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昭昭大明 >

第319章

昭昭大明-第319章

小说: 昭昭大明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但这样的情形正对生性凶残的李九成胃口。他拧着大刀,狞笑着站在望着低矮的吴桥城墙,觉得周围传来的惨叫声哭喊声如同仙乐一般的动听。

    突如其来的变故让吴桥县城没有任何防备,城头上只有紧急召来的少量战战兢兢的乡勇。

    他们也没有撞杆檑木夜叉拍这样的基本守城工具,知县就没预料到他们会造反,还等着孔有德来求他买东西好敲诈一笔呢,没想到转眼就发生了一场大乱。

    吴桥县地处运河沿岸,城外的富庶已经让叛兵们大开了眼界。李应元光在一个士绅家的地窖中,便发现了三万两现银,心想城中的财富自然是只多不少。

    城里的财货女子,如同一条鲜鱼,吸引着叛兵们亡命地想冲进城里吃这股腥儿。

    李九成身后跟着一千多名士兵,他们赶制了一些简陋的登城梯。叛军个个眼睛发红,手中拿着长短不一的钢刀,嗷嗷叫着便要往城墙上冲。

    他们装备了近两千把钢刀,拿着刀爬云梯来攻打这类不坚固的城池正好合用。

    李九成看着城墙上脸色发白的少量守城兵丁,得意地大手一挥吼道:“攻城!退后者死!打下来分钱分娘们!”

    “冲呀!”、“上呀!”密密麻麻的叛军呐喊发出狼一样的嚎叫,蜂拥而上。

    他们将一排排登城梯搭上城头,前段的木钩牢牢挂住墙头,一些凶悍的士兵把钢刀咬在口中,攀着梯子蚁附而上。

    吴桥这地儿承平已久,哪里见过这样的阵仗,许多人腿脚发软,就差掉头逃跑了。

    个别胆大的兵丁从城头丢下了稀疏的几块石头,也只砸倒几人。但很快便被数名凶悍的叛军抢上城头,城墙上的乡勇本就无胆抵抗,马上便转身一哄而散。

    城门很快便被打开,上千的叛军从城门蜂拥而入,大呼小叫着挥刀砍杀所有看到的人。

    这些杀红了眼的叛兵背着口袋,沿街一一破开店铺,翻箱倒柜的寻找财物。有些人还胡乱放火。

    吴桥城陷入一片大乱,到处哭声震天。

    几天后,济南巡抚官署中,山东巡抚余大成接到了一封急信,是山东巡按王道纯派人送来的。

    孔有德作乱之时,王道纯正巧在平原县公干,第二日就得到了吴桥兵变的消息。

    平原县离吴桥只数十里路程,离陵县二十余里,得到的信息十分详实,他在信中讲诉了孔有德部攻克吴桥之事。

    同时,王道纯还估计叛兵将会继续攻击附近的陵县、临邑和平原,德州也处境危险,需要早作防备。

    余大成看到信末尾的“发兵力剿”几个字,手微微发起抖来,他虽然贵为巡抚,但是却没有直接参与过战事,胆子很小。

    自家事自己知,余大成对山东的军力虚弱程度一清二楚。由于多年未经战事,全省的战兵只有数千,大部分都是漕运兵卫所兵,没有任战力。

    这些部队平时吓吓老百姓还可以,打匪贼都很勉强,根本就不能拉出去对敌作战。

    东江兵在满虏面前差是差,可是要对上这些山东的“战五渣”嘛,那还是可以轻松碾压的。

    余大成觉得,如果一旦出兵作战失败,自己的官位肯定难保,所以便希望这些叛军最好抢掠一番就退走。

    吴桥在山东边上,兴许这些叛军直接就往北直隶去了呢。自己到时就可以来不及调兵为由推卸责任,转而弹阂登莱巡抚孙元化。

    所以,他思索一番后,决定暂时先不调兵,将事情上报上去再说。

    见师爷准备好了笔墨,余大成斟酌一番后吩咐道:“先给登莱巡抚孙大人去信,就说登莱叛军在吴桥作乱,再给兵部上个题本说说。”

    师爷知道王道纯有来信,忍不住转头问道:“抚台大人,巡按王大人来信甚急,是否也要回复他一下?”

