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谋断九州 >

第331章

谋断九州-第331章

小说: 谋断九州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贺荣部大营距离渔阳城不远,半夜过后不久就到了,也不扎营,直接摆出攻城的阵势。

    徐础又与众多中原人汇合。

    张释虞对徐础依然十分恼火,但是看一眼周围,找不到可以说话的人,只得还来找他,“这回你和我妹妹高兴了?满城的人因为你们两个人而送命。”

    “贺荣人来得匆忙,未带器械,难以攻城,渔阳若肯坚守……”

    张释虞吓了一跳:“坚守?还嫌死得不够快吗?单于为什么将我带来?就是要用来威胁城里的人……”张释虞打个寒战,“早知会有今天,我无论如何也不会……都是欢颜的错,她催我称帝。”

    “其实是我出的主意,记得吗?”

    张释虞斜眼看他,“真是奇怪,你不肯效忠任何一方,也没有一兵一将,可是许多事情里好像都有你的影子,说多不多,平时想不起来,说少不少,一到危急时刻,就觉得是你使坏。”

    “哈哈,这可太抬举我了。”

    “我不是在夸你。”

    “你也不必着急,渔阳虽然能守住,但是看样子,他们等不到天亮就会开门投降。”

    “你又知道了?”

    “这个是猜出来的,贺荣人擅长骑射,渔阳若要固守,将士应当隐藏起来,以免受损。你看,城墙上灯火通明,显然没有防备之意。我猜城里的人还不明白贺荣人为何攻来,等他们想通,立刻就会投降。”

    张释虞觉得有些道理,心中稍安,随后又有点不高兴,“没有我的旨意,渔阳就敢投降?唉,算了,我现在计较这个干嘛?”

    众人都没有帐篷,只能站在旷野中等候,虽然不冷,但是颇为狼狈,尤其周围尽是贺荣骑兵,中原人名为观战,其实与囚徒无异。

    五更左右,天边微亮,张释虞又有点紧张,“城里怎么还没动静?”

    话音刚落,前方突然传来一阵响彻云霄的欢呼。

    张释虞的随从里有人能听懂一些贺荣语,向众人道:“渔阳刺史皇甫阖率众出降!”

    张释虞重重地松了口气,向徐础道:“渔阳城里总算还有明白人。”

    徐础笑了笑,看着周围众多如释重负的神情,不由得感到一丝悲哀。

    没过多久,欢呼突然又变成怒吼,刚刚松了口气的中原人,又都脸上变色,张释虞一把抓住徐础的胳膊,“这又是怎么回事?”

    “这个我可猜不出来,想来是公主……”

    “又是她,这个……”张释虞实在不好骂出脏话,心里憋得着实难受。

    还是那名能听懂贺荣语的人解释道:“刺史率众出城,可是中郎将汤师举提前弃城而逃,好像……好像还带走了芳德公主。”

    别人都是惊讶,张释虞则是大怒,“汤师举这个混蛋,小小一名中郎将,竟敢做出如此大逆无道之事!我就说妹妹不至于此,连亲哥哥的性命都不顾及,原来是受人胁迫!欢颜又看错人了。”

    贺荣骑兵大叫大嚷,似乎非常愤怒,又有些兴奋,但是说话的人太多,张释虞的随从倾听半天才抓住一句话,“他们、他们要屠城。”

    张释虞一愣,“刺史已经投降了啊。”

    随从摇头,“不知道为什么,他们就是要屠城,看样子正在分配先后,很快就要动手。”

    “关于我呢?单于显然是动怒了,有没有人说起我?”

    随从没听清太多,只能继续摇头。

    张释虞患得患失,突然又镇定下来,向徐础道:“单于是个讲道理的人,我没得罪他,他应该明白,对不对?”

    “嗯,单于应该明白。”

    听到徐础说出这句话,张释虞心里更踏实些,“够了,这么多年来,我一直袒护妹妹,到此为止,我再也不管她的死活,她自己惹下的祸,让她自己收拾吧。”

    “你向单于借兵了?”徐础突然问。

    张释虞心里只想着自己的安危,听到这句问话,不由得一愣,“这种时候……”

    徐础正色道:“我曾建议陛下向单于借兵,陛下开口没有?”

    张释虞难得被随从以外的人称一声“陛下”,反倒有些不适应,呆了一会才道:“开口了,我说借兵十万,单于一直在笑,后面……后面的话我就没再说。”

    “嗯,做得好。咱们得去见单于。”

    “见他干嘛?”虽然身处贺荣骑兵中间,周围至少是自己人,张释虞不愿意离开这块小小的地盘。

    “单于发怒,此时最容易受到挑拨,你若不去单于面前说上几句话,怕有不测。”

    张释虞恍然大悟,“还好有你在。”急忙叫来会说贺荣话的随从,命他去与贺荣人交涉,他要去见单于。

    “带上我。”徐础提醒道。

    张释虞连连点头,一个人去见单于,他还真有一点不敢。

    请求被层层传递上去,不久之后,真得到了同意。

    徐础与张释虞上马,在一队骑兵的护送上,去见单于。

    单于仍坐在马上,脸色铁青,旁边不远,地上仍跪着数十名渔阳官吏,无不瑟瑟发抖,天成皇帝出现,也不敢抬头看一眼。

    “我拿皇帝当自家人,皇帝却不停地戏耍我,究竟是何用意?”单于问道。

    听到这句质问,张释虞先佩服一下徐础的先见之明,自己若不及时来解释一下,只怕单于的不满会越来越多。

    “全是汤师举……不是我……”可他既紧张又害怕,虽有许多话,一时却说不出来,脸色变幻不定,只得向徐础投去求助的目光。

    徐础道:“单于先不要屠城,立该回头吧,或许还来得及。”

    张释虞大骇,单于大怒,手中马鞭指来,正要开口,徐础又道:“数十万晋军此刻正在前往塞外的路上,单于没将家眷都带到关内来吧?”

