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崛起军工 >

第188章

崛起军工-第188章

小说: 崛起军工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要知道这些德国专家只答应在中国服务五年,五年的时间是个什么概念?将将能读完一个本科学历,看似不少,可稍一蹉跎便会转眼匆匆而过,因而必须珍惜每分每秒,不然太对不起在苏联那将近两个月的辛苦日子了。

    抱着这个心思,柏毅以一种时不我待的紧迫感,拿着总后首长和东北局的口头指示当令箭,厂房被征用,不要紧,先用帐篷坚持坚持;没有招生指标,多大个事儿?白云厂那些新分配的大学生全都拉过来,重返学生时代!

    教学大纲一片空白?干脆因地制宜,白云厂有什么就讲什么,反正那么多德械机床零部件,随便拿几个都是关键的知识点……

    就这样在柏毅近乎不讲理的铁腕运作下,这座简单的近乎简陋的白云军工学院,仅仅三天的功夫便开始正式授课,对此以斯图腾贝格为首的德国专家们很是不满,柏毅急不可耐的“压榨”到是此次。

    毕竟相较于备受折磨的西伯利亚战俘营,这里的待遇要好得多得多,更何况教授中国人军工技术也没有超出他们与柏毅之间的承诺,因此尽管对柏毅的做法有些腹诽,但却没有很明显的反对。

    相较于此,他们更担忧的则是中国方面的准备工作,教是没问题,二战前这些德国专家们大多从事过高等院校的教学工作,最差的几名高级工程师也带过不少学徒工,总的来说教学经验还是很丰富的。

    关键是学生,如果没有良好的基础,他们就算倾囊相授,对方又能吸取多少?若是教完了什么都不会,又让他们这些专家们如何自处?

    没办法,德意志民族就是这样,要么不做,要做就要做到完美,可问题是那些被柏毅拼凑过来的“学生”不但年龄段差距极大,个人的基础水平也是良莠不齐,最关键是的九成九的人别说是德语了,连国际通用的英语都不懂,这让斯图腾贝格他们怎么教?对牛弹琴?

    于是在白云厂军工学院正式开课的当天下午,斯图腾贝格便气呼呼的找到柏毅,希望他找些真正懂技术的可造之材来听他们的授课,而不是那些坐在课堂里,犹如鸭子听雷般的外行人。

    对此,柏毅只说了一句话:“天底下再没有比他们更认真的学生了,你可以观察三天,他们会让你感动!”

    斯图腾贝格他们哪里肯信柏毅的话,还让他们感动,不感冒就算上帝显灵了,既然柏毅这个领头人都这么说了,那他们又如何不能破罐子破摔,反正他们按部就班的教,那些个临时学生学不会,那只能怪某人太固执己见了。

    基于此,斯图腾贝格等一众德国专家们瞬间调整好心态,做好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的准备,教学内容看似按部就班,实则却带着几分敷衍的味道,然而这样的状态仅仅持续三天,斯图腾贝格等人渐渐发现,白云厂的这些学生真的不一样。

    他们可能看不懂自己在黑板上书写的各种理论和方程,但他们却以一种难以想象的渴求将所有的内容全部记下来;他们或许听不懂自己所说的德语,然而却会想法设法找到录音设备,将他们的话全部录下来。

    然后回到宿舍缠着懂德语的人,捧着德汉词典,一字一句的辨别课上所讲的内容,这些学生学得很慢,甚至非常吃力,有些时候更是会犯些低级到十分幼稚的错误,但他们却异常认真和刻苦,认真得令人心惊,刻苦得令人敬畏……

第三百一十八章 因为他们,我看到中国的未来() 
斯图腾贝格等一众德国专家们,自认为他们是这个世界上最为优秀的种族,坚韧、严谨、认真、团结,一声号令便如同一台精密机器一般,实施极为缜密的运转,要不然也不可能在两次世界大战当中取得如此辉煌的战果。

    仅凭这一点,就足以自傲!

