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昭昭大明 >

第21章

昭昭大明-第21章

小说: 昭昭大明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在潘家这种大家族里,老爷们的夫人小妾就有很多房。自己要是没有个一男半女,或是有了子女不争气,让姐妹们挤兑着,日子可是很难过的!

    “娘,我还能有啥癔症?这不是在犯愁吗。三弟他们可能都等得着急了!”潘学忠凑上前去说道。

    “诚儿!你那三弟真的那么神奇?这能把人照得清清楚楚的稀奇玩意儿就是他造的?”潘学忠亲妈把玩着潘学忠拿回去的汽车后视镜,又是担心又是疼爱地问他。

    “娘,我的亲娘!你就相信我一次吧!这真就是我那三弟给的!”潘学忠轻轻给他老娘敲着肩膀,撒着娇说道。

    “好,好,好!娘就相信你这回!不过,娘的钱可不多。三千两,就是娘所有的体已钱了。”潘妈妈拍了拍潘学忠的手,慈爱地摇着头说道。

    “四妹,你们在嘀咕什么呢?”潘学忠的三娘也不通报,直接就扭着蛇腰闯了进来。

    “能嘀咕什么,还不是这孩子,一天到晚琢磨着要做那什么玻璃和镜子生意。老爷和叔叔们又不支持!这不在犯愁吗。”潘妈妈说明道。

    “学忠见过三娘!三娘安好!”潘学忠不但人长得帅,嘴巴还很甜。

    “好,好,好!还是妹妹好!生了这么个有出息的儿子!那象姐姐我,生一个不济事的丫头!”三娘叹息道。

    “哎,这离有出息还早着呢。再说了,光有出息也没有用,咱们这庶出的,大家还不是不支持他!”潘妈妈也叹息道。

    两个女人都不是正室,平时多多少少也受过大房的气,此时聊起来颇有些同命相怜。

    “哼!他们不支持,咱们姐妹自己支持!我也给诚儿三千两!”心直心快的三娘说道。

    “多谢三娘!诚儿这厢有礼了!以后您啦,就是我的亲娘。”潘学忠赶紧致谢,还没忘记和这三娘开个玩笑。

    “哈哈,你这小嘴甜的。嗯,三娘喜欢!不过我可不敢当你的亲娘。”三娘瞟了潘妈妈一眼。

    随即她想了想,又说道:“诚儿,到时这能把人照得真真的宝镜,也给三娘一面咋样?不多照照,三娘都要老了!”

    “好,一定给三娘备个最好的!”潘学忠笑着答应道。

    “那可说定了!四妹,我这会儿就去给诚儿拿银两!”三娘扭着细腰,一阵风般地走了。

    就这样,潘学忠求爹爹拜奶奶地东凑西凑,终于凑够了三万两。他留下五千两现银,其余二万五千两全部给王瑞买成了粮食以及各种物资。

    然后,他又拉下脸去死缠软磨,让他老爹和叔伯给他调拔了四条船,总算把这些物资都装上。

    一切收拾妥当后,他这才急急忙忙地带领船队往浮山湾这边赶去。

    这日王瑞又照例去海边眺望,不过辽阔的大海上,还是空无船影,只好转身失望地回去。

    “大人!快看,有船来了!”王瑞正要转身时,龙尽虏突然指着南边大叫了起来。

    “在哪里?!”王瑞闻言一阵狂喜。

    抬眼细细一看,只见南边海平面上已经钻出来了四条大船,每条船上,都飘着一面大大的“潘”字大旗!

    “快!尽虏!回去传我命令,除了守卫的,所有士兵都来,来搬运物资!”王瑞一边开心地下令,一边头也不回地往岸边跑去。

    “三弟!我回来了!”快到岸边的潘学忠远元见到在海滩上等待的王瑞,心中也很是激动,一边大喊着,一边恨不得立即跳下船去。

    等到大船靠岸,兄弟两人总算可以拉着手一叙别情。不过,浮山前所的兵士却在军官们的指挥下,有条不紊地开始了搬运物资。

    一千多的青壮士兵,在军事化的组织下,搬运得很是迅速。只花了一个时辰,几万两白银的粮食和物资就尽数搬运完备。

    看着这一千多人的军队,潘学忠很是惊奇:“三弟,这就是你练出来的兵?”

