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教育出版电子书 > 大方广佛华严经净空法师第601-800集 >

第557章

大方广佛华严经净空法师第601-800集-第557章

小说: 大方广佛华严经净空法师第601-800集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境随心转,大乘经里面佛常讲「依报随著正报转」,最重要的是心。地的平坦清净就是清净心、平等心现的相。
  『安住坚固无能坏』,这就是真诚心、正觉心变现的地之体。真诚不能破坏,正觉不能破坏,所以你要晓得,虚假容易破坏,愚痴容易破坏,容易被别人玩弄。我们世间一般人讲,「吃亏上当,被人欺骗了!」什么原因?不能怪别人,自己没有真诚、没有智慧。自己果然有真诚有智慧,怎么会上当?怎么会被别人欺骗?没有这个道理!所以真正觉悟的人、真正明理的人,他知道外面的境界没有善恶,这个境界里头包括人事环境。蕅益大师在《灵峰宗论》里面(那是他的著作)说得很好,「境缘无好丑」,境是物质环境,缘是人事环境,物质环境、人事环境里头没有好丑;换句话说,没有善恶、没有好坏。「好丑在於心」,在自己的心,为什么?心转境界。自己的心果然是真诚正觉,你的心地像金刚一样坚固不坏;这个「地」是讲心地,不会被外面境界转。
  如果自己心地清净平等,你所现的相当然是平坦清净。心影响你的相,影响你的身,影响你的居住环境。你的相自然清秀端严(端正庄严),你的身一定健康,你居住的环境自自然然你会整理得很干净很整齐,这是一定的道理,不是做给别人看的。为什么?自己居住舒适。什么人到这儿来都是这样的,绝不特别把它粉饰一下,没有!真正是读书人,真正是修道人,所谓是「本来面目」。今天贵客来了,收拾一下,打扫整齐一下,那是粉饰,那不是本来面目。真的念书人,真正是修道的人,绝对不管什么贵人来,帝王来访也跟平常一样,绝对没有特别粉饰一下,没有!这是什么?真诚。要特别接待的时候,真诚没有了,我们要懂得这个意思。
  所以别人这个观察,真正是高人的话,他一看就清楚,没有法子瞒人。李老师从前常常给我们讲:怎么样的伪装装饰,都瞒不了真人;真有学问、真有修持的人,你瞒不过他,一眼就把你看穿了。何况还有天地鬼神,你瞒得了谁?你一切都从真实当中去做,你会感得诸佛护念,天龙善神的尊敬拥护;虚伪,鬼神瞧不起你。人瞧得起你,是人巴结你、欺骗你,哪里是真的?所以凡是圣贤教人,总都是一切要从「真实心中作」,这就对了。表现在外面,「仁、义、礼、智、信」,这是中国古大德讲的五常。「常」就是刹那之间都不能够失掉的,这是五德,做人的基本条件。五常跟佛法里面的五戒完全相同,这是得人身的第一个因素。我们这一生得人身,过去生中曾经修得不错,现在得人身,这一生当中有没有继续再修?要是继续再修,来生人身靠得住;如果这一生把这五个字忘掉,来生得人身不容易。
  「仁」是仁慈,起心动念想到自己,同时要想到别人,这是仁。只想到自己,不顾别人,这个人没有仁爱、没有仁心。「义」,义怎么讲?处事待人接物你能够做到恰到好处,这叫义。义者,宜也。就是最合适的,不超过也不能够不到。我们一般讲义也是义务,义务也要做到恰到好处,中国人常讲义气,很重要。「礼」,礼是礼貌,礼是讲往来的、讲回报的。古人常讲「受人滴水之恩」,一滴水,比喻这么小的恩德,「常思涌泉为报」,报答要厚。这个心、这种行,这是有福,福是这样修来的。礼是讲往来的,义没有往来,义是付出的,义务。礼是秩序、礼节,它有节度,守礼就是守秩序、守法。
  「智」,这个智是我们今天讲的理智,拣别不能感情用事。对一切人事物,理智要超过感情,不会感情用事。感情用事容易偏差,容易做错事;理智做主宰,不容易做错事。末后一个是「信」,人要守信,要有信用。别人对我无礼,我对他不能无礼;别人对我不守信,我对他不能不守信。为什么?我接受圣贤教育,我不能够背师叛道。如果我不遵守,我欺骗老师。今天我们是在经教里头学习,如果不能够依教奉行,我们欺骗如来、欺骗释迦牟尼佛、欺骗代代承传的祖师大德、欺骗教导我的老师,这成什么人?你想想看,他还会有什么成就?你再想想看,他将来得什么果报?
