦掌的就要上去,旁边站着十几个看热闹的大臣,其中不乏武将,看见老程不是说笑,好像真的是要动手,于是与老程交好的几人,一拥而上瞬间将程咬金拽了回来,劝道:“程将军,消消气,消消气。”
“就是,程将军马上就要上朝了,你这要是把陈侍中给弄伤了,可怎么办啊?”
“大臣私自斗殴成何体统?若是圣人一旦得知,程将军你少不了要闭门思过啊!”一人幽幽的说道。
“这影响多不好啊?你看,搞不好大家都盼着你出手,看你笑话呢?”又一人劝道。
程咬金闻言一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