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崛起军工 >

第122章

崛起军工-第122章

小说: 崛起军工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沈城军工厂的迫击炮的产量提高了20%,为此还得到东北局和志愿军司令部的嘉奖。

    而屋内的技术骨干何止冯冲一人,放眼望去几乎个个都是,科学界有句至理名言,那便是怀疑出真理,这些学兼优且严谨求实的骨干们,可是对这句话奉为毕生的箴言,于是怀疑感简直爆棚,除非是高级首长,不然算是海外归来的权威专家面对他们,都有些头疼。

    柏毅既不是高级首长,也不是权威专家,学历更是土的掉渣,可他面对这些骨干们却没有半分头疼,没办法,他真实的灵魂可是有着未来70年丰富阅历的老怪物,于是他微微一笑,对着冯冲反问道:“你觉得迫击炮能反坦克吗?”

    :

第一百九十九章 做步兵分队手中真正的大炮() 
柏毅此言一出,屋内的骨干们不由得一愣,因为他们无论如何也没想到,柏毅会将问题的核心引到反坦克,只以为柏毅先前所说的步兵火力支援只是单纯的火力覆盖似的掩护,并没有往其他方面深想。

    其实也不能怪这些骨干们思维浅显,毕竟在国这片土地,类似欧洲那般装甲机械化的激烈对抗并没有出现,当然坦克伴随步兵进攻的战例也不是没有过,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当并不少见。

    可问题是无论是日本的豆丁坦克,还是国民政府的美制m3坦克,充其量都是薄皮的轻型坦克,根本都不用专用的反坦克武器,几颗集束手榴弹或者一个炸药包能轻松解决,既然没有大规模反装甲作战的经验,这些骨干自然也不会朝这方面去想。

    对此,柏毅并没有看轻他们,因为他很清楚,这些国内大学毕业或自学成才的“土”骨干不过是眼界与经验的问题,与他们自身的学识基础无关,恰恰相反,他们每一个人都有着扎实的理论技术和严谨的治学作风。

    只是由于多年的战乱,让他们无法将眼界拓展罢了,如果某一天,能让他们接触到当今世界军工领域真正的大师和前沿的技术,相信以他们的刻骨钻研的能力,绝对会爆发出令人意想不到的迹。

    这一天远吗?柏毅表示并不会太遥远,因为他相信几个月后,眼前的这群骨干必将完成一次受用终生的北之旅,不过在此之前,柏毅却还是需要称量称量,毕竟这是一次选种子的过程,至于谁能发芽,谁会枯死,是需要水和土来试验的,而柏毅的试验田不是别的,正是眼下展开的新式无坐力火炮的研制工作。

    “迫击炮怎么不可能打坦克?”

    在众人逐渐接受柏毅的观点时,冯冲的一句话却让屋内气氛陡然转变,以至于连柏毅都有些哑然,没错,迫击炮的确是能反坦克,可那是在他的前世,得益于微电子领域的进步,能够让末敏弹子弹药融合到大口径迫击炮的炮弹。

    从而完成反坦克作战效能,然而此时此刻,电子技术尚处在初级阶段,连可靠一些的战术导弹都尚未成熟,更别说末敏弹了,迫击炮又怎么可能有反坦克的效能?于是连柏毅也很好,便示意冯冲说下去。

    冯冲也不谦让,稍稍整理一下思路便继续说道:“我说迫击炮能反坦克不是没有证据的,在抗战时期的徐州会战,当时的国民政府军队便利用大口径迫击炮对进攻的日军坦克实施了一次火力覆盖,结果五辆坦克,三辆被彻底击毁,一辆击伤无法动弹,只有一辆仓皇撤退,所以说迫击炮用的好是可以打坦克的”

    冯冲说这番话时,柏毅正端着水杯喝水,听罢之后,差点没一口水喷出来,好在柏毅定力足,硬忍下来,不过那怪异的神情却是怎么也遮掩不住的,冯冲见此,不由得皱了皱眉头,有些不满的看着柏毅:“柏毅同志,怎么,难道我说错了吗?”

