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励志人生电子书 > 缠中说禅教你炒股 1-108 >

第13章

缠中说禅教你炒股 1-108-第13章

小说: 缠中说禅教你炒股 1-108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仓,价位147。5元,结果第二天竟然不算,幸亏本ID反应快,在别的品种封停前抢进去了,后来都集中到319上,一直持有到190附近平仓,然后马上转到股票上,刚买完,第二天就公布停国债期货,股市从500多点三天到900多点。所以本ID对国债期货是很有感情的,最主要是一次被不算了,幸亏当时守纪律,不贪小便宜开空仓,否则就麻烦大了。还有就是最后一天走掉,免去了最后的所有麻烦,还赶了一个股票的底。当时所谓的大户室里,都是有人专门报单的,直接打给场内的红马甲,行情不忙的时候还可以和红马甲聊天,确实人性化,不像现在都基本是电脑对电脑,一点意思都没有。本ID是刚上大学就开始炒股票,天天往证券部去,年龄不大,股龄可长了去了,可怜大学基本没上过一堂课,除了考试,基本就没见过老师,各位千万别学。
说了那么多,只是想说明一个道理,像交易不算,突然停止交易等,并不是本ID的理论可以控制的,像本ID最后一天在319平仓,决不是看图来的,只是327不算的经历,使得本ID受到严重教训,对当时那些管理层的严重弱智以及毫无信用采取坚决不信任的态度,先出来免得又来一次不算而已。但只要交易延续、交易是算的,那么本ID的理论就没有任何盲点需要特别留意了。所以,在应用本ID的理论时,唯一需要提防的风险就是交易能否延续以及是否算数。对那些要停止交易的品种,最好别用什么理论了,直接去赌场算了。至于停牌之类的,不影响理论对风险的控制。其他的一切风险,必然会反映在走势上,而只要走势是延续的,不会突然被停止而永远没有了,那一切的风险都在本ID的理论控制之中,这是一个最关键的结论,应用本ID的理论,是首先要明确的。但更重要的是,停止交易不是因为市场的原因,而是因为自身。任何的交易都必须有钱,也就是交易的前提是先有钱,一旦钱是有限期的,那么等于自动设置了一个停止交易的时限,这样的交易,是所有失败交易中最常见的一种,以前很多人死在透支上,其实就是这种情况。任何交易的钱,最好是无限期的,如果真有什么限期,也是足够长的,这是投资中极为关键的一点。一个有限期的钱,唯一可能就是把操作的级别降到足够低,这样才能把这个限期的风险尽量控制,但这只是一个没有办法的办法,最好别出现。
有人可能要问,如果业绩突然不好或有什么坏消息怎么办?其实这种问题没什么意义,即使在成熟市场里,这类的影响都会事先反应在走势上,更不用说在中国社会里,什么消息可以没有任何人事先知道?你不知道不等于别人不知道,你没反应不等于别人没反应,而这一切,无论你知道与否,都必然会反应到走势上,等消息明朗,一切都晚了。走势是怎么出来的?是用钱堆出来的!在这资本的社会里,又有什么比用实在的钱堆出来的更可信?除了走势,又有什么是更值得相信的?而那些更值得相信的东西,又有哪样不是建筑在金钱之上的?资本市场就是一个金钱的游戏,除了钱,还是钱。只有钱是唯一值得信任的,而钱在市场上运动的轨迹,就是走势。这是市场中唯一可以观察与值得观察的东西。一切基本面、消息面等的分析,最终都要落实到走势上,要让实在的钱来说话,否则都是自渎而已。只要有钱的运动,就必然留下轨迹,必然在走势上反映出来。
市场中,唯一的活动,其实就是钱与股票的交换运动。股票就是废纸一张,什么基本面分析,这价值那价值的归根结底都是胡诌,股票就是废纸,唯一的功能就是一张能让你把一笔钱经过若干时间后合法地换成另一笔钱的凭证。交易的本质就是投入一笔钱,在若干时间后换成另一笔钱出来,其中的凭证就是交易的品种。本质上,任何东西都可以是交易品种,所谓股票的价值,不过是引诱你把钱投进来的诱饵。应用本ID理论的人,绝对要首先认清楚这一点。对于你投入的钱来说,那些能让你在下一时刻变成更多的钱出来的凭证就是有价值的。如果有一个机器,只要你投1块钱,1秒钟后就有1万亿块钱出来,那傻瓜才炒股票。可惜没有这机器,所以只能在资本市场上玩。而市场上,对任何的股票都不值得产生感情,没有任何股票可以给你带来收益,能给你带来收益的是你的智慧和能力,那中把钱在另一个时间变成更多钱的智慧和能力。股票永远是孙子,被股票所转的,就连孙子都不如了。
同理,市场的唯一风险就是你投入的钱在后面的时刻不能用相应的凭证换成更多的钱,除此之外,一切的风险都是狗屁风险。但任何的凭证,本质上都是废纸,以0以上的任何价格进行的任何交易都必然包含风险,也就是说,都可能导致投入的钱在后面的某一时刻不能换回更多的钱,所以,交易的风险永远存在。那么,有什么样的可能,使得交易是毫无风险的?唯一的可能,就是你拥有一个负价格的凭证。什么是真正的高手、永远不败的高手?就是有本事在相应的时期内把任何的凭证变成负价格的人。对于真正的高手来说,交易什么其实根本不重要,只要市场有波动,就可以把任何的凭证在足够长的时间内变成负价格。本ID的理论,本质上只探讨一个问题,如何把任何价格的凭证,最终都把其价格在足够长的时间内变成负数。
