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方广佛华严经净空法师第601-800集-第36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楞严经》。」他马上眼睛就竖起来了。「《楞严》与净土有什么关系?」日本的法师,大学教授,他说这个话我就晓得他不通。我当时回答他,我说:「大势至菩萨、观世音菩萨与净土有没有关系?」他一听,他就呆住了。
《楞严经》上二十五圆通就跟《华严经》上五十三参一样,你从这个地方能够看到《楞严》的旨趣,《楞严经》的指归。《楞严》是说理,理说得非常圆满。怎么修法?念佛法门!一般人只认为《楞严》跟禅有关系,跟密有关系,因为它有五会楞严神咒,所以都把它看作是禅宗、密宗必修的课程,把净土疏忽了。二十五圆通章里面明明白白显示两个特别法门,不是一个。所以一般人真的叫粗心大意,只看到一个「观世音菩萨耳根圆通章」,只看到一个,为什么?这一个太明显了。二十五圆通章的排列顺序:六根、六尘、六识、七大。观音菩萨要按照正常顺序来排列,他排在第二,第一个是眼根,第二个是耳根,他排在第二。但是把他抽出来放在最后,这个很特别,它没有按顺序排。按顺序排的是普通法门,把它拿出来放在最后是特别法门,这个太明显了。
但是,还有一个特别的,大家疏忽了,是哪个?大势至菩萨。大势至菩萨是在七大里头,七大是地、水、火、风、空、见、识,大势至菩萨是见大;最后一个是识大,识大是弥勒菩萨代表的。按正常顺序,大势至菩萨在弥勒菩萨之前,弥勒菩萨是最后一个。但是你去看看经上的顺序,顺序不对,弥勒菩萨在前面,大势至菩萨放在后面。因为他这个动作很小,就是两个人交换,不像观世音菩萨从最上面拉到最后面,很明显。大家疏忽了,这《楞严经》怎么念的?所以《楞严经》上讲的,是两个特别法门。《楞严经》教你修什么,这不是很明白吗?教你修观音、势至。观音、势至跟净土有什么关系?我这一说,这个日本法师、台大的客座教授就呆了。
我们要问,为什么不把大势至菩萨摆在最后,把观音菩萨摆在最后?文殊菩萨讲得很清楚,「此方真教体,清净在音闻」。观音菩萨修学这个法门,契合娑婆世界众生的根性,把他放在最后。大势至菩萨为什么也是个特别法门?大势至菩萨念佛法门是契合尽虚空遍法界一切众生的根性,了不起!观音菩萨只适合娑婆世界,跟娑婆世界差不多、相似的诸佛刹土能适应,不能适应尽虚空遍法界,但是大势至菩萨是适合尽虚空遍法界。这是修首楞严大定,二十五圆通,二十五位菩萨都是修首楞严大定。各人方法不一样,大势至菩萨是用念佛法门,用什么念佛?持名念佛,「都摄六根,净念相继」,在这里成就首楞严大定,楞严三昧。所以,《楞严》究竟、真实、圆满的指归是净土。如果你会用观世音那个方法,「反闻闻自性,性成无上道」,你要会用这个方法,你能够念到理一心不乱,生实报庄严土。问题就是你会不会?所以任何一部经论,你要不能契入境界,你学《楞严》不能得楞严三昧,学《华严》不能得华严三昧,那只可以说把它当作世间书来读、来看,经教里面的真实利益你得不到。