    “你说得是没错,可你想想,当时国民政府使用的迫击炮口径是多少?”

    “120mm”

    柏毅继续问道。“战斗质量是多少?”

    冯冲回答的毫不迟疑:“232公斤。”

    “操作需要多少人?”柏毅再次发问。

    “十五人。”冯冲一如既往的干脆。

    “232公斤的重量,18人的编制,抛开对应的炮弹基数不算,但这个编制已经超出一个步兵分队的承受力”

    柏毅说着便在黑板刷刷的写“步兵分队”几个大字,随后用粉笔使劲的在这几个字的旁边点了几下:“我刚才说了好半天,咱们所研制的无坐力火炮主要用于的是什么?步兵分队的火力支援,对于一个连排级的步兵分队来说,他们所需要的装备必须轻便、简单且占有编制少。

    我之所以不将迫击炮考虑进去,主要是因为迫击炮的编制实在太大,算小小的60mm迫击炮少说也得占据三个人的编制,更何况迫击炮的操作需要更专业的技术知识,而步兵所需要却是扣一下扳机立竿见影的火力打击效果。

    当然或许你会说,柏毅同志,你说跑题了,咱们不是在谈反坦克的问题吗,那好咱们再谈谈反坦克的问题,你所说的迫击炮反坦克所用的是大口径的重型迫击炮,而对手却是装甲异常薄弱的日本豆丁坦克,若是换成苏联的t—34,美国的‘谢尔曼’,德国的‘虎’式,你觉得120mm的迫击炮弹真的能击毁他们吗?”

    “那……那……那你的无坐力火炮能击毁这些坦克吗?”冯冲依旧不服气,但是气势却弱了下来,柏毅却自信满满的点点头:“是的,不但能反坦克,而且还能炸碉堡,更关键是,我希望这种无坐力火炮只需一人,最多两人便能操作,想想若是我们的一线步兵都具备打坦克,炸碉堡的能力,那战斗力势必会一个很大台阶,对此,迫击炮是无法做到的。”

    “这个……”

    冯冲终于不知道该如何辩驳,迫击炮固然是好,可算操纵最简单的60mm迫击炮,也不可能单兵操作,然而柏毅却将他的无坐力火炮定位为单兵或者双人组合便能操作的简单武器,至于作战对象更是简单明了,是反坦克和炸碉堡,如此迫击炮这种曲线型的火力压制武器,还真不如步兵直瞄火力来的立竿见影。

    见冯冲无言以对,柏毅便在黑板一边画着草图,一边迅速说道:“咱们志愿军现在班级单位的火力配备是什么?两把50式全自动步枪,两把m3冲锋枪,六支三八大盖,再加若干的手榴弹,这样的火力配置尽管解放战争时期的我军大有进步。

    但火力而言依旧薄弱,原因无他只因为缺乏一线的攻坚火力,特别是遇到坦克和坚固碉堡群时,这样的火力配置根本毫无作用,只能战士不怕牺牲的顽强战斗精神,用炸药包与那些防御坚固的怪物肉搏,为此我们不知道都多少战士牺牲在异国他乡,他们流的血已经够多了,既然如此,咱们做出一款真正的步兵分队大炮,让这群最可爱的人能更多的回家……”

    :

第两百章 “引进”德国专家() 
柏毅并没有夸大其词,而是实实在在道出了当下志愿军一线部队的软肋,自打老葛牺牲之后,柏毅便对老葛生前的日记反反复复研究不下数十遍,不仅如此,只要有时间便会跑到正在白云厂附近驻训的重火力连。

    找到那些曾在朝鲜战场负伤归队的老兵询问一线战场的情况,所得到的回答基本是异口同声,那便是志愿军一线步兵的伴随火力太弱,根本不足以对抗联合国军的装甲目标和坚固攻势。

