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方广佛华严经净空法师第601-800集-第55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种教育,我是从小学的。在南京第一中学读书,我的老师现在还在,就剩这么一位老师,老师那个时候在学校里提倡身化教育;化是变化气质。我在学校里头学的这一句「身化」,以后我学佛得受用;换句话说,那些误会的人,不了解的人,还没有回头,我做得不够,不能怪他;怪他,那就错了。永远不能够责备别人,所有一切过失,我自己做得不够好。我们走的路子是向无上道,我们做人要做一个完美没有缺陷的人。心里面还怀著「那个人不对,那个人有过失,那个人怎么对得起我」,你的做人就有缺点。为什么?性本善,这是不善,我这个本善里头夹杂著不善。
佛讲了,我有佛性,佛性里头不夹杂这个东西。所以你要知道怎样修行,你必须要有胜解,这个佛经里头常讲的,胜是殊胜,解是理解,你对於宇宙人生要有殊胜的理解,这是最高的。你没有这个能力,不得已而求其次,你对於佛菩萨教诲(就是经论),你要有殊胜的理解,这个事情就自然不难。你的生活哪有不快乐的!
看到宇宙之间人都是善人,都是佛菩萨,种种的示现对我没有一丝毫妨碍,《华严经》上讲的「理事无碍,事事无碍」。甲处有障缘,乙处没有障缘,我到乙处去;乙处有障缘,丙处没有障缘。觉悟之后,晓得一切众生生活的空间是尽虚空遍法界,不是某一点,某个地区。那是什么?那是妄想分别执著把你局限,你迷了。你迷於这个地区,你不知道本来生活的空间比华藏世界还大。
前面一品讲的「世界庄严品」,那里头是讲尽虚空遍法界,先讲大的,大世界怎么来的;然后再讲小的,华藏世界;比华藏世界再小,娑婆世界。我们今天脱离不了这个范围,生活空间没有这么大,原因在哪里?执著,妄想分别执著。好比执著自己家乡祖宗的产业,念念不能够放下,那他一生的生活圈子就在家乡。
古人,真的,住在乡下,有一生没有进过城的。我小时候生长在农村,我们乡下人确确实实有一生没有见过县城的,他的往来就是几个村庄,活动空间就这么大。他不知道活在地球上的人,活动空间是整个地球,他不知道,他守住小村庄。眼光稍微大一点的进过城,进过城叫什么?见过世面。我们这个城市隔壁邻县还有别的城市,走过几个城市的,我们村庄里面的人对他就很羡慕,他了不起,他走过好多城市。再出了省,他走到别的省里去;出了国,走到别的国家去,确实就像这个样子。
所以你首先要有认识,我们的活动空间是尽虚空遍法界,你好快乐!这个地球上的人,我到这里来不受欢迎;我来帮助他们,他们拒绝,我到另外星球去。这个太阳系不欢迎我,我到别的太阳系去;这个银河系不欢迎我,我到别的银河系。什么时候这个太阳系欢迎我了,我再来!
要晓得众生的心就像小朋友的心一样,他不是真的。三岁小孩说:我不喜欢你,我讨厌你。你给他笑笑,赶快离开。为什么?他那个不是真的,我们讲情绪化。过了一会,「我喜欢你,你来」,你就来了。我们跟小朋友在一起常常听到,他那个变化好快。你看到这个现象,你就能够体会到众生心,六道众生的情绪就是三岁小朋友,不能当真,不要放在心上。永远记著他的好,不要记著他的恶。这是什么?大人对小孩。
往年我跟韩馆长生活在一起的时间很长,她的孙子很可爱,出生在凤凰城,那是一个很热的地方,我在那里住了一个多月。有一天馆长告诉我,她说:我这个孙子他跟我讲他不喜欢我。我就对馆长笑笑,三岁小孩(那个时候才三岁,两、三岁),我说你怎么能把他的话当真?你再看看,过了一、两个钟头喊奶奶,他要她了,是不是?所以你要知道六道众生就是两、三岁的小孩,情绪不定,喜怒无常。那是什么?习性,不是本性,本性是善的。孙子渐渐长大,孙子最爱的是奶奶,奶奶最疼的是孙子,长大渐渐懂事了。
我们学佛,学佛是学觉悟,用真心。我常常讲,我们对於一切众生,用真诚心,用正觉心,一点都不迷。心相清净平等,心用自爱爱人,慈悲!这个爱从哪里生的?从「真诚、清净、平等、正觉」里头生的,不是从情识里面生的。情识里面生的是凡夫,那个爱不是真的。所以凡夫没有见性,他讲爱你也好,他讲恨你也好,都不是真的,都不能够计较,都不可以放在心上,这个道理一定要懂。你要是不了解,你要是不能够落实,你在佛法修学,一生得不到结果,你白学了。为什么?非常明显的,你的烦恼不能断,你的智慧不能开,你的境界不能提升,搞一辈子还是迷惑颠倒,还是继续不断的搞六道轮回,岂不是错了!
