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谋断九州 >

第132章

谋断九州-第132章

小说: 谋断九州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徐础纳闷,周律更纳闷,“吴王,我说的可都是实话,这位宁王……是怎么想的?”

    “你留在这里,不要乱动。”

    “是是,我一动不动。”周律真的僵立不动。

    徐础追出帐篷,见宁抱关大步走向关押俘虏的围栏,手里提着刀。

    围栏里的官兵将领无不大惊失色,可是无处藏身,只能尽量往别人身后躲闪。

    “跪下,我不杀降将。”宁报关道。

    俘虏纷纷下跪,只有曹神洗坚持站立,他已被松绑,却没往后躲,站在最前面,须发飘扬,不肯露出半点怯意。

    卫兵要上前按倒曹神洗,宁抱关摆手制止,另一只手挥刀砍落,离他最近的一名降将人头坠地。

    众俘大惊,纷纷磕头求饶,宁抱关不动声色,举刀又砍,连杀三人之后,扔掉卷刃的刀,立刻有卫兵送上新刀。

    曹神洗终于跪下,咬牙道:“我是主将,要杀先杀我。”

    宁抱关转身面朝老将军,冷冷地说:“没什么,我就是看看让你投降有多难。”说罢转身出围,迎向徐础,看他一眼,什么也没说。

    徐础暗暗心惊,这些天一同对抗官兵,他已经忘了宁抱关的手段有多残忍。

    无论怎样,宁抱关有一个优点,只要他认为对方说的话有道理,总会接受建议。

    天色将暗,大部分义军已经吃过饭,等候出发的命令,他们早知道要去夹攻官兵,因此心中有准备。

    宁抱关召集诸王与众将,也不做解释,直接道:“梁王,将军队交给蜀王,你留在我身边。”

    “啊?”马维大惊。

    宁抱关盯他一眼,马维立刻道:“是。”

    宁抱关向甘招道:“你留下三千人,其余带走,与梁军合一,前去救援降世王,即刻出发。”

    甘招领命,当即指定宁抱关的几名心腹将领留下,他们带的兵只比三千人要多,然后甘招与其他将领离去,传令出发。

    宁抱关亲自监督义军出营,期间不发一言。

    经过两场恶战,义军也没了开玩笑的心情,默默行进。

    夜色已深,火把连成一条长蛇,逶迤而去。

    甘招留下三千人,加上吴军的数千人,总共不到一万,宁抱关再次下令,收集营中所有马匹,勉强凑齐五百骑兵,然后向将领说出实话:“咱们不去降世军那边,去东都,送俘虏回家。”

    众将失色,宁抱关喝道:“我带你们去,难道我是傻瓜,会去送死?”

    没人敢质问,跑去传令。

    宁抱关第一个出营,去往东都的方向,徐础、马维随后。

    走出一段路之后,宁抱关停在路边,监督将士进发,偶尔鼓励几句,“明天咱们就要进入东都,你们留好肚皮,那边的酒肉多的是。”

    将士们嘿嘿地笑,心里虽不踏实,但是相信宁抱关与徐础不会带他们进入死地。

    趁宁抱关分心,马维靠近徐础,小声问道:“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吴越王怎么会改主意?一定是你……”

    “宁王自有决断。”徐础道。

    马维轻轻摇头,“可他为什么叫上我?又不让我带兵。”

    “宁王没跟我说他的计划。”

    “嘿。”马维再没问下去。

    沿大路行军二十余里,离官兵的第一道壁垒越来越近,宁抱关又一次勒马,向马维道:“你可以走了。”

    “啊?去哪?”马维完全摸不着头脑。

    “去追蜀王,不用太快,追上就行,告诉他,我与吴王已经夺下东都。”

    “啊?”

    “怎么,你怀疑我的话?”

