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谋断九州 >

第120章

谋断九州-第120章

小说: 谋断九州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王颠嗤之以鼻,“宁抱关一介莽夫,怎配称‘吴越王’?他称王的时候,问过吴人的想法吗?”

    徐础脸色稍变,孟僧伦上前道:“不多,几十人而已。据他们说,宁抱关待人苛刻,军中的秦州人总是欺负外人,所以他们才会逃亡,只希望有朝一日能随吴军返回家乡。我想宁抱关也不会在意这点人。”

    “在宁王那里受不得苦的人,在我这里也是无用,给他们盘缠,让他们自回江东。”

    孟僧伦应允,王颠心中一直有股气,大声道:“执政谨慎过头,忒小心了些,吴军如果连自家人都不敢收留,以后凭什么与群雄争锋?说得过头一些,又凭什么回江东扫定吴国?”

    “王将军似乎有话,都说出来吧。”徐础道。

    众将不语,孟僧伦悄悄使眼色,王颠装作没看见,“执政是否当着诸王的面说过,要将吴国让给宁抱关?”

    “吴国如今归谁所有?”徐础反问道。

    “当然是归执政、归七族、归吴国将士所有。”

    “既然如此,吴军干嘛大老远跑来洛州?真的只为攻破东都吗?”

    王颠脸上一红,孟僧伦插口道:“都是自己人,用不着撒谎,江东眼下还被官兵占据,或一城一主,或连城为盟,咱们都是在江东被逼得走投无路,听说降世军强盛,才来洛州寻找机会。”

    王颠昂然道:“江东是官兵的,吴国却是咱们的,两者虽是同一个地方,称谓不同,意义自然也不相同。”

    吴士重名至此,徐础没办法,只得改口道:“同样,我让出的是江东,而非吴国。”

    王颠哑口无言,半晌才道:“可是……没有江东的土地与百姓,吴国在哪呢?”

    徐础微笑道:“吴国就在这里,在于你我,在于满营将士,只要咱们上下一心,吴国就在,若是离心离德,便是号称占据九州,又有何用?我明白王将军的心意,但是急不得,该让的时候就得让。”

    “该夺的时候呢?”王颠不放心,追问一句。

    “大势所趋,谁能逆之?”

    王颠拱手深揖,“是我愚钝,望执政海涵。”又向诸将道:“执政说了,让出江东只是虚辞,反正江东不在吴军手里,等吴军强大,自然还是要回归故里,兴复吴国!”

    众将欢呼,徐础只能默认。

    事情暂时告一段落,过来投奔的河工还是要被送回江东去。

    次日一早,徐础带领数十名卫兵前往梁王营中。

    中途要经过蜀王营地,甘招不在,一早出发去见宁抱关了,派人等在路上,留下口信,感谢吴军送还降世军士兵。

    双方都知道那些士兵其实是薛六甲派出来的,谁也不肯点破。

    梁军营地颇为广大,可与降世军营地比拟,里面的人却少多了,许多帐篷只是个样子,远看像是真的,近瞧就会发现那只是一块块被支起来的破布,后面根本没法住人。

    马维深谙虚张声势的重要,营中旗帜林立,骑兵跑来跑去,看上去至少有十万大军驻扎在这里。

    听说吴执政王到访,马维一改昨日的客气与冷淡,亲自迎出数里,与徐础在路上相见,跳下马张臂相迎,笑道:“昨晚眼跳,就知道今日会有好事,原来是吴王登门。”

    徐础迎上前,拱手道:“故人面前,何敢称王?马兄若不见弃,你我还以兄弟相称。”

    “础弟深知我心。”马维立刻改口,亲自引路,步行进营,“础弟觉得梁军如何?”

    “气势雄伟,壮如山岳,义军精兵,梁军分其半。”

    “哈哈,假的,都是假的,用来欺骗官兵耳目而已。”

    进到营中,马维下令设宴,徐础不想耽误时间,推却道:“今日前来拜访,实有要事。”

    马维立刻屏退部下,留徐础一个人交谈。

    “腊月二十,马兄果真要为先锋?”

