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昭昭大明 >

第70章

昭昭大明-第70章

小说: 昭昭大明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日王瑞还在发呆苦想时,谋士方元到了。他一看这情形后,就明白王瑞在担心什么,笑着道:“主公,据学生所知,大人砍回的这些满虏首级的功劳,就是升个总兵副将,也是足够了。不知大人心中到底所虑何事呢?”

    “文渊当知某心中所虑!先生可有何化解办法?”王瑞苦笑着道。

    “哎,学生这些时日也在苦苦思索。朝中诸公党争激烈,大人在朝廷中又无强援。如果现时把这天大的功劳报将上去,恐为朝堂党争所累呀!”方元也是叹息道。

    “如此,这建奴首级,某这次算是白砍了?”王瑞有些遗憾地问道。

    “学生却有两个办法,不过总觉得不甚周全,故而不敢轻易在主公面前妄言。”方元捋着山羊胡子沉思道。

    “文渊何需如此?周不周全,也是办法呀。快快与某道来!”王瑞忍不住拍着方元的肩道。

    “学生听说如今朝廷银饷颇为紧张,如果朝廷要调大人去辽西,大人到时可以多要开拔银两。想来拖上个几月的时间,还是没有问题的。如果在这几个月时间内,登莱山东起了什么动荡,大人便可找个借口拖延不去了。当然还有另外一个办法,便是在朝中找到一个强援,或是由登莱的大人们代为主公宽解。不过学生想着总是不太妥当,这躲得过初一,却是躲不过十五呀!”方元小心谨慎地说道。

    “动荡?动荡!”王瑞来回走了几步,突然一拍桌案笑道:“哈哈!先生好计策!如果出了动荡便可将调往辽西的事化解了!”

    “主公!这登莱是为支援辽海而设,比起内地省份而言,可是颇多精兵强将,轻易恐怕是不会有动乱出现呀!”方元想了想又道。

    “哈哈!待某掐指一算如何?”王瑞神秘地一笑,装模作样地五个指头灵巧轻敲着,好半刻才道:“某想着明年六七月间,登莱恐有动荡。”

    “哦!”方元进入王瑞的体系日久,对王瑞的了解也更多。他也听众人讲过王瑞的种种神奇,不过他却并不完全相信,所谓君子不语乱力乱神便是。

    在方元想来,定是那些村夫愚妇吹捧夸大、胡乱臆想之词,不能引以为证。

    但那日王瑞征倭归来,掐指一算,便可算定天启驾崩。说王瑞有神鬼不测之能,好象也不为过。

    方元并不是一昧苦读诗书的迂腐书生,他是很懂实务的精明之辈。他在了解到王瑞的工坊和学堂,以及少年营等各个方面的组织和管理之后,对王瑞的才华和能力也是极为敬佩的。

    有时他就忍不住感叹:王瑞的实务之能,恐怕比之张居正这样的名相能吏,也只会有过之而无不及吧。

    或许,王大人真有那翻云覆雨之能也未可知!哦,都是人才!

    不过,王瑞自己却是对这浮山军和即墨营的各种民事杂务弄得心烦不已,一直盼望着有人能来接手自己这方面的工作。

    但是,这大明文贵武贱,读书人受此影响,轻易可是不会进入军营作什么小吏幕僚的。王瑞虽然极力想从工坊民户等各处发现一个这样的人才,以便代自己管理民务,不过折腾了好几个月下,愣就没能找出这样一个人来。