    “是的。哈哈!等下你上去,还有更大的惊喜!”王瑞自信地说道。

    “好!我们这就是去看三弟给我的惊喜!”潘学忠兴奋地一下子挽起王瑞的手臂。

    虽然,潘学忠心里早有准备,但是眼前的场景还是让他大吃了一惊:一个庞大的军营首先印入他的眼帘。这军营的模样和以前看到的明军军营也完全不一样。

    它有着高大的土墙,巨大的校场,宿舍也是整齐划一的,墙外还刷着漂亮的白灰。

    “嗯,这算是一个惊喜!你这军营够住上三千人吧?”潘学忠看了后问道。

    “哈哈,二哥好眼力!可以住三千六百人!”王瑞得意地说道。

    “你真要招三千人?你一个千户,怎么能招三千兵?三弟,你这,是不是太冒失了些?故且不论你一个千户能不能招三千兵,就是能招三千兵,你也养不起啊!”潘学忠担心地说道。

    “养得起!养得起!只要有二哥支持,肯定就养得起!”王瑞哈哈笑着道。

    “我支持?!”潘学忠吓了一大跳。看来要被打秋风,挖去一块肉了!

    王瑞看到潘学一脸疑惑的神色,赶紧补充道:“小弟可不是要打二哥你的秋风!我是说,我的玻璃和镜子都造出来了!”

    “真造出来了?那快带哥哥我看看去!”潘学忠拉着王瑞就要跑。

    “不着急,不着急!走过去便是。二哥,你看,这几排房子,就是给这些工坊的工人住宿的。”王瑞又指着工坊边上的一排宿舍说道。

    “给这些工匠住这么好的房?三弟,你这也太会花钱了!”潘学忠抱怨道。

    “能花才能挣!有资金了,我还要再修这样三排!”王瑞一边回答,一边在心里想:有了这玻璃和镜子的暴利,就能一步步地支撑起我的工业革命!让工人们住好些,才能对农业人口有更进一步的吸引力。

    而组织性更强的工人,很快就可以转化为优良的士兵。而这一切,无疑正是王瑞一直期盼的。

    “这三间大房子,就是你的工坊了?看着热气腾腾的样子!”潘学忠高兴地说道。

    工坊里面还有两个冒着黑烟的高大烟囱,俱是拔地而起,很是威武。看着潘学忠震惊的模样,王瑞知道他折服于这种大工业的景象。

    不同的事物,在不同的时代,给人的感受就不一样。

    这冒着黑烟的高大烟囱,在王瑞曾经所处的前世,它就是落后的产能,放在这里,它就成了拥有洪荒之力的工业力量。

    王瑞在潘学忠面前并无太多保留,他领着潘学忠走马观花地参观了工坊。本以为潘学忠会在意工艺流程,不曾想他对此并无多大兴趣,只是在后面的包装车间停留最久。

    其实潘学忠这人,心思极为缜密,处事也最为得体,这样点石成金的技艺,虽是互为义兄弟,又岂是可以轻易去细看的?

    不过,到了最后的包装环节,却是无所谓的。看着这些精美的玻璃器具,潘学忠心中赞叹不已。

    他很是感慨地对王瑞说道:“三弟这脑子真是神奇,想不到这些精美物品,三弟真的就这么快造出来了!”