  老师选学生,学生要具备什么条件?跟诸位说,就这五个字。老师会很冷静在观察,这个学生有没有仁?有没有义?有没有礼?有没有智?有没有信?如果具足这个条件,老师很喜欢这个学生,很乐意教这个学生。另外一个问题,学生好不好学?学生肯不肯接受老师教诲?如果好学,肯接受,师资道合,没有别的。所以真正好老师收学生,考核不是像学校里头举行考试测验,不是的。儒跟佛,老师取学生标准就在此地。有「仁」,这个人有爱心,仁能爱人,仁慈博爱!这一点心,这是真心,这是佛心。「义」,能够舍己为人,能够牺牲奉献,菩萨精神在此地。「礼」,他守规矩,听教诲。「智」,他能接受,他能理解。「信」,他能奉行。这就是世出世间法善知识取学生的标准。这五个字做不到,你遇到真善知识,你也学不到东西,你所学的也只是皮毛而已。这五条是基本的德行,以后再讲道德,是这个德行的扩充、这个德行的推广,我们不能不晓得,不能不认真努力来修学。所以他的心地清净、坚固不坏,邪知邪见不能侵入,妖魔鬼怪不能动摇,这个在佛法里叫法器。
  第三句,『摩尼处处以为严,众宝於中相间错』,这是讲你的德行,佛法里面讲的万德万能。从大的纲领上来讲,我们净宗学会成立,对於同学们提出修学的纲领:五个科目,这五个科目就是「摩尼处处以为严,众宝於中相间错」。三福、六和、三学、六度、十愿,这是纲,每一条里面细行太多了。所有一切行门的根都在心,心里头真有!你心里头真正有孝、真正有敬,你才知道就自自然然表现在外头,怎样去孝养父母,怎样去奉事师长;你心里头有真的孝、真的敬,孝敬都是仁。你没有这个心,学样子学不像的,怎么装都装不像,人家一眼都把你看穿了,你是假的,不是真的。诸位要知道,真的里面才有乐、受用。早年方东美先生所说的「最高的享受」,人生最高的享受,真的里头才有,假的里头没有。
  所以人在世间,没有接受圣贤教诲那就难讲了,接受圣贤教诲,头一个用真心,决定不用妄心。有很多人害怕,怕什么?我用真心,在这个世界上处处人家欺负我,我处处吃亏、处处上当,他怕这个,不敢用真心。「人家用虚伪对我,我也用虚伪对他」,好像报复一样。你要晓得虚伪是轮回心,他以轮回心对你,你以轮回心对他,来生还继续搞六道轮回,这就错了!我要回头,我要改过,他以虚伪的心对我,我以真诚心对他,我来生不再搞轮回,我一定要把轮回心断掉,这是佛弟子,这是圣人的学生。古时候读书人常常标榜「作圣之徒」,作圣之徒是不再用虚伪,圣人哪有虚伪的!做圣人,就是我这一生我要超凡入圣,要有这个志气,要有这种见识。回头是岸,不能跟世俗一般人的见识,那就坏了。每天读经,跟同学们研究讨论,研究讨论是随时随处,不拘形式,你说这个多自在多快乐!
