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昭昭大明 >

第41章

昭昭大明-第41章

小说: 昭昭大明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明末,要精兵,更要大军!

    王瑞又想起异时空后清时,以“妓划生育”这一巨大阴谋对汉民族的阉割。提出这主意和理论的是回子马某人,后来的“妓生委”主任又是一个满人。

    我造他娘的!王瑞恨恨的骂道。土狗真是一帮傻比!

    回想历史上的每次灾变来临,哪次汉民族的巨大人口基数没有起到过重要的作用?现在王瑞有机会当权,有粮有钱。在建设军队方面,他可不会留有余力。

    “当兵快去即墨营,天天都吃大白面,月底还能领银钱!”接下来的几天时间里,满大街的小孩手拿白面馒头,成群结队的四处叫喊。

    各家的大人都觉得很好玩:这守备官王大人真是失心疯了啊!这香喷喷的白面馒头,就一个小孩发一个?

    哦,看来还真是这样的。得嘞,我家大娃、二娃、大丫、二丫呢?赶紧的,到即墨军营前排队领馒头去!

    孩子们领了小馒头,满大街的喊着口号去宣传,一个个欢天喜地。家里的大人们也跟着乐呵呵的。这馒头虽然不大,但也是白面做的不是?

    军户见自家小孩得了好处,很多人很快便忘记了前些时日里,浮山前所军在大街上对****的家丁青皮们的血腥屠杀。大家放下恐惧,慢慢对守备大人有了更多的好感。

    许多人也不管这王大人招兵的条件是不是真的,反正先看看热闹去!

    这些军户叫了自家小子,和周边七里八乡的民众一样,从四面八方往即墨营的兵营涌去。

    兵营外,早就排着几排长长的长队。一些浮山军的兵丁,五人一小队,正在维持着秩序。

    边上还有三口大锅,六七个炊事兵正在热火朝天地煮着香喷喷的咸菜肉片粥、蒸着又白又大的馒头。

    香气弥漫开来,引得众人口水直流!

    瘦高的刘老三夹在人群之中,有些紧张,又有些期盼,还有些害怕。他自已都不知道这是一种什么情绪。

    队列好象移动得特别的缓慢,看着前面那些很健壮的兵油子,都垂头丧气的被赶了出来,刘老三心里嘀咕道,看来俺是没有机会了!

    他耐着性子流着口水,排了快一个时辰,总算轮到了自己。

    “姓名?“

    “刘老三!不,刘有财!“刘老三赶紧回答道。

    “家里几个人?”

    “六个人。俺爹俺娘,还有大哥二哥和小妹!”刘老三老实地回着话。

    “你家是干啥的?”负责招兵的熊文杰又问道。

    “俺家是军户,给原来的守备刘大人种地的。”刘老三唯唯诺诺地回答着。

    熊文杰又按照王瑞写的招兵细则问了好些问题。刘老三脑袋一团乱麻,也不知道自已到底回答了些什么。

    他心里觉得这长官问得真怪。还问俺喜欢什么?咱穷军户,不就是喜欢吃饱饭吗。这有啥问的呢?

    正胡思乱想的嘀咕之间,刘老三又听到那长官说道:“好样的,你征上了。去那边吃饭吧!”

    在一个兵丁的引领下,刘老三过去领到两个大白馒头,一大碗杂粮粥,香喷喷的吃了起来。

    吃了一个馒头后,刘老三心里变得纠结万千。这大白馒头,就着粥里的咸菜,实在是太好吃了。

    他很想把另一个也吃了,但是小妹的眼睛老是跳进他的脑海来。要是把这大白馒头带回去给小妹,小妹得有多欢喜!