    “努力而已,还靠二哥提举!走,咱们再去看看镜子!”王瑞亲密地扶着潘学忠的肩道。

    其实最早的玻璃镜子制造开始于十五世纪。发明者是威尼斯的能工巧匠。

    由于玻璃镜子易携带,明亮,清晰,一时间,王公贵族争相购买,各国人也都慕名来威尼斯,小小镜子身价百倍,大量财富涌向威尼斯。

    为了独占市场,不使技术外流,制镜技术成了威尼斯人的最大秘密,他们想尽方法,把制镜工场集中到了一个岛上,四周严密防守,重重封锁,自以为这样就可以永远以其倍受欢迎的镜子而独霸天下了。

    但是后来,眼红的法国人用重金收买了几名威尼斯工匠,并在夜色掩护下用小船将他们偷渡出国。不久,法国也出现了相同的制镜作坊,玻璃镜子的来历便不再神秘了,价格也不再昂贵了。从此以后,镜子工场开始遍及欧洲,镜子的面积也由小到大,形状也有了很多变化。

    遥远欧洲的情况,王瑞管不了,他估计现在肯定也只有少量销售到东亚的。但以这个时代的海运时间和距离,王瑞还真的不怕来自欧洲的竞争。

    在未来的数十年时间里,他仍然可以凭此获取暴利。

    至于数十年后,王瑞自认已经建起了更多的工业作坊,华夏大地在自已的引领下,肯定也迈上了另一个崭新的台阶。

    “了不起,了不起呀!想不到才短短数月时间,三弟这浮山前所就焕然一新了!”潘学忠一边拿起一面镜子,一边由衷地赞叹道。

第25章 在商言商() 
潘学忠拿着这些镜子东照西照,就象我们小时候刚拿到镜子一样。

    看到镜子反射出去的光线,照在一个工人的脸上,他有些孩子气地笑了。

    “怎么样?二哥!能卖得掉吧!”王瑞也不制止他,只是平和地笑着问道。

    “卖得掉!卖得掉!你生产再多,我都卖得掉!”潘学忠很是兴奋地自信说道。

    “二哥,你可不能当大白菜卖了!这可是奢侈品!你得饥饿销售,咱们才能得利最大!”王瑞赶叮嘱道。

    “哈哈,我潘家经商多年,这个道理还是晓得的!这么好的稀奇物件,卖了肯定是要赚钱的!”潘学忠安慰王瑞道。

    “那就好!那就好!”刚才话一出口,王瑞就觉得自己挺好笑。人家潘学忠几代海商,自己居然还跑去指导人家做生意,真是和班门弄斧没有两样!

    “对了,三弟,你说的那啥饥饿销售,是怎么回事?”潘学忠想了想,又奇怪地问道。

    “饥饿销售?”王瑞脑海中突然浮现出雷布斯的模样。想到这个他前一时空中的偶像,禁不住自己就笑了。

    短暂地发愣之后,王瑞解释道:“这个饥饿销售,就是每次拿出去卖的东西,你都不要拿够。让这些个要买的人,想买都买不到。能买到的人呢,就会得意得不得了!这样,你这个东西就能卖得贵了!”

    “哦,是这样!”潘学忠若有所思地叹道。

    半晌后,他突然一针见血地说道:“不过,这要饥饿销售的东西,肯定要独一无二才好!”

    “那二哥觉得咱们的这些东西,算是独一无二的吗?”王瑞笑盈盈地问道。

    “说它是,好象又不是。因为红夷人早就有运过来了,玻璃器皿和镜子都有。广东福建一些海商或是富贵人家家里,多多少少都是有那么几件。”潘学忠微笑道。

    “哎,我还以为我这是大明独一无二的呢。”王瑞发觉自已这个开了金手指的穿越者造出来的东西,居然不能占到绝对的优势,不禁很有点失望。

    “不过呢,听说这些东西在红夷人那里也是极为珍贵稀少的。所以,这运到我大明来的就更少了。这红夷人所在的欧罗巴和我大明相隔万里,玻璃镜子之物又是易碎之品,想来运送也是不易!要这样说来,三弟这些物件确实是独一无二的!”潘学忠正色道。

    “更何况,三弟这些物品,无论是品相和尺寸都是优于红夷人的。实在是商家难寻之佳品!”潘学忠赞道。

    “哈哈,二哥能这样说。我也放心了!”王瑞开心地哈哈笑了起来。

    “三弟,你这些产品,就全部交给为兄给你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