    用老葛曾经的司号员,现任重火力连连长的赵晨钢的话说:“哪怕是支援火力强劲的重火力连,在面对敌人的装甲目标和坚固工事都非常棘手,甚至有时不得不采取刺刀见红的方式来达成任务目标,更何况其他部队的装备情况还不如重火力连,所以部队的伤亡很大……”

    柏毅听罢之后,便是久久不语,尽管重火力连有着14。5mm高射机枪,35mm转轮式榴弹发射器这样看起来豪华的重火力,可要是严格论起来,这些装备基本都属于面杀伤的火力压制武器,针对有生力量还能够抗衡一二,可遇到装甲目标和坚固攻势便很难发挥作用。

    无奈之下,志愿军所依靠的战术依旧如国内战争时一样,由战士们扛着炸药包,冒着猛烈的炮火快速突进,才能将敌人的装甲目标或坚固火力点一举拔掉,这套战术看似简单,可往往伴随着难以想象的牺牲,甚至在极端的情况下,真是是用战士们的一条条性命换来的突破口。

    而这还是朝鲜战争初期的运动战阶段,随后的拉锯战和阵地攻防战,类似的问题将会更多,对此柏毅是有着清醒的认识,要不然他也不会在苏联千方百计搞到德国二战末期研制的“铁拳”反坦克火箭筒,为的是想依靠德国的成熟技术,迅速解决志愿军应对装甲目标和坚固攻势薄弱问题。

    只可惜,由于经验方面太过薄弱,导致组装那些被拆卸的德国机械进度异常缓慢,以至于“铁拳”反坦克火箭筒的仿制工作至今无法展开,再加苏联方面或明或暗的压力,导致柏毅不得不退而求其次,转向改进现有装备。

    如在35mm转轮式榴弹发射器增加一款破甲弹,再如对轻型身管火炮进行改进,完善反装甲能力等等,总而言之是在旧装备修修补补,至于根本问题却没有彻底解决,为此柏毅也是头疼不已。

    但却也没办法,他是有着未来70多年的技术经验,也的确对军工机械有着旁人无法想象的优势,可面对二十余类,近千台机械的庞大零部件,饶是有着穿越者这个金大腿的柏毅也是束手无策。

    没办法,他终究是人,不是神,金手指尽管强大,也不可能面面俱到,况且要组装的还是以精密著称的德系机械,柏毅也是一个头两个大,因为在他的记忆,根本找不到与这些机械的交集。

    正因为如此,他跟陈耀阳等人一样,也是拿着图纸,摸着石头过河,最多最多也不过是经验丰富一些罢了,更何况组装机械又不是搭积木,几个部件拼在一起能开工,其的精密程度又是并不加工一套高难度工件来得轻松。

    甚至有时一个电线接头,或者一颗螺母的偏移都有可能导致机械运转不令,无奈之下只能拆了重新再来,如此反反复复之下,尽管从苏联运回来这批机械零部件也有二十多天,可柏毅他们却只组装了六台,可既便如此,这六台机械也不一定完全达到标准。

    眼见于此,包括柏毅在内几乎所有的白云厂干部职工都很是苦恼,如同土豪看着保险箱里被碎纸机搅碎的一堆美元残片一样,明知道是钞票,却根本拼不起来,更别谈能花出去,对此柏毅也不是没想过办法,甚至都准备找总后首长看看能不能从东德聘请一批专家过来协助白云厂组装这批机械设备。

    几天前来到沈城,柏毅想汇报这个问题,却没想到半路杀出个亚克托耶夫,结果不但改变的柏毅的最初想法,甚至还为他指出一条更快,更好也更高效的道路,那便是从苏联“引进”德国专家。

    苏联有德国专家吗?自然是有,不但有而且数量还很庞大,要知道苏联一路反攻德国之时,可不单单是装甲机械化军团的狂飙突进,顺带着将一路重要的战略物资统统打包运回苏联。

    而这其最重要便是人力资源,高端人才自不必说,层的工程师,底层的技术工人,乃至最普通的学徒工、农民、军人,统统一股脑的押回苏联,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