    “不回,对外面就说老夫病重,一时不能视事……”余大成推脱道。

    余大成最后又考虑了一会儿,觉得自己还是应该有所准备,便对师爷道,“让标营做好出击准备,等待老夫命令。”

    朝廷收到消息后,崇祯气急败坏,关外大凌河之围未解,山陕流寇猖獗,现在居然又在京畿附近多出一股乱军。

    而且还是年费九十万白银的登莱。崇祯给气得不行。

    皇上大发雷霆,兵部尚书梁廷栋只得赶紧想办法,但大军都被牵制在各处,兵部一时来不及调动兵力。

    孔有德部吴桥兵变,就这样牵动了整个大明北方的局势,就连刚派去驻守山海关的秦良玉部川兵,也被命令随时准备调防京师。

    好在和原来的历史上不同,咱们的穿越者王瑞王大人横空出世了。

    所以梁廷栋也很光棍,直接便命令山东巡抚和登莱巡抚合兵夹击,尽速消除乱局。

    不过,他不知道的是,山东巡抚没兵可调,登莱巡抚调不动兵。于是,就这样几转几不转,吴桥兵变的最终走向完全便被操控到了忠贞伯和登州军手上。

    朝廷和各方在着急忙慌地准备应付孔有德部叛乱时,孔有德、耿仲明和李九成等人也焦急万分。

    讲真的,无论是山东还是北直隶的军队,孔有德等并不害怕。但是雄踞登莱的登州军他们是真的怕。

    孔部中人都是辽东东江来的。而登州军中,这些地方来的人也同样不少。所以,难免就有这样那样的七大姑八大姨、转弯磨角的人际关系。

    因此,孔有德部从他这个参将到下面的大头兵,对登州的恐怖战力都是相当了解的。

    原因很简单,光他们见到忠贞伯之后的这些时间,登州军就没少跑到辽东胖揍满虏,杀死抓获的满虏就不少。

    而且为了宣扬武功,林思德的训导司还经常将满虏俘虏和首级四处展览,这可是孔有德、耿仲明等人亲眼看到过的。

    最开初听手下的人报告,说登州军内的老乡人都什么立功受赏、什么打死满虏多少多少人,孔有德等人还不信。满虏有那么好打么?

    但见了几次展览的俘虏和首级后,他们选择了相信。

    所以,和原来时空中的历史不一样,孔有德部可不敢轻易往登州跑。那不是去找死吗?

    不过,现在吴桥这么一打,造反便成了既定事实,捞够了便得找个出路。

    孔有德和李九成等人久经战阵,对军队指挥颇有一套,知道自己没有稳固地盘,必须在朝廷反应过来之前脱离陌生的地区,

    到时是打是降再做计较。

    所以,现在反应速度和转进方向成了最要紧的事。

    “老李,你说说,咱们往哪里去吧?”孔有德看着抱着知县小妾在一旁乱摸的李九成就厌恶,干脆将难题扔给他。

    麻烦可不就是这老小子引起的吗?

第五百一十四章 三个锦囊() 
“老李,你给说说吧,往哪边走?总要寻个去处!”冷静下来后,耿仲明对李九成这家伙也没好气。

    大家头脑一发热,人杀了,钱粮物资抢了,县城也占了。爽是爽了,可是却收不了场了!他们成了货真价实的叛军。

    “往北去是肯定不行的。北直隶是京师重地,朝廷一定会调大军来围剿。往西嘛,一头扎进内地,到时更不好脱身。南方也去不得。要不,还是回登州吧!登莱的辽民和东江兵多,咱们扯起义旗,还怕没人跟从?”李九成仿佛经过深思熟虑地建议道。