  「摩尼」就是自在的意思,「处处」是不拘时间、不拘处所,一切时一切处对一切人事物,我不离开圣贤教诲,我总是把这些纲领原则掌握住,念头一起就能够觉察,不会失掉,它就相应,这才叫「受持」。真的接受了,持是保持,真的保持住了,没有忘掉,没有失掉。「读诵,为人演说」,读诵是天天在温习,这个有好处,天天有悟处,为什么?因为你天天在做,演是做,是在表演,做给别人看。你不要管人家看得懂看不懂,不要去管这个,那个无需理会,自己认真做。把五伦五常做出来,学孔老夫子。孔老夫子的德行,《论语》上讲得很清楚,「温、良、恭、俭、让」,要真的学!
  对一切人事物温和。我对这五个字,我说温厚、厚道,温和要厚道;良是善良;恭是不但恭敬,要慎,小心谨慎,恭慎;忍,佛教我们忍辱,孔老夫子让,忍让;俭是节俭,决定不能够浪费,浪费折福。你有多大的福报?天天在浪费,那还得了吗?懂得节俭,节俭是修福,福报是给别人享,不要自己享,自己苦一点好。苦什么?佛教给我们「以苦为师」,生活清苦,对这个世间没有留恋,出离的心常常提在面前。对这个世间没有丝毫贪恋,从节俭里头、从苦行里面得到的。这就是「众宝间错」。举这几个例子,诸位慢慢去想,你就能体会到这个偈的意思。现在时间到了。
大方广佛华严经  (第七九四卷)  2002/07/26 香港佛陀教育协会   档名:12…17…0794
  诸位同学,请看「华藏世界品」,藏海安布庄严,台面宝地偈颂第二首:
  【金刚为地甚可悦,宝轮宝网具庄严,莲华布上皆圆满,妙衣弥覆悉周遍。】
  这四句偈对前面长行都很清楚,重要的是我们要晓得它表法的意义,我们怎样学习。「地」是讲的心地,『金刚为地』。前面跟诸位说过,金刚是表智慧,真实的智慧,绝对不是我们世间一般人讲的聪明,那个没有用处,智慧不是从问学当中得来的。世间人书念得多、看得多,我们讲的是观光考察见识很广,这些佛法里面都称之为记问之学,这里头有知识、有聪明,这是可以学得来的,不是智慧。智慧从哪里来的?智慧是自性里头本来具足的,不是从外面来的。六道凡夫没有智慧,智慧要从定中来;换句话说,清净心就生智慧。《金刚经》上说得很好,「信心清净,则生实相」,实相是般若,可见得要到清净心现前,清净心是禅定,佛法里面讲的「因戒得定,因定开慧」,那是智慧。
  所以智慧是从清净心里面透出来的,是从禅定里面透出来。不是说书读得多、经读得多就有智慧了,不是的,那是世智辩聪,不管用的,这一点我们就很容易辨别。真正智慧生的时候,烦恼就没有了。你还有烦恼习气,哪来的智慧?我们从这个地方能够检查出来,最重要是自己,我自己到底有没有智慧?别人有没有智慧,说实在的话,他有智慧我也沾不到光,他没有智慧我也不受损害,最重要的是自己。凡夫的心是妄想,妄念纷飞,一会儿想东,一会儿想西;佛菩萨的心,是般若智慧。佛门里头常讲:禅是佛心,诸位一定要知道,那个禅不是说禅定,也没有离开禅定。那个禅是讲什么?禅是讲般若智慧,诸佛如来、法身菩萨的心是般若智慧。怎么知道?诸位读《坛经》就明了。
  《坛经》是禅宗必须修学的功课,《坛经》上第一句话,六祖说的「总念般若波罗蜜多」,开宗明义就把什么是禅给你说出来了。所以诸位一定要明了,中国禅宗不是讲禅定,是讲般若智慧。般若智慧怎么生的?从禅定生的。禅定是手段,般若是目的;不依禅定的手段,般若智慧不能现前。总得要明了,否则的话,你到哪里去修?般若现前,烦恼就没有了。为什么?转了,转烦恼为菩提。所以能大师在五祖那里才说:「弟子心中常生智慧」,这就是般若现前的样子,起心动念它是智慧,它不是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4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