    “说到做到,王者无戏言。”

    “马兄以为能有几成胜算?”

    马维收起笑容,“实话说吧,前头有胜算,后头却没有。”

    前头是官兵,后头是降世军,诸军的心事都一样,识破薛六甲的诡计,担心降世军会趁乱偷袭。

    徐础道:“我来见马兄,为的就是这件事,降世王若是一直按兵不动,五军便是击败官兵,也难逃背后之劫。”

    “础弟乃是‘智囊’,可有妙计?”

    “谈不上妙计,当今之势,唯有五军联合自保,将官兵引向降世军,然后再参战,到时由不得降世军坐壁上观。”

    “我也正有此意,我与础弟多年至交,情逾手兄,梁、吴两军当不分彼此。以后我去淮州,与吴国是近邻,更该多多来往,础弟一句话,梁军将士随你调遣。”

    “梁军人多势众,马兄又为兄长,自然是吴军听从马兄指挥。不过只有咱们两家联合还不够,必须是五王齐心,才有可能扭转战局。”

    “晋王那边问题不大,我听其言,晋军也觉势孤,颇有联合之意。就是不知道吴越王、蜀王心里怎么想,这两人都曾是降世王部下,蜀王还是心腹之人……”

    “我与宁王有旧,有把握劝他联合,宁王加入,蜀王那边也好说。”徐础不提甘招昨日的拜访,就像马维不提他与沈耽早有计划,徐础今天不来,马维很可能会去吴军营地里拜访。

    马维笑道:“吴越王这个人……心事难测,听说他写信劝础弟速称王,是真的吗?”

    徐础点头。

    “呵呵,我猜吴越王的意思是要将础弟留在洛州,免得你先往江东抢占地盘,令他无处可去。”

    “想必如此。”

    “础弟跟我说句实话,你既看破吴越王的用意,为何还来洛州?”

    “江东诸城仍被官兵占据,这边东都不破,那边守兵不溃,吴军只能逐城争夺,旷日持久,非上策也。何况攻破东都乃是扬名天下的一大良机,有识之士都不会错过。”

    马维大笑,“没错,哪怕梁军只剩一兵一卒,我也必须赶来参战,错过这次机会,日后就只有称臣的份儿。”

    马维又长叹一声,“即便扬名天下,后面的事情仍是一步比一步更难:降世王虎视眈眈,梁军在淮州人生地不熟,能否立足,难以预料,即便一切顺利,北有冀州突骑,南有吴越之兵……”

    马维伸手抓住徐础的手腕,热切地说:“础弟不必向我隐瞒,你与吴越王日后必有一争,胜者得江东,断无共享之理,吴军眼下稍弱一些,你有何打算?”

    “还没想那么远。”

    “呵呵,础弟对我也要藏着掖着吗?事到临头再做打算,可不是础弟的风格。”

    徐础想了想,“宁抱关兵将皆强于吴军,不可与之争锋,我的计划是攻破东都之后,立刻乘船东进,先收滨海之地,然后西行。宁抱关少船,十有八九会走陆路,由西向东进发,两军有段时间不会相遇。”

    “此为权宜之计,以后呢?”

    “宁抱关为人苛刻,他在西面以严猛夺城,我在东面以宽厚招抚,而且吴军中尽是江东人士,吴人两面受敌,自会投奔于我。待强弱改易,我再与宁抱关决战。”

    “哈哈,妙计。”马维赞道。

    徐础自然不会将真计划说出来,笑道:“终归是得人心者得江东,但是人心难料,我前面的路,不比马兄轻松。”

    “梁、吴以后会是近邻,你我努力,各自占据一州,然后携手扫平天下,划江而治,岂不美哉?”