    “回登州?”孔有德、耿仲明连同李应元都异口同声大叫了起来。

    因为他们所有人都没有想过往登州方向去,谁都没有勇气去撩登州军的虎须。

    “是呀!咱们再打下几个县城,抢了钱粮物资,去投忠贞伯。听说那忠贞伯贪恋钱财,咱们再抢它五十万两银子奉上,忠贞伯一定会笑纳,定能护得我等平安!哪怕就是投不成,也方便找了船逃回东江去。”李九成解释道。

    “忠贞伯也不过是一个武将,哪能护得了咱们?要不去找找巡抚孙大人?”儿子李应元首先就对这个主意有疑问。

    “武将?忠贞伯这个武将可不是其他人!孔爷、耿爷!还记得第一次在登州见到忠贞伯的情形吗?”李九成提醒道。

    当日李九成父子站在靠后面,没有机会和王大人见礼。但当时登州军当着巡抚和监军大人的面,不问青红皂白就杀位至知府的文官的情形,他却是看得真切。

    这什么知府一级的文官进士都可以想杀就杀,堂堂的张可大总兵府说打就打了,还有什么事是他征东将军不敢做的呢?

    如果王大人都护不下他们这伙东江兵,那就只能逃出海去了。和历史上不同,他们暂时还没有想到去投满虏。

    “嗯,嗯嗯。老李这样说,某倒真想起来了!这忠贞伯才真是咱们武人的榜样。别样不讲,就凭他杀了那么多满虏,敢当着巡抚监军的面杀文官,咱耿某人就服他!”

    耿仲明想起意气风发、嘴角带着一丝淡淡微笑,杀起人来毫无禁忌的征东将军王瑞,就心折不已。

    他觉得,只要王大人愿意伸出小指头召他那么一下,他耿仲明便愿意生死相从。

    “嗯。这倒也是一个办法。不过,大家都要约束一下手下的儿郎,切莫胡乱杀人。兄弟们抢点钱粮、玩下娘们也就算了,千万不要犯下太多命案!”

    孔有德听耿仲明等人这么一说,觉得这总算想出了个靠谱的招儿,赶紧吩咐大家收敛收敛。

    说是收敛,但他们还是决定顺手牵羊,先抢了景县,再转头往陵城、平原去。就跟李九成说的一样,这要去投忠贞伯还不得带上点钱粮物资?

    王大人估计要知道孔有德这帮人是这样看他的,他一定哭笑不得:老子的名声就这么差吗?

    不过,他们压根儿就不用去投。因为登州军自己找上门来了。

    陈松和何汉军、周云台等人一起,带了一万人组成三个步骑营。他们走海路,赶在孔部前面在黄骅上岸后,就派出探马密切关注着孔有德部的行踪。

    “陈主官,孔有德部今天抵达吴桥王家庄了!”刚上岸休整了一天,探马便来报种了孔部的踪迹。

    “吴桥?!”陈松闻言,噌的一下站了起来:看来大人所料不错,这帮家伙果然到吴桥了!只是不知道将军说的吴桥兵变会不会发生?

    “怎么啦?”何汉军和周云台都被陈松这一惊一乍吓了一大跳。这孔有德部到吴桥了,有啥了不得的呢。

    “出发前,主公给了我三个锦囊,说等到孔有德部到吴桥后,便可以打开第一个。想不到他们真的到吴桥了。”陈松答道。

    “将军大人果然料事如神!就象那评书里讲的诸葛孔明。快打开看看!”何汉军一听很兴奋,催着陈松快点打开锦囊。

    不过周云台却没有这么激动:“汉军!你跟着大惊小怪个啥?你又不是没看过咱们的行军地图。这吴桥不正是往大凌河去的必经之地么!”

    “不管了!先打开第一个锦囊看看再说。”陈松下决了决心。

    何汉军周云台两人也对那《三国演义》中时不时打开一个锦囊的事极感兴趣。现在轮到自己参与了,每个人都莫名的兴奋。

    在众人紧张兴奋的目光注视下,陈松小心翼翼地用刀尖挑开了红色的锦缎布囊,从中间取出一条白色的布条。

    六七个脑袋随即凑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