    他把馒头从怀里拿出来,又放进去,如此好几遍。

    “吃吧!等下你回去时,还可以再领到两个!”一个气度非凡的军官带着几个人走了过来,温和地对刘老三说道。

    “都吃完,等下都回去和家里人做一个交代,算是一个告别吧!明天就到兵营来。”王瑞大声地向狼吞虎咽地吃着饭的新兵们挥着手交代。

    “弟兄们!守备王大人来看大家啦!从此以后大家就吃守备大人的饭了!我们以后就要效忠王大人了!”龙尽虏跟着进行了思想动员。

    只经过短短的三天,王瑞就在即墨营把一千五百人的计划兵员招满。这一个月一两银子饷钱,外加吃饱饭的诱惑,在这兵荒马乱,饿殍遍地的明末真的是最好的征兵条件。

    王瑞又把龙尽虏打发回了浮山前所,让他回去组织先行招兵。这才找来马举朱磊等一众军官,安排按照训练大纲,开始为期一个月的新兵集训。

    于是,在这即墨营又有了新的一景,一众闲人都跑去观看这王大人的新兵训练。但是,看了几天之后大家就觉得索然无味了!

    为啥呢,没看头啊!这王大人好象就会三板斧:围着即墨营跑两圈,有时是傻傻的排着队站,更多的时间是喊着“一二一”“左右左”在操场上走来走去。

    有当过家丁之类的老军户不由得嘀咕,这练站练走路,有啥用呢?好歹你得练一下刀枪,打一下拳啊!

    有依老卖老的老头子去求见了王瑞,说了自已的意见,顺便也想为家中子侄寻个前程。这王大人倒是没什么架子,客客气气的见了,茶水点心的好好招待。不过,就不见他这练兵方式做过什么更改。

    哎,由着他去吧!几个满头白发的老军汉一边说着这事,一边摇头叹息!

    老军汉们在叹息,这所里的小孩子们却是每天都有了新的去处。这王大人还组织了个什么儿童团,一帮小屁孩去排个队,站一站,唱唱歌,就能每个人领到一个又香又甜的“窝窝派”。

    且说这王大人一来,就开始在浮山前所大把大把的花钱,除了闹事的那些人以外,每个军户都得到了好处,心里很是感谢守备大人的恩典。

    不过,大家也隐隐在为他担心,这流水一样的花钱,金山银山也经不起搬啊!

第52章 两手皆硬() 
王瑞可不知道这即墨营的老老少少得了便宜还卖乖,担心这好处啥时会完。

    他正在操场正方土台上,满面春风的看着浮山前所带来的老兵们操练新兵蛋子呢。

    分不清左右脚、训练时说话、宿舍不按规定摆放物品等等,反正这浮山前所老兵们犯过的错误,新兵全都重新犯了一遍。

    这浮山前所来的老兵们,一个个的现在都是“翻身农奴把歌唱”,转眼成了高高在上的教官,把这帮新兵蛋子们训得鬼哭狼嚎般的悲惨。

    这不,刘老三又挨了一鞭。他刚才一想到中午菜里有肉片,左转右转的就分不清,又在乱转。

    挨了打之后,背上有点隐隐作痛,刘老三马上清醒了过来。不过,想起这吃得饱饱的美妙感觉,他又傻呵呵地乐开了怀,赶紧聚精会神投入训练之中。

    这时几丈开外的不远处,一个负责财务的少年正焦急地往操场正前面的土台走来。因为王瑞有一个规定,就是存粮存银消耗到十日这个警戒线时,就要向他报告。

    这个少年正是那个在王瑞和潘学忠面前大胆直言的强子,现在他在管着即墨营这边的开支用度。发现钱粮消耗到达警戒线后,他就急急忙忙的找了过来。

    “大人,带来的钱花得太快了,只余十日的了!”强子见四下除了亲卫士兵并无旁人后,才压低声音的对王瑞报告。

    “哦”王瑞皱了皱眉,不禁有些意外,虽然他也知道招了这一千五百人的新兵后,用度开支会很大。但还是觉得头大了起来。

    不过,王瑞很快压制住了自已的负面情绪,笑容满面地对强子说道:“不用担心,该怎么花,就怎么花!特别是军队的开支,千万不能省!放心,咱们是有钱任性!”