世间很多很多学佛的人错了,为什么会犯错?不读经之过。再跟诸位说,不讲经之过,讲经比读经的效果高很多倍。这是从前李老师教导我们的,他说:你读经,你听经,你听讲,你能够听到几成?他说最好的能听到三成,一般普通的能听到一成就算不错。为什么不能听得更多一点,更深入一点?他没有那个心,自己松懈放逸,他自己没有办法觉察。
可是叫你讲经,不一样,老师讲的时候至少你可以听到六、七成。为什么?明天早晨你要复讲。老师讲经是晚上,我们晚上听经,到第二天给你讲,第二天你上台复讲,他就全部精神贯注在听,他能够听六、七成。为什么?明天他要讲。如果不讲的话,他不会那么专注,道理在此地。所以,为什么讲经转自己的业报、消自己的业障那么快速?道理在此地。
老师慈悲,看到学生福薄的、短命的,都在相上能看到,一见面就清楚。看到这样的人,老师都劝他发心出来学讲经。我们那个经学班里头有好几个,至少有六、七个,我们二十几个人就居然有六、七个没福报,我也是其中之一。这个是老师大慈大悲,真的是佛家讲救度众生。
所以转境界从哪里转?从心地上转,境上转不了。世间人不晓得这个道理,转境界,境界就是风水。世间人从哪里转?改风水,找一个地理师来看,改风水。你们想想,如果风水能改,地理师会看,他为什么不先改自己?他何必替你改?替你改,你将来是大富大贵,那个大富大贵他为什么不要?他为什么送给你?仔细去想想,冷静去观察,你就明了。
佛教给我们,改风水从哪里改?从心地上改。因为佛跟我们讲那个原理,境随心转,你心改了,你的风水就改。所以华藏世界他们这些居民是法身菩萨。我们知道,你要想生华藏世界的条件是什么?破一品无明、证一分法身,你才有资格到那里去住。换句话说,那个地方所有的居民,他们的心都是真诚、正觉,都是清净、平等、慈悲,所以那个地这么好。「金刚所成,坚固庄严不可沮坏」,真诚不能破坏,正觉不能破坏,「清净平坦无有高下」,清净、平等。佛教我们从这个地方改造风水,就是改变我们的生活物质环境,地理是属於物质环境,这样改造的。
早年我在台湾讲经,曾经有个老居士跟我说:祖师大德有本事。我说有什么本事?会看相,会算命,会看风水,他的本事是这些。我说何以见得?他说:你看看在中国大陆,佛教的这些丛林寺院,都是选择最好风水地方建筑的,可见得这些祖师大德各个都是风水专家。我听了笑笑,他这个看法好像是有道理,实在是一点道理都没有。
《阿难问事佛吉凶经》里面,佛教弟子,佛教导学生,看相、算命、看日子、看风水叫世间意。世间意用今天的话来说,那是迷信。佛弟子「可得为世间事,不可得为世间意」,佛禁止,佛不许可弟子们搞这套东西。哪里是祖师大德各个都会看风水,哪有这种道理!
为什么道场所在之处都是风水这么好?这里头有个道理。这些祖师大德心都清净,心都与道相应。在一起共修的,无论出家在家,都能够顺从善知识的教诲。祖师大德是善知识,大家在一起共修,你说这个力量多大!他们的善心善行,他们的道德之所感,把那个地方风水改变了,这个才讲得通。境随心转,绝对不是心随境转。心随境转的,有!有些建筑道场的先去看风水,找很多地理师去看。道场建好之后,你看这里头的修行人,还是不能成就,还是烦恼习气不断,争名夺利。道场里有什么名利?有!有职位,有住持、有当家、有知客。这些职位,出家人争,我见过。找了好多人看风水,还是不行。经论教诲听不进去,头脑里头都是名闻利养,都是自赞毁他,用尽心机把信徒控制住。尤其是在社会上有地位的、有财富的,那个信徒抓得很紧,搞这些。这是我们从旁边来观察,他找的那些地理师看风水,岂不是全看错了吗?古来祖师大德,我们看看很多道场里面的山志,看他最初建立道场的这些大德们,山志上没有记载请人看风水。如果有,应该有记载。没有,所以怎么能够这样怀疑!这种怀疑从哪里生的?从自己妄想分别执著里面生出来的,错了。
我们一定要相信佛的话,一定要相信经典的话,这是觉悟人说的,这是证果人留下来的,不同於凡夫的著书。凡夫著书可能有错误,圣人的典籍不会有错误,他是现量境界,他不是比量,不是猜测,不是推算。我们随顺经教,随顺觉悟的人,随顺证果的人,随顺他们的教诲,一定得利益,一定得好处。我们要以这个为依靠,为依归。所以学佛首先受三皈。我们还有这些疑虑,还有这些杂念,三皈没有,破掉了。「皈依觉,皈依正,皈依净」破掉了,没有了。觉正净没有了,依旧回到迷邪染,迷邪染是凡夫心,是轮回心,学佛还是搞轮回业,还是受轮回果报,很清楚很明白的。
所以心平,大地就平;心清净,看一切众生都是清净。我看一个众生不清净,我知道是我的心不清净。这是真的,一点都不错。我要是看到这个世间不平,是我的心不平。孟夫子讲:做学问「反求诸己」,他之能成为圣人,功夫就在此地。反求诸己,就是世俗里头常说的回光返照。观世音菩萨修行秘诀,「反闻闻自性」,就是孟夫子讲的「反求诸己」。观音菩萨讲得更清楚,「反闻闻自性」,眼反观观自性,自性是真诚、清净、平等、正觉、慈悲,你能常常在这里照顾,准有好处。下面八句,清凉大师讲都是庄严。第三句:
【摩尼为轮。】
这是讲装饰,地上的装饰。『摩尼』是宝,『轮』是圆满的意思。用今天的话,我们在这个地面上种种的建筑,都希望做到尽善尽美,就是这个意思。第四句:
【众宝为藏。】
清凉大师讲「畜以宝藏」。我们一切设施,用途在哪里?用途里面珍藏著宝藏。宝,有用之物;没有用,我们决定不会收藏。你所收藏的,肯定是有用处。宝藏里头最希有的、最珍贵的是什么?典籍、文物。佛法里头「经律论」称为三宝,三藏。经是定学,律是戒学,论是慧学,戒定慧三学,要知道这是真正的宝藏。为什么?能帮助人破迷开悟,能教人断恶修善,积功累德,这是真正的宝藏。那种金银七宝也有人收藏,那是世间的珍宝,是不是宝藏?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