果然你能够得少许的三昧,你就知道一部经不但是理论贯通的、境界贯通的,方法也贯通,真正是古德所讲的「一经通,一切经通」。《楞严》不好学,要真正好老师来指导,你要遇不到真善知识、好老师,那个非常困难。我介绍给同学,我不介绍《楞严》,我也不介绍《华严》,我介绍《大乘无量寿经》。为什么?经容易。学东西,哪个容易你在哪里学,你方便。果然契入了,你再看一切经都通了。这是佛家讲的善巧方便,就好像走路一样,我们要走一个走得通的路、障碍少的路,直接而没有弯弯曲曲的道路,到达目的地了,所有道路全都通达了,这叫善学。学习,经教常讲契机契理,理是共同的,机是我个人的。我的根机跟你的根机不一样,这个法门能契你的根机,未必契我的根机;你学的能成就,我学的未必会成就。但是净土法门能契尽虚空遍法界一切众生之机,无论你是上根,无论你是下根,统统都适合,这个了不起,不可思议!所以大势至在楞严会上也是代表特别法门,不是普通法门,我们要认识清楚。
《华严》是契一类大心凡夫之机,我们不讲别的,就我们这个世间来说,《华严》的当机者,它有十种机,真正当机的是法身大士。四十一位法身大士的境界,我们凡人没分,二乘没分。但是现在流传在我们这个世间,我们是凡人,所以佛说凡人里面有一类可以学《华严》,哪一类?大心凡夫。心量很大,心胸开阔,这种人可以学《华严》,《华严》是「心包太虚,量周沙界」。这就说明:小心量不是《华严》当机者,在《华严》里面你要是能够得一点受用,那你的心量绝对不是一般人能够比的。一般人起心动念,爱护自己的家庭、爱护自己的家族、爱护自己的国家,大概就到这样的。大心凡夫不如是,爱护自己的国家也爱别人的国家;不但能爱别人的国家,也能爱整个世界;这个世界外面还有世界,世界无量无边,他能够以真诚平等的爱心爱护遍法界虚空界一切刹土、一切众生,这个爱心是真诚的、是清净的、是平等的,有这样的心量是《华严》的当机者。如果不是这个心量,你就是学《华严》,也只是在阿赖耶识里面种一点善根而已,不能得利益,它不是你的境界。
《华严》确确实实是法身菩萨心,圆满的大菩提心,对於一切众生,一切众生包括一切人、一切动物、一切植物、山河大地,每一粒微尘都是圆满的爱心。爱心表现在外面是尊重,对人尊重、对物尊重,所有一切植物矿物没有一样不尊重的,没有不爱护的。一切人,当他需要帮助的时候,我们遇到了,见到、听到了,一定是尽心尽力去帮助他。没有丝毫疑惑,没有丝毫犹豫,只要他能接受,我们的援手就到了;他不接受,那就没有法子。他不接受,我们以精神的力量去帮助他,这是常讲的,我们诵经、念佛、修积功德回向给他。这是什么?他不能接受,他对佛法有误会,他不相信。可是佛菩萨、大心凡夫,对於不肯接受、拒绝、排斥的,我们在力上帮不上忙,心上念念不忘。不是说力帮不上忙,心里头念头也断掉了,那不是华严菩萨,那不是佛说的大心凡夫。你才知道《华严》跟大心之可贵。我们今天学习《华严》,不能不晓得这个总纲领、总原则,心量要大,确确实实要「心包太虚,量周沙界」。所以佛的光明就是心光,就是心里面的智慧光明、道德光明、相好光明,无不是周遍虚空法界。
『摩尼光为体』,「摩尼」是比喻,梵语摩尼,中国人翻作如意,能如一切众生之意,称为「摩尼」。西方童话里面,我们小时候读过《神灯》,就像佛法里面讲的摩尼一样,有求必应,你想什么它就变什么。这个摩尼我们就知道了,摩尼是表什么?表性德。虚空法界「唯心所现,唯识所变」,所以摩尼就是表心性,自己的真心、自己的本性,性识。放光,般若光明、道德光明、相好光明。这个道德有的时候我们讲德能,没有一样不放光,相好放光。佛家讲光,中国古人讲气,常讲气色,看到你这个人,「你的气色很好,红光满面」、「你的气色不好,灰涂涂的」。中国人讲气,西方人讲磁场,实在讲都是说的一桩事情。
