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李承乾-第1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皇后娘娘····皇后娘娘···”一名宫女气喘吁吁的跑了进来。
“怎么了?”此时长孙皇后正在教李泰,长乐公主,豫章公主等人读书。
“太子殿下,已经从御书房出来了,马上就要到这里了。”
“乾儿来了。”长孙皇后喜道,随即急忙起身,朝门外走去。
她刚走出几步,一个矫健的身影的就进来了,而后对着长孙皇后大礼参拜道:“儿臣,见过母后。”
看着李承乾平安无恙的回来,长孙皇后喜极而泣,急忙将他扶起来责怪道:“你这孩子,回来就回来呗,怎么还行如此大礼。”
“快让母后看看,我家乾儿现在怎么样了。”浓浓的关爱之情溢于言表。
抚摸着李承乾犹如刀削一般的面庞,长孙皇后喃喃的道:“瘦了,也有些黑了,是不是在外面吃了很多的苦?罗艺他没把你怎么样吧?”
“你舅舅也真是的,明明是让他陪你去,他倒好自己直接住进卢国公的军营,把你一个人扔在罗艺那里,看母后下次见到他怎么说他。”
这时长乐和豫章也从里面跑了出来,嚷着要让太子哥哥抱,李承乾虽然现在也不过十岁左右,可是自从习练秦家导引术之后,力气增强了不少,于是左右两手分别抱起长乐和豫章,逗得两个小丫头咯咯直笑。
“在宫里有没有听母后的话?”李承乾问道。
“当然有了,豫章和丽质姐姐都很乖的····”豫章公主撅着小嘴奶声奶气的说道。
“这就好,看来豫章乖啊,改天哥哥带你们出去玩。”李承乾捏着她的小脸说道。
“太子哥哥,太子哥哥,还有丽质呢。”长乐不满的说道。
“到时候咱们都去。”李承乾笑着道。
看着李承乾逗着两个妹妹不停得说笑,长孙皇后脸上挂着慈祥的笑容。
这时李泰也走出来,一本正经的对着李承乾行礼道:“臣弟见过太子殿下。”
李承乾急忙将他扶起来,说道:“都是自家兄弟,青雀儿怎么见外?”
“刚才在朝堂之上,君臣名分一定,臣弟不敢放肆。”李泰又道。
李承乾一拳锤在他的胸膛之上,笑道:“年纪小小的装什么一本正经的,搞得和封德彝那样的老夫子似得。”
但是他的如此动作,却并没有使李泰改变过来,接着就推脱有事走了。
看着他们兄弟的表现,长孙皇后的眼中不由闪过一丝的担忧。
“母后放心吧,青雀儿还小,还什么都不明白,难免有人在他面前嚼舌根,等他长大了就自然什么都明白了。”李承乾安慰道。
“但愿如此吧。”长孙皇后道。
这时长乐公主拿着一张纸呼呼的跑过来,突然脚下一软,“碰”的一声摔在地上,手中的那张纸也被撕碎了,长乐顿时哭了起来。
李承乾被吓了一跳,急忙跑过去,把长乐的裤腿卷起来,看见洁白的小腿之上出现一片红肿,显然是摔得不轻。而后急忙把她抱起来放到床上,而后道:“哎呦,小祖宗,你这是干什么啊!”长孙皇后也被吓了一跳,看见她碰伤的地方也心疼的不得了,急忙的安慰长乐。
反倒是豫章咯咯的笑道:“长乐姐姐真不害羞,这么大了还哭鼻子,羞羞羞。太子哥哥,你看豫章就不哭鼻子。”这么一说长乐哭的反而更凶了。
“豫章,怎么能这么说姐姐呢?长乐姐姐是摔疼了,就算是太子哥哥摔疼了也会哭鼻子的。”李承乾道。
“哦,原来太子哥哥也会哭鼻子啊!”豫章道。
李承乾心中暗道,呃···?我是要表达这个意思吗?小孩子的思想还真是无法理解。
经过他们的一番安慰长乐终于不再哭泣了,不过还是不停得抽泣,显然是摔得不轻。
这时李承乾从手中拿出一门铜钱,而后道:“来来,长乐妹妹,看哥哥给你表演一个戏法。”
一听戏法,长乐和豫章两个小丫头两双漂亮的大眼睛都一眨不眨的盯着李承乾。
接着只见李承乾用右手的中指和食指夹住铜钱,而后放入左手的掌心,接着左手握紧,右手的中指和食指抽出来,问道:“你们猜猜看,铜钱在哪里?”