任何的市场波动,都可以为这种让凭证最终变成负数的活动提供正面的支持,无论是先买后卖与先卖后买,效果是一样的,但很多人就只会单边运动,不会来回动,这都是坏习惯。市场的无论涨还是跌,对于你来说永远是机会,你永远可以在买卖之中,只要有卖点,就要卖出,只要有买点就要买入,唯一需要控制的,就是量。即使对于本ID这样的资金量来说,1分钟的卖点本ID也会参与,只是可能就只卖5万股,跌回来1分钟买点买回来,差价就只有1毛钱,整个操作就除了手续费可能只有4000元的收入,但4000元不是钱?够一般家庭一个月的开销了。而更重要的是,这样的操作能让本ID的总体成本降低即使是0。000000001分,本ID也必须这样弄。所以,对于本ID来说,任何的卖点都是卖点,任何的买点都是买点,本ID唯一需要控制的只是买卖的量而已。级别的意义,其实只有一个,基本只和买卖量有关,日线级别的买卖量当然比1分钟级别的要多多了,本ID可以用更大的量去参与买卖,例如100万股,1000万股,甚至更多。对于任何成本为正的股票,本ID永远不信任,只有一个想法就是要尽快搞成负数的。对权证也不例外,例如已经停掉的某认购权证,本ID最终在最后几天上涨到1块多完全出掉时,当时的成本是负的2块8毛多,注意,本ID的仓位是一直不变的,最开始多少就是多少,上上下下,卖点的时候变少,买点的时候又回复原来的数量,但绝对不加仓,一开始就买够。
因此,站在这个角度,股票是无须选择的,唯一值得选择的,就是波动大的股票,而这个是不能完全预测的,就像面首的行与不行,谁知道下一次怎么样?对于本ID来说,市场从来没有任何的风险,除非市场永远一条直线。当然,对于资金量小的投资者,完全可以全仓进出,游走在不同的凭证之间。这样的效率当然是最高的,不过这不适用于大资金。大资金不可能随时买到足够的量,一般来说,本ID只在月线、最低是周线的买点位置进去,追高是不可能的,这样会让变负数的过程变得太长,而且都是在庄家吸得差不多时进去,一般都是二类或三类买点,这样可以骗庄家打压给点货,从散户手里买东西太累,一般不在月线的第一类买点进去,这样容易自己变庄家了。对于庄家来说,本ID是最可怕的敌人,本ID就像一个吸血的机器,无论庄家是向上向下都只能为本ID制造把成本摊成负数的机会,他无论干什么都没用,庄家这种活,本ID早不干了,本ID只当庄家的祖宗,庄家,无论是谁,只要本ID看上了,就要给本ID进贡。
一笔足够长的钱+加上本ID理论的熟练运用=战无不胜。市场,哪里有什么风险?
27:盘整背驰与历史性底部(2007…02…0215:11:27)
趋势,一定有至少两个同级别中枢,对于背驰来说,肯定不会发生在第一个中枢之后,肯定是至少是第二个中枢之后,对于那种延伸的趋势来说,很有可能在发生第100个中枢以后才背驰,当然,这种情况,一般来说,一百年见不到几次。第二个中枢后就产生背驰的情况,一般占了绝大多数的情况,特别在日线以上的级别,这种就几乎达到90%以上,因此,如果一个日线以上级别的第二个中枢,就要密切注意背驰的出现。而在小级别中,例如1分钟的情况下,这种比例要小一点,但也是占大多数。一般4、5个中枢以后才出现背驰的,都相当罕见了。
如果在第一个中枢就出现背驰,那不会是真正意义上的背驰,只能算是盘整背驰,其真正的技术含义,其实就是一个企图脱离中枢的运动,由于力度有限,被阻止而出现回到中枢里。一般来说,小级别的盘整背驰,意义都不太大,而且必须结合其位置,如果是高位,那风险就更大了,往往是刀口舔血的活动。但如果是低位,那意义就不同了,因为多数的第二、三类买点,其实都是由盘整背驰构成的,而第一类买点,多数由趋势的背驰构成。一般来说,第二、三类的买点,都有一个三段的走势,第三段往往都破点第一段的极限位置,从而形成盘整背驰,注意,这里是把第一、三段看成两个走势类型之间的比较,这和趋势背驰里的情况有点不同,这两个走势类型是否一定是趋势,都问题不大,两个盘整在盘整背驰中也是可以比较力度的。这里,先补充一个定义,就是在某级别的某类型走势,如果构成背驰或盘整背驰,就把这段走势类型称为某级别的背驰段。
盘整背驰最有用的,就是用在大级别上,特别是至少周线级别以上的,这种盘整背驰所发现的,往往就是历史性的大底部。配合MACD,这种背驰是很容易判断的。这种例子太多,例如000002,谁都知道该股是大牛股,但这牛股的底部,如果学了本ID的理论,是谁都可以发现的。请看该股的季线图,也就是三个月当成一个K线的图。1993年第一季度的36。7元下跌到1996年的第一季度的3。2元,构成第一段,刚好前后13季度,一个神奇数字;1996年的第一季度然后到2001年第三季度的15。99元,构成第二段,一个典型的三角形,中枢的第二段出现三角形的情况很常见,前后23季度,和21的神气数字相差不大;2001年第三季度下跌到2005年的第三季度的3。12元,前后刚好17周,神奇数字34的一半,也是一个重要的数字。第一段跌幅是33。5元,第三段是12。87元,分别与神奇数字34和13极为接近。因为13的下一个神气数字是21,加上前面说过的17,都不可能是第三段的跌幅,因此,站在这种角度,万科的2。99元附近就是铁底了。不过这种数字分析意义不大,最简单的判断还可以用MACD来,第三段跌破第一段的3。2元,但MACD明显出现标准的背弛形态:回抽0轴的黄白线再次下跌不创�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4 4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