    “不不,我没怀疑,就是……我立刻出发,让蜀王带兵回来……”

    “告诉他‘我与吴王已经夺下东都’,就这一句,一个字也不能加,明白吗?让蜀王自己做主。”

    “是是。”马维颇显狼狈,调转马头,叫上自己的卫兵,疾驰而去。

    “他们会信吗?”徐础忍不住问。

    “爱信不信,决定都是自己做出来的。”宁抱关向远方望了一眼,“我带骑兵去攻围,你带步兵留在后头,如果……”

    “我会做决定。”

    宁抱关微微一笑,拍马追赶前头,只带五百余人就要去攻打官兵的壁垒。

第一百四十八章 胆破() 
(求订阅求月票。)

    官兵俘虏由义军步兵押送,双手被缚,在夜色中深一脚浅一脚地前进,心里叫苦不迭,却不敢开口说半个不字。

    曹神洗年纪大、地位高,只有他得到一匹坐骑。

    宁抱关已经带领骑兵出击,徐础来回分派将士,经过曹神洗时,笑道:“曹伯父觉得这一战结果如何?”

    曹神洗叹息一声,“自寻死路。”

    “谁自寻死路?义军,还是朝廷?”

    曹神洗又叹一声,“当然是你们这些反贼……”周围有人喝斥,曹神洗全不在意,继续道:“长围依山凭险,占尽地利,一夫挡关,万夫莫开,你们这点人就想攻破壁垒,真是笑话。”

    “兰恂屡战屡败,竟然还能步步高升,掌管天下兵马,即便到了生死存亡之时,也不肯完全放弃兵权,更不肯此罪告退。小皇帝登基初始,正需要良臣引导,可梁家自称书香门第,侍帝不以正道,反从其所好,荼毒天下。这两件事这才是最大的笑话吧。”

    曹神洗开口之前必叹一声,“君君臣臣,朝廷还有转危为安的机会,你们的反贼之名却永世不得摆脱。”

    “曹伯父提醒我了。”徐础笑道,高声传令将士们多点火把,人手至少一支,队伍间隙稍稍拉开一些,远远看去,显得人数更多。

    曹神洗还是叹息,“大将军早料到你们有可能行此险招,因此留恒国公奚将军守卫长围,奚将军用兵如神,不会上你们的当。”

    “奚将军用兵比曹伯父还神?”

    曹神洗摇头叹息,不肯回答。

    周律与其他俘虏待在一起,唯一的优待是身上没有绳索,这时忍不住插口道:“奚耘根本不是大将军留下的,他是拒绝接受命令,非要留守长围,大将军没办法……”

    “没人让你说话!”曹神洗喝道,难得地没有叹息。

    周律一缩头,却没有闭嘴,“识时务者为俊杰,曹将军,形势怎么样,你比我更清楚,瞒是瞒不过的,不如一块弃暗投明,仍不失为开国之臣……”

    “东阳侯怎么生出你这样一个儿子?”曹神洗驱马要去冲撞周律,缰绳却被义军士兵握在手里,马匹嘶鸣两声,还是按原路线前进。

    士兵怒道:“你老实点儿,让你骑马还不满足吗?”

    周律得寸进尺,又道:“曹将军少说君君臣臣这样的话,天成建朝不过二十几年,当初是怎么回事大家都知道。我年纪小些,也听父亲说起过,你与张氏皇帝本来都是梁臣,君不君、臣不臣,也是先当‘反贼’后夺天下,如今面对义军倒大言大惭了。”

    曹神洗与徐础问答多时都没恼怒,听到周律这番话却气得脸色发红,胡须微微颤抖,干脆不再开口,一个劲儿地唉声叹气。

    周律转而讨好徐础,“吴王此计必成,我愿为义军先导,带你们进城……”

    “奚耘手下有兵多少?”