两个小丫头爬起来,掰着李承乾的两只手左看看右看看,长乐道:“在左手里。”
“你呢,豫章?”
“我和长乐姐姐猜的一样。”
“你们确定。”李承乾笑嘻嘻的道。
“当然确定了,太子哥哥快点让我们看看。”两个小丫头急迫的道。
李承乾张开左手,空空如也,哈哈的笑道:“你们看看,什么都没有。”
“怎么可能呢?长乐明明看见太子哥哥将铜钱放进去了的。”长乐皱眉道。
接着不信邪,两个人又爬过去,开始不停得翻找。
········
“母妃,儿臣不甘心啊!”杨妃居住的地方,李恪不忿的说道:“他李承乾有什么,不就是比儿臣早生几年吗?”。
“恪儿,母妃不求你别的,只求你平平安安的,听母妃一句劝,别再争了。”杨妃担忧的说道。
第十九章 李泰李恪(二)()
“母妃,为什么?孩儿哪里比他李承乾差了?”李恪怒道。
“正是因为你不比他差,所以母妃才让你不要争,恪儿,你看看自古以来争夺皇位失败的皇子有哪个有好下场?”杨妃劝道。
李恪闭目说道:“确实没有一个有好下场的,可是那些不争皇位的难道就有好下场吗?”
“只要恪儿安安稳稳的,母妃相信以太子的仁孝必然不会加害于你的。”杨妃道。
李恪沉思一会儿,接着说道:“现如今他确实是仁孝,但是焉知太子不是装的?谁知道他登基之后会是什么样?”
看见杨妃还要再说什么,李恪又淡淡的说了一句:“母妃,难道忘房陵王旧事乎?”
一句“房陵王”瞬间使杨妃沉默不语。
房陵王,乃是隋朝废太子杨勇死后的封号。
昔年杨勇和杨广为争夺地位无所不用其极,杨勇为太子,宽仁和厚,率意任情,无矫饰之行。
而杨广表现的兄友弟恭,毫无奢华,谦虚纳谏,但是背地里各种招数尽使。
然而等到杨广登基为帝之后,第一件事就是下诏赐死杨勇,而后追封为房陵王,但其子孙不得继承其位,并且将杨勇的子孙全部流放济南,最后听从云定兴的建议将他们全部杀死。
杨广和杨勇乃是亲兄弟,而李承乾和李恪可不是,正是知道这其中的凶险,所以杨妃才难以开口。
过了片刻的功夫,李恪又接着说道:“借用汉朝大夫主父偃的一句话,大丈夫生不能为九鼎食,死亦当九鼎烹。”
“更何况其他的皇子或许未来的皇帝会放过他们,可是以儿臣身份,母妃以为会有人会放过儿臣吗?”李恪悲哀的说道,确实隋炀帝之外孙,李世民的亲子,任何一个人都不会放过他。
包括后来李治登基之后,虽然没有想过要杀他,但是长孙无忌与他素有矛盾,借着房遗爱谋反之案,将他牵扯进去杀了,也没见李治有什么反应。
李恪随即又拜道在地道:“孩儿,恳请母妃祝孩儿一臂之力。”
其实主父偃的原话是“生不能五鼎食,死亦当五鼎烹”。此时李恪将五鼎改为九鼎,可见其心思只坚决。
众所周知,青铜器在古代是权力和等级的等级的象征,而以青铜铸成的鼎更是最尊贵的存在。
史记中记载:“禹收九牧之金铸九鼎。”从此之后九鼎就成了至高无上的象征。
而且周朝之后,更是划分了严格的等级制度,例如:天子用九鼎,诸侯用七鼎,大夫用五鼎,高级的士用三鼎,低级的士用一鼎。之所以全都是奇数,是因为古人崇尚奇数,比如:九五之尊,三足鼎立,一言九鼎等等。