心地清净,能够看到整个宇宙的磁场,看到一切人、动物、植物、山川的气。这就是中国一般人讲的风水,看这个地的气,在佛法里面讲光、磁场。光跟气、磁场是会变化的,不是一成不变的。它怎么变化的?随著人心变的。地气,山川的气,一般通俗讲风水,西方人讲磁场,是居住在这边的人、物,最重要的是人,居住在这个地方居民的念头,就是他的思想、他的见解。如果这个地方的居民思想见解都非常善良,这个地方就有灵气,我们讲磁场好,「摩尼光为体」。如果居住这个地方的人,人心不善,言语不善;心不善就是自私自利、贪瞋痴慢;言不善,你用十善业反过来看,你就知道了,这个地方的人不诚实,妄语、两舌、绮语、恶口;身不善,他所作所为是杀盗淫妄,居住是这些人,这个地的灵气就没有了。而变成什么样的气氛?我们通常讲煞气。你进入这个地区,心里头感觉到不舒服,没有安全感。
这种经验我们有,我们到一个地区觉得非常舒适;如果到动乱的地区,你到那里看,真的叫草木皆兵,无论在哪个地方你都感觉到恐怖。所以山川大地的气氛,人心在那里变化它。这些事情我想每个同学不难体会,因为自己有这个经验,常常到海外度假旅游都会有这个经验。我们最近有一个机缘到婆罗洲亚庇去度假,住了两天,住在神山,是婆罗洲最高的山,海拔将近五千公尺这么高,我们住在山下,原始森林。那个地方人很少,有些同学身体比较弱一点的,在那里晚上睡觉感觉到非常不安稳,阴气很重;在我们中国讲阳气、阴气,阴气很重,非常明显的感触。身体强壮的人、阳刚很盛的人,没有什么大的感觉,身体稍微虚弱的人是非常明显的感觉到。
《华严经》上讲的山有山神,河流有水神,树木花草都有神灵,这些神灵阴气很重。佛教导我们,我们要教化一切众生,把众生不善的念头转变成善念,不善的行为转变成善行,这个山川、地气、磁场就改变了。归根结柢一句话,教学比什么都重要。所以古时候那些帝王、圣人,不是普通人,他们统治这个国家,教化人民用什么?用教育。「建国君民,教学为先」。他不是把制定法律做为第一优先,不是训练军队,不是训练警察,不是拿这个做第一优先;教育第一优先。这是合乎天道、合乎圣道,诸佛菩萨之道、所有一切宗教神圣之道都是教学。你能够以教学为先,你跟诸佛菩萨神圣走一条路。这个路,用我们世间的话来讲,大吉大利,如意吉祥,真正是「摩尼光为体」。
『诸佛於中现,各起神通力』,为什么?佛菩萨教化众生的缘具足了,佛菩萨非常慈悲,不要请他,他自己会来。你们在大乘经上念得很多,一切诸佛菩萨「作众生不请之友」,真正的善友你不要请他,他就来了。问题是你想学,他就来了,你喜欢学,他就来了;你不喜欢,你不想,他就走了。所以佛菩萨跟一切众生感应道交,众生有感,佛菩萨就有应。我们一念真诚善意想学,想学好,佛菩萨就来了。我们起心动念不想学好,我们希求贪瞋痴慢、我们希求五欲六尘、我们希求名闻利养,佛菩萨走了。什么人来了?妖魔鬼怪来了。妖魔鬼怪来助长你的欲望,到最后把你毁灭了,那不是佛菩萨。所以我们一念善心感动诸佛菩萨,一念恶心招来妖魔鬼怪。《太上感应篇》第一句话就说:「祸福无门,惟人自召。」你要懂这个道理,你即使受到灾难,你不能够埋怨别人。为什么?是你自己起心动念所感召的。你的周边是善友还是恶友,也都是你自己感召来的。如果对於这个道理、事实真相不了解,还要怨天尤人,那你是罪上加罪,恶业上又添加恶业,你就错到底了。这些道