    见强子心情放松地出离去后,王瑞又吩咐亲卫队的陈松去把马举叫来。

    “大哥,我要先回去!一是抓几个工坊的生产,到时二哥来了才好卖钱;二是加强军训,开了年后才好出海找钱。再说浮山前所那边,久了没人坐镇可不行!”王瑞想了想,对赶过来的马举说道。

    “对!一个是赚钱、一个是练兵,咱们就是要抓住这两个重点,两手都要硬!”马举回应道,同时还引用了王瑞经常讲的这些“新鲜词语”。

    “嗯!那就麻烦大哥先在这边安排坐镇。遇事要果决,有胆敢犯我即墨营的,不可犹豫。我带亲卫队回浮山前去,还要做一下财物方面的计划和安排。”王瑞等马举说完后,又仔细地吩咐道。

    “三弟,你放心吧!我能应付的!”马举坚定地保证道。

    马举读书不少,少年时又跟着叔伯游历,见多识广。后来又经历辽东大变,心智很是成熟。想来要他坐镇即墨营也是没有问题的。再说了,不听话的人全都让王瑞给收拾掉了。

    “哎,时不我待呀!这大明乱世纷纷的。没有一支强大的铁军,没有大量的钱粮,保命都难啊!”王瑞感叹道。马举也若有所思的跟着点了点头。

    “也不知这次二哥回去买卖做得如何了?”王瑞又牵挂起潘大少爷。

    不过,王瑞的牵挂却真的是多余的。潘学忠现在可谓是“春风得意马蹄爽”,牛逼得不要不要的!

    自从在镇海楼顺利举办了展销会后,全宁波人现在都知道有一个本事极大的潘家四房公子。人家不但人长得俊俏,还做得锦绣文章,更是能寻得稀奇物件,大赚各家豪门银钱。

    如此可人佳郎,真真让无数佳人倚窗相望!

    现在年关时节,许多人想着巴结上官,勾连利益相关豪门,正在四处寻访新奇珍贵物件。这玻璃和镜子的出现,无疑正应了时节。

    虽然很多人愿意多花银两,不过还是有许多人没能买到。

    和潘家有关系的,便托了潘家的这房那房叔伯姨娘,寻到潘家父子,无论如何也要买上一两件。潘家父子推托掉一些欠缺官面背景的土豪地主,只给当官的、致仕的官员供应了数十件,从这里又收回白银三万多两。

    而更多没有关系的人,则是四处寻访,想要从他人手上加价购买。不过,能抽到签买到的人,也并不缺少银两,这些人当然是不肯轻易卖出的。一时间,这些精美的玻璃制品和镜子的价钱便被越喊越高。

    最有趣的人是潘学忠那为人爽快而又贪财的三房姨娘。她先是将自己的那面镜子以一千五百两银子的价钱卖了,事后又见价钱炒高,每天在家里后悔不已,非要潘学忠下次回来再送她一面。

    虽然潘学忠感激她的上次相助,很是痛快的应了,不过她还是收获了不少人背后鄙夷的目光:这三房的太太,也实在是太贪婪了!

    了解到市面上如此热烈的反响,看着货品还余有一多半,本金成本就早已收回了,潘父对潘大少此次行商不禁大为赞赏,当即表示以后全家族都会支持潘学忠大展宏图。

    潘家四房的地位由此开始在家族中如潮上涨,就连一惯清高的二夫人见到潘学忠的亲妈时,也是左一个妹子、右一个四妹的叫得亲热!

    王瑞这只穿越的小蝴蝶,轻轻的扇动了翅膀,微风吹拂到了潘学忠身上。潘学忠又把这丝风带回到了浙江,带回到了遥远的潘家。

    就连他那做了五年宁波府同知而不得升迁的伯父,最近居然得到通报,朝廷将他擢升为浙江布政右使了。

    一时之间,潘府上下又是一片喜气,上门恭喜道贺的人络绎不断。

    经验老道的潘父立马发现了商机,决定和潘学忠带上余下的所有货品,护送潘家伯父前往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