而且每一个阶级所能食用的食物也是有严格划分的,比如:天子享用九鼎,名称分别为牛、羊、乳猪、鱼、干肉、牲肚、猪肉、鲜鱼、鲜干肉。可见,基本上把当时能吃到的肉类都包圆儿了。
诸侯享用七鼎:比周天子少了鲜鱼和鲜干肉两项,其余七项均可享用。别看仅仅是少了鲜鱼和鲜干肉两样,可是就这样更为珍贵。
一直到春秋战国之时,周天子式微,每逢有诸侯即位或者制霸之时,总会请求周天子派人“赐胙”,说白了就是赐腊肉,也就是这种鲜干肉。
比如《大秦帝国之纵横》的电视剧中就有这么一段,齐、魏相王,邀秦惠文君观礼,而秦惠文君提议将两国相王改为三国相王,当时代表周天子的使臣就前来“赐胙”。
后来还从其中渐渐演变成一词叫做“国祚”,表示国家之运道,当然也包含着祭奠护国神先帝等一类的肉。
卿大夫享用五鼎,即:羊、乳猪、鱼、干肉、牲肚,能吃这种五中肉已经算是相当的可以了,所以主父偃才有“生不能五鼎食,死亦当五鼎烹”的豪言壮语,当然了主父偃估计更是想实现的是一种政治上的抱负,不是单纯的口舌之欲。
高级的士享用三鼎:乳猪、鱼、干肉。
低级的士只能享用一鼎了,干肉。因为干肉就是当时最普通的肉类食物,不过就是这样的食物,一般老百姓也是吃不到,而且在有的朝代压根就不允许吃的。所以,在《曹刿论战》一文中,曹刿想要去说服国君的时候,有人对他说“肉食者谋”这样的话,低级的士以上的阶层才算是“肉食者”,才能有资格为国家出谋划策。
再说杨妃看见李恪态度坚决,大有她不答应就不起来的意思,于是只好无奈的道:“罢了,恪儿,你长大了也有自己的想法了,你去找封德彝封大人,你说是母妃拜托你去的,请他照顾你的,他自会明白一切。”
李恪旋即大喜,可是突然又颓然的说道:“可是就算是封德彝也不是长孙无忌的对手的啊!今天朝上还被长孙无忌气得吐血。”
“封德彝确实不是长孙无忌的对手,但是他一直支持你,现如今他生病了,难道你不应该去看看?”杨妃解释道:“更何况封德彝德高望重,做了好几年的宰相,他的实力远非表面上那么简单。”
“你父皇现如今正是春秋鼎盛之时,所以恪儿,你现在要做的就是礼贤下士,韬光养晦,做一个贤王。只有等太子露出破绽,才可以借势而上,但是切记千万不要冲锋在前,因为你父皇最反感的就是这种兄弟之争。日后见了太子哪怕是在不快,也不可当面表现出来。”杨妃又叮嘱道。
“儿臣明白了,多谢母妃的教诲。”
李恪喜滋滋的走了,只留下杨妃一个人,看着他离去的目光充满了担忧和害怕,自古夺嫡之争凶险万分,他亲身经历杨广与杨勇之争,李建成与李世民之争,失败者无不是身首异处,在这种情况她又如何能安心呢?
“但愿父皇的在天之灵能够保佑你安安全全的。”杨妃呐呐自语道。
第二十章 考校(一)()
李承乾又陪同长乐和豫章玩了一会就到自己的宫殿。
由于此时李渊还住在太极宫,没有搬出去,所以李世民这一大家也全都住在东宫,好在皇宫里就算是什么都缺,就是不会缺住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