    “这个……我不知道。”周律挠挠头,“我就知道守卫长围的士兵全是临时征集的百姓,算上奚耘,守壁将校不超过十人……”

    前方突然传来叫喊声,宁抱关显然已率骑兵发起进攻。

    叫声不断,听不出进展如何,徐础传令稍稍加速,边走边喊,高举手中火把,以壮声势。

    宁抱关一直没派人回来送信,徐础开始感到不安,再次下令加速,自己骑马走在最前面,眼见前方点点火光连成一线,长围壁垒隐约露出形状,高不可攀,朝廷尽可动用大量民夫,旬月间就能筑起数丈高的墙壁。

    义军唯一的攻城器械就是临时建造的几条梯子,徐础还真想不出什么办法能硬攻此壁。

    前方已无叫声,徐础命步兵止声,稍稍放慢速度。

    离壁垒越来越近,徐础却看不到宁抱关的骑兵,也没见到送信的使者,心中越发疑惑。

    军壁近在眼前,大门紧闭,门前空无一人。

    徐础下令步兵停下,带着唐为天驰至门前。

    上头有人大声问:“来者何人?”

    “吴国执政王、大都督徐础率兵诛除暴君,三十万降世军随后就到……”

    “哈哈,原来是吴王,快进来吧,宁王等你呢。”

    壁门大开,宁抱关手下将军刘步升带领十几名士兵迎出来,拱手笑道:“吴王来得真快,我们才进去没多久。”

    “为何不派人送信给我?”

    “刚要派人,吴王就到了。”刘步升笑道。

    “原来如此。”徐础没计较,知道这是宁抱关的“玩笑”,试探吴王的胆量。

    官兵放弃了长围,只留下数百名干杂活的民夫,据他们说,兰镛昨天带回兵败的消息,守围官兵一片大哗,当场就有人扔下兵器逃走,奚耘倒是努力劝说,可兰镛已被吓破胆,说是要回东都报信,自己先跑了。

    兰镛不只带来坏消息,还带头逃亡,临时拼凑起来的官兵顿时一哄而散,奚耘见大势已去,也带亲信弃围逃走。

    朝廷好不容易建起的长围关口,就这样白白送给义军,民夫跑了一些,剩下的人一商量,决定原地等待义军的到来。

    宁抱关一向沉稳,这时却流露出明显的喜悦,来回绕圈,时不时仰头道:“天助我也。”

    见到徐础,宁抱关几步迎上来,“你说得没错,东都已被吓破胆,必将投降于我!嘿,咱们在那边害怕朝廷兵强马壮,其实朝廷更加害怕义军,他们不知道外面形势如何,以为到处都是义军,以为天下都已造反……”

    宁抱关说得有点乱,片刻之后,他突然闭嘴,狂喜之色一扫而空,又恢复成平时的样子,“机不可失,必须尽快赶到东都,我带骑兵前驱,你带步兵随后。”

    “东都不会这么容易投降,宁王心中需有定数……”

    “怀柔招安,我懂,朝廷经常对义军用这一招,如今轮到我对朝廷使用了。”

    徐础必须再提醒一句,“万万不可令将士有屠城的念头,东都财物丰厚,足够奖赏全军,用不着……”

    “你想得太多啦。”宁抱关翻身上马,“只要东都士民顺应天命,投降于我,我会用朝廷财物遍赏全城百姓,何止义军将士?”

    徐础拱手道:“宁王有此大志,义军之幸,万民之幸。”

    “嘿,你又露出谋士的尾巴了。”宁抱关策马离去,五百多名骑兵紧紧跟上。

    徐础命步兵稍事休息,将民夫也编入军中,收集官兵扔在壁垒中的兵甲、器物,留数百吴人守壁,再派信使去给晋王等人送信,然后率兵出发,追赶宁抱关。

    路越走越熟,天亮不久,徐础甚至望见了广普寺,他曾被周律带去寺中,第一次见到广陵王世子张释端以及欢颜郡主。

    前方形势未明,徐础下令止军,让所有人吃些干粮,然后重整队形,多张旗帜——不管这些旗帜是谁的,只要多——他要让东都士民第一眼看到义军就留下深刻印象。

    兵卒动作迅速,几名将领却有些拖拉,互相小声交谈。

    徐础初时纳闷,很快明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