    送走方元之后,王瑞决定去浮山湾的民户聚居地中逛逛。王瑞平日呆在浮山湾时,不是在军营里,就是在工坊和公事房,想着也该去民户中看看了。

    王瑞尚未出门,李小芳和张北佳两女却寻了过来,说是又为王瑞做了几件新的衣裳。

    这个时空中很少有成衣店,更没有七天无理由退换的网购平台。王瑞的几套衣服都是军装,常常是一穿就好几天,还要跟着士兵们摸趴滚打,要不了多久就会这里那里的破了。

    所以,两个小姑娘知晓后,就主动担当起了为王瑞洗衣和做衣的责任来。

    王瑞收下衣服后,便叫了她们随同前往,一起去民户中看看,也好一路听她们讲讲这浮山湾民间的趣事。

    再说,这久了未见,王瑞还真有点想她们跟在自己身边。

    “大哥出去这些时日,北佳可曾有顽皮?”王瑞在路上一边走一边开着张北佳的玩笑。

    “不曾,大哥,俺可听话了,俺天天在工坊里那啥,钻研技术呢!俺可是工坊里最好的织娘!”张北佳抢先答道。

    “哦!听话就好!大哥这次就口头表扬一下,暂不记入档案!”王瑞刮了一下张北佳的鼻梁,惹得她小鼻子调皮地皱皱,还吐起了舌头。

    看着她脸羞得红扑扑的,王瑞又回过头微笑着对李小芳道:“小芳,你给大哥说说,最近这浮山湾可有啥新鲜事?”

    “新鲜事?倒是有!咱们这个里,最近新调来了一个里长,据说也是辽东逃亡过来的。他给每家每户都做了一个户板,将每户所有的人数,谋生手段都一一记录在案。而且每半月还要一一寻访。北佳住在咱们家里,也是和他讲了半天,才和他把这其中的关节讲明白。”李小芳想了想道。

    “哦,他这是给每户做了个户口本嘛!”王瑞想了想,又问道:“他可是给每个人发了一个名牌?”

    “大哥!你咋知道呢?这里长说,就是要给每个人发一个名牌,还要叫人天天带在身上呢。不过他还没有做好,暂时还没有发下来!”张北佳嘀咕道。

    “哈哈,有趣!快陪我去看看!”王瑞一下子兴奋了起来。这可是一个妥妥的民政人才呀!真是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功夫啊。

    不过,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呢?该不会又象那林思德和“狗神医”一个类型吧。

第九十二章 民事主官() 
去了民户聚居地走了一圈后,果然见到有十多户民户门旁钉了一个木牌。

    这个木牌上用红漆写了户主的名字,还有全家人的姓名,记录得颇为周全。其实每个里长甲长,对自己管辖下的人数,心中都是有一本账的。

    但这样身体力行的把这些信息规范起来的人,王瑞却只见到了这一个。所以,从某种角度来说,一个人算不算是人才,便在于你有没有沉下去、实实在在地去干。

    王瑞看到这一切之后,心中不由得一阵狂喜,当即便叫一个亲兵去通知这个里长过来。

    小半刻功夫后,一个书生模样的人四平八稳地跟着亲兵走了过来。

    这人看着三十多岁的样子,衣服虽然打了补丁,但却洗得颇为干净。他眼睛闪着精光,一副精明能干的模样。

    等他拱手行礼问好之后,王瑞这才笑着问道:“先生可是中过秀才?”

    这明代有一个讲究,就是:中了秀才、有了功名的人,是见官不跪的。所以,要说尊重知识和人才,可能这大明在历朝历代都算是第一吧。

    当然,这份优待也仅仅是针对儒生而已。

    王瑞见这人见到自己后,态度不卑又不亢,只是客气地深施一礼,却并不磕头下跪,所以便有此一问。

    “是的,大人!学生十六岁时便就中了秀才。后来因为家道中落,便由同年引荐,做了那县里典吏,生活倒也还过得去。无奈这满虏鞑子猖獗,学生亲人妻儿被杀、家园被毁,方才流落此间。学生时时痛恨自己身体柔弱,不能提三尺长剑,诛灭满虏,复我辽民家园!悲莫胜焉!”这人悲愤地泪流满面地说道。