    可当看到白云厂的学生后,他们坚信多年的种族信仰,毫无缘由的松动、皲裂直至崩塌,因为他们从那些学生的身上看到了比他们自己更加坚韧的意志,更为不挠的品质!

    而其中给斯图腾贝格印象最深的便是一个叫马迪丽的小姑娘,今年不过21岁,从大学毕业还不到一年,是白云厂新成立的军用化工生产线的骨干,她不懂外语,只略通粗浅的英语,相关的知识基础也无法同欧洲同等学历的青年人相比。

    所以一开始根本跟不上斯图腾贝格这个军工化学大师的节奏,若是换做欧洲其他国家的学生,跟本上估计就会自动放弃了,毕竟类似斯图腾贝格这种学术造诣极深的权威专家,可不是什么人都能跟住节奏的。

    正因为如此,斯图腾贝格的学生无不是精英中的精英,学霸中的学霸,很显然马迪丽较之这个高度还差的很远很远,然而马迪丽却没有放弃,节奏跟不上,那就一字一句全都记下来,回去细细揣摩;

    语言不通,那就抱着德汉词典,每日读写不辍,以最快的速度掌握;知识点不理解,那就蹲在德国专家的宿舍门口不耻下问,直到把内容搞懂为止……

    三月初的东北依旧寒冷,山区里的白云厂更是要冷上几分,在四处透风的帐篷里,授课的斯图腾贝格即便把帐篷里的铁炉子烧到最旺,将自己裹成粽子,也觉得寒风直往骨髓里钻,可马迪丽却能在这样的环境里一坐就是一天。

    要知道斯图腾贝格可是有着专家特供的棉衣、皮袄,就连手上都有专用的露指手套,用于粉笔的书写,而马迪丽却只有那一身浆洗发白的薄棉衣,以及外面哪一件侵染油渍的破旧军大衣。

    偶尔寒风吹过,令得小姑娘不由自主的打了个寒颤,可她紧了紧身上的军大衣,悉悉索索的跺跺有些冻僵的脚,便继续附身继续记录黑板上的每一个字,连续观察几天,斯图腾贝格终于看不下去了,于是在某一天课间,他来到马迪丽身旁,建议她学习归学习,但不要这么拼命。

    然而马迪丽却抬起那张被严寒冻得红扑扑的小脸蛋,用不太熟练的德语,笑着说道:“那些为国捐躯的烈士们为了这个国家连命都要不要,我这挨点冻有什么打紧的,只要能把她建设的更富强,吃什么苦都不怕……哦,对了,老师今天讲的推进剂配比中的几个注意事项我还有些不明白,您能帮我再讲一遍吗?”

    说着,马迪丽将手中的笔记本不好意思的捧到斯图腾贝格的面前,直到此时,斯图腾贝格方才发现,马迪丽原本应该极为白皙的小手,已经变得红肿起来,很明显是生了冻疮,与本子上的一排排工整细致的笔迹形成鲜明的对比。

    斯图腾贝格不知道,马迪丽是用怎样的毅力,克服手中冻疮传来的疼痛奇痒,将他的每一句话分毫不差的记下来,那一刻斯图腾贝格怔住了,因为他很想弄清楚眼前这位笑容灿烂的小姑娘究竟是什么构造,能够有如此的毅力,真的如她所说,为了这个国家吗?

    直到他看到勉强能读懂报纸的钳工任旭东,拿着歪歪斜斜的笔记,一头扎进白云厂数以万计的德国机械零部件仓库里,通宵达旦的按照德国工程师的讲解要点,一遍又一遍的组装着设备……

    直到他看到人到中年的王德化,拿着粗糙简陋的工程设计绘图工具,犹如疯魔一般,在白云厂绘图室里,参照德国专家的讲解要领,一张又一张的画着各种精细的装备工件……

    直到他看到如宋继学这样身份职务都达到相当高的干部,依旧如小学生一样,坐在冰冷的帐篷里,认真学习,笔耕不辍……

    斯图腾贝格终于明白,他的这些学生们为了这个国家,并不是在喊口号,更不是为了作秀,而是用最本能的方式去做,去想,因为那是一种发自内心的责任,那是理所当然的义务,更是难以磨灭的信仰!