    马维第一次说类似的话时,徐础还只是一名四处流浪的谋士,今番再提,马维显得诚恳许多。

    “天下易平,知己难得,马兄明白我的心事。”

    马维将徐础的手腕握得更紧一些,“更远的事情先不提,我去说服晋王,础弟说服吴越王与蜀王,五军联合,从吴、梁开始。”

    两人又谈一些细节,徐础告辞,回到吴军营地时,已过二更。

    冬夜寒冷,风声呼啸,徐础驻足观看卫兵牵走马匹,忍不住想:王者无友,自己不可多愁善感,当勇猛直前。

    王颠留守营地,走来道:“有故人来访,执政要见吗?”

    “哪位?”

    “他不肯透露姓名,我们搜过了,他身上倒是没有兵器。”

    “带我去看一眼。”

    王颠引路,小声向徐础道歉:“我昨晚无礼太甚,请执政治罪。”

    “我宁愿诸将都像王将军一样有话直说,何罪之有?”

    王颠露出笑容,来到客人所在的帐篷,轻轻掀开帘子一角,让执政王往里面看。

    徐础只扫了一眼,认得那真是故人,而且是他意想不到的东都故人。

第一百三十五章 合营() 
(求订阅求月票。)

    楼家第七子楼硕坐在帐篷里,紧张不安地轻轻抖动右腿,一旦发觉,他就伸手按住,可是要不了多久,那条腿又会不由自主地跳动,一次比一次严重。

    楼硕干脆将手按在腿上,咬着牙,全力与它较劲。

    徐础进帐,在门口站了一会,楼硕才发现身边有人,立刻站起身,惊讶地打量十七弟,半晌无语。

    “在下徐础,哪阵风将楼七公子吹来的?”

    楼硕终于能够开口,“十七弟……真改姓啦?”

    “嗯,所以咱们只算是故人,勿以兄弟相称。请坐。”

    楼硕缓缓坐下,太过惊诧,腿也不抖了,盯着徐础道:“十七……徐公子变化很大,这才几个月……”

    徐础无心叙旧,打断道:“楼七公子因何而来?大将军派你来的?”

    楼硕摇头,“是兰夫人……派我来的。”

    “嗯。”徐础猜测,楼硕是不得不来,兰夫人肯定没给他多少选择余地。

    楼硕长长地叹息一声,“事情其实没必要闹到这一步……”

    “不如这样。”徐础又一次打断楼硕,“你有话直说,我现在就给你答案,至于返回东都之后如何向兰夫人描述,你自可随意。”

    楼硕又发一会呆,在他记忆中的十七弟,是个沉默寡言而又擅长钻营的庶子,说话向来小心翼翼,露三分、藏七分,眼前的徐础,却要“有话直说”。

    “那个……那个兰夫人说,只要你愿意回来,刺驾之罪可免,禁锢之身可除,等楼中军袭爵,你就是中军将军。”

    徐础露出微笑,“你知道我现在是什么身份?”

    “据说是吴国执政王、大都督。”楼硕眉头微皱,语重心长地说:“你不会将这个身份当真吧?”

    “为什么不呢?这里就是吴军营地,你亲眼所见。”

    楼硕嘿嘿一笑,“你要求有话直说,那我就说了吧。朝廷那边已经探听明白,反王虽多,势强者只有两位:一位是秦州来的什么降世王,部下贼兵不少,但是大而无当、乱而无序,一击便溃;另一位是并州沈家自称的晋王,悬师千里之外,尚未大捷,就开始父子相残,必然有始无终。其余诸王——你别生气,是你让我有话直说——通通不堪一击。”

    “既然如此,朝廷为何迟迟不肯发兵一战,反而坚壁自守?”

    “朝廷要将反贼一网打尽,所以等诸路叛军到齐之后,才肯发兵。”

    徐础大笑,笑声不绝,楼硕有些恼怒,“我说的有错吗?”

    “称王者虽多,诸路义军却是一家,何有强弱之分?至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