    “先生万勿悲哀!留着这有用之身,他日定可为家人报仇!再说了,这诛灭满虏,也不是要人人都上战场的。这管好民事,做好工坊杂务,也一样是支援了前线!”王瑞安慰他道。

    “多谢大人宽解!听说大人此次斩得满虏首级无数,可否容学生一观?”这个里长擦去眼泪,又拱手问道。

    “哈哈!你说这事呀?有何不可?现时便随本官同去吧!”王瑞豪爽地大笑着道。

    王瑞心里知道,这人可能早就听说了浮山军和即墨营此次出去消灭了几千建奴,砍回了上千建奴首级的事。但听他刚才讲的话,估计他多半是不信的。

    所以,王瑞便当即干脆表示,带他同去观看。王瑞有信心相信,看到那些满虏货真价实的首级后,这人一定会死心踏地地跟随自己。

    半刻功夫之后,王瑞等人便进了军营的仓库。

    这个里长,一一观看着堆积如山的满虏首级,他也顾不得腥脏,时不时还分开这些首级牙口细细查看。

    围着首级堆看了好一会儿之后,他突然快步走到王瑞面前,扑通一下跪下哭喊道:“大人神威!大人算是为我辽东汉民报得些许仇恨。学生潘大秋,代这天下受苦受难的辽东汉民们,拜谢大人了!”说完后,他开始砰砰啪啪地叩起头来。

    王瑞措不及扶,这潘大秋几个响头磕下来,额上已是青红一片。

    “潘先生快快请起!诛灭满虏,保家卫民,正是我辈汉家男儿本分!先生如若有意,也可随某一起去杀那建奴!”王瑞赶紧扶起潘大秋道。

    “大人,能为诛灭满虏效力,是学生此生心愿!以后作牛作马,大人只管吩咐便是!我潘大秋潘长洲,日后定当唯大人马首是瞻!”潘大秋再次深施一礼道。

    “哈哈,好!长洲有此雄愿!某心甚慰!便随本官入我公事房去,听本官安排吧!”王瑞哈哈大笑了起来。

    在王瑞现在的体系中,其实并没有民事这一块。不过,随着各个工坊的大招工,山东和登莱地界的流民,以及辽东的逃民都象潮水般地涌了来,整个浮山湾周边的人数差不多有近三十万了。

    虽然王瑞也有对其进行编组管理,但是他的时间实在是太不够了。要把这些投奔过来的人全部引入自己的体系之中,成为支撑自己军事和经济实力的基石,还需要做许多具体而又细致的工作。

    在王瑞现有的团队中,马举虽然有这方面的能耐,可是他除了要为王瑞盯着工坊,还得在王瑞外出时坐镇军中,以保证王瑞的根基安全。他本身要应付的事情,就已经忙得不可开交了。

    现在有了一个象潘大秋这样:中过秀才、还当过典吏、又有实务经验、还能身体力行的人,这不正是王瑞打着灯笼火把要找的人才吗?

    所以,王瑞才马上打发走两个漂亮的小姑娘,带了潘长洲回到公事房,要委任其做民事主官。

    这个时空的王瑞,可是深切体会到了人才难求的。哎,如果能带个人才市场穿越过来,那该有多好!

    “长洲!以后你就做我浮山湾和即墨营的民事主官吧!”回到公事房后,王瑞微笑着开门见山地对潘大秋说道。

    “大人!学生得逢大人,实是三生有幸。现无尺寸之功,如若冒接大位,恐让同僚不服啊!”潘大秋看了看坐在一边的方元后,向王瑞深施了一揖道。

    “哈哈!乱世用重典,混乱当独裁!某便是这浮山湾的主宰,当然是某说了算!长洲以后好好做事就是,没那么多顾虑的!现今便有很多重要事务要做呢。”王瑞哈哈大笑着,极为霸道地说道。

    “如此,学生便谢过主公知遇之恩!主公但有差遣,学生定当全力以赴!”潘大秋深施一礼道。

    他是辽东典吏出身,本来就是处于实务之中,可没有一般读书人的清高傲慢,不然也不会屈身做个什么里长。现在王瑞把他提拔成为整个浮山体系的民事主官,正是他求之不得的事。

    “嗯。很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