    没错,就是信仰!

    一个为了国家富强,不惜付出一切的信仰,不求回报,不计得失,只要能让这个名叫中国的国家再次崛起的信仰!

    斯图腾贝格等一众德国专家们震撼了,他们不是没有个类似的信仰,那是他们在万字旗下,行着举手礼,心中也充满了浓烈崛起的渴望,只不过这个渴望戾气太重,是信仰没错,但并不纯粹!

    然而在白云厂所见所闻,斯图腾贝格等人却能感受得到,中国技术人员心中的信仰是那样的纯粹,那是前进的动力,那是未来的方向,那是对来犯之敌威慑,那是国家必将崛起的信。

    如果说第三帝国的信仰是夕阳,绚烂夺目却终究被黑暗吞噬;那么根植在中国人心中的那股子强国之梦,便是刚刚露头的朝阳,清新寡淡,但却潜力无限……

    “柏,你说得对,我真的被那些学生感动了,他们或许不是资质最好的,但却是我见过最优秀的……”

    某日傍晚,斯图腾贝格与柏毅并肩走在宿舍区的小路上,两旁的积雪尽管依旧很厚,但却有了渐渐消融的迹象,亦如斯图腾贝格日渐增多的笑容:“因为从他们身上,我看了中国的未来,这个古老的国家必然会重新屹立起来!”

    “托你吉言,希望能够梦想成真!”

    “如果是十五年前我不敢断言,但是现在我敢肯定!”

    斯图腾贝格曾经作为德国驻中国技术顾问,经历过民国时期的黑暗,很显然十五年的苍海沧田,令这位德国军用化工权威感慨万千,对此柏毅也是与有荣焉,笑容中透着豪迈与自信。

    这个时代中国人那股子奋发向上的纯粹是以后任何时代都无法比拟的,那是一种发自肺腑,融进骨髓里的精神,不是前世那般只靠嘴皮子的说说,而是身体力行*****国,何为凝聚力?这便是了!

第三百一十九章 国士礼之,国士待之() 
“既然是最优秀的,那就拜托教授您多费心,让他们尽快成长起来!”

    在斯图腾贝格的感慨中沉默良久,柏毅也仿佛被外国友人所感染,深深叹了口气,斯图腾贝格哪里还看不出柏毅这是有心事,不然也不可能陪自己无聊的压马路,因为他很清楚,自打柏毅回到白云厂之后,忙得可谓是脚都不沾地。

    据他所知,之所以如此,是因为志愿军在如今激战正酣的朝鲜前线处境极为不妙,这场被中国称为第四次战役的交锋中,志愿军起先的进展是很不错的,从一月份发起进攻,不到一个月的时间,志愿军向南接连攻克汉城、横城,跨过北纬三十七度线,饮马汉江之滨。

    然而就在全世界屏住呼吸,以为中国志愿军会继续挥兵南下,再现1950年6月朝鲜战争刚爆发时北方势如破竹的凌厉攻势时,火线接任美第八集团军总司令的李奇微中将,一改以往粗狂战法,开始实施一种被中国军人成为“狗皮膏药”的贴身战术。

    即在志愿军发起进攻时,依靠高机动性大踏步后撤,待志愿军后勤不济,攻势减弱之际,立即杀一个回马枪,进而在强大的空地火力掩护下,像狗皮膏一样死死贴住志愿军,以至于第四次战役后半段志愿军打得颇为被动。

    在美军强有力的攻势下,兵锋越过北纬三十七度线的志愿军不得不放弃汉城、砥平里、横城一线,以运动防御战,来抵消美军的疯狂进攻,以免美军冲破防线,杀入三八线以北。

    到得现在,已是三月初,前方战事更显得岌岌可危,数个经历前三次战役的疲惫之师,在文山、居阳里、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