第三百七十五章 两方() 
强臂单于纵马来至徐础面前,相距不到一步时才停下,马呼出的热气直接喷到徐础脸上。

    “你说什么?”

    徐础稍稍让开一些,“我来阻止一场灾难。”

    这是他之前的一次回答,单于当时没当回事,现在才明白话里面隐藏的含义。

    “不可能。”

    “对任何人来说,倾巢而出都是一次冒险,单于以为不可能之事,对晋王岂不是最有利的选择?”

    强臂单于看向周围的贺荣大人,徐础的话这些人都听到了,有人不懂中原话,也从别人嘴里听到传译,全都是半信半疑,但是只要有一点相信,就会显露出惊慌。

    塞外人少,单于这支大军几乎带上了所有青壮年,留在草原上的尽是老弱病残,却是将士们的家人,况且草原上还有积累多年的大量财富,一旦被人夺取,贺荣部损失巨大,最重要的是他们将无家可归。

    单于调转马头,面向本族大人,高声说了几句,语气依然激昂慷慨,却没像往常那样赢来阵阵欢呼,反而有人开口回应,虽然有些迟疑,但毕竟是一种质疑,周围不少人点头表示赞同。

    单于又说几句,语气缓和许多,像是在商量、劝说,显然不太成功,他将人群中的周元宾叫出来。

    周元宾早已吓得面如土色,不等单于开口询问,就说出一长串贺荣话来,像是在为自己和晋王辩解。

    趁着无人注意,张释虞扭头盯着徐础,用眼神询问这是何意。

    徐础点下头,表示一切尽在掌握中。

    张释虞不信,他觉得自己正被带入危险之中,几无挣脱的可能。

    周元宾还在急切地说话,单于突然暴怒,跳下马,举起马鞭狠抽过来,周元宾没躲开,胸前挨了一下,痛得乱叫,单于再打来时,他想躲又不敢躲,只能左右移动,然后更快地辩解,连连伸手指向徐础。

    张释虞原本与徐础站在一起,这时悄悄地往旁边走出几步,保持距离,以免受到牵连。

    他离开得很及时,单于果然转身,大步走向“罪魁祸首”,语气激烈,似乎忘了徐础不懂贺荣语。

    “单于志在天下,何以不爱听真话?”

    单于改用中原话,“这是诡计,不是真话。”

    “如果是真话呢?单于在这里耽搁,晋军却在急行不止。”

    单于看上去更加愤怒,却没有动手,看向不远处的渔阳城,“屠城能让他们多留几天……”

    “屠城会令单于失去一位重要盟友,此时此刻,盟友尤其重要。”

    单于看一眼皇帝,脸上挤出一个略带鄙夷的神情,“中原人都不可信。”

    “中原人彼此也不相信,否则的话,也不至于大乱,单于可以不信中原人,但是应当利用这一点。”徐础及时闭嘴。

    单于又看一眼周围的贺荣大人,终于做出决定,大声喊了几句,众人立刻纷纷上马。

    直到敌军远去,渔阳诸官仍跪在地上,听不到马蹄声之后,才敢起身观望,面面相觑,谁也不明白前因后果。

    回到大营,徐础直接被带到大帐里。

    单于在路上已经下达一连串的命令,军心稍稳,他能抽出空来,与诸大人共议对策。

    帐篷虽大,仍显拥挤,徐础被挤到了角落里,周围的说话声虽大,他却一句也听不懂,颇觉无聊。

    有人走到他身边,抓住他的一条胳膊,十分用力,然后恶狠狠地低声道:“你要害死我吗?此仇我一定……”

    周元宾挨了两鞭子,伤势虽然不重,受到的惊吓却不小。

    徐础道:“你应该感谢我,为何恨我?”

    “你当我是傻瓜……”

    徐础摇摇头,小声道:“晋王本已失去单于欢心,即将受到致命攻击,可是北上出塞的消息一来,他又会得到重视。单于眼下愤怒,很快就想缓和事态,这是晋王的机会,也是你的。”

    周元宾想了一会,慢慢松手,在徐础袖子上轻轻掸了两下,抹去褶皱,“可你害我挨了鞭子。”

    “不破不立,有些事情我也预料不到。”

    “挨打是小事……单于真会改变心意?他现在仍想进攻晋阳,而且更着急,但是其他人不太赞同,他想分兵,一部分回塞外,一部分攻打晋阳,有人赞同,有人不赞同,正争得不可开交。”

    “机不可失,时不再来,周参军却在我这里浪费时间?”

    周元宾脸色微变,道声“多谢”,转身挤入人群,悄悄联络沈家的支持者,还要找机会在单于面前说上几句。

    争议终告结束,不知结果是什么,甚至有没有结果都很难说,诸大人退出的时候,彼此依然争论不休。

    没人告诉徐础可以离开,他只能站在原地。

    大帐里最后只剩十余人,除了单于与徐础,其他人全是仆隶,站成一排,等候主人的吩咐。

    单于坐在毯子上,一直不说话,也不看人。

    单于大妻一个人进来,径直走到单于身边坐下,一手轻轻按着他的肩头,小声说话。

    大概是为防止仆隶听懂,再开口时,单于用的是中原话,“我知道这是诡计,但是他们不信。你也知道,许多大人与沈家交好,我一直隐瞒将要夺取并州的消息,可是有些人已经猜出来,极不赞同。唉,尽是目光短浅之辈,天赐良机,令我贺荣部有机会夺取中原,他们却还在意从前那点交情。”

    大妻小声道:“等他们享受到中原的好处